说起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绝对是人们的第一反应,无论是旋律亦或歌词,都代表了华夏生生不息的火焰。
这首歌乃抗日战争时期所作,一声声“起来”,无不唤起中国人的热血,因此《义勇军进行曲》是当之无愧的国歌代表。
然而,相较于中国的激昂悲壮,日本的国歌则非常另类,一来日本国歌很短,仅仅只有28个字,二来曲调颇为怪异,唱腔过于悠长,似乎只有道不尽的哀愁。
也不怪国人戏称日本的国歌为哀乐,虽然日本的国歌篇幅短小,但一点也不耽误其中的含义。
那么问题来了,日本的国歌到底是什么意思?
1. 日本国歌的含义
对热衷关注国际形势的人来说,有一个现象很有意思,特别是在国际赛事上最为明显。
那就是各个国家的国歌,尽管每首国歌大不相同,但唯一不变的是欢快、明艳的曲调。
很多东亚国家都是如此,好比韩国、朝鲜,不难看出,他们是借鉴了西洋音乐的缘故。
可日本愣是不一样,一众西洋曲调里,日本反而充满了东方的色彩,吟唱是这样,歌词亦是。
28个字组成的歌词,按理来说,传达不了什么含义,但日本的野心却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这28个字分别是:
“我皇御统传千代,一直传到八千代,直到小石变巨岩,直到巨岩长青苔。”
这就是日本的国歌内容,不外乎是歌颂日本天皇的“丰功伟绩”,希望自己国家永远强大。
其实单看的话,没什么太大的毛病,歌词不算惊艳,但国歌嘛就要记忆性强、好唱、简单。
日本的短是短了点,但并没有出格,甚至可以说整体中规中矩,据说,这还是改了无数次才诞生的版本。
简单来说,日本的国歌是围绕,期盼天皇永远领导日本的范围来吟唱,要说当中的更深含义,也看不出什么一二三。
除了诡异的调调外,歌词还蛮积极地,只是日本的国歌与历史相结合后,瞬间就变了一个味。
丧气的曲调也贴合无比,野心跃然纸上,说实话,日本的历史并不长,土地面积也不大。
就是一岛国,人口数量比较少,当年的日本很是封建、教条,谁知接触过西方国家后,立马改头换面。
一天一个样,由于过于好学,拼命汲取了西方知识,日本的能力飞速上涨,站在了发达的领域。
小小岛国狠狠出了把风头,自身强大了,不想着继续好好发展,而是盯上了别人家。
对别人的地盘占有欲很强,强的要挑衅、较量,弱的更要捅上两刀,基因里自带的好战、野心、残酷通通觉醒。
每天不是跟这个打,就是跑那个家里打砸,像极了骤然发达的土匪,恨不得与全世界为敌。
再加上军国主义的思想,日本就差飞上天和太阳肩并肩了,尤其是看到隔壁的东方巨龙,眼馋的不行。
好巧不巧,那时候正处于巨龙的虚弱期,日本没少占便宜,于是产生了一种,巨龙不过如此的想法,以为对方软弱可欺。
就这样侵华战争上线了,讲道理,日本的野心并不会泯灭,而是越来越旺,不甘心从而导致执念横生。
早年间的做派,已经把日本的真实个性暴露得一干二净,但凡日本一朝得势,周围的国家就别想好过。
只有打的日本鼻青脸肿,它才知道收敛,如今的日本麻烦事一箩筐,中国的强大又毋庸置疑,所以才安生了不少。
只能蜷缩起来老老实实的,只是抱着美国的大腿,日本面上恭敬心里难绷,说实话,日本能站起来,全靠别人的帮扶。
先是学习中国,之后又搭上美国,有了新靠山转头对着“旧恩人”重拳出击,日本怎么不算过河拆桥的好手?
2. 《君之代》对亚洲的“阴影”
日本的国歌名叫《君之代》,是极具古风的一首国歌,听起来丧丧的,尤其是跟“白事”重合度很高。
别人也许听起来感觉没啥,但对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国来说,民俗方面实在不要太尴尬。
关键《君之代》还充满了东方味,倘若不知道是国歌,单聆听的话,以为是哪家老人走了。
即便退一万步来说,日本的国歌没啥问题,也很难让中国喜欢,首先是丧气的氛围有点晦气。
其次是日本犯下的累累罪行,稍微有了能力就对东亚的邻居们耀武扬威,其中对日本诸多恩惠的中国,不要太惨烈。
至今都是一道深深的疤痕,用力动弹便会破裂流血,是永远的历史伤痛。
当年的艰难求生,是国人难以忘怀的悲剧,可以说,现在的中国大地上,无数先烈的遗骸长眠。
是他们负重在前,才有了新中国的繁荣,所以每当《君之代》响起,都令国人很不适。
除此之外,创作风格在国际上客观比较的话,一样不受待见,中国人可不关心日本的天皇能不能千秋万代,小石头会不会变大,只知道,日本的野心在一点点膨胀。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右翼动不动就跳出来找存在感,以及一些官员的无耻操作,愈发惹人心生厌恶。
否认历史已经算是老生常谈了,种种原因的加持下,日本国歌的“哀乐”外号,传播度还挺广。
那么,日本国歌到底是怎么诞生的?
3. 日本国歌的诞生
你绝对不敢相信,日本之前是没有国歌这个概念的,相关知识很浅薄,基本上算是临时抱佛脚,恶补来的。
但也是“东拼西凑”的产物,没有的东西要怎么造?还是西方国家的启蒙,日本才知晓有国歌。
刚接触的时候,别提多尴尬了,西方国家一边升起色彩斑斓的国旗,一边唱国歌,给日本打的猝不及防。
为了跟上节奏,回去后日本潜心琢磨,出了很多个版本,始终不满意,最后没办法了,《君之代》被直接拿过来用了,这只是一个夸赞天皇的赞歌。
并不能直接“上岗”,因此调子、歌词都要改,无数个版本后,终于形成了现在的。
筛选过程中,不是太欢快了,就是太严肃了,总之要“五彩斑斓的黑”,差不多日本当时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不管谁是乙方,都得崩溃,一首国歌前前后后耗费了日本不少的心血,那是一版又一版。
但政府满意了不行,还得民众满意啊,好在现在的国歌,日本民众很满意,算是大家一致通过的最终版本。
该说不说,日本的审美着实有点匪夷所思,美商普遍不太高的样子,而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中国的国歌时刻警醒着人们,落后要挨打,红色无比鲜艳,日本则有些不上台面。
信息来源:
百度百科——君之代
百度百科——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