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范弗利特制定出一作战计划,看到内容李奇微立马否决

2020年11月23日13:04:04 历史 1625

朝鲜战争:范弗利特制定出一作战计划,看到内容李奇微立马否决 - 天天要闻

范弗利特

1951年,对于范弗利特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也是他备受打击的一年。

这一年,范弗利特来到了朝鲜战场,他接的是李奇微的班。而李奇微之前接的是虎头沃克的班,不过,1951年4月,老李职位上调接替了麦克阿瑟后,范弗利特成了美国第八集团军总司令。

范弗利特当年已经59岁了,他因为错过了在二战时期的建功立业,导致和艾森豪威尔、布雷德利有了职位和名誉上的巨大差距。

1个59岁的老人上到了战场,只能说明,他还想在人生的最后一个时期,绽放更多的光彩,可最终收获的却是苦涩。也许,这是上天对他的惩罚。

1、

朝鲜战争:范弗利特制定出一作战计划,看到内容李奇微立马否决 - 天天要闻

其实,你完全不能否认范弗利特这个人是有军事才华的,特别是对于装甲部队和弹药的控制上,有他自己独特的一套。

想当年,如果不是五星上将马歇尔将军把他误认为是另一个同名的酒鬼军官,范弗利特绝不是这样的人生,他错过了最好的升迁机会。在诺曼底登陆时,老范也就是个团长。就算如此,马歇尔知道了真相后,开始快速提升范弗利特。

1947年,范弗利特已经成为了第一集团军副司令,同年又升任美驻欧洲司令部副总司令。三年之间,从团长到集团军司令,这升迁速度只能用“火箭”来形容。

即使如此,范弗利特指挥大部队在一线作战的机会还是有限,毕竟,二战很快胜利了。后来,在1948年的希腊内战中,范弗利特代表美国增援时发挥极其出色,被誉为“山地战专家”。

朝鲜战争开始后,范弗利特终于在高龄迎来了证明自己的机会,一是第八集团军装备够用,二是志愿军够强,把沃克打得满地找牙。三是朝鲜地形复杂,正是检验他“山地战专家”最好的时候。这样的战争最能打出名誉,更能创造神奇,赢得所有人的尊敬。

范弗利特到了朝鲜战场后,正逢第五次战役开始,他主张,白天狠狠地进攻,加大火力不要保留,陆空全面配合起来。晚上时,进行严格防守,和志愿军拉开距离,保持20公里的间距,不给志愿军提供偷袭的任何机会。

无疑,范弗利特唱响了开头的篇章,给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来了一个下马威,他也受到了各方的认可。此时,大家毫不怀疑范弗利特能创造奇迹,美国人等着看范弗利特带来一出好戏。

很快,范弗利特让美国人看不到希望了。

2、

朝鲜战争:范弗利特制定出一作战计划,看到内容李奇微立马否决 - 天天要闻

1951年的7月,朝鲜战争的谈判开始了,美国人毫无诚意,一个多月时间内,谈判得到的最后一句话是:“就让飞机大炮去谈判吧!”美国人的嚣张可见一斑。

这次谈判后期,美国人在范弗利特的主持下发动了夏季攻势。

这次攻势来势汹汹,除了范弗利特想要取得更大的胜利,还有一个范弗利特难以对外表达的复仇情绪,他的儿子在轰炸志愿军后勤部队时被高射炮击落,人已经烟消云散。当范弗利特在谈判中希望中朝一方交出他的儿子时,中朝谈判的代表无能为力,毕竟人死不能复生,身体又不是拼图游戏。

从8月18日开始,范弗利特开始疯狂进攻,开始疯狂复仇,九天时间内,在那个983高地上倾泻了36万发炮弹,是美国军队规定的5倍,这巨大的炮弹数量被称为“范弗利特弹药量”。

后期,范弗利特一度被美国国会调查,说浪费纳税人的钱。

九天的行动是不是得到了巨大的收获?没有。在983高地的部队是朝鲜人民军,面对范弗利特的怒火和巨量的弹药,经受住了考验。双方士兵的鲜血几乎将山头染红,因此美国随军记者后来称其为“血染岭”。

范弗利特很猛,但是在损失2700余人后,还是无奈了。他没有想到对方是如此的悍不畏死,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都不是软弱之辈。

战争没有取得大的成功,和丧子带来的悲痛一样,让范弗利特喘不过气来。一切都不如他的想像,悲伤和失落一波一波袭来。

范弗利特想要取得更多的胜利。

3、

朝鲜战争:范弗利特制定出一作战计划,看到内容李奇微立马否决 - 天天要闻

李奇微

范弗利特和麦克阿瑟一样,都是战争狂人,都是想扩大战争的,越是失利,越想取得胜利,这是典型的赌徒心理。

出于这种心理,范弗利特制定了一个新的计划,叫“猛禽之爪作战计划”,又叫“东海岸登陆计划”。

此计划,是要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队从朝鲜东后侧的元山港登陆,相当于从背后攻击中朝联军。

而除了登陆外,美国的主力部队从东线、中线全面进攻,将整条战线推进到金化--金城--金刚山--长箭一线。如此一来,将形成两面夹击,可能再现麦克阿瑟仁川港登陆的那一幕。

这个计划很大胆,如果中朝联军不能做到提前预判,将会给予致命打击。那么,这个计划有漏洞吗?有,一旦志愿军和人民军提前布防元山港,那么登陆的军队可能会全军覆没,如果登陆不能成功,正面的硬攻作用会大大减弱。

但是,正所谓“正合奇胜”,没有一个军事家的计划能做到毫无风险。可是,决定权不在范弗利特这里,在李奇微那里。

李奇微会批准吗?

李奇微看到范弗利特的计划后,稍加思索,马上否定了这个计划。

很明显,李奇微是看见了巨大的风险,稍有不慎,联合国军不仅会损失很大,而且信心会打击到没有。到时,如果不增加兵力,不扩大战争,很难收场。可是,扩大战争,一旦让苏联等更多国家被迫卷入,这就会向第三次大战迈进,而且此时,美苏两国都是有核弹的。扩大战争,不是美国总统和国防部愿意看到的,也不是李奇微愿意看到的。

范弗利特很沮丧,自己的计划被无情地拒绝了,那么以后的战争只能在既有的兵力和装备上与对手一决雌雄,而根据之前的经验,志愿军是个可怕的对手,不扩大战争,范弗利特毫无胜算。

在范弗利特的“东海岸登陆计划”被否决后,范弗利特是受到了打击的,但军人必须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其后开展的“坦克劈入战”,也没有重创志愿军。仗越来越难打了,因为志愿军的防御、后勤越来越强了,而美国人的信心越来越低了。

而谈判也在打打停停中不断进行。范弗利特不甘心,扩大战争的计划做了一个又一个,但被否决了一次又一次。

不是计划不好,而是李奇微和后来的克拉克都看到了,要想通过常规战争,突破中朝联军的防线,太难了,就算搭上了大量士兵的生命,也未必能如愿。而扩大战争,甚至进行核战争,就不是一个小小的朝鲜半岛的问题了,而是会影响到世界。

1952年秋,范弗利特制定了“摊牌计划”,试图用小规模集中的战斗,在上甘岭撕破一个缺口,再图谋大范围攻击,但未能如愿。

范弗利特希望扩大战争的意图,和美国整体的战略不符,而范弗利特和接任李奇微的克拉克将军也屡屡发生矛盾,于是乎,1953年的1月,范弗利特退休了,离开了朝鲜战场。

朝鲜战争:范弗利特制定出一作战计划,看到内容李奇微立马否决 - 天天要闻

朝鲜战场,对于范弗利特来说,充满着浓浓的遗憾,还有深深的悲伤。他很无奈,因为他面对的对手装备虽然不如联合国军,但意志却是绝对的强大。朝鲜战场给他上了一课。

1992年,范弗利特病逝,享年100岁。也许,他的军事生涯不是太过辉煌,但是他的生命旅程还是很完美,实在没有几个人能到百岁。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第4538期:赐宴街小区(随笔) - 天天要闻

第4538期:赐宴街小区(随笔)

山东/ 孙延宜专辑/2025年/183(随笔)2025年7月4日,乡村精短文学公众号编发了我的小稿《企盼一条规范的赐宴街》,独立寒秋老师看到后,在我们滕州方言研究群里,首先肯定了我写的这个随笔“有道理”,然后畅谈了自己对赐宴街命名的意见,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三处世界遗产地移出濒危名录 - 天天要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三处世界遗产地移出濒危名录

当地时间7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位于非洲的三处世界遗产地因面临的威胁大幅减少,已正式被移出《濒危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示,按照世界遗产大会的决议,共三处世界遗产地被移出濒危名单,分别是马达加斯加的阿钦安阿纳雨林、埃及的阿布米那遗址、利比亚的加达梅斯古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
1982年长沙政府修缮杨开慧故居,发现52年前的“致润之信” - 天天要闻

1982年长沙政府修缮杨开慧故居,发现52年前的“致润之信”

“1982年3月6日早上八点半,砖墙后面好像还有东西!”现场木匠小声招呼县文化馆的干部,这一句低沉的提醒,成为一段尘封往事重见天日的开场。故居修缮原本是例行工程,然而一封用蜡纸包得严严实实、字迹依旧清晰的长信,却把所有人拉回半个世纪前的烽火
94岁杨少华去世当天,上午参加剪彩眼神涣散,临终前还在拍淀粉肠广告惹争议 - 天天要闻

94岁杨少华去世当天,上午参加剪彩眼神涣散,临终前还在拍淀粉肠广告惹争议

据北京日报,记者从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李金斗处得知,相声表演艺术家杨少华于2025年7月9日在家中午休时安详逝世,享年93岁。据悉,就在杨少华离世当天,杨议还安排杨少华外出参加活动,为某家新店开业剪彩。从晒出的视频来看,顶着炎炎烈日,杨少华坐着轮椅亮相现场,近年来杨少华的身体状况一直惹人担忧。此次参加活动,不...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太史公表示:“我可没说过” - 天天要闻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太史公表示:“我可没说过”

提及“羽之神勇,千古无二”这句话,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在很多人模糊的印象中,这句话一定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然而,太史公却表示,别再以讹传讹了,我可没说过这句话。出处“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出自清代学者李晚芳的著作《读史管见》。
北京“回南天”,东北下“梅雨”?因为它偏北了 - 天天要闻

北京“回南天”,东北下“梅雨”?因为它偏北了

2025年7月1日8时许,北京大兴天宫院。尹亚飞/新京报/视觉中国2025年7月,北京仿佛进入广东“回南天”,地铁通道的墙壁上甚至挂上水珠。东北地区也连日阴雨绵绵,仿佛进入江淮“梅雨”季。潮湿、闷热、黏腻的空气,让北方人感到陌生。“我们家现在讲粤语。”有人如是调侃。还有人说:“南方人北漂,第一次有家乡的感觉。”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