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得最窝囊的日本“军神”:拍照显摆被狙杀,如今墓碑仍在庐山!

2020年05月08日14:52:09 历史 1900

1914年的一天,法军阵地遭到了德军的猛烈炮击,一名法军的炊事兵急中生智,立刻便将做饭用的铁锅顶在了头上。炮击过后,阵地上的许多士兵都中弹而亡,唯独这名炊事兵只受了点轻伤。法军指挥官亚德里安将军得知缘由后大受启发,立即命有关专家研制出了金属制成的头盔。新装备的应用,果然使法军因头部受伤而导致伤亡的比率大幅度下降。到了一战中期,各主要参战国基本上都装备了钢盔。于是,钢盔就此成为了战场上必备的单兵防护装备。

死得最窝囊的日本“军神”:拍照显摆被狙杀,如今墓碑仍在庐山! - 天天要闻

头戴亚德里安钢盔的士兵

欧洲列强对新装备的开发和应用引起了日本观战武官的注意,他赶紧向国内报告了此事。随后,日本国内也开始了钢盔的自主研制。毕竟日本当时没有介入战事,所以对钢盔的研制一直不太上心。1931年“九一八事变”,面对马占山在江桥和齐齐哈尔的顽强抵抗,伤亡惨重的日军这才开始大规模装备钢盔。结果表明,日军的伤亡率的确降低了。谁知,一个问题却随之而来:东北的气候过于寒冷,日军士兵在出汗后,头上的钢盔经常会和脑袋冻在一起。因为这是日军首次大规模使用钢盔,许多士兵都没有处理经验,所以用暖水浇钢盔而导致头皮剥离的情况时常发生。后来,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有的日军士兵在钢盔内部垫上了纱布和棉布,算是多少解决了冻伤的问题。不过,关于日军钢盔的趣事还未完结。1939年诺门罕之战,日军又因为钢盔的问题搞了一次大乌龙。

死得最窝囊的日本“军神”:拍照显摆被狙杀,如今墓碑仍在庐山! - 天天要闻

头戴钢盔的日军指挥官

当时,日军钢盔的前部正中有一个很大的红色星星。苏军使用的步枪虽然弹道稳定,穿透力大,但想要将日军一枪爆头还是很困难的。因为钢盔是一个弧面,不是被正面击中的话很容易弹飞子弹。这下好了,这颗红星直接给苏军做了标记。其实,在战史记载里,还有比“红星钢盔”更荒唐的,它就是日军大佐饭冢国五郎被中国老兵狙杀事件。

死得最窝囊的日本“军神”:拍照显摆被狙杀,如今墓碑仍在庐山! - 天天要闻

饭冢国五郎

饭冢国五郎是日本群马县人,1909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同年即被授予步兵下士官军衔。1937年10月,与中国军队鏖战淞沪的第101师团步兵第101联队长加纳治熊大佐阵亡,已经晋升步兵大佐的饭冢国五郎旋即填补了空缺。此后,饭冢国五郎又随军参加了南京会战。1938年8月,饭冢国五郎所在的第101师团奉命参加武汉会战。按照岗村宁次战略规划,101师团的主要作战任务是打通德星公路,配合第106师团截断中国军队第9战区的后方补给线。其对手先是25军之52师,后是参加过南京保卫战并强行突围的66军。能及时替换防守部队,这就说明当时国军的预备队十分充足,这也直接导致了101师团在庐山以东的缓慢推进。据战史记载,饭冢国五郎指挥的101联队是前沿部队,虽然曾连续发动过多次冲锋,但都未能冲破中国军队的防线。一时间,双方在东孤岭陷入了拉锯状态。

死得最窝囊的日本“军神”:拍照显摆被狙杀,如今墓碑仍在庐山! - 天天要闻

中日鏖战德星公路这时,日本著名的战地记者小悮行男来到了庐山前线。此时的饭冢国五郎因为连日苦战,不但晒得黝黑,而且胡子也多日未刮,显得十分狰狞。但小悮行男却感觉饭冢国五郎的形象有独特的魅力,很适合拍摄战地宣传照。于是,在小悮行男的请求下,饭冢国五郎便找了一块符合战场气氛的高地,挥舞着指挥刀摆了几个姿势。见上镜效果不错,小悮行男又给饭冢国五郎扣上了一顶钢盔。

死得最窝囊的日本“军神”:拍照显摆被狙杀,如今墓碑仍在庐山! - 天天要闻

饭冢死后被晋升为少将,图为前来吊祭的日军将官

当时的华中地区正处于炎热季节,日军钢盔上的绿漆剥落后,钢底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日军阵地上的反光引起了中国军队的注意,远程观测完毕的国军士兵虽然不知就里,但看着饭冢国五郎的嚣张气焰也十分别扭。正巧,几个老兵背着三八大盖走了过来。这种步枪射程远、射击精度高,加之饭冢国五郎反光的钢盔做标记,一声枪响过后,对面日军阵地上的饭冢国五郎应声而倒。本来,按照三八大盖的超强穿透力,挨上一枪就送命的概率并不高,但这一枪打得十分巧,正好击穿了饭冢国五郎的心脏。饭冢国五郎凶悍狡诈,作战即凶猛又灵活,曾被华中方面军畑俊六冠以“猛将”的称号。他的死,对前线日军的士气打击很大。因为战事紧张,日军只好将饭冢国五郎就地火化。2013年1月,饭冢国五郎的墓碑在庐山景区被发现。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桂林方言话剧《龙隐居》上演 - 天天要闻

桂林方言话剧《龙隐居》上演

图为桂林方言话剧《龙隐居》演出现场。欧惠兰  摄 图为桂林方言话剧《龙隐居》演出现场。唐梦宪  摄 中新网桂林4月23日电(欧惠兰 唐梦宪)4月22日晚,在第一届西南剧展的举办....
大哲康德诞辰三百周年,加里宁格勒静悄悄! - 天天要闻

大哲康德诞辰三百周年,加里宁格勒静悄悄!

康德曾言,“扬弃知识,为信仰留出地盘”。如今,是否到了该为和平留出地盘的时刻?文 | 海上客我知道4月22日是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诞辰三百周年。1724年4月22日,康德出生在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但我想,也许欧洲与中国有时差,在中国更精准地纪念康德,也许在4月23日也无妨。中国的4月23日的某些时段,在欧洲也许尚...
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武王墩墓的封土正被层层揭开 - 天天要闻

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武王墩墓的封土正被层层揭开

战国史上最后一次合纵攻秦失败了,“主谋”楚国担心秦国报复,向东迁都于寿春,也就是现在的安徽省淮南市寿县。 “武王墩墓,位于楚寿春城遗址东边约15公里处,是经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日前在淮南举行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披露,现存主墓(一号墓)、车...
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七大“武功秘籍” - 天天要闻

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七大“武功秘籍”

《易筋经》相传1500年前,天竺僧人达摩为传真经,一苇渡江,只身东来。达摩祖师一路传经颂法,后居于少林寺。达摩在少林寺面壁九年,留下两卷武功秘籍,一为《洗髓经》,二是《易筋经》。《洗髓经》为内修之典,归慧可,未传于世。《易筋经》为外修之书,留于少林。《易筋经》文字古朴,拳理深奥。本来,易筋经和千年古刹少...
【难忘的书与人】一个家庭的照相史 | 汪家明 - 天天要闻

【难忘的书与人】一个家庭的照相史 | 汪家明

​在北京龙潭湖(本文配图均选自苏月斫的《光明楼——北京人家影像故事》) 当年在山东画报出版社,我策划了一套“名人照相簿丛书”。这个名称最早可以追溯到作家刘心武1986年在《收获》杂志上开的一个专栏,名称是“私人照相簿”。我对这种以平民家庭照片为线索,有点民间书写意味的著作方式很感兴趣,于是冒昧与他联系,...
去年中国风机出口量创历史新高,对这个国家出口最多 - 天天要闻

去年中国风机出口量创历史新高,对这个国家出口最多

界面新闻记者|马悦然在国内产业链“卷”价格的当下,出口成了风电等新能源产业链的新机会。近日,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23年中国风电吊装容量统计简报显示,去年中国风机出口量创历史新高,全年新增出口671台,容量为3665.1 MW(兆瓦,1兆瓦=1000千瓦),同比增长60.2%。其中,陆上风电机组出口667台,共...
喜报传家乡 莆田城厢为4户立功受奖现役军人家庭送喜报 - 天天要闻

喜报传家乡 莆田城厢为4户立功受奖现役军人家庭送喜报

送喜报东南网莆田4月22日讯(通讯员 曾德喜 李琳 文/图)四月芳菲盛,春风报佳音。近日,莆田市城厢区人武部、区双拥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等组成送喜报慰问组,前往东海镇、华亭镇、霞林街道等地,为2名荣立三等功、2名荣获三级表彰的现役军人家庭送喜报,向军人军属致以崇高的敬意。每到一处,送喜报慰问组都向立功受奖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