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37岁担任河北省委书记,41岁任县委副书记,职务降低却毫无怨言

2025年06月12日18:52:03 历史 1245

吕玉兰这个名字,在中国农村改革的历史上是个响当当的符号。她的一生,从田间地头干到省委书记,再到县城基层,经历了大起大落。她15岁就当上了新中国最年轻的农业合作社社长,29岁进了中央委员会,37岁成了河北省委书记,是新中国第一位女省委书记。

可到了41岁,她从省里高位被调到正定县做县委副书记,职务降了好几级,却没一句怨言。她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是个实打实的共产主义者,始终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

她37岁担任河北省委书记,41岁任县委副书记,职务降低却毫无怨言 - 天天要闻

从农村丫头到合作社社长

吕玉兰1940年2月6日出生在河北邢台临西县东留善固村。家里是地道的农民,父母靠种地为生,日子过得紧巴巴。她小时候就得帮家里干活,扛锄头、挑水,跟村里其他孩子没啥两样。那时候的东留善固村是个“穷沙窝”,风沙一刮,庄稼就埋土里,收成少得可怜。

她37岁担任河北省委书记,41岁任县委副书记,职务降低却毫无怨言 - 天天要闻

不过,吕玉兰父母挺开明,觉得孩子得念书。1951年,11岁的她进了村里的初小。村里不少人觉得女娃读书没啥用,可她父母咬牙供她上学。她也没辜负这份心,成绩一直拔尖,两年后考上了高小。1955年,15岁那年,她从高小毕业。家里本想让她继续念书,走出农村,可她却说:“我要回村里,搞社会主义新农村。”这话听着挺大,可她真就这么干了。

她37岁担任河北省委书记,41岁任县委副书记,职务降低却毫无怨言 - 天天要闻

回到村里,正赶上农业合作化。她跑前跑后,动员村民入社,自己带头干活,很快就当上了初级农业合作社社长,成了全国最年轻的一个。这可不是靠关系上去的,她是真有本事,能吃苦,会组织。那年她才15岁,肩膀还扛不动大筐,可已经开始琢磨怎么让村里日子好起来。

她37岁担任河北省委书记,41岁任县委副书记,职务降低却毫无怨言 - 天天要闻

治沙种树,增产粮食

东留善固村的沙化问题是个老大难,吕玉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想起学校里学的植树治沙,觉得这法子靠谱。1956年,她拉着村里的妇女成立了“妇女造林队”,自己带头干。育苗、挖坑、种树,她样样上手。几年下来,村里种了100多万棵树,建了8华里长的防风林带,沙子终于被挡住了,地里庄稼也能喘口气了。

她37岁担任河北省委书记,41岁任县委副书记,职务降低却毫无怨言 - 天天要闻

光治沙还不够,她还得让粮食多起来。她组织村民打井挖渠,改善灌溉。那时候没啥机械,全靠人扛肩挑。她带头下地,带着大家打了40多眼机井,平整了4000多亩地,还挖了30多里长的渠道。有了水,地就不那么“渴”了,粮食产量蹭蹭往上涨。

她37岁担任河北省委书记,41岁任县委副书记,职务降低却毫无怨言 - 天天要闻

1960年,20岁的她当上了东留善固大队党支部书记。她没停下折腾,学新技术,推新品种,把村里的沙荒地变成了高产田。1965年,她写了篇《十个为什么?》,用大白话讲了自己对社会主义的信念。

这文章上了《人民日报》,她一下子出了名。1966年,她还被评为全国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去北京参加了国庆观礼,见了国家领导人。那时候的她,已经不是个普通村干部了。

她37岁担任河北省委书记,41岁任县委副书记,职务降低却毫无怨言 - 天天要闻

从中央委员到省委书记

1969年,吕玉兰29岁,在中共“九大”上当选中央委员,是当时最年轻的一拨人。她从农村走出来,能到这步,靠的是实打实的成绩。1970年,她调到河北省革命委员会当副主任,后来又兼了临西县委书记。她提出“农业要上去,干部要下去”,自己带头跑基层,摸实情,干部群众都服她。

她37岁担任河北省委书记,41岁任县委副书记,职务降低却毫无怨言 - 天天要闻

1977年,37岁的她被任命为河北省委书记,成了新中国第一位女省委书记。河北是个农业大省,可那时候农业搞得不咋地,很多农场都快倒闭了。她上任后没闲着,带着干部下乡,查农田,看产量。

她发现不少地方缺水缺肥,就推打井、改良土壤。她不爱坐办公室,天天往乡下跑,回来就写报告,提建议。在她手里,河北的农业有了起色,复种率高了,冬小麦种得多了,农场也慢慢缓过劲来。

她37岁担任河北省委书记,41岁任县委副书记,职务降低却毫无怨言 - 天天要闻

她干活实在,也不爱张扬。有回村里送苹果谢她,她直接让人送回去,说:“我拿了,别人就能拿更多。”这话听着简单,可她真就这么做的。干部群众看她这样,心里都踏实。

职务降了,心没变:从省委到正定

她37岁担任河北省委书记,41岁任县委副书记,职务降低却毫无怨言 - 天天要闻

1981年,吕玉兰41岁,突然接到调令,去正定县当县委副书记。从省委书记到县里副书记,这落差不是一般大。可她接到通知后,没抱怨,没拖拉,收拾东西就去了。到了正定,县委大院简陋得很,她也没啥意见,就开始干活。

她37岁担任河北省委书记,41岁任县委副书记,职务降低却毫无怨言 - 天天要闻

在正定,她还是老样子,骑辆破自行车跑村里。查水利,看果树,记笔记,忙得脚不沾地。她推多种经营,搞乡镇企业,帮村里找销路。有回村里的苹果卖不出去,她连夜带人跑邻县,谈了三个钟头,总算找到买家。回来天都亮了,她直接去办公室接着写汇报。她不爱说大话,也不摆架子,就是闷头干。正定那时候叫“高产穷县”,在她手里慢慢变成了“高产富县”。

她37岁担任河北省委书记,41岁任县委副书记,职务降低却毫无怨言 - 天天要闻

1985年,吕玉兰调到省农业厅当副厅长。她还是没闲着,推农业机械化,写报告讲现代化咋搞。可她身体早就扛不住了,长期劳累落下了病根。1990年,医生查出她有脑血管痉挛症,让她歇着。她不肯,照样上班下乡。

她37岁担任河北省委书记,41岁任县委副书记,职务降低却毫无怨言 - 天天要闻

1992年,她几次晕倒在办公室,医生下了病危通知,硬把她拉下来。她回宿舍还整理材料,写了几十页总结,生怕自己走了别人接不上。1993年3月31日,她在石家庄去世,才53岁。

吕玉兰走后,她丈夫江山写了她传记。国家领导人知道后,打电话鼓励,还写了信夸这事有意义。她的故事后来进了吕玉兰纪念馆,东留善固村修了玉兰路、玉兰学校,村民说她精神没过时。2019年,她得了“最美奋斗者”称号。

她37岁担任河北省委书记,41岁任县委副书记,职务降低却毫无怨言 - 天天要闻

国家领导人写悼文说,她留下的精神财富,永远激励着大家。她这一辈子,没啥大话,就是实实在在干事。从15岁的小社长,到37岁的省委书记,再到41岁的县副书记,她始终没变过那颗为群众的心。这就是吕玉兰,接地气,真性情。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太疯狂!41岁女子6年挪用1700万!一年做4次医美、去澳门豪赌…… - 天天要闻

太疯狂!41岁女子6年挪用1700万!一年做4次医美、去澳门豪赌……

“一人打车 两人5折”,即日起至8月底,滴滴出行推出“打一单得两张5折券”活动,每日领取任务后,当天完成1单特惠/快车/惊喜特价订单,可以获得:2张5折券1张5折券限自己用1张5折券限送好友每张券最高抵扣15元此外,广州地区还有最高价值100元券包可领取,具体规则领取扫码领取下方券包了解▼近日“女子6年挪用公司1700万...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从“红色堡垒”到“幸福山乡”——晋察冀根据地首府阜平振兴观察 - 天天要闻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从“红色堡垒”到“幸福山乡”——晋察冀根据地首府阜平振兴观察

地处太行山东麓的河北省阜平县,是我党我军历史上创建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的首府,是晋察冀边区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晋察冀边区对坚持华北敌后抗战和全国持久抗战起了“坚强堡垒”的作用。阜平传承发扬太行精神,汲取前行动力,为振兴注入动能。如今,土坯房升级为生态民宿群,荒山变身现代化果园,红...
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展今起面向公众开放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展今起面向公众开放

今天(8日),“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珍贵展品首次展出增设多种形式展陈区域主题展览全景式展现了中国人民14年艰苦抗战的光辉历程。有哪些展品首次展出?馆内新增了哪些展览区域?来跟随记者一起探访。总台...
古代的宫女出宫后,为何大多都不能生育? - 天天要闻

古代的宫女出宫后,为何大多都不能生育?

你知道吗?古代宫女进宫时,大多是十三四岁的小姑娘,可等她们走出宫门,十个里有九个都生不了孩子。这宫墙里到底藏着什么,毁了她们当妈的可能?先说说宫女想出宫,有多难。明朝以前,全看运气。
总督加兵部尚书衔的目的是什么?加了衔以后又有哪些好处? - 天天要闻

总督加兵部尚书衔的目的是什么?加了衔以后又有哪些好处?

清代的官制中,加衔是一种十分普遍的做法,而且有很多都属于例行性加衔,比如内阁学士例加礼部侍郎,总督例加兵部尚书、巡抚例加兵部侍郎,等等。那么,加衔的目地是什么?官员有了加衔会带来哪些好处。御史就以认知度最高的总督为例,具体来讲一讲有关方面的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马屁 - 天天要闻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马屁

俗话说得好: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你要求人办事、想要达到某种目的时,拍马屁往往特别管用。 江湖上有一个人,那就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他特别喜欢别人拍马屁,因为他属于威权型人格,特别享受那种君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