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何会说“安刘氏者必勃也”?可怕的帝王心术,真会拿捏人心

2025年05月08日06:12:06 历史 1590

刘邦为何会说“安刘氏者必勃也”?可怕的帝王心术,真会拿捏人心 - 天天要闻

汉高祖刘邦晚年对吕雉的猜忌和防范是极其明显和严重的,他去世的那一年搞了两个大动作,无一例外都是针对吕雉和吕家的。一个是想要废黜刘盈的太子之位;一个是跟王公贵族签订“白马之盟”。

这背后的原因,除了刘邦因欠吕雉和吕家太多而产生一种畸形的摆脱心理之外,更主要的自然是他对历史政治经验的一种理解和总结。咱们在讲秦并天下的过程中,曾多次讲到了秦国兼并六国的过程为什么那么缓慢而又曲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外戚的影响。刘邦好不容易成为了秦始皇那样的男人,自然不希望自己建立的大汉王朝也出现当年秦国的那种外戚干政的情况。

刘邦为何会说“安刘氏者必勃也”?可怕的帝王心术,真会拿捏人心 - 天天要闻

但是,大家还别说,刘邦这一辈子拿捏谁都是信手拈来,但对他老婆吕雉还真没有太多办法。在废立太子失败之后,无奈地接受了现实,老实地把帝位交给了刘盈,实际上是把身后事交给了老婆吕雉。

那个时候的吕雉还真是一个好女人,也非常配合地给予这个辜负、冷淡自己一辈子的老公最后的尊重和体面,在刘邦临终前,诚恳地向刘邦询问了后续的人事安排。

他们夫妻之间这次交接对话,被史书记载如下:

已而吕后问:“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尔所知也。”——《史记·高祖本纪

刘邦为何会说“安刘氏者必勃也”?可怕的帝王心术,真会拿捏人心 - 天天要闻

因为后面的情况跟刘邦的临终交代高度吻合,所以这件事也成了刘邦在人事安排方面的神作之一了。

子不语怪力乱神,我们承认刘邦在用人方面得心应手、有如神助,但也没有必要将他神化,这件事其实还是有很多让人感觉蹊跷或者难以自圆其说的地方。比如王陵,他作为大汉的丞相,明显就不太合格嘛;比如周勃,他其实在吕后专政的那八年,也根本就没有什么忠于刘氏的心思嘛。

所以,这件事其实没有大家想象那么简单,不是精通帝王心术的人,其实是很难真正读得懂的。

要真正读懂这件事,一定要先了解当时的形势和刘邦的心理。刘邦晚年的心病是什么?是担心外戚专政、皇权旁落。

刘邦为何会说“安刘氏者必勃也”?可怕的帝王心术,真会拿捏人心 - 天天要闻

这个时候,咱们就必须要插入刘邦临终前发生了一件很重要的军国大事:樊哙带兵去平定燕国的卢绾叛乱,刘邦等樊哙出发后,又派周勃去接替樊哙,并让陈平一同前去,要把樊哙给杀了。

刘邦为什么要这么干呢?因为樊哙不光是他的老兄弟,同时也是他的连襟,樊哙娶了吕雉的妹妹吕媭,这是杀给吕家人看的嘛。

但是大家再仔细想一想,这件事有没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呢?刘邦当时身体已经不行了,樊哙又带兵在外,真的就这么容易被他杀了吗?所以刘邦其实在乎的并不是能否杀掉樊哙,而是想通过这件事释放一个信号——我对外戚势力很不满,兄弟们你们要找准立场。

刘邦为何会说“安刘氏者必勃也”?可怕的帝王心术,真会拿捏人心 - 天天要闻

为什么刘邦会选择周勃和陈平去干这件事呢?很明显,这是一件得罪吕后的事情嘛!其实也就是让周勃和陈平以后没办法跟吕后一党心心相印嘛。周勃是军方实权派,陈平是张良之后脑瓜子最好使的人,只要这俩个人跟外戚集团走不到一块,他们老刘家的皇位才更安全。

但是,话说回来,都说刘邦神机妙算,他这次真的算准了吗?周勃和陈平不就故意磨磨蹭蹭,把刘邦给拖死了,让“斩杀樊哙”的指令自然失效了吗?人家周勃和陈平上套了吗?而且人家周勃和陈平后来也没有因为你们老刘家的皇权去跟吕氏外戚作对呀,最后诛灭诸吕那是因为吕雉临终前动了他们的利益蛋糕而已。所以,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刘邦再神,也有失算的时候。周勃安刘氏,就是个阴差阳错的巧合。

二人既受诏,驰传未至军,行计之曰:“樊哙,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又乃吕后弟吕嬃之夫,有亲且贵,帝以忿怒故,欲斩之,则恐后悔。宁囚而致上,上自诛之。”——《史记·陈丞相世家》

刘邦为何会说“安刘氏者必勃也”?可怕的帝王心术,真会拿捏人心 - 天天要闻

这个时候,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刘邦临终前跟吕雉之间的对话,就显得别有一番风味了。

第一,吕雉真的必须要去问刘邦的临终安排吗?你刘邦又是要废立太子、又是搞“白马之盟”、还明目张胆要杀自己的妹夫樊哙了,这都已经是明牌了,你要打压外戚势力。那我吕雉去问你的死后安排还有什么意义呢?我掌权、我主政,我在规则范围内重用亲己势力不香吗?

所以吕雉为刘邦对身后的人事安排,其实是另有深意的。这种深意其实就是高手之间的那种默契,老刘,夫妻一场,不管你怎么防贼一样防着我,最终权柄还是落入我手了,我想听听你的心声。该给的体面,我会给你,毕竟夫妻一场。另外也想看看你对我到底设置了什么预防底牌,会提醒和警告我一些什么?

刘邦为何会说“安刘氏者必勃也”?可怕的帝王心术,真会拿捏人心 - 天天要闻

第二,刘邦说,萧何之后,曹参可以接任丞相;曹参之后,王陵可以接任丞相,但又得安排陈平跟他搭班子。但陈平这个人又不能单独委以重任。这里面有啥讲究呢?

萧何自然没得说,人家是元老中的元老,还是刘盈的老师,更是跟吕雉合作杀死过韩信,吕雉自然不会动他,也不敢轻易动他。但既然吕雉问了这话,说明吕雉对于萧何之后的丞相之位还是有想法的。这是在投石问路,看你刘邦有没有什么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人选,没有人家就自己安排了。所以,刘邦便顺势推出了曹参。

曹参其实是个武将,治理国家那一套他并不在行。但刘邦为什么要推他呢?因为曹参是他和吕雉都比较认可的丰沛老兄弟嘛!最起码可以做到两不帮。事实上,曹参接任丞相之后也就是躺平了,萧规曹随,千古流传。

刘邦为何会说“安刘氏者必勃也”?可怕的帝王心术,真会拿捏人心 - 天天要闻

曹参之后的王陵,其实当初跟雍齿一样,有点瞧不起刘邦,所以算不得刘邦的嫡系。陈平是半路加入的,也算不得嫡系中的嫡系,再加上他奉命去斩杀樊哙那事,导致他也不可能成为吕雉的心腹。所以,这两人搭班子,还是主打一个双方都能接受。

这其实也是后面吕雉追问再后面的安排时刘邦意味深长地说“此后亦非尔所知也”的原因。啥意思呢?没有这种双方都比较认可的人了嘛!比如刘邦推荐陈平,吕雉能答应吗?说这话的意思是你吕雉自己看着办,有些事情我不知道,你也不知道,到那个时候再说吧。

刘邦为何会说“安刘氏者必勃也”?可怕的帝王心术,真会拿捏人心 - 天天要闻

第三,“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是啥意思呢?“重厚少文”到底是优点还是缺点呢?总不能说周勃是因为读书少才更适合成为大汉的守护神吧?刘邦讲这话的真实意图是,周勃这人是个厚道人,没有那么多心眼,他又是军中大佬,让他去掌握军权是最适合不过了。

至于什么“安刘氏者必勃也”,那是有很多种解读的。比如你吕雉也不必担心刘如意刘恒这帮刘盈的兄弟觊觎皇位,周勃安刘氏也可以是安你吕雉的儿子刘盈这一脉。

而且,从实际的历史情况来看,刘邦对吕雉这么说的主要意思就是这个。因为周勃和陈平后面确实没有为了捍卫刘氏皇室的利益跟吕雉翻脸呀。

刘邦为何会说“安刘氏者必勃也”?可怕的帝王心术,真会拿捏人心 - 天天要闻

综上所述,也正是因为这件事背后绕了这么多弯子,因此有人怀疑“安刘氏者必勃也”这种言论是周勃对汉高祖刘邦遗言的篡改,既神话了刘邦,又为他周勃的诛诸吕提供了法理依据。但其实从史料记载的严谨性来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是因为这种事情太过于巧合,所以引起了很多人的怀疑而已。

最后,我们再就这件事来聊聊刘邦的顶级帝王心术问题!

刘邦为何会说“安刘氏者必勃也”?可怕的帝王心术,真会拿捏人心 - 天天要闻

权力的本质是什么?是掌控利益(包括风险)的分配,所以它就是一种权衡之道。刘邦其实给我们打了一套环环相扣的组合拳:

通过废立太子去试水外戚势力的根基和功臣集团的态度,然后用“白马之盟”让刘姓宗室和功臣集团进行利益捆绑,安排周勃和陈平去诛杀樊哙使得他们和外戚集团产生隔阂,摆清实情、陈述利弊让周勃和陈平最终成为功臣领袖……这两个人跟外戚集团没法完全信任和合作,才是保卫刘氏江山的最佳人选,也是最后希望。

刘邦为何会说“安刘氏者必勃也”?可怕的帝王心术,真会拿捏人心 - 天天要闻

所谓的“安刘氏者必勃也”其实并不是什么先见之明,而是刘邦对帝王心术炉火纯青的一次运用。这话就是说给吕雉听的,我已经约束不住你了,但你也别玩过火了,不要欺负咱们老刘家没人,能够服众的军功大佬都走了之后,还有周勃和陈平能够制约你们吕家。这两个人,你吕雉信不过,也拉拢不了,还动不了,只要你玩过火了,触碰到了大家的根本利益,他们是有反抗的能力的。

其实刘邦也不是神,他并不能确定刘氏江山在他死后就一定会乱套,既然不能确定刘氏江山一定会老套,那又何来“安刘氏者必勃也”这么一说呢?所以,大家明白刘邦这是在干什么了吗?其实就是一种顶级的风险预防。

刘邦为何会说“安刘氏者必勃也”?可怕的帝王心术,真会拿捏人心 - 天天要闻

风险预防的常用手段是什么?是给对方制造战略风险和威胁。刘邦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把周勃和陈平抬出来就是这个意思。而且大家要注意的是,刘邦对周勃和陈平这两个人的定位是不一样的,陈平只能当副手,而周勃必须是主力,为什么呢?陈平的脑瓜子比周勃好使得多,难道对抗吕氏外戚,他不更加靠得住一些吗?人家考虑的一个风险的可控性,陈平这人心思太重,不好把控呀!周勃相对就比较简单了,能保住自己的利益就行了,关键他在军中的地位还无人替代。

其实,我们作为后世人,看到刘邦“安刘氏者必勃也”时,难道不觉得荒谬吗?周勃他真的是一心一意安定刘氏吗?刘襄、刘章兄弟难道就不是刘氏血脉吗?他为什么把这兄弟俩用完就丢呢?

刘邦是非常了解人性的自私的,他知道周勃他们并不会真正在乎天下姓刘还是姓吕,但他知道他们和吕家没法完全融为一体,而周勃本身不具备自立或另立他姓的意识和能力,所以才会说“安刘氏者必勃也”。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除了周总理,还有哪些名人出自于南开大学? - 天天要闻

除了周总理,还有哪些名人出自于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作为中国知名高等学府,培养了许多在政治、经济、科学、外交、数学、教育、历史等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杰出校友,像周恩来、杨振宁、梁启超、竺可桢等世纪名人,就出自于该校。
1949 年9月18 日《沙市日报》发刊词:建设人民的新沙市 - 天天要闻

1949 年9月18 日《沙市日报》发刊词:建设人民的新沙市

1949 年 9 月 18 日《沙市日报》发刊词:建设人民的新沙市沙市解放已两个月了。一段充满苦难与黑暗的旧沙市历史已然终结,一个自由且光明的人民新沙市历史正式开启。我们不会忘记,国民党匪帮在沙市横征暴敛,疯狂抢掠拆迁,致使沙市遭受严重破坏
《通往奴役之路》七大核心 - 天天要闻

《通往奴役之路》七大核心

5月8日哈耶克诞辰126周年纪念日1899年5月8日-1992年3月23日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七大核心观点一文整理·深度阅读第一,市场经济是人类迄今所能发现的最有效率且较为理想的一种资源配置体制。
黄裕生:天空下,每一个人的苦难都是所有人的不幸 - 天天要闻

黄裕生:天空下,每一个人的苦难都是所有人的不幸

黄裕生,哲学家,现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1愚蠢的人在苦难降临自己头上之前,永远都认为那是不幸者自己的问题,而永远看不到苦难的制造者,甚至还站在制造苦难的人一边,对那些批评苦难的制造者的人冷嘲热讽,恶语相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