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冀鲁豫野战军刚到大别山时,民众不敢接近,我军以行动赢得支持

2025年04月13日15:53:06 历史 1131


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的率领下,奉党中央、毛主席之命挺进到大别山后,对国民党反动派怀着刻骨仇恨的当地民众是既高兴,又担忧。

他们为当年的“红军”重新回归大别山而激动、高兴,同时又担心我军一旦再次离开,他们会遭到反动势力更为残酷的报复。

大别山区,是我党早期建立红色政权、组建工农红军的革命根据地之一。红军因革命形势变化,而撤离后,国民党反动派对当地人民进行了血腥镇压。

晋冀鲁豫野战军刚到大别山时,民众不敢接近,我军以行动赢得支持 - 天天要闻

国民党反动派屠杀革命群众(图像)

再者,国民党反动派对广大民众的长期的恐怖影响,一时间难以完全消除。因此,在我军初到,立足未稳之际,大别山的群众都不敢公开与我晋冀鲁豫野战军相亲相近。

为了迅速改变大别山的局面,重建革命政权,我军在寻机歼敌,打击土顽的同时,从部队中抽调大批干部,组织工作队,配合随军南下的地方干部,深入群众,访贫问苦,大力开展革命教育活动,努力唤醒民众的革命激情。

通过宣传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各个战场的卓著战绩,让广大民众明确,“红军”重回大别山是革命即将成功的标志之一,大别山将永远为人民所拥有,从而消除他们内心深处的种种顾虑、隐忧。

积极有效地组织、领导群众,清算国民党反动派及土匪恶霸的滔天罪行,认真落实党的减租减息政策,使他们能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进而信任、助力我军。

晋冀鲁豫野战军刚到大别山时,民众不敢接近,我军以行动赢得支持 - 天天要闻

军民鱼水情(图像)

过程中,工作队的同志们虽然时常工作在变化莫测、缺乏安全感的环境里,但都不畏艰险,勇于克服困难,全心全意地为老百姓服务。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如六纵政治部宣传干事马丰年、中原独立旅宣传干事梁桂华等同志。

与之同时,刘伯承、邓小平等野战军首长,都高度重视部队执行我党、我军各项政策、纪律的情况,并将其看成是我军能否在大别山站稳脚跟的决定性条件。

邓小平政委曾这这样谆谆告诫全体指战员:

“严守纪律,关心群众,这是关系到我们能否在大别山生根的大事。破坏纪律,脱离群众,是自掘坟墓。

有一次,邓政委到皖西视察工作时,有群众反映,当地的地主武装抢了他家一头牛,解放军赶跑了他们之后,把他家的那头牛也牵走了。

邓政委立即命人查清了此事,迅速将牛送还老乡,并郑重而诚挚地向老乡道了歉。

晋冀鲁豫野战军刚到大别山时,民众不敢接近,我军以行动赢得支持 - 天天要闻

正在处置工作的邓政委(图像)

事后,他告诫同志们:“我们虽然进了大别山,但能不能站住脚,会不会被敌人赶出去,其关键因素之一就是看我们是不是能与群众亲密相处,是不是真正地维护了群众的利益。”

挺进大别山之初,个别地方在发动群众斗争反革命分子的过程中,曾发生过斗争扩大化、打击面过宽,损害了中农及工商业者利益的现象。

邓小平政委获悉这一情况,及时予以制止,马上纠改了“左”的做法,并与有关同志商议制定了系列保护工商业发展的规定,从而稳定了大别山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行军作战途中,野战军首长及机关人员,处处带头执行群众纪律,哪怕是在点滴小事上,也绝对不放松。

晋冀鲁豫野战军刚到大别山时,民众不敢接近,我军以行动赢得支持 - 天天要闻

刘司令员与邓政委在一起(图像)

刘伯承司令员在胡凉亭指挥作战时,发现警卫人员在地上拾了一枚拐枣吃,立即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要警卫员把拐枣钱给老乡送去。

野战军司令部每到一地,都要组织人员另挖厕所,从不占用百姓家的厕所。对此,邓政委还亲自督察,并再三提醒大家要尊重群众的生活习俗。

隆冬严寒时节,为了不用群众的柴草烤火,李达参谋长亲自带领野战军司令部警卫排的战士上山砍柴、背柴。

在野战军首长们的示范带动下,我军涌现出现了许多遵纪爱民的事迹。

一天夜里,大雨滂沱。执行任务中的某部某班的战士来到一家老乡门口后,打算借宿避雨。但是,他没能叫开门。

晋冀鲁豫野战军刚到大别山时,民众不敢接近,我军以行动赢得支持 - 天天要闻

露宿街头的解放军战士(图像)

这种情况下,战士们不再打扰房主,就蹲在房檐下过夜。他们浑身淋透,冷得发抖,也不强行进屋

再如,某部重机枪连暂时借住在群众家时,恰逢农历新年。为了尊重老乡过年不泼水的风俗,全连一整天没有洗脸。

这些事,乍看起来都是些小事,但在群众中引发了非常好的反响,老乡们都欣喜不已地奔走相告着:“现在的解放军关心、爱护咱们老百姓,看来,真是以前的那些纪律严明的’红军’又回来了。”

这样,晋冀鲁豫野战军终于赢得了大别山父老乡亲们的认可后,得到了他们无私无畏的大力支持、鼎力相助。

如,高山铺战斗开始前,当地群众连夜舂米支援军队,并在几天内备齐了一千多副担架。战后,他们迅速将我军的七百多名伤员转运至斌冲山区,保护起来。

晋冀鲁豫野战军刚到大别山时,民众不敢接近,我军以行动赢得支持 - 天天要闻

民众在护送伤员(图像)

战斗中,民众无怨无悔地为我军带路、侦察敌情、运送弹药,甚至帮助打扫战场。

一位不知名姓的民工,曾冒着密集的炮火,为我军战士们送干粮。路上,他自己负了重伤,干粮袋也被打穿了七个弹孔。当他把干粮送到战士们手中后,英勇的牺牲了

蒋介石调集大军,疯狂围攻我军期间,我军的部分伤病员分散在曹大山、谈家沟一带养伤,处境十分危险。

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白天,乡亲们就把伤员们送到深山中的岩洞里,隐藏起来。到了晚上,再把他们接回家中休养。老乡们夜以继日地看护、调理他们,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女一样。

晋冀鲁豫野战军刚到大别山时,民众不敢接近,我军以行动赢得支持 - 天天要闻

老乡在护理我军伤员(图像)

曹山长凹的张顺昌家里,藏着我军的九名伤员。一天,张顺昌的行为引起了敌人怀疑,而被捕。在接受敌人的审问时,他虽然被拷打得死去活来,但为了伤员的安全,始终没有屈服。

皖西金(寨)东县县委书记白涛同志不幸敌人杀害后,被暴尸城关。骄横的敌人威胁当地民众,不准任何人为其收尸,否则,格杀勿论。

住在附近的老农吕绍先和他的老伴,不忍心看着为了老百姓而牺牲的白涛同志曝尸野外,就冒着生命危险,在其他老乡的帮助下,偷偷地“盗走”白涛同志的尸骸,让他入土为安了。

总而言之,解放战争时期,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的大别山人民,与我人民子弟兵同生死、共患难,并肩战斗,留下了许多动人心魄、情真意切的感人事迹。

回忆起这一段光辉历史时,刘伯承司令员曾无比感慨地说:

晋冀鲁豫野战军刚到大别山时,民众不敢接近,我军以行动赢得支持 - 天天要闻

建国后的刘伯承元帅(图像)

“这就是表现了人民战争的本质。我们依靠的是人民,蒋介石依靠的是碉堡……

是啊,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是在英雄的中国人民的舍生忘死的援助下,取得胜利的!

主要参考文献:《挺进大别山》、《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史》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人民抗战纪念馆展出赵一曼遗书:亲爱的孩子啊,希望不要忘记母亲是为国而牺牲 - 天天要闻

中国人民抗战纪念馆展出赵一曼遗书:亲爱的孩子啊,希望不要忘记母亲是为国而牺牲

极目新闻记者 李迎 曹雪娇7月7日,《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开幕式,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8日,该展览面向公众对外开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恢复开放。赵一曼牺牲前给儿子的遗书(图源:记者拍摄)据了解,本次展览面积1.22万平方米,将展出照...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 天天要闻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围绕明确奋斗目标形成的团结才是最牢固的团结,依靠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才是最有力的奋斗”。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确立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提出了“两个一百年”...
鉴往知来|百团大战:战绩辉煌,永垂史册 - 天天要闻

鉴往知来|百团大战:战绩辉煌,永垂史册

立狮脑山巅,望太行云烟。那座座峰峦如同无言的丰碑,铭刻着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勇御外侮的峥嵘岁月、不朽功勋。 7月7日,恰逢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纪念日,正在山西阳泉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百团大战纪念碑广场,向百团大战烈士敬献花篮,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缅怀抗战烈士英雄事迹。 1940年8月,为粉碎...
第1视点|跟随总书记回望百团大战伟大胜利 - 天天要闻

第1视点|跟随总书记回望百团大战伟大胜利

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省阳泉市考察。他来到百团大战纪念碑广场,向百团大战烈士敬献花篮,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缅怀抗战烈士英雄事迹,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勇御外侮的光辉历史,了解当地开展革命历史教育、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等情况。 阳泉狮脑山主峰 形如刺刀的百团大战纪念碑直指苍穹 不远处,...
古人用秸秆,也是烧吗? - 天天要闻

古人用秸秆,也是烧吗?

焚烧秸秆,常被误认为是千年传统,实则是现代农业的“时代病”。古人用秸秆,少有“一烧了之”的草率,而是千般用法、万种智慧。 从《齐民要术》到《陈旉农书》,从堆肥还田到修筑屋舍,秸秆在古人的手中,是滋养农田的肥料,是遮风挡雨的材料,是饲养牲畜的食粮。焚烧秸秆,绝非古人首要的选择,而是现代化农业发展中人们...
观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记的抗战历史,不曾忘记的无名之辈 - 天天要闻

观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记的抗战历史,不曾忘记的无名之辈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血与火的14年抗战,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无数国人在民族危亡时挺身而出,奉献牺牲。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在抗战相持阶段,湖南是对日战事最多、最惨烈的正面战场之一。当时全省人口3000万,征募的兵...
中国专家一句话吓得印度认怂:恒河以北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 - 天天要闻

中国专家一句话吓得印度认怂:恒河以北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

高志凯和他那句“在恒河画一条线”的说法都火了。有网友还提议,这条线未来就应该叫“高志凯线”。印度人听了可能都懵了,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条线的由来高志凯是一位智库学者,他所说的画一条线,实际上是针对臭名昭著的麦克马
蔡伦造纸术问世:树皮破布如何改写中华文明史? - 天天要闻

蔡伦造纸术问世:树皮破布如何改写中华文明史?

公元 105 年,东汉宫廷宦官蔡伦将一批质地轻薄的 “新纸” 呈给汉和帝。谁也未曾料到,这看似寻常的发明,会成为撬动中华文明进程的杠杆。在此之前,竹简笨重如石,绢帛贵比黄金,知识的传播被牢牢锁在少数人的书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