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30万大军,曾国藩为何不反?

2025年01月19日19:12:18 历史 1015

太平天国灭亡后,关于曾国藩曾面临起兵造反劝进的故事流传甚广。

其中折射出的复杂局势与曾国藩的抉择,值得深入探究。

手握30万大军,曾国藩为何不反? - 天天要闻

劝进之议:反,还是不反?

相传太平天国覆灭,曾国权、彭玉林等湘军将领力劝曾国藩造反。

咸丰临终遗言 “克复金陵者,王”,可金陵收复后,朝廷食言,仅封曾国藩侯爵,还催军费报销、裁军,大有兔死狗烹之意。

众人认为,两江、闽浙、江苏分属湘军、左宗棠李鸿章势力范围,坐拥 3 个现任总督,5 个现任巡抚,东南半壁被襄淮两系掌控,精兵不下 20 万,李秀成还能召集十余万太平军,共 30 万大军,机不可失。

手握30万大军,曾国藩为何不反? - 天天要闻

冷静剖析:造反的重重阻碍

曾国藩却冷静回绝。他指出,左宗棠是一代枭雄,做师爷时就不甘居人下,如今平起平坐,怎会俯首称臣;李鸿章虽曾是学生,但部下已显不服,若局势不顺,难成盟友。

再者,打着湘军旗号却无从属关系者,一旦形势不利,定会翻脸。

此时湘军已现疲态,并非精锐,且当兵为升官发财,朝廷若给更大利益,湘军很可能倒戈。

从外部局势看,湘军克南京后,朝廷早有防备,孙格、林倩进驻安徽官文屯兵武昌冯子才等人分驻镇江等地,将湘军困于南京附近。

左宗棠、李鸿章也明白胳膊拧不过大腿,为避嫌与曾国藩保持距离。

手握30万大军,曾国藩为何不反? - 天天要闻

湘军战斗力靠金钱维系,攻克南京后朝廷无钱养兵,曾国藩连维持湘军不哗变都艰难,更别说造反。从筹码上看,清政府已出卖诸多利益,曾国藩想借洋力造反,却卖无可卖,列强自然不会支持。

个人考量:能力与政治困境

从个人军事能力讲,曾国藩用兵战术死板,打九江耗时 16 个月,打安庆 15 个月,打南京 26 个月,进度缓慢。

他深知自己若有唐太宗明太祖之才,无需劝进也能割据一方,可他明白自己没有这等水准,造反输了便满盘皆输,只有一次机会,实在冒险。

政治层面,曾国藩早年讨伐太平军时,在檄文中把满清皇帝夸得极高,强调清政府统治合法。

若之后造反,再说驱逐鞑虏、归正汉家,骂满清皇帝无道,必然被百姓视为虚伪,如吴三桂第二,得不到民众支持,可他又想不出其他像样的起兵借口。

手握30万大军,曾国藩为何不反? - 天天要闻

吴三桂

历史镜鉴:从三藩之乱到湘军裁撤

回顾历史,三藩之乱的爆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康熙裁员却不承担善后,十几万部众被裁且无安家费,吴三桂即便不想反,也会被部下裹挟。

曾国藩若起兵造反,看似位高权重、兵强马壮,实则诸多隐患。

他虽坐拥东南,却人心不齐;拥兵众多,却难以完全节制;灭了太平天国,军事才华却并非一流;拯救儒家捍卫孔夫子地位,却因湘军烧杀劫掠,在江南百姓中形象不佳。

造反对他而言,大概率是死路一条。

而选择不造反,坐吃等死,安安心心当督抚,反倒可能平安无事。

汉人军头们怕曾国藩倒后自己受牵连,会支持他。

北方形势突变,太平军余部与北方捻军、回军将中原搅得天翻地覆。无奈之下,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再次被重用,一场湘军、淮军、楚军对捻军的联合绞杀战就此展开 ,历史的车轮继续滚滚向前,曾国藩的抉择也在时代的浪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文本来源@老威观史的视频内容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G7爆单何小鹏摊牌,智驾我就是中国第一 - 天天要闻

G7爆单何小鹏摊牌,智驾我就是中国第一

“我对小鹏的智驾很有信心,一定是中国一,行业最强!”7月3日,何小鹏在G7发布会上语惊四座,直接摊牌了。但更重要的一点在于,何小鹏又定了一个“规矩”——2000TOPS算力,以后就是20万车的标配。通俗一点说,就是以后友商如果没有2000TOPS,就别再腆着脸吹智驾了。所以G7发布会主题被命名为“跨时代”,而且几乎全程对标...
巷道里的 “中国脊梁”,原来是他! - 天天要闻

巷道里的 “中国脊梁”,原来是他!

近日一段贵州榕江抢险一线的视频让无数网友泪目这个背影被称为巷道里的“中国脊梁”这名只留下背影的战士被找到了!他叫马东升是武警贵州总队的一名战士7月1日武警贵州总队官兵深入贵州榕江县城的小区、巷道清淤排障马东升所在的任务地点在一处巷道内那里地势低洼、空间狭小还有一段长约25米、倾斜近45度的斜坡他回忆当时巷...
发现罕见30万年前的木器!云南甘棠箐遗址考古获重要突破 - 天天要闻

发现罕见30万年前的木器!云南甘棠箐遗址考古获重要突破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日,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等国内外多家科研单位合作,通过对甘棠箐遗址发掘出土的遗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35件保存完好的年代约为距今30万年的木器,与木器伴生的文化遗
1942年敌军中将送给粟裕一包香烟,粟裕看后大怒:处决电报科长 - 天天要闻

1942年敌军中将送给粟裕一包香烟,粟裕看后大怒:处决电报科长

1942年,新四军指挥部,粟裕看着手中的香烟盒,脸色平静,接连下达了多道重要命令:全军保持无线电静默,派骑兵,火速追上高级干部,让他们紧急返程。如果粟裕的命令再晚上半天,整个新四军的指挥体系,可能就被日军给一锅端了。粟裕将军究竟在香烟盒上看
泉州一地发现一座清代古桥! - 天天要闻

泉州一地发现一座清代古桥!

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简称“四普”)工作中,泉州台商投资区普查队发现两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古桥——梅岭惠安桥和上仑石塔及水尾桥。它们不仅是古代交通的重要节点,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有趣的民间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