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井打捞出数具红军遗骸 他们牺牲时只有15至25岁

2024年11月23日06:02:02 历史 1841

1934年12月1日,红军的鲜血溅满了湘江岸边的石头,江面上硝烟弥漫。经过几天几夜的激战,这个傍晚,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和直属机关、红军大部人马终于渡过湘江。

眼看红军又一次从眼皮子底下走了,国民党军恼羞成怒、气急败坏。但是他们很快发现,在湘江以东,还有一支没过江的红军部队。

这支殿后的部队,正是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抢渡湘江的战役打响后,作为全军后卫,第三十四师就在湘桂一带阻击尾追的国民党军。

这天,一封电报放到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手中。电报来自中革军委,电文指示:“你们必须准备在不能与主力会合时,要有一时期发展游击战争的决心和部署。”

就在陈树湘看着电报思考下一步该如何实施的时候,一发炮弹击中了电台。第三十四师与红军总部失去了联系,局势变得愈发严峻!

深井打捞出数具红军遗骸 他们牺牲时只有15至25岁 - 天天要闻

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下,陈树湘召集师团干部开紧急会议。会上,他宣布:从敌人的薄弱部位突围出去,到湘南打游击;万一突围不成,誓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

第三十四师迅速突围,沿着灌江灌阳县前往水车乡,途中经过一个只有几十户瑶族人家的小山村——洪水箐。

第二天拂晓,国民党军在当地民团的带领下来到洪水箐村,一场激战在所难免。这时,第三十四师团以上干部,除了师参谋长王光道,就只剩下了师长陈树湘和第一〇〇团团长韩伟。

深井打捞出数具红军遗骸 他们牺牲时只有15至25岁 - 天天要闻

陈树湘命令韩伟带着师的主力第一〇〇团突围回到湘南,陈树湘则带领另外两个团做最后的掩护。

谁都明白“最后的掩护”意味着什么。

深井打捞出数具红军遗骸 他们牺牲时只有15至25岁 - 天天要闻

韩伟之子 韩京京:所以韩伟没有遵从陈树湘的军令,他说你是师长,只要你还在,这个师的番号就能存在。

分手后,负责突围的陈树湘为了与湘南游击大队会合,带领着战士们往湖南九嶷山区进发,这时的队伍只剩下不到300人。

深井打捞出数具红军遗骸 他们牺牲时只有15至25岁 - 天天要闻

湘南地区河流密布,要到达九嶷山区,路上不可避免地要渡过几条河,牯芝江就是其中之一。

当小船行至河心时,埋伏在岸上的湖南江华县民团开火了。

第三十四师的战士们拼尽全力冒着敌人如雨的枪弹,强渡牯芝江,然而,他们却也为此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师长陈树湘中弹了。最终,第三十四师没能摆脱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围堵。在弹尽粮绝之后,腹部受伤的师长陈树湘在昏迷当中被俘。

深井打捞出数具红军遗骸 他们牺牲时只有15至25岁 - 天天要闻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徐占权:咣当咣当走,慢慢地陈树湘又苏醒了,发现自己被敌人俘虏了。他坚决不当俘虏,要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就找机会把肠子拉断,壮烈牺牲。

深井打捞出数具红军遗骸 他们牺牲时只有15至25岁 - 天天要闻

而幸存下来的韩伟,则一路艰辛辗转回到了革命队伍。1992年,韩伟在北京病逝。弥留之际,湖北籍的韩伟给儿子留下了遗愿,骨灰放到闽西

红五军团,大部由闽西子弟组成。韩伟,是第三十四师全师唯一幸存的团以上干部。他说:“我把他们带出来的,如今不能把他们带回去,就把自己的骨灰送回闽西,告慰烈士家乡的父老乡亲。”

完成父亲遗愿后,韩伟的儿子韩京京的心也留在了这片热土上。他和很多志愿者沿着红军长征的路线,寻找红军的足迹。

地处闽西的龙岩市长汀县,有一个普通的村庄,全村300多户人家,当年加入红军队伍的有100多人。村里有名有姓的烈士有40多人,更多的人没有留下名字和后代。

深井打捞出数具红军遗骸 他们牺牲时只有15至25岁 - 天天要闻

在广西桂林灌阳县烈士陵园里,静静矗立着一块没有名字的墓碑。因各种原因,很多牺牲的烈士无法核实具体姓名,韩京京和大家就在墓碑的基座上刻下这样一句话:“你们的姓名无人知晓,你们的功勋永世长存。”

深井打捞出数具红军遗骸 他们牺牲时只有15至25岁 - 天天要闻

酒海井,位于广西桂林灌阳县,因口小肚大形似当地盛酒的容器而得名。湘江战役时,100多名红军重伤员因来不及转移,被敌人投入酒海井,全部壮烈牺牲。

深井打捞出数具红军遗骸 他们牺牲时只有15至25岁 - 天天要闻深井打捞出数具红军遗骸 他们牺牲时只有15至25岁 - 天天要闻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 李法军

可判别的个体均为男性,年龄在15到25岁之间。我们严格依据体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结合骨骼自身的诸多特征、考古埋藏学、党史研究、口述历史记录、当地居民的历史记忆等关键信息,对出自酒海井内的遗骨进行了综合的分析。这些不同方面的信息都指向了同一个历史事实,即酒海井内所处的遗骸应当为当年罹难的红军烈士遗骸。

深井打捞出数具红军遗骸 他们牺牲时只有15至25岁 - 天天要闻

“寸土千滴红军血,一步一尊英雄躯。”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诉说着英雄的故事。

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已经由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到3万余人。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中的壮烈一战。在这场战役中,那些红军指战员,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铸就了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的精神,为长征铺垫了前进的道路,为革命保存下希望的火种,并使它越烧越旺。

来源:央视新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陕西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三秦工匠表彰大会举行 - 天天要闻

陕西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三秦工匠表彰大会举行

陕西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三秦工匠表彰大会举行赵一德讲话 赵刚主持 邢善萍出席4月29日,我省召开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三秦工匠表彰大会,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
肯尼迪遇刺案解密:暗杀背后的三股暗流 - 天天要闻

肯尼迪遇刺案解密:暗杀背后的三股暗流

1963年11月22日中午12点30分,达拉斯迪利广场的枪声让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化作一具血淋淋的尸体。六十年后的今天,当特朗普政府解密最后一箱档案时,人们赫然发现:那颗穿过肯尼迪脖颈的子弹,可能裹挟着三大利益集团的滔天怒火。您要问这些利
17年了,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致敬重生 - 天天要闻

17年了,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致敬重生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撕裂了土地、摧毁了山川,让千万个幸福家庭支离破碎,无数生命在灾难中戛然而止。17年过去了,我们依然清晰地记得瓦砾堆中伸出的求援之手,记得八方驰援的感人身影,记得废墟上重新燃起的希望之光。今天的汶川,早已在伤痛中涅槃重生,一栋栋崭新的建筑拔地而起,一...
马廷贤撤离甘肃天水后的悲惨下场 - 天天要闻

马廷贤撤离甘肃天水后的悲惨下场

1931年秋,马廷贤凭借“陇南绥靖指挥”头衔稳固了对天水等14县的控制,但其统治根基始终脆弱。一方面,辖区内赋税繁重引发民怨,1932年初爆发“礼县民团抗粮事件”,数千百姓围攻县城,虽被镇压却动摇了基层统治;另一方面,四川、陕西地方军阀对陇
神秘净土拉达克:曾是中国藏区之一,今为印控克什米尔的一部分 - 天天要闻

神秘净土拉达克:曾是中国藏区之一,今为印控克什米尔的一部分

中国西部边陲,其实面临着诸多挑战。比较强势的对手,自然是印度。印度这些年,不仅侵占着藏南大片领土,在克什米尔地区,同样咄咄逼人,大有当年英属印度的气势。除了印度以外,巴基斯坦也是中国西部非常重要的一个邻居。幸运的是,中巴关系不错,因此双方很
张效廉被决定逮捕!曾被批“官迷心窍、利令智昏” - 天天要闻

张效廉被决定逮捕!曾被批“官迷心窍、利令智昏”

检察日报正义网消息,正义网记者5月12日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张效廉涉嫌受贿一案,由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对张效廉作出逮捕决定。该案正在进一步办理中。张效廉 资料图曾任省会城市市长公开简历显示,张效廉1964年4月生,...
金朝“大定盛世”:被低估的辉煌时代 - 天天要闻

金朝“大定盛世”:被低估的辉煌时代

乱世开篇:危机四伏的金朝初期在 12 世纪的中华大地上,金朝,这个由女真族建立的王朝,宛如一颗崛起的新星,迅速在北方大地崭露头角。1115 年,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诸部后在上京会宁府立国,国号金 ,建元 “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