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劫掠粮食奇缺,他摘树叶抗饿被批,县委说干部不能与群众争食

2024年06月22日00:22:06 历史 1001


敌人劫掠粮食奇缺,他摘树叶抗饿被批,县委说干部不能与群众争食 - 天天要闻

八路军在进食

卜宪祚,卜永锡,1921年7月出生,山东省日照县丝山乡大卜家庵村人。

卜大卜家庵村离海边2里路,离石白镇5里路,百来户人家,大部分种小租田。卜宪祚8岁时,父亲兄弟分家。分家前卜家生活比较富裕,靠其父务农、伯父和堂哥二人教书维持生活,每年尚有余粮出售,雇佣一个劳力看牛,但卜宪祚三叔和伯父经常吵架,于是分了家。

三叔去了青岛,伯父也在青岛合股开了一家弹棉厂,收入很好。而卜宪祚家只靠父亲一人种田,没有别的收入,加上物价不断上涨,生活水平不断下降。丰年尚能维持生活,歉年要借债,全靠他父亲冬季农闲推车运输,挣点副业收入。

抗战时期,家乡被日军占领,苛捐杂税和出工拉夫促使家庭破产,不得不出卖田地,但为了生活又不得不租人田地。

卜宪祚父亲深感没有文化之苦,任凭家里困难,还是下决心让卜宪祚读书。分家那年,卜宪祚入本村小学读书,放假帮父亲种田,直至13岁高小毕业。卜宪祚还想升中学,到城里报了名,但受经济条件限制,无法继续升学。

14岁时,卜宪祚经父亲同意,于正月去了青岛,到伯父合办的弹棉厂学弹棉花,年底回家后,伯父竟要卜宪祚父亲交伙食费,白做了年工,还要付3元伙食费。第二年,卜宪祚仍去青岛找出路,在中原兴木器店学包沙发。

之后三四年间,卜宪祚在润华盛和义合木器店做沙发,所挣工资仅能维持本人生计,而资本家除延长工时外,忙时还要通宵达旦,不仅不加工资,连夜餐费也不给一文。为此,卜宪祚在润华盛木器店闹过一天罢工,在义合木器店也罢过工,他也因此失业。

卜宪祚听说济南工资较高,容易就业,就和木匠戴芳廷、油漆工马福廷同去济南,在华兴木器店做工。因在青岛闹过两次罢工均被迫失业,深感少力无援。来到济南,除了同来两人,别的举目无亲,只怕失业。几人明知资本家将计件工资改为计时工资,自己吃亏,也不得不干。于是,几个人就产生了一个想法,多认识几个人,不受失业的威胁。

戴芳廷常去济南大观园附近小西菜店后面看病。大概是1942年9月,他听说有个组织叫“三番子”,回来与卜宪祚、马福廷商量参加“三番子”,并说“三番子”到处都有,能多交朋友,有困难互相帮助。卜宪祚和马福廷有些犹豫,但戴芳廷说机会难得。马福廷说先去看看,好就参加,不好就不参加。

晚饭后,三人一同进了小西菜店后面这户人家,师父让他们先坐着,自己和一个徒弟忙着摆香案,然后端来一盆清水,让三人每人吸一口水漱漱口,接着磕头。与卜宪祚他们同去还有几个人。大家来自不同地方,磕头方式也各不同,师父就教他们如何磕头,从晚8点磕到晚12点,卜宪祚膝盖痛了好几天。

师父告知领到折子(即三角底)和牌子后才算正式参加了“三番子”。磕头结束后,一众人等到饭馆里一起吃了一餐饭,当夜花费均由卜宪祚他们五六个人分担。

参加“三番子”后,卜宪祚和俩伙伴感觉事与愿违。首先是给师父拜寿,要送一份厚礼,三人每人均送二三元不等。后来又要给师娘拜寿,三人又送礼。以后经常送来莫名其妙的喜贴、丧贴,叫他们出钱,由师父代为贺喜送葬。

有一次,老板派马福廷去徐州包沙发,路上带着许多包沙发用的布。铁路警察查问,马福廷即表示他是“三番子”,不仅没有得到帮助,相反挨了狠狠的一顿毒打。马福廷回济南时,见到卜宪祚大哭不止。

从此,“三番子”带来的美好幻想破灭了。参加“三番子”不仅不能解决困难,相反的要无休止地出钱,增加了经济负担。因此,卜宪祚等五六人商量,今后迁移住址就不告诉师父了,以免经济上再受损失。

1943年春天,卜宪祚22岁。一天,他碰到从青岛到济南的木匠李言本。他曾在青岛开了一家木匠铺,做小板凳和木桶度日,这年包了济南宫崎洋行一批木器,从青岛找了近40名木匠,其中不少是卜宪祚在青岛时熟悉的人,但缺少包沙发的,叫卜宪祚也去做工。

这时,华兴木器店已经倒闭,卜宪祚等人就去了宫崎洋行做工。开始是计件工资,后来改为计时工资,每月60元。几人迁移没让师父知道,从此与“三番子”脱离了关系。

解放后,卜宪祚参加了革命,到镇反和取缔反动会道门时,才知道“三番子”组织是反动的,心里更感激党解放了自己,挽救了自己。

济南宫崎洋行是日本人所办的大企业。开始时,洋行尚能按时发工资,后来不仅不计时,连生活费也不按时发给了。日本人很毒辣,用克扣工资的办法使工人没路费走不了。在此情况下,卜宪祚等人就联合从青岛来的近40名木匠,平时少吃甚至不吃,积蓄去青岛的路费。

8月的一个晚上,深夜11时许,工人们趁日本人去天津的机会,集体逃跑了。回青岛后,卜宪祚仍由李言本介绍到日本人办的日轮公司做工近半年。这时候物价飞涨,工资下跌,卜宪祚连番薯也吃不上,还时常挨日本工头的打骂。别无办法,卜宪祚等人就消极怠工,结果被日本人发现,他挨了耳光还被迫失业,最后卖衣被换路费,于这年秋天回了家。

丝山乡一带是日军统治区,保长、汉奸一天数次催逼苛捐杂税,家庭经济急趋破产。卜宪祚父亲是农业生产能手,再加上有卜宪祚的帮助,地里收货不算少,但仍是吃不饱,以糠菜充饥。为了吃几餐饱饭,卜宪祚还给地主做散工,但心里对现实已滋生极大不满。

1944年6、7月间,丝山乡一带来了共产党的队伍,赶走了汉奸队伍,村里立即来了工作同志,万民欢腾。卜宪祚听了反奸诉苦、减租减息的道理,觉得合情合理,就积极参加农会和反霸斗争,斗倒了伪保长,成立了新政权,被选为村文书。

9月的一个下午,在村东边的田头,区农会会长王凡津问卜宪祚:“共产党好不好?”卜宪祚说:“好!”王问他愿意不愿意参加,他说愿意。王又告诉他要保守秘密,不能对任何人讲,就是对父母、妻子也不能讲。

第二天晚饭后,卜宪祚在滕子明家的厨房间填了表,候补期半年。第二年9月转为正式党员。

卜宪祚入了党工作更加积极了,但他这时所想的主要还是打倒伪保长,减租减息,让穷人翻身,对党的最终奋斗目标认识不清,怎样使穷人彻底翻身不清楚。在党的不断教育和不断斗争中,卜宪祚的觉悟不断提高,前途方向渐渐明确了。

1945年8月至1946年9月,卜宪祚在本村先后担任农会委员、区联防减租委员会主任、村团部指导员(党内文书)等职务。

大卜家庵村是区委的基点村,村委在党的直接领导下,放手发动群众,组织民兵,巩固和扩大农会,开展反奸诉苦、双减运动,参加三区联合的减租斗争大会,斗倒了50多名大地主、恶霸。

卜宪祚第一次当大会主席,会后任算账委员会主任,算回了大批的粮食、钞票和土地,分给了农民,他家也分到了一份。

但卜宪祚的工作自一开始就遇到了阻力。斗争会结束后,他曾被父亲赶出门,母亲经常不给留饭,妻子要么不说话,要么说风凉话。他会上斗得轰轰烈烈,回到家里冷冷清清,有时到工作组吃饭,有时去邻居家吃饭,有时不得不饿着肚子照常工作。同志们看不下去,到他家劝说过家人,效果甚微。直至减租后家人情绪才逐步好转。

1946年9月至1949年I月,卜宪祚先后在本区任文书、区委组织干事、副区长、区长等职。他调到区公所做文书工作3个月后改为区委组织干事,投入参军支前运动,被评过三次小功。1947年6、7月支前时,被四区评过两次小功。

这时,国民党军向日照县发起进攻,卜宪祚和同志们坚持了7个月的对敌斗争,日夜坚持在三朱山前哨,时刻准备着牺牲,总有一个手榴弹捆在腰里,确保被敌人包围时不被活捉。

因为敌人太过凶残,卜宪祚被气愤冲昏头脑,曾存有报复思想,曾抓捕过人,拷打逼供。他对群众纪律的界线有时还模糊不清。

有一次,武工队第一班在刚打完仗的村庄边的山坡上捉了群众的羊当菜吃了。区委书记立即召开会议讨论,卜宪祚所在班虽然没有拿群众的东西,但讨论时卜宪祚倾向于第一班的观点,认为我们不吃被敌人捉去吃了不是可惜吗?经过辩论,他才明确了道理,紧急混乱状态是考验每个同志的试金石。

日照第二次解放后,由于敌人的破坏和战争的摧残,敌占区树木一棵不剩,粮食一点没有。县委指示以生产救济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不准饿死一个人,按级负责,与群众同甘共苦。

一天,卜宪祚也去摘树叶拿到区里吃,并向别人介绍这是解决粮食不足的好办法。这事被县领导知道了,后来县委批评脱产干部吃树叶是与民争食。

卜宪祚任副区长、区长时,参与了支援济南战役淮海战役,一切服从战争,连日连夜不睡。1949年1月,学习了《将革命进行到底》,为了解放全中国,向组织要求南调。还有个原因,就是夫妻关系不和睦,两人时常争吵,他也很愿意脱离家庭。

1949年6月到达日照南下的干部来到温岭,卜宪祚任秘书科科长。工作难度大,特别是听不懂方言,总感觉有劲使不上,他曾一度出现畏难情绪,希望北调,直到重新学习了共产党员的标准,才安下心来。

后来玉环县被调到玉环县工作,工作至离休。他一个北方人最终在南方深深扎了根。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我们现在是否急需一场变法 - 天天要闻

我们现在是否急需一场变法

关于变法,这是一种较为古老的说法,其实我们离最近的一次变法也就一百多年。 到了近现代,变法一词逐渐被“改革”二字所代替。那么我们现在是否急需一场变法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我们现在正逐渐摆脱房地产经济,而所谓的“旧法”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的新环境
【检察护企】瑞丽检察:以“检”之力 护“企”前行 - 天天要闻

【检察护企】瑞丽检察:以“检”之力 护“企”前行

检察护企      为有效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健康发展”常态化长效机制,深入推动“检察护企”专项行动走深走实。6月26日上午,瑞丽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邵曰生到雅戈尔(瑞丽)服装有限公司、瑞丽市音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走访调研,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状况和法治需求。      走访...
一袋馒头换状元,贫寒学子的逆袭人生 - 天天要闻

一袋馒头换状元,贫寒学子的逆袭人生

前言在清朝,有一位出身贫寒的学子,他的人生故事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徐州小子,志存高远清朝年间,江苏徐州的一户贫寒农家里,诞生了一个名叫李蟠的男孩。他的家族曾有过书香门第的辉煌,但到了他这一代,已是家道中落,生活拮据。然而,贫寒并未磨灭李
1855年,黄河决堤改道,百万人丧命,南方人理解不了的恐怖 - 天天要闻

1855年,黄河决堤改道,百万人丧命,南方人理解不了的恐怖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文|袁公博编辑|t引言黄河素有“铜头铁尾豆腐腰”之称,自孟津以西的流域,由于多流经山谷,自古以来改变不大,而孟津
故事中的威海丨文登营的故事 - 天天要闻

故事中的威海丨文登营的故事

史料记载:文登营“在文登县东十里。明宣德二年建。初在县西门内,十年迁此。有土城周三里,东、西、南三里。营当东面之险。今移县城中”。据老人们传说,文登营以前庙宇众多,像毗卢庵、三元殿、旗纛庙、老爷庙等。经世事变迁,如今已经荡然无存,只存于人们
“产业园区的腐败典型”,湖南省永州市原副市长刘卫华被公诉! - 天天要闻

“产业园区的腐败典型”,湖南省永州市原副市长刘卫华被公诉!

正义网记者6月27日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日前,湖南省永州市人民政府原党组成员、副市长刘卫华(副厅级)涉嫌受贿罪一案,经湖南省人民检察院指定管辖,由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检察院依法向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依法告知了被告人刘卫华享有的诉讼权利,并依法讯问了被...
?继《何以中国》后,上海再推《文运中国》 - 天天要闻

?继《何以中国》后,上海再推《文运中国》

6月26日,第29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电视论坛《何以中国》鉴赏对话暨《文运中国》启动仪式在上海广播电视台举行。《文运中国》是继大型纪录片《何以中国》之后,上海出品的又一部具有中国审美和人文特质的纪录片。《何以中国》自2023年12月9日起在东方卫视和百视TV等网络平台播出后,创下了亿级体量的传播,在国内大屏端累计曝...
“LOL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照片”火了,Faker鸟巢回眸,Uzi红温入选 - 天天要闻

“LOL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照片”火了,Faker鸟巢回眸,Uzi红温入选

前言:S14赛季的比赛已经正式开始了,相信绝大多数的玩家都关注了最近一段时间的对抗。Lpl赛区的比赛进行的是比较激烈的,从目前的整体形势来看,排名靠前的几支战队和春季赛差不太多,blg战队,tes战队和jd g战队依旧拥有统治级别的地位。就在最近,拳头官方发起了一个投票,英雄联盟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照片到底是哪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