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从书生意气到指点江山 表演艺术家石维坚89岁高龄离世

2024年05月12日23:15:11 历史 1009

记者从中国国家话剧院获悉,原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院长、表演艺术家石维坚,5月12日在京离世,享年89岁。定于5月14日(周二)早6点在北京垂杨柳医院太平间举办告别仪式。

角色从书生意气到指点江山 表演艺术家石维坚89岁高龄离世 - 天天要闻

石维坚的舞台生涯中,曾在《桃花扇》中扮演侯朝宗,《一仆二主》中扮演男主人,《孙中山伦敦蒙难记》中扮演孙中山,《黑奴恨》中扮演小黑奴……1991年被任命为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院长。

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无疑是在谢晋执导的电影《天云山传奇》中饰演男主角罗群,一跃成为80年代家喻户晓的演员。此后他又主演了《秋瑾》《八仙的传说》《杨贵妃》《红岩》等影视剧,孙中山、吕洞宾、李白、许云峰等角色皆为观众所津津乐道。

角色从书生意气到指点江山 表演艺术家石维坚89岁高龄离世 - 天天要闻

10年前,石维坚曾在北京人艺话剧《理发馆》中饰演归国华侨,当时他表示,从1956年开始,先后在中央实验话剧院、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再到与北京人艺合作,自己能在这三个剧院演戏,是话剧演员莫大的幸福。

角色从书生意气到指点江山 表演艺术家石维坚89岁高龄离世 - 天天要闻

生活中,石维坚与梅派传人、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玉芙相濡以沫数十载。然而近些年,曾经潇洒儒雅的他却饱受病痛折磨,如今也算是一种解脱。

摄影/王晓溪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谎称失踪的兵、假意谈判的日军:七七那天,谁在演?谁在拼? - 天天要闻

谎称失踪的兵、假意谈判的日军:七七那天,谁在演?谁在拼?

1937年春天,日本作家野上弥生子在报纸上写下对和平的祈求。她希望这一年没有战争,哪怕洪水地震都行。但她的同胞们却越来越渴望打仗。到了夏天,日军开始在北平周边频繁闹事,为全面战争做准备。七月七日晚上,北平西南的卢沟桥突然响起枪炮声。日本军队
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艺术呈现中国报人形象 - 天天要闻

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艺术呈现中国报人形象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7月7日电 (记者 应妮)时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和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7日在京联合宣布,双方联袂打造的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于今年底搬上舞台,并在北京和香港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对传统的长江航运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 天天要闻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对传统的长江航运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荆汉运河早在2015年就被湖北省的专家团队提出来建设的水利工程,湖北省的专家团队为何要提出建设荆汉运河工程呢?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彻底解决长江中游地区的河道弯道太多的航运瓶颈问题,以提升我国第一大江河长江的运输效率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 天天要闻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端午纳福#1937年7月7日,那个被血与火浸透的夜晚,如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深深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卷之上。88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回望,卢沟桥的每一块石板、每一尊石狮,都在静静诉说着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七七”事变,不仅是全面抗战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新华社香港7月7日电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新华社记者黎云1942年的一个夜晚,一条小船从维多利亚湾悄然驶出。船上乘坐的,有国民党左派领袖何香凝、著名诗人柳亚子。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 天天要闻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红网时刻新闻7月7日讯(记者 任晔 实习生 周子怡 通讯员 殷雨涵 忻晨)7月5日,长沙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同心振乡,同心燃梦”团队来到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故居参观学习。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走进何叔衡故居,团队成员们仿佛穿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中新社北京7月7日电 题: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作者 杜燕 周锦麒 烈日下,卢沟桥上,已不见那位戴着草帽、向世界各地游客讲述抗战历史的老人。映入眼帘的,是身着蓝色志愿者马甲的“90后”——郑然。 接过93岁爷爷郑福来的“历史接力棒”,郑然站在桥头,向过往游客讲述铭刻于古桥的抗战历史与不屈精神...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 天天要闻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如果人生是一幕戏剧,主人公黄石文的故事仍在上演。98岁,头发花白,走路要拄拐杖,但他始终把上身挺得直直的。近两个月,每天晚上7点到9点,趁着这段最安静,也是头脑最清醒的时候,黄石文坐在养老院5楼的房间里,一字一字讲出过往人生,面前的电脑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