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代没人敢伪造圣旨?你看圣旨的第一个字是啥,怎么造?

2024年05月11日20:15:05 历史 1835

在电视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太监宣读圣旨的画面,只要太监一说“圣旨到”,在场的所有人就都得跪下,然后太监继续说“奉天承运皇帝诏日”,读完就“钦此”了。

整个过程看上去既权威又庄严,就如同真的面见了皇帝一样,而接受圣旨的人也必须无条件服从圣旨里的内容,否则就是背叛皇帝,违抗朝廷。

为何古代没人敢伪造圣旨?你看圣旨的第一个字是啥,怎么造? - 天天要闻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圣旨的作用那么大,为何历史上却很少有人敢伪造圣旨呢?

圣旨是什么?

所谓的圣旨,也就是古代帝王下达的文书命令,或者是封授有功官员和赐予爵位颁布的诰命,内容基本上都是涉及朝政的大事。

战国以前,诏令文书还没有一个专有名,一般都称为“书”,比如炎帝获嘉禾之地,所以他的命令就被称作“穗书”,黄帝遇见景云之瑞,便以云为纪而作“云书”,还有少昊的“龙凤书”,尧帝的“龟书”等。

为何古代没人敢伪造圣旨?你看圣旨的第一个字是啥,怎么造? - 天天要闻

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君王发布命令的文书称作“令”,或者“命书”,从这时起,国君的旨意便开始以文件的性质来命名。

秦朝统一六国后,皇权空前壮大,始皇帝便规定天子的命令称“”,对臣民的告诫称“”,皇帝的玉玺上则刻上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以昭告天下其命令的合法性。

为何古代没人敢伪造圣旨?你看圣旨的第一个字是啥,怎么造? - 天天要闻

汉代承袭秦朝的制度,诏令文书沿用制和诏,这个时候,也出现了“圣旨”和“诏曰”二词。

蔡邕在《陈政事七要疏》中有述:“臣伏读圣旨,虽周成遇风,讯诸执事。

不过,一直到宋代,人们才真正将皇帝的旨意称作“圣旨”,所以我们要到宋代,才能听得到太监大喊“圣旨到”。

为何古代没人敢伪造圣旨?你看圣旨的第一个字是啥,怎么造? - 天天要闻

至于“奉天承运皇帝”,则是老朱家开的头。朱元璋称帝后,在南京建立了一座富丽堂皇的皇城,这其中,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大朝会正殿被称作“奉天殿”,所以皇帝给臣民的敕命都称“奉天承运皇帝”。

在圣旨中,皇帝是天子,和天平齐,因此第二行的顶格是天,第三行的顶格是皇帝,读作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而清朝也沿袭了这个制度。

为何古代没人敢伪造圣旨?你看圣旨的第一个字是啥,怎么造? - 天天要闻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假造一份圣旨,用皇帝的权威在偏远之地为所欲为呢?

伪造圣旨有多难

要知道,古代的圣旨是皇帝亲自认定的内容,代表的是王朝的核心权限,伪造圣旨,就是犯了严重的欺君之罪,一旦事情败露,结果不是被满门抄斩就是连坐,其中的风险可想而知,如果不是在动荡的乱世,估计没有人会愿意搭上整个家族的未来,换取一份功名。

为何古代没人敢伪造圣旨?你看圣旨的第一个字是啥,怎么造? - 天天要闻

而且,不同的圣旨在材料上都有严格的区别,通常来讲,给一品官员的圣旨的轴柄多是玉轴,二品的是黑犀牛角,三品的是贴金轴,四品、五品的是黑牛角轴,等级越往下走,圣旨的材料质量就越低,圣旨的价值也越低。

还有就是中间的锦缎,圣旨所用的布料大多都是上等的蚕丝织品,这些材料做工讲究,来源十分有限,基本只有皇家才能使用。此外,圣旨上还绣有满面的祥云瑞鹤,在圣旨两边,又有飞跃的银龙作为防伪标志,想要将这些东西伪造出来,也不是件容易事。

为何古代没人敢伪造圣旨?你看圣旨的第一个字是啥,怎么造? - 天天要闻

那万一有人拿到了轴柄、锦缎的材料,又偷走了皇帝的玉玺,他能否以假乱真,骗过臣民呢?远远还不够。

明清时期,圣旨的诰命都是由翰林院来撰拟,然后等内阁大学士奏定后,再根据品级填写、发布。而在清朝,代写圣旨的人还都是由皇帝亲自从进士中挑选出来的。

可以说,圣旨从拟稿到撰写都是由顶尖的文化高手来制作,因此它的行文十分精悍洗练,多一个字少一个字都不行,且文笔精妙,极具艺术价值,这种活绝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为何古代没人敢伪造圣旨?你看圣旨的第一个字是啥,怎么造? - 天天要闻

除此之外,圣旨中的首字“奉”,同样也有蹊跷。根据专家们的研究发现,这个“奉”字在不同尺寸、不同品级的圣旨上,其位置和大小都不相同,甚至连它处在祥云的哪个方位,也是有讲究的,一般人根本摸不清其中的门道。

清代,圣旨还是汉文、满文并用,汉文的行款从右到左,满文的行款从左到右,伪造难度更高。

为何古代没人敢伪造圣旨?你看圣旨的第一个字是啥,怎么造? - 天天要闻

不只是文字难以模仿,康熙年间还出现了“变色”的圣旨,就像现在钱币上用的变色油墨一样,又比如同治时期,此时的大清日渐衰微,而为了权衡宗室间的权利,制约王权的滥用,亲王和两宫太后都要用到自己的印玺,圣旨才会生效。

这都还不包括有的圣旨是由皇帝亲自写的,比如说宋徽宗独创的瘦金体,天底下没几个人能够完全模仿。

为何古代没人敢伪造圣旨?你看圣旨的第一个字是啥,怎么造? - 天天要闻

综上所述,古代的圣旨几乎是不能伪造的,当然了,正所谓高风险高回报,历史上也不乏有矫诏的人,比如秦朝的李斯东汉末年曹操西晋贾南风等,伪造得好,那就是名满天下,称王称霸,伪造失败了,那就是整个家族陪你一起哭。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湖南省汝城县原县长周小阳被逮捕 - 天天要闻

湖南省汝城县原县长周小阳被逮捕

新京报讯 5月21日,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官微消息,湖南省汝城县原县委副书记、县长周小阳(正处级)涉嫌受贿一案,由湖南省郴州市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经湖南省人民检察院指定管辖,由娄底市娄星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日前,娄星区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对周小阳作出逮捕决定。该案正在进一步办理...
一地市委书记,任上被查 - 天天要闻

一地市委书记,任上被查

湖北省纪委监委5月21日消息,恩施州恩施市委书记、二级巡视员苏勇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湖北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苏勇(资料图)报道显示,5月15日,苏勇出席了公开活动。公开简历显示,苏勇,男,土家族,1971年2月出生,湖北咸丰人,199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7月参加工作,华中农业大学农作物专...
看到赖御史的悲惨结局,才明白林相怼庆帝的高明,范闲注定是孤臣 - 天天要闻

看到赖御史的悲惨结局,才明白林相怼庆帝的高明,范闲注定是孤臣

《庆余年2》的剧情已经渐入佳境,又体会到了第一季熟悉的权谋烧脑感觉。尤其是第十集的朝堂博弈,真的一个个都是千年的老狐狸。看完了一遍后,还能让观众复盘。#头条创作挑战赛#之前范闲故意收了检蔬司戴公公的三千两,然后就被赖御史弹劾了。经过了一番激烈的辩论,才引出范闲“受贿”的深意。
历史的尘埃——清代治蝗二三事 - 天天要闻

历史的尘埃——清代治蝗二三事

中国历史上,蝗灾与水灾、旱灾并立,是古代农业社会的三大灾害之一。研究表明,蝗灾通常在旱灾之后发生,蝗虫吞食禾苗庄稼,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巨大打击。
国际茶日 | 不解之缘,当土耳其茶叶遇到中国龙井 - 天天要闻

国际茶日 | 不解之缘,当土耳其茶叶遇到中国龙井

5月21日是“国际茶日”。土耳其是全世界人均茶叶消耗量最多的国家之一,眼下,正值土耳其采茶季。里泽省位于黑海沿岸,这里降水丰富、山脉绵延。冬天厚厚的积雪覆盖茶树,而到了春天,融化的雪水就会滋养土壤,使生长出的茶叶保持稳定的风味。每年的5月中旬到11月初,都是土耳其茶的采摘季。传统的采摘方式是用大剪刀收割,...
特稿|揭秘徽州千年“谱牒” - 天天要闻

特稿|揭秘徽州千年“谱牒”

“国有史,方有志,族有谱”,一卷卷泛黄的族谱里藏着故土的“根与情”,也藏着中华文明的代代传承。近日,在蒙古国乌兰巴托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徽州文书“徽州千年宗姓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这是安徽省首个入选该名录的项目。目前,全国入选该名录的项目仅17项...
历史不会忘记莱希 - 天天要闻

历史不会忘记莱希

伊朗总统莱希因直升机空难死亡令人不胜唏嘘。 莱希在2021年当选伊朗总统,在不到三年时间里,就做了很多大事,为伊朗战略转向保驾护航,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算是很好地完成了哈梅内伊的任务。 ....
2030年的智慧城市,什么模样? - 天天要闻

2030年的智慧城市,什么模样?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意见围绕总体要求、全领域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全方位增强城市数字化转型支撑、全过程优化城市数字化转型生态以及保障措施等5个方面着力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数据局 财政...
6件珍贵文物,多和松江有关,他们直接捐了! - 天天要闻

6件珍贵文物,多和松江有关,他们直接捐了!

“松江的宝贝理应留在松江!”在日前举行的松江区博物馆接受捐赠仪式上,热心市民陆俊伟质朴的回答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当天和他一起来到博物馆捐赠文物的还有郑旭华、封履宁、李益忠、梅亚民4名松江市民,博物馆工作人员认真聆听了每一名捐赠者和文物的故事,并为他们颁发捐赠证书。“在国际博物馆日和松江区博物馆开馆...
藩属国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为啥中国人不同情,反而还批评朝鲜 - 天天要闻

藩属国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为啥中国人不同情,反而还批评朝鲜

藩属国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为啥中国人不同情,反而还批评朝鲜.在历史的长河中,朝鲜半岛不仅仅是今天我们熟知的南北朝鲜,它曾是中国的藩属国,后来更成为了日本的殖民地。当朝鲜半岛从中国的影响中逐渐走向日本的控制时,中国人对此反应如何?是同情还是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