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禄洞李氏:南宋时自南雄珠玑巷迁来,李小龙祖先出自他们

2024年05月10日14:41:08 历史 9649

南都讯 桃源镇历史悠久。据鹤山市博物馆搜集的相关资料显示,从南宋时期起,就不断有南雄珠玑巷分支来此定居的移民,其中以禄洞(李氏)、钱塘村(王氏)、竹蓢(施氏)为代表。

桃源禄洞李氏:南宋时自南雄珠玑巷迁来,李小龙祖先出自他们 - 天天要闻

禄洞,历史地名,旧行政区域,称禄洞乡。据2001年出版的《鹤山百科全书》,禄洞是今马山、富屋、船岗、旺龙、甘棠、潘光、中心、中盛、龙溪等村名委员会及龙口古造村等地方的统称。置村时,宅舍均建于山坑朝阳处,因地貌得名。

据民国版《禄洞李氏家谱》记载,南宋咸淳年间,李子皋率族人由南雄珠玑巷迁此建村,取名禄洞村。那时,距鹤山建县还有400多年,这一带还是人烟稀少的地方,属于新会县管辖。至于迁徙的年代,有咸淳二年(1266)和咸淳九年(1273)两种说法。后一种说法的根据是,咸淳九年有南雄珠玑巷贡生罗贵为首的三十四姓九十七人联名向官府申请向南方移民的准迁证,李子皋名列申请人名单的第五。这份文书流传了下来,保存在珠三角多个姓氏的族谱中。

桃源禄洞李氏:南宋时自南雄珠玑巷迁来,李小龙祖先出自他们 - 天天要闻

民国三十三年宋森版《鹤山县志》关于李氏的记载。

禄洞村是这支李氏迁来珠三角建立的第一个村庄。而后,禄洞李氏更是成为鹤山大姓之一。据鹤山市博物馆搜集的相关资料显示,今禄洞乡及罗帏洞、水沙迳、朗坡、平顶、高圳、杉山、陈山坑、古琴、旺村等处之李姓,及维墩中堡李姓之一部,皆同此一房。其中一支迁到顺德均安,功夫巨星李小龙就出自这一支。

桃源禄洞李氏从在此定居后,秉以将家规家训,教育子孙后代,慎思笃行,诗书传家,如有:“支派有盛有衰,行实有善有恶,盛衰天也。善恶者人也,人人修身以善则盛,以恶则灭;善盛不至于衰矣。敬祖宗,敦孝悌;睦亲族,端伦常;友昆仲,和夫妇;教子孙,尚勤俭;恤孤寡,戒唆讼;安生理,勿非为;忌毒染,慎嫁娶;勉诵读,重交游;谨丧祭,远酗酒;出异教,省自身。”等名句留存至今。

钱塘彩龙和竹朗金龙习俗延续至今

桃源镇拥有着百年传承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比如钱塘彩龙和竹朗金龙,其舞龙的传统习俗延续至今。

钱塘彩龙于2007年入选鹤山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

明代后期,浙江杭州钱塘江附近村民王成庵举家迁到鹤山桃源镇,并在此安居、开枝散叶,渐渐形成了一个村落。因怀念故乡,他便以“钱塘”命名这个村落,并且一直沿用至今。王氏先祖在举家南迁之时把钱塘舞龙习俗也带到鹤山。钱塘舞的龙为纱龙,在龙骨外面以薄纱覆盖,因覆盖的薄纱五颜六色,多姿多彩,故而称为“钱塘彩龙”。每年中秋,在锣鼓乐器的伴奏中,龙舞随声而起,时而翻转腾挪,时而盘旋如塔,时而游走穿梭,气势雄伟、舞姿生动。

桃源禄洞李氏:南宋时自南雄珠玑巷迁来,李小龙祖先出自他们 - 天天要闻

钱塘彩龙。

竹朗金龙(洪圣打醮)习俗活动在2022年入选第九批江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追溯竹朗村的舞龙,要先介绍竹朗施姓。

相传,施姓始祖祖籍福建福州,先祖庆公在南宋末年考中进士,授职广东冈州知州。之后迁居广东,其后代士隆公先迁居顺德龙山,后来看到鹤山竹朗是块风水宝地,便在竹朗塘尾村定居下来。竹朗施氏先祖把洪圣诞习俗从顺德龙山带到竹朗,在洪圣诞打醮活动期间舞龙助兴,从此竹朗金龙活动就延续下来。

竹朗金龙有“许十年愿,还十年福”的说法,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改革开放之后,当地人在原来“打醮舞龙”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并将之改名为“竹朗金龙传统习俗活动”。现时,竹朗金龙不再局限于10年一舞,每逢重大喜庆节日都有竹朗金龙参与表演助兴。竹朗金龙民俗活动为期7天,白天以金龙巡游、表演为主,晚上还有很多热闹的娱乐项目,如在祠堂侧搭台唱大戏,上刀梯、磨鸡蛋、走火炭路,俨然一场乡村狂欢节,整个竹朗村成为欢乐的海洋。

桃源禄洞李氏:南宋时自南雄珠玑巷迁来,李小龙祖先出自他们 - 天天要闻

竹朗金龙。

桃源历代能人辈出,其中以明代李渭、清代李文茂、近现代的李一谔、李照衡最具代表性。

李渭(1439-1508),字长源,号昆山,明成化二十年(1484)甲辰年进士,任福建同安知县,广西左州知州擢梧州知府,李渭与右都御史顾佐和大儒陈白沙均交情深厚,常有诗文往来,如《明陈献章送昆山省试诗》《陈白沙梅花树下忆昆山弟七绝句》。

李文茂,清咸丰年间粤剧名演员,是中国戏剧史上“戏子称王第一人”,擅长扮演《芦花荡》的张飞和《王彦章撑渡》的王彦章,后响应陈开(清末广东天地会首领,洪兵起义领袖)的天地会起义,与太平天国革命遥遥呼应,组成“红巾军”,率领粤剧界艺人起义,反抗清政府,跟随者达十万余众。

桃源禄洞李氏:南宋时自南雄珠玑巷迁来,李小龙祖先出自他们 - 天天要闻

1997年潘福麟绘彭炽权饰李文茂剧像斗方(鹤山市博物馆藏)。

李一谔(1892-1974) ,实业家,原名恺章,号瑞饶,年曾留学美国,学成归国后,他树立了“实业救国”的理想,追随孙中山进行民主革命,曾担任广州护法军政府首任航空处长。1921年至1924年,任鹤山县民选县长,在职期间剿灭土匪,维护社会治安;取缔私塾,拨尝兴学;厉行禁烟禁赌;发展交通通讯,倡建了谷埠至沙坪的全县第一条公路。兴利除弊,勤政爱民,深受鹤山民众及邑侨爱戴。1926年后,他到香港经商,创立“旅港鹤山同乡会”,并担任该会主席共24载,成为著名侨领。

桃源禄洞李氏:南宋时自南雄珠玑巷迁来,李小龙祖先出自他们 - 天天要闻

桃源镇潘光村史馆李一谔雕像。

李照衡(1893-1950),号鉴平,桃源禄洞蟠光村人,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系。立志献身祖国教育事业,以教育为途径,开发民智,以求祖国富强。1925年与夫人回到家乡鹤山,当时县长陆涉川为振兴教育,成立“鹤山中学筹备委员会”,被聘为校长,后为筹集建校资金,多次远赴美洲各埠,发动华侨募捐,为鹤山一中的建设作出巨大贡献。

桃源禄洞李氏:南宋时自南雄珠玑巷迁来,李小龙祖先出自他们 - 天天要闻

李照衡照片。

采写:南都记者罗忠明

资料来源:鹤山市博物馆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 - 天天要闻

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

标题: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作者:温读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关注温读历史)此文为首发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严禁各种抄袭、搬运,否则将诉诸法律,后果自负!在历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犹如璀璨的星辰,不仅照亮了当时的天空,更成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 - 天天要闻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作者:温读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关注温读历史)此文为首发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严禁各种抄袭、搬运,否则将诉诸法律,后果自负!一、引言中国,这个拥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不仅拥有广袤的陆地疆域,还拥有着漫长的海岸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 天天要闻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只要罗长子往我身边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罗瑞卿却是个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亲切地称呼他为“罗长子”。
蔡英文和赖清德会分步骤地特赦陈水扁 - 天天要闻

蔡英文和赖清德会分步骤地特赦陈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陈水扁,但是,她一定会为特赦陈水扁创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为陈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碍,这一点蔡英文在这8年里早都在做,现在基本也比较成熟了,蔡英文办任何事情都是比较稳妥的,陈水扁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陈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