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为何宁愿隐居深山,生活再艰难,也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

2024年02月17日10:25:18 历史 1622

陶渊明为何宁愿隐居深山,生活再艰难,也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 - 天天要闻

文丨哄动一史

编辑丨哄动一史

公元405年春夏之交,陶渊明为了一家老小生计,勉强出任彭泽期间,他的顶头上司郡守派出一名督邮下来考察。

督邮晋朝是很卑微的芝麻小官,但正所谓“阎王好过,小鬼难缠”,督邮狐假虎威,打着郡守的旗号,下来督察各县工作情况,底下的县官们自然也要给三分薄面。

于是,当人们看到在督邮即将到达彭泽之际,他们的父母官陶渊明仍是穿着平常服饰时,便好心提醒:拜见督邮时一定要庄重,着官袍,束皮带,方才像个样子。

陶渊明为何宁愿隐居深山,生活再艰难,也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 - 天天要闻

可陶渊明听闻此督邮素来为虎作伥,欺压百姓,于是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抛出了一句千古名言:为了一个粗鄙之人,我陶潜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呢?

从此,陶渊明彻底归隐田园,成为李白的超级偶像。那么,本为东晋小吏的陶渊明为何能如此潇洒地做到“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呢?

名将之后,家道中落

陶渊明本出身名门望族,其祖父陶侃曾做过一城太守,还是一代名将,备受尊崇!其外祖父孟嘉亦是当朝名士,在陶渊明出生的时候,他已是一位不问世事,寄情山水的隐士,因此,这也为陶渊明日后形成旷达脱俗的性格提供了良好的遗传基因

陶渊明为何宁愿隐居深山,生活再艰难,也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 - 天天要闻

少年时的陶渊明聪慧过人,喜好读书。很小的时候便通晓了各类儒家经典,而且志向远大,他希望自己“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长大后能与祖父陶侃一样,为国效力,建功立业。这在陶渊明所作的组诗《饮酒》里有所体现:“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但另一方面,当时玄风盛行,老庄的“清净无为,崇尚自然”的思想大行其道,故此,这种与世无争,追求内心澄澈的雅士之风也在陶渊明幼小的心灵内扎下了根!

八岁那年,父亲去世,陶家逐渐走向没落。从这时起,陶渊明就感到了生活的压力,因此,“弱年逢家乏”的他开始挑起照顾家庭的重担,希望通过自己的才华逐渐改善家中的状况。

陶渊明为何宁愿隐居深山,生活再艰难,也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 - 天天要闻

游宦生涯,屡受挫折

弱冠之年,陶渊明便开启了自己的游宦生涯,他先是奔赴附近各县,担任地位低下的基层公务员,在快接近而立之年时,才混到了一个祭酒的官职,但是由于受不了官场互相倾轧的氛围,没多久便辞官归野。

而后,他又做了东晋大将桓玄的幕僚,桓玄原本十分欣赏陶渊明的才华,彼时的陶渊明也为自己终于寻到伯乐而感到庆幸。

可不久后,他便发现桓玄此人怀着起兵造反的狼子野心,这让陶渊明出人头地的梦想打得稀碎。抛开造反是个高危风险的职业不说,从小接受祖父忠君爱国思想熏陶的陶渊明岂容自己成为大逆不道的乱臣贼子?

陶渊明为何宁愿隐居深山,生活再艰难,也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 - 天天要闻

恰在此时,陶渊明的母亲去世,他便以此为由,回家为母亲丁忧三年。此时,他已到了不惑之年,然而,心怀大志的陶渊明仍然怀着出人头地,为国尽忠的伟大抱负,因此,当他听闻镇军将军刘裕招揽贤才时,又怀着“四十无闻,斯不足畏”的乐观心态再次做了刘裕的参军。

骁勇善战的刘裕以“秋风扫落叶”的麻利将连续几次的叛乱全部搞定,让处在崩溃边缘的东晋王朝得以起死回生。

这正是陶渊明钦佩刘裕的地方,然而,“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陶渊明怎么也不会想到,他心目中的大英雄竟会成为第二个桓玄,这让陶渊明再一次陷入失望沮丧之中,并在不久后,再度辞官。

陶渊明为何宁愿隐居深山,生活再艰难,也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 - 天天要闻

后来,陶渊明又改投将军刘敬宣麾下,但很快,他便发现刘敬宣是个胸无大志,软弱无能的怂包,面对诡谲多变,人心惶惶的朝局时势,刘敬宣当了逃兵,他所带的部队也自行解散。

再次失业的陶渊明此时已快到了知天命之年了,家中五个孩子尚要抚养,为了爱子成长,他就是再厌恶官场压抑氛围,也要在现实面前低头,毕竟,只有甘心做一名勤勤恳恳的打工人,才能去过老婆孩子热坑头的幸福生活。

于是,公元405年,陶渊明再一次出任彭泽县令,这也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为官!

陶渊明为何宁愿隐居深山,生活再艰难,也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 - 天天要闻

看透世事,归隐田园

彭泽令虽然是个芝麻小官,可待遇还不错,陶渊明靠此既可以养活一家老小,也可以满足自己逐渐喜好的淡雅生活。

可谁曾想,半路杀出的督邮,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之所以敢说出那句“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千古名言,除了受到外祖父孟嘉淡泊名利,清净无为的隐士思想外,多年的宦海沉浮,人心诡诈也让他看淡了官宦生活,自己原本是怀着一份成为祖父那样大英雄的壮志雄心,可无情的现实却一次次将他的抱负撕得遍体鳞伤。

陶渊明为何宁愿隐居深山,生活再艰难,也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 - 天天要闻

于是,陶渊明愤然写下名作《归去来兮辞》,叩问自己: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这篇千古名作既可以当作陶渊明投给朝廷的一封高级辞职信,也是陶渊明正式开启田园隐居生活的时代宣言,从此,他马放南山,在茅屋外自种柳树五颗,以“五柳先生”为号,倾心山水,不问世事。

虽然,刚开始,身为读书人的陶渊明对于稼穑耕田并不在行,但他也乐在其中;越来越喜欢“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田园生活,当屋前桃李芬芳,宅后杨柳依依的春天到来时,陶渊明便会显得格外欣喜,这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fell真是太带劲了!

陶渊明为何宁愿隐居深山,生活再艰难,也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 - 天天要闻

但是,丝毫没有稼穑经验的陶渊明在干农活时,也囧事频出,经常出现“草盛豆苗稀”的尴尬状况,但即便如此,陶渊明仍旧保持乐观的心态,他经常在经历一番辛勤的劳作后,带着一身臭汗,披星戴月,肩扛农锄,兴尽而归,没准还会哼唱一两首流行歌曲呢!(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除了耕作之外,陶渊明最大的爱好便是饮酒,据传陶渊明在饮酒时,还专门制作了一把没有琴弦的古琴,每每与朋友聚会饮酒时,他便会将琴拿出来,自娱自乐。

有一年重阳节,陶渊明家中无酒,他便在坐在篱边,手采一朵菊花,不久,时任江州刺史的王弘便穿着一身白衣,抱着一坛好酒,与他喝得酩酊大醉。

陶渊明为何宁愿隐居深山,生活再艰难,也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 - 天天要闻

功曹颜延之亦是陶渊明的挚友,他出任安郡地方官那会儿,天天来找陶渊明饮酒,还特意留下两万钱给陶渊明买酒喝。最后,陶渊明干脆把钱放在酒保那里,朋友来了,便拼成一桌,如果他先喝醉,便挥手谢客,率真的个性让许多名士喜欢同他交往。

陶渊明表面上虽然可以做到不问世事,彷佛一个成仙得道的方外之士,但其实他的内心仍然渴望一个和谐、清明的社会氛围,让他一展抱负。这从陶渊明留下的《桃花源记》便可窥一斑,那个“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世外桃源正是他心目中最理想的圣地。

他的另一诗句,也可以清晰地看出这个问题: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其中,“旧林”与“故渊”也寄托着陶渊明对恢复人民富足的上古社会样貌的崇高追求。

陶渊明为何宁愿隐居深山,生活再艰难,也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 - 天天要闻

总之,陶渊明虽然身在田园,但那颗怀揣崇高理想的心却热切期盼着完美社会的早日到来!

结语

陶渊明旷达、高尚的君子之风,清净无为,寄身田园的隐士之为,让他在后世斩获了无数粉丝。李白对陶渊明欣羡不已,写道:梦见五柳枝,已堪挂马鞭。何时到彭泽,狂歌陶令前。

今天生活在钢筋森林中的我们,也时常对田园生活心向往之,那何不学一回陶渊明,来一场说干就干的田园之旅呢?

参考资料:

陶渊明集

《江西发布:田园诗宗陶渊明》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前有市民宣传电影《731》,女童自发留言“爱我中国” - 天天要闻

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前有市民宣传电影《731》,女童自发留言“爱我中国”

极目新闻记者 王柳钦5月4日,极目新闻记者在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现场看到,虽然天空飘起了小雨,但门口还是排起了近百米的长队,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铭记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游客在雨中排起长队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入口处,有市民携带电影《731》海报进行自发宣传。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龚...
探秘秦皇陵百戏俑与青铜水禽 - 天天要闻

探秘秦皇陵百戏俑与青铜水禽

考古实证,秦始皇帝陵根据“若都邑”的理念来营建,都邑里有政治、军事,也有宫廷生活、文化娱乐。秦朝的休闲生活会是怎样的景象?5月4日,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22:30档,《寻古中国·探秘秦始皇陵》第四集《百戏水禽》带你通过考古研究新成果,对秦朝文化娱乐生活一探究竟。半裸陶俑究竟是什么人?秦始皇帝陵东南部...
一查吓一跳,李嘉诚资产大揭秘:英国才是他的“金库” - 天天要闻

一查吓一跳,李嘉诚资产大揭秘:英国才是他的“金库”

如果说全世界最会赚钱的人是谁?李嘉诚绝对排得上号。最近,他又一次把自己送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前阵子那桩港口交易闹得人尽皆知,一边是国家利益,一边是家族资产,李嘉诚站哪边,大家其实心里都有点数。港口本来要卖给美国财团,还好有关部门及时叫停。
琉璃河考古队节日在岗:当“90后”遇上“3000后” - 天天要闻

琉璃河考古队节日在岗:当“90后”遇上“3000后”

房山区琉璃河镇,开满野花的草丛上,挖开了深浅不一的坑,每个都有专属的数字加字母编号。这处小型发掘现场,是3000多年前“北京城”的外城壕东段一部分。五四青年节,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一群“90后”考古人员面朝黄土背朝天,小心翼翼地刮去层层覆土,专心致志地在“护城河”底搜寻古人留下的蛛丝马迹。安妮娜在发掘现场复核...
为了正义与和平——中国加强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征集保护工作 - 天天要闻

为了正义与和平——中国加强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征集保护工作

新华社南京5月4日电 题:为了正义与和平——中国加强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征集保护工作新华社记者郑冬睿、张晨光、陆华东摇开档案柜,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地翻开一册苏联籍抗日航空英烈资料,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工作人员缪磊开始了自己一天的工作。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
美国现在才知道,给中国强加的苦难越多,中国越是加速崛起 - 天天要闻

美国现在才知道,给中国强加的苦难越多,中国越是加速崛起

美国现在才知道,给中国强加的苦难越多,中国越是加速崛起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还原历史背后真相】很多人不理解,作为美国这个超级霸主来说,为何总是喜欢将苦难和威胁强加于其他国家。所以动不动就是开两艘航母战斗群过去威胁,或者极限施压,或者就是直接的战
【前沿精选】技术官僚、民粹主义和国际组织的(去)合法化 - 天天要闻

【前沿精选】技术官僚、民粹主义和国际组织的(去)合法化

前沿精选 学刊简介《国际关系前沿》是国政学人学术共同体发起创办的电子刊物,旨在述介国际关系领域具有开创性、前沿性、学理性、实证性、思辨性的研究成果,梳理国际关系领域主要期刊新近发表的学术成果,以此搭建了解国际学术前沿的便捷窗口。目前已更新至2025年第2期(总第20期)。 获取本期《国际关系前沿》全文渠道1点...
河南一中学原党委书记受审,260多名同事旁听!曾借儿子婚宴、母亲丧葬收受下属礼金 - 天天要闻

河南一中学原党委书记受审,260多名同事旁听!曾借儿子婚宴、母亲丧葬收受下属礼金

据《中国纪检监察报》5月2日消息,近日,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高级中学原党委书记徐卫东受贿案开庭审理。听着被告人的忏悔,参加庭审旁听的260多名昔日同事很受教育。公开简历显示,徐卫东,河南宁陵人,中小学正高级教师,中央党校大学学历。2024年7月,徐卫东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今年1月,徐卫东被开除党籍和公职。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