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少年时期和邓颖超,一张罕见的合影,不是母子,感情胜似母子

2024年02月08日22:25:04 历史 1893

李鹏少年时期和邓颖超,一张罕见的合影,不是母子,感情胜似母子 - 天天要闻

1941年,陕北延安,少年时期的李鹏和邓颖超,留下了一张罕见的合影。镜头下的邓颖超,齐耳短发,眉眼间透着一股干练。她伸出左手,紧紧地搂着身边的李鹏,那一幕,如母子般温馨,如果不做介绍,很多人都会误以为他们是母子。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李鹏的童年是苦涩的,他的父亲李硕勋因叛徒出卖而英勇就义,当时他只有三岁,幼年的他跟着母亲赵君陶四处躲藏,在白色恐怖笼罩下,地下组织频频遭到破坏,他们与组织失去了联系。赵君陶只能带着李鹏回到四川老家,生活过得艰难。

李鹏虽然失去了父亲,但是从小就从母亲口中听说了父亲的英勇事迹,他明白父亲的牺牲是伟大的,父亲的革命精神令他感动,在他的心中种下了坚定的信念:他要继承父亲的遗志。

令人欣慰的是,组织上并未忘记李硕勋烈士的家属,经过多方打听,在抗战期间,终于找到了赵君陶和李鹏的下落,当时在重庆工作的邓颖超得知后,激动不已。她亲自探望了李鹏,并安排他进入育才学校读书。

为了李鹏的安危,也是让他受到更好的教育,1941年,年仅13岁的李鹏跟随邓颖超来到延安,虽然他们并无血缘关系,但邓颖超待他如同亲生儿子。在邓颖超的关心和指导下,李鹏经过几年的学习,参加了工作,在解放战争期间,历任电厂技术员、基层支部书记。

解放后,李鹏远赴苏联留学,学成归来后在东北工作,他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邓颖超的悉心教诲。邓颖超见证了李鹏从工作到结婚,再到走上领导岗位的历程。

工作后的李鹏,尽管事务繁忙,但每年都会来到西花厅看望邓颖超。那份深深的情感,如同母亲与儿子之间的牵挂。

1992年,邓颖超离世。虽然李鹏从未开口叫过邓颖超一声“妈妈”,但邓颖超的慈母形象已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那份无血缘的母子情谊,成为了他们之间永恒的记忆。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董某辉和他的银河护卫队,堪比公害! - 天天要闻

董某辉和他的银河护卫队,堪比公害!

打着董某辉粉丝名义成立的银河护卫队,四处举报那些对董宇辉发出质疑和抨击的博主,如果这种现象再不加以制止,必将对整个网络环境和舆论环境造成恶劣的影响和恶性的循环。董某辉是树立起来的典型,但是不代表他就没有缺点,也不代表他完全在圣坛之上。
端王:我铸了最好的钱币,难道还是不务正业?圣宋元宝 - 天天要闻

端王:我铸了最好的钱币,难道还是不务正业?圣宋元宝

荒诞世界里,发生着这样一场荒诞对话:群臣:端王,明天你去做皇帝。端王:我不会做皇帝呀,我没学过。群臣:就是你不会,才选你做皇帝。端王:那我当了皇帝该干些啥?群臣:随便你,只要不干皇帝的正事,你爱咋玩咋玩。端王:还是不行,我不做事我怕你们贪我
翻遍全网,已找不到几个像样的雍正通宝 - 天天要闻

翻遍全网,已找不到几个像样的雍正通宝

(清·雍正通宝)首先要强调,雍正通宝并不少。不仅仅是明确记载的85亿6千万文铸量,多于历史上的大多数铜钱品种。(前面提到的宣德通宝也才1亿文),现存世的数量,也同样算作常见的古钱。
从胯下之辱到千金一饭:看韩信如何将恩情淬炼成传奇 - 天天要闻

从胯下之辱到千金一饭:看韩信如何将恩情淬炼成传奇

秦末的淮水河畔,寒风裹挟着碎冰拍打在岸堤上。韩信蜷缩在芦苇丛里,腹中饥饿如烈火灼烧,他摸了摸腰间早已锈迹斑斑的青铜剑 —— 这是他唯一的体面,也是他最后的倔强。曾经的世家子弟,如今却要靠着钓鱼换钱果腹,若运气不好钓不到鱼,便只能在河边挨饿。
黄桥决战后,为何毛泽东预言粟裕“必成大器”? - 天天要闻

黄桥决战后,为何毛泽东预言粟裕“必成大器”?

1940年深秋的苏北平原,7000名新四军战士正面临16万国民党军的合围。指挥部里,34岁的粟裕伏在地图上,铅笔划过黄桥镇外的每一道沟壑——这个连军用地图都未标注的小镇,即将成为改写中国抗战史的关键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