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查阅此文前,麻烦看官点个“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提升您的参与感,小编也会持续更新精彩文章,各位看官千万不要错过哦~
文|好的
编辑|贺绪云
前言
2024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仅剩半年时间,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民众党候选人柯文哲因其言行激起热议,一场围绕参选人名单的“内战”在国民党内部激烈打响。
如今,台当局“亲美”“抗中”把两岸关系置于僵局,台湾民众也受尽折磨。台湾民众对选举十分关注,希望能够找出一个能够妥善处理好两岸局势的领导人。
历史遗留的“台独”问题
台湾问题的由来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中国还是一个封建王朝,而西方列强正处于殖民扩张期。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的国内秩序逐渐瓦解,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都相对薄弱。
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这一事件标志着台湾与中国大陆之间的分离。
此后,随着中国社会的动荡和政权更迭,台湾的归属问题长期未能解决。1945年,二战结束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日本正式放弃了领土,包括台湾在内。
然而,由于国共内战爆发,中国大陆的政府与台湾地区的政权发生分裂。
1947年,中国大陆爆发了“四一二”反对国民党统治的起义。这次起义被国民党以武力镇压,成为台湾日后的政治和社会转折点。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国共内战以中共胜利而告终。国民党政府撤退到台湾,并在那里建立了台湾省行政机构。
自此以后,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一直处于分治状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岸关系逐渐缓和,经济交流、人员往来得到发展。1992年,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达成了“九二共识”,即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
2000年,台湾发生了历史性的政治转变,陈水扁当选为台湾地区领导人,这标志着民主进程的深化。随后几次选举中,执政党权力交替,并逐步形成了两岸关系的现状。
此后,两岸关系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保持紧张但稳定的状态。
台湾的多个执政党中,比较具有竞争性的有三个:国民党、民进党、民众党。
国民党在分割初期,是一党专政的。通过威权主义政治体制控制社会和经济。这段时期,国民党以反共为核心理念,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政策。
1980年代末期,台湾社会呼唤民主改革的声音日益高涨。面对压力,国民党逐渐放宽了对反对派的打压,启动了政治和经济改革的进程。
民进党、民众党的势力也发展起来,但是在两党心目,台独的态度是坚定的。各党派发展起来后,台湾与内陆的关系也开始因为执政党的变换而不断变换。
目前,台湾问题仍然存在争议。台湾的半数以上人民主张台湾独立,而另一部分主张维持现状或实现统一。在国际上,也存在一些地区和国家与台湾保持一定的非正式接触与互动。
当今领导人面临危机
台湾领导人的态度本质上也代表着台湾地区人民的态度。
而当今台湾领导人蔡英文的一系列做法不仅仅引起大陆的讨伐,就连台湾的居民们都是怒气冲天。目前过半民众已经对蔡英文心生不满,甚至有不少民进党选择转投民众党阵营。
台湾居民对民进党的好感度低至15.8%。蔡英文做了什么?
首先,在政治立场上,蔡英文拒绝“九二共识”,否定“两岸一中”。她试图用“中华民国宪政体制”贯彻台独立场。
令大陆更生气的是,蔡英文主张亲美,去年八月,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受蔡英文的邀请窜访台湾。对于佩洛西的窜访,解放军直接对台湾进行围合演习,海关也对台湾的进出口各种限制。
本以为大陆给台湾的小小“惩罚”会让台湾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然而蔡英文算准了大陆不会罔顾台湾居民的生命,对台湾进行武力攻击,便愈加放肆地邀请各国领导人窜访。
他们不听话,大陆当然不会善罢甘休,持续对台湾进出口进行限制,既然台湾要抵抗,大陆自然奉陪到底。
其次在经济发展方面,蔡英文主张新南向经济,想要全面解绑大陆经济,拉拢东南亚国家,想要将对大陆的经济依赖转移至东南亚国家。
然而这个计划还没推行就遭遇失败,先不说语言沟通问题,就说离开了大陆,台湾地区缺水、缺电、缺工,有哪个国家会来跟它合作呢,东南亚的经济体量,远没有中国大陆的体量大。
除此之外,蔡英文上台后对大陆游客很不友好,大陆赴台的旅客越来越少,这对台湾旅游业的影响不是一星半点。
对于那些从事旅游业的民众,蔡英文似乎一点也不关注,这也是台湾民众对民进党当局领导不满的原因之一。
蔡英文上台后,台湾与大陆关系持续恶化,而对于民众们来说,台湾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大陆,他们并不希望与大陆撕破脸皮。但是,他们虽然依靠大陆,内心依然支持“台独”。
台湾大选花落谁家
台湾地区中选会宣布,2024年1月13日,下一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及民意代表选举投票开票。目前台湾竞争激烈的三个党派是民进党、民众党、国民党。
目前为止,此次三个党派的选举候选人均已出现:国民党的候选人候友宜,民进党的候选人赖清德,民众党的候选人柯文哲。
先说国民党,2023年初,国民党副主席连胜文访问了国台办的主任宋涛,并明确表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候友宜这个候选人的位置其实是不稳固的,与他竞争的还有郭台铭。据称,国民党主席曾表示会让郭台铭与候友宜公平竞争,以民调来决定谁会成为国民党候选人。
而令郭台铭没想到的是,国民党没有进行民调就宣布候友宜为候选人。为了安抚郭台铭,国民党当局称,候选人并非一锤定音,还有得商量。
除了这二位之外,还有韩国瑜。之前国民党曾表示会将韩国瑜列入候选人考虑名单,但为何最后成了候友宜、郭台铭同台竞争?没被竞争就被踢下来,不知韩国瑜会怎么办。
既然候友宜是国民党当局承认的候选人,那我们就来说说候友宜。他为什么会成为国民党的候选人呢?
候友宜有丰富的政治经验。他曾经担任过新北市长、台北县长等职位,对地方治理和政策制定有着深入了解。
他有着一定的能力与背景,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在政策制定和执行方面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领导力。
最后,他的团结能力毋庸置疑。候友宜被认为是一位善于协调、团结各方利益的政治家。在内部团结和党派合作方面,他可能具备一定的优势,能够凝聚国民党内部的力量。
再说民进党,民进党在大陆与台湾的关系上始终保持台独的观点,他们对统一的态度是最为偏激的。
赖清德成为民进党候选人也是当之无愧的。
他有着极其丰富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经验。在他担任台南市长期间,推动了许多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他重视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地方发展,具备在这些领域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
赖清德在选民中有一定的支持度,他被认为能够代表民进党核心价值观和选民利益。他的政策主张和观念与党内主流相契合,能够吸引更多民进党选民的支持。
最后谈民众党,民众党的对华态度其实是处于民进党和国民党之间的,对华态度没有那么柔和,但也没有那么激进。
柯文哲之所以能成为民众党候选人,首先是因为柯文哲以独立思考和提出非传统观念而闻名。
他常常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不拘泥于传统政治思维,并提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政策建议。这种非传统思维方式使他在政治舞台上独树一帜。
其次他以直率、质朴的形象被广大民众所熟知。他在媒体和社交平台上的沟通方式直接而坦诚,受到一部分选民的欢迎和支持。他能够与选民进行有效的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政策观点。
除了这三个党派之外,也有人称郭台铭会独立参加大选,究竟是真是假,我们也不得考究。
主流党派的竞争是激烈的,在大选的民调中,三个党派的支持率也在不停地波动,究竟谁会在大选中脱颖而出,这就得让我们拭目以待。但是作为中国人,不少网友称:只要不是民进党都可以。
党派之争柯文哲脱颖而出
随着时间的发展,三人民调的支持度变化其实还是很大的,其中变化最大的应该是柯文哲。柯文哲是如何从民调倒数一度超越稳居第一的赖清德而蹿升至第一的?
柯文哲民调上升的首要原因,就是台湾人民对民进党充满了不满。
蔡英文作为民进党,在任期间没有给台湾的经济带来大幅度提升,加上她在任期间的一系列举动让大陆与台湾关系恶化,让台湾居民心惊胆战,经历过种种“折磨”的居民不需要一个降低生活质量的党派来执政。
第二个原因,就是他的言论安抚了台湾民众的心。不可否认,台湾还是有半数以上的人支持台独。民进党不得人心,自然要有其他人来执政。
柯文哲恰好看到了这一个突破点,台湾民众丝毫不认为,是台湾执政党的再三触碰底线,大陆才对其进行限制的这个前提条件,对大陆骂声不断。
他利用岛内群众不支持统一和“台独”思想,发表一些损害大陆形象却又能安抚群众的言论,称若是发动武力,最先败下阵来的一定是解放军。
但是后来,柯文哲的发言明显软化。也不敢再对大陆的武力大放厥词,他大概也认识到了两军的悬殊是巨大的。
民调的数据也代表不了全体民众的想法,还未到大选之时,究竟哪一个党派之争还未成定数。但是有一点,目前许多台湾的年轻一代,“台独”思想已经明显软化。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一点是永远不会变的。台湾回归祖国怀抱是大势所趋,大陆居民在等待着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