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声丨新王加冕 英国的帝国梦还能继续吗?

2023年05月06日19:54:12 历史 6956

潮声丨新王加冕 英国的帝国梦还能继续吗? - 天天要闻

图源环球网

时隔70年,英国首都伦敦,又迎来了一场君主的加冕典礼。

当地时间5月6日,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加冕。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致电祝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特别代表、国家副主席韩正出席了这场典礼。

据悉,参加加冕仪式的各国领导人超过100位,整个嘉宾名单超2300人,包括英国议会议员、名人以及大量社区和慈善机构代表。

本周前半段一直天气不错的伦敦,在典礼举行当天却是乌云压城。绵绵阴雨,似是为大英帝国早已不再的荣光而落,又仿佛昭示着这个国家并不怎么美妙的未来。

戴上圣爱德华王冠,查尔斯能否续写荣光,让已经逐渐成为“二流国家”的大英,延续“日不落”的帝国梦?

新王加冕,但英国人还需要“王”吗?

潮声丨新王加冕 英国的帝国梦还能继续吗? - 天天要闻

图源环球网

从1066年威廉一世以来,英国历代国王的加冕典礼都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迄今超过9个世纪。查尔斯三世是第40位在这里加冕的英国国王,也是70年来的首位。

前几天,随着布景和彩排活动的展开,伦敦街头洋溢起欢快气氛,甚至有民众在活动路线附近提前占位。据说英国各地还会举行多达6.5万场庆祝活动,来庆祝新王加冕。

这些迹象似乎表明,查尔斯是一位受到民众拥戴的国王。然而,抗议者也无处不在。

今年3月14日,在查尔斯三世就任英国国王之后举行的第一个英联邦日仪式上,就有群体举着“not my king”的牌子进行了抗议示威。

近段时间,只要查尔斯出现在公共场合,“not my king”的标语就会如影随形。有网友戏称:“‘not my king’抗议活动已经是英国民众近期最火爆的户外健身活动。”

活动的组织方曾扬言,加冕典礼当天,会有至少上千名反君主制民众在加冕游行路线上聚集,以传达他们的信息:共和制应代替君主制,国王也应由民选领袖取代。

这表明,查尔斯三世面临着人生中最大的挑战:怎样保证君主制的存续。

根据英国民调机构yougov 5月3日发布的民调,18至24岁的年轻人对王室的观感在近几年急剧恶化——仅有36%认为英国应该继续保持君主制。而在2015年时该群体对君主制的支持率还有69%。即便是25岁至49岁的阶层,他们对君主制的支持率也掉到了54%,是近十年来的几个低点之一。

放眼世界,反对君主制的浪潮是一浪接一浪。澳大利亚就在伊丽莎白二世的全国悼念日当天,爆发了反王室的抗议,抨击殖民主义及其对土著人的影响。近年来,荷兰王室也因为被指控以非法手段影响该国的法律制度,受欢迎程度大幅下降。而在斯威士兰和泰国,反对本国君主制的抗议时有发生。

2021年11月,曾经的英联邦国家巴巴多斯切断了与英国王室的关系,并选举产生了总统。伯利兹、巴哈马、牙买加、格林纳达、安提瓜和巴布达,以及圣基茨和尼维斯等六个英联邦国家也表示正在加速走向共和。

君主制能否延续,关键在于英国王室能否与时俱进。查尔斯就在谋划君主制“瘦身”计划,准备将“王室成员”减少到11人。

这意味着英国王室将效仿瑞典、比利时、丹麦等国王室的做法。王室“裁员”,一方面有助于减少政府对王室活动的拨款,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减少王室核心成员的人数来降低出现丑闻的概率,努力推进王室的现代化。

加冕之后,经济政治难题如何解?

潮声丨新王加冕 英国的帝国梦还能继续吗? - 天天要闻

图源icphoto

除了王室自身的存续,加冕之后的查尔斯,还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平息当前英国严重的经济危机以及政治动荡。

脱欧以后,面对自身劳动力不足和国际贸易中的障碍,英国经济展现出令人瞠目的无力。

比如,面对俄乌冲突造成的能源市场动荡,“躺平”的英国受到了远超欧洲大陆的冲击。英国相关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英国平均每户家庭能源账单近2000英镑,较2021年上涨50%多。因为难以负担能源账单,数以百万计的英国家庭无法及时缴纳电费和燃气费。

再比如,脱欧后,英国与欧盟的海关成为了“卡脖子”堵点。大量货车积压在英法海底隧道出入口等待过关。物流的混乱,使得英国甚至在今年年初出现了蔬菜水果的短缺。

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英国食品价格同比涨幅刷新45年来最高纪录。受食品价格大涨影响,英国3月通货膨胀率高于市场预期,为西欧国家中最高。受高通胀影响,英国公务员、医护人员、教师、火车司机等多个工会组织接连举行罢工,要求涨薪。

种种负面影响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英国gdp将出现负增长,经济表现在所有经济体中妥妥地垫底。

在这样困难的时刻,国王的加冕典礼却靡费甚巨。英国媒体统计,查尔斯的加冕典礼至少花费一亿英镑(约8.6亿人民币)。典礼组织者和白金汉宫,把这场盛典视作提振英国经济的一大契机。

为庆祝国王加冕,英国政府宣布5月8日为全国公共假日。在5月6日至7日的周末,白金汉宫也宣布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包括5月7日在温莎城堡举行音乐会等。英格兰和威尔士的酒吧本周末延长营业两个小时,让民众可以尽情庆祝。

根据英国官方的统计,5月6日至5月8日三天时间里,会有230万英国人前往伦敦,同时还有12.5万国外游客前来观看典礼。英国人预测,这会为他们的经济带来超过80亿英镑的增长。

尽管如此,对许许多多普通英国民众来说,国王加冕或许能提供短暂的快乐,但更多的恐怕是另一番滋味——4月份,英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是-30。即使80亿英镑的消费潮真的如期到来,后续英国的经济发展仍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与此同时,查尔斯和英国王室还有一个更为紧迫的问题需要解决:联合王国的解体危机。

早在2014年,苏格兰就进行了独立公投,虽然失败了,但苏格兰内部的独立呼声从未消退。去年苏格兰地方议会选举中,支持独立的民族党席位进一步增加。新任的苏格兰首席大臣优素福更是放出话来,自己的独立策略可以说是“挂五挡猛冲”。

脱欧以后,北爱尔兰分离势力也逐渐冒头。去年地方议会选举中,寻求脱离英国的新芬党取得历史性胜利。如果苏格兰独立成功,北爱尔兰难保不会加速脱离进程。

一场盛大的君主加冕仪式,对于查尔斯三世而言,无疑是一个重新团结英国、增加英国民众对国家认同感的好机会。但在王室影响力每况愈下的当下,具体成效如何,依然不容乐观。

日不落的梦,该醒了

潮声丨新王加冕 英国的帝国梦还能继续吗? - 天天要闻

图源icphoto

对于世界上大部分人来说,这是我们首次见证英国君主加冕。

英国王室之所以存在,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们承担的外交职能。根据白金汉宫的统计,王室成员每年“在英国与世界各地参加2000多次正式活动”,招待7万名访客,回复10万封信件。这些活动包括国葬、国家庆典、花园招待会、视察军队等。

在伊丽莎白二世的葬礼上,面对近200个国家与地区的约500名代表,英国的“葬礼外交”却演砸了。因为场地人数限制、行程安排混乱、宾客待遇不公,这场外事活动饱受诟病,受尽国内外的无情嘲笑。

此次加冕典礼,包括中国国家副主席韩正、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和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在内的100多位各国政要现场观礼。“典礼外交”又能否达到预期效果?

虽然宾客云集,但有一位的缺席却格外引人瞩目。他就是美国总统拜登。

英国方面挽尊说“从来没有美国总统参加过加冕典礼”,但这只是一个伪命题。

在伊丽莎白二世之前,英国历代国王加冕仪式时,横跨大西洋的航空线路尚未开通,美国总统自然不可能耗时耗力地专程前往大洋彼岸参加活动。到伊丽莎白二世加冕时,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又身陷朝鲜战争泥沼,无法离开华盛顿。

美国和英国一直以来拥有丘吉尔所说的“特殊关系”。拜登的缺席,无疑会使得英国王室有些失落。

与此同时,来自亚欧大陆另一边的中国则释放出了重视双边关系的莫大诚意。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致电祝贺查尔斯三世和王后卡米拉加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特别代表、国家副主席韩正出席典礼。

据透露,英国方面有意借助加冕典礼的机会,在伦敦与韩正会面。英国外交大臣克莱弗利也在不久前的一次对华政策公开演讲中表示:“放弃与中国对话,就等于放弃解决全人类最重大的问题。”这表明,英国希望采取更加务实灵活的政策加强两国合作。

但是,对于英国的对华政策,我们还是要“听其言、观其行”。

事实上,近年来英国政府在对华问题上的立场一直十分强硬,前任首相约翰逊曾发表公开讲话,将中国认定为“系统竞争对手”;任期只有45天的前首相特拉斯也曾多次对华极端表态。现任首相苏纳克自去年10月份上任以来,还没有派高级官员到过中国。

从英国官员近期的表态中可以看出,英国方面现在终于认识到与中国对抗脱钩不符合其国家利益。但在具体问题上,英国还是对美国的对华政策亦步亦趋。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所说:“英国现在仍然一味抱残守缺,捧着过时的剧本,念着旧式的台词”。

意思就是,英国已经不再是那个“日不落帝国”了。如果一味沉浸在“帝国梦”里,只会和时代、和现实越来越脱节。这不仅不利于中英关系,也会加快英国向“二流国家”滑落,影响英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声誉。

梦,该醒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谎称失踪的兵、假意谈判的日军:七七那天,谁在演?谁在拼? - 天天要闻

谎称失踪的兵、假意谈判的日军:七七那天,谁在演?谁在拼?

1937年春天,日本作家野上弥生子在报纸上写下对和平的祈求。她希望这一年没有战争,哪怕洪水地震都行。但她的同胞们却越来越渴望打仗。到了夏天,日军开始在北平周边频繁闹事,为全面战争做准备。七月七日晚上,北平西南的卢沟桥突然响起枪炮声。日本军队
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艺术呈现中国报人形象 - 天天要闻

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艺术呈现中国报人形象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7月7日电 (记者 应妮)时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和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7日在京联合宣布,双方联袂打造的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于今年底搬上舞台,并在北京和香港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对传统的长江航运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 天天要闻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对传统的长江航运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荆汉运河早在2015年就被湖北省的专家团队提出来建设的水利工程,湖北省的专家团队为何要提出建设荆汉运河工程呢?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彻底解决长江中游地区的河道弯道太多的航运瓶颈问题,以提升我国第一大江河长江的运输效率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 天天要闻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端午纳福#1937年7月7日,那个被血与火浸透的夜晚,如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深深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卷之上。88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回望,卢沟桥的每一块石板、每一尊石狮,都在静静诉说着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七七”事变,不仅是全面抗战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新华社香港7月7日电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新华社记者黎云1942年的一个夜晚,一条小船从维多利亚湾悄然驶出。船上乘坐的,有国民党左派领袖何香凝、著名诗人柳亚子。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 天天要闻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红网时刻新闻7月7日讯(记者 任晔 实习生 周子怡 通讯员 殷雨涵 忻晨)7月5日,长沙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同心振乡,同心燃梦”团队来到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故居参观学习。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走进何叔衡故居,团队成员们仿佛穿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中新社北京7月7日电 题: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作者 杜燕 周锦麒 烈日下,卢沟桥上,已不见那位戴着草帽、向世界各地游客讲述抗战历史的老人。映入眼帘的,是身着蓝色志愿者马甲的“90后”——郑然。 接过93岁爷爷郑福来的“历史接力棒”,郑然站在桥头,向过往游客讲述铭刻于古桥的抗战历史与不屈精神...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 天天要闻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如果人生是一幕戏剧,主人公黄石文的故事仍在上演。98岁,头发花白,走路要拄拐杖,但他始终把上身挺得直直的。近两个月,每天晚上7点到9点,趁着这段最安静,也是头脑最清醒的时候,黄石文坐在养老院5楼的房间里,一字一字讲出过往人生,面前的电脑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