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亚胜师傅:你们救命的大恩大德,永生永世都烙在我的心里,新年快乐!”
2006年2月12日,春节刚过,在广东东莞市殡仪馆工作的何亚胜,收到了一张特殊的明信片,明信片中有如上一句话。
救命、大恩大德,这些字眼印入何亚胜的眼帘,却让他久久回不过神来。看到寄信人的名字“陈翠菊”,以及寄信地址浙江金华,更让他感觉有些不可思议,绞尽脑汁也想不出这个人来。
“哎呀,是她!”突然间,何亚胜想到了什么,惊呼了一声。11年前,在殡仪馆当收殓工的他,发现一具“无名女尸”仍有气息,连忙停止火化,通知了馆长。
多年之后,这个当年差点被推进焚尸炉的女孩长大,这次寄来明信片,原来是回来报恩的.......
东莞收敛工,挽救“无名女尸”
何亚胜还记得,那是1995年7月27日的中午,他刚刚出完外勤回到殡仪馆,就接到馆长下达的任务,要求他将停尸房内的一具“无名女尸”拉进焚尸炉,进行火化。
何亚胜在东莞殡仪馆工作多年,像今天即将焚化的“无名女尸”,他早已见怪不怪了。在当时那个年代,东莞鱼龙混杂,来打工的青年男女很多,也有被拐卖而来的,他们中有的人死了,连身份都无从查起,只好交由殡仪馆进行火化处理。
对于这具无名女尸的来历,何亚胜有所耳闻,她是在一座天桥下被环卫工人发现的。当时她蓬头垢面,散发出阵阵恶臭。环卫工人看她没有呼吸,连忙选择了报警。公安局的法医对这个姑娘进行过身体检查后,认定其已经死亡,当场下了死亡鉴定书。鉴于没有身份证明,民警将其拉到了殡仪馆,准备火化。而火化的任务,便交到了22岁的收殓工何亚胜身上。
一切准备就绪后,何亚胜来到无名女尸身边,准备将她推入焚尸炉。可就在这个时候,让何亚胜吃惊的事情发生了:这名“女尸”的腹部一起一伏的,像是正在呼吸。
何亚胜吓坏了,瞬间想到了港片恐怖电影里的各种场景,难不成姑娘生前有什么冤屈,竟然“还魂索命”?好在何亚胜从业多年,足够大胆,他蹑手蹑脚走上前去,赫然发现“女尸”的喉咙在动,手指也微微在动弹。
她真的没死!何亚胜暗松了一口气,连忙向馆长汇报了此事。人命关天,馆长不敢怠慢,火急火燎地把姑娘送去了东莞附城医院。
经过紧急诊断后,医生发现这个姑娘的确没死,但她病情严重,极度营养不良,严重脱水,并出现了电解质紊乱、酸中毒、脏器严重衰竭的情况,性命危在旦夕。
姑娘身份不明,自然无力承担任何医疗费用,但人命要紧,院长一声令下,医护人员纷纷忙碌起来,对姑娘进行了紧急救治。姑娘脱险后,护士长李琼娟还自掏腰包,给姑娘请了护工,照顾她的日常生活。
然而姑娘已是瘦得皮包骨头,而且大小便失禁,臭味熏天。饶是干了几十年的老护工,也对她的情况望而却步,给多少钱也不干。无奈之下,医院又派出几组护士,轮流值班照顾姑娘,每天坚持为她输液,擦洗身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个月之后,姑娘终于悠悠转醒,逃出了鬼门关。得知“女尸”离奇复活,东莞市民纷纷奔走相告,各大媒体记者也赶来医院,对姑娘进行了采访。面对记者的镜头,姑娘也开口说话,道出了自己的经历.......
身份揭开,接力救助贵州女工
原来,这个姑娘名叫陈翠菊,这年刚满18岁,是出生在贵州省榕江县的苗族姑娘。
陈翠菊居住的小山村位于黔东南,贫穷落后,村民世代以务农为生。1995年过年,陈翠菊听堂姐说起,外面的世界精彩纷呈,大家都选择去广东打工,能挣到不少钱。
陈翠菊刚满18,听完堂姐的讲述后跃跃欲试,动了去广东打工的心思。对于女儿的想法,陈家父母也无条件选择了支持。为了凑够女儿外出打工的路费,二老不惜卖掉了原本用来翻修房屋的木材。
过完年后,陈翠菊打包好行囊,带着父母的殷殷嘱托,何堂姐一起出发,来到了东莞打工。她虽然年纪不大,但常年在家务农,吃苦耐劳,经过应聘如愿进入了一家电子厂工作。
然而生活和工作刚刚安定下来,陈翠菊就因为水土不服病倒了。工友们看她情况不秒,纷纷劝她去医院治疗。可这个小姑娘平时连一包快速面都不舍得买,怎么可能就医。一来二去,她病情加重,饿得面黄肌瘦,为了不被扣工资强忍着上班,每天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1995年7月的一天,好不容易赶上礼拜天,原本想休息的陈翠菊又被厂里的姐妹叫了出去,到东莞市区逛街。这是陈翠菊第一次去市区,她人生地不熟,加上患病精神恍惚,竟不知不觉掉了队,和工友们走散了。
孤立无援的陈翠菊,只好凭借稀疏的记忆往电子厂的方向步行而去。天性胆小的她不敢问路,就这么漫无目地往城外走,饿了翻垃圾堆,渴了喝河里的水。
在7月26日这一天,陈翠菊终于支撑不住了,她倒在了一座天桥下,一阵头晕目眩之后栽了下去。等她醒来时,才发现自己躺在了医院里。
陈翠菊
得知自己差点被当做“女尸当场火化,陈翠菊哭笑不得,也对挽救她性命的何亚胜和医护人员感激不已。经过这场风波后,陈翠菊心有余悸,决定暂时返乡,等养好身体后再作打算。
然而当消息传回贵州,陈翠菊的父母却犯了难,女儿好不容易捡回一条命,他们却连接女儿回家的路费都掏不出来。最终,本着救人救到底的原则,医院再次伸出援手,集资凑齐了陈翠菊的路费,还资助给她800元,作为她日后疗养的费用。
捧着车票和800元现金的陈翠菊,再次流下了感激的眼泪。她跪倒在院长面前,当场发誓:“谢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我一定要用实际行动,回报你们这些好心人!”
所有人都为小姑娘的志气鼓掌喝彩,但大家都只希望她平平安安,根本不曾想过,时隔11年之后,陈翠菊真的做到了!
陈翠菊和陈仲濂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1995年10月,陈翠菊回到了贵州老家。经过媒体的传播,她的故事广为人知,东莞文艺界甚至把此事搬上了舞台,取名《采菊回乡》。
陈翠菊果然没有忘记帮助过她的好心人,1996年过年时,她特意给何亚胜和东莞附城医院寄去了感谢信,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然而当死里逃生的陈翠菊回到老家,却为日后的生计犯了难。她想再次外出打工,可一想到那段经历就心有余悸,不知道路在何方。
就在这个时候,一位来自浙江金华,在一所中学担任美术老师,名叫陈仲濂的中年男子联系到了她。陈仲濂得知陈翠菊的故事后,对这个姑娘同情不已,他认为陈翠菊只有学习文化,才有可能改变命运。因此,他给陈翠菊写了一封信,邀请她到金华求学。
按照陈老师的设想,陈翠菊可以到他就职的中学读书,跟着自己学习文化和美术。可当他把这个提议告知校方,希望能为陈翠菊免除学费时,校方却以经费不足拒绝了他。
陈老师并没有气馁,他拿出自己的一部分工资,给陈翠菊姐弟俩交了学费,把两人接到了金华。
初到金华时,陈翠菊一度表现得非常自卑,不与人交流,美术也学不进去。学校的老师甚至断言:“看小姑娘这种情况,想成为一位画家几乎不可能。”
然而陈老师并没有放弃陈翠菊,每当发现陈翠菊有所懈怠时,他总是语重心长地嘱咐她说:“想想那些救助过你的恩人,你只好足够努力,才能兑现你当初的誓言!”
在陈老师的悉心培养下,陈翠菊不负重托,终于成为了一名画家。她的画作屡屡在国际大赛中获奖,在美国、韩国等30多个国家举办过自己的画作展览,一举功成。
作为陈翠菊的伯乐,陈老师对她取得的成绩十分欣慰,他不止一次地说:“我十年的辛苦付出没有白费,我从不为帮助过她感到后悔!”
知恩图报,回东莞报恩
2006年春节,已经成为知名画家的陈翠菊给救命恩人何亚胜和东莞附城医院寄去了明信片,字里行间都是对当年恩情的感激。
2006年4月9日,时隔11年之后,陈翠菊身着一身传统苗族服饰,又一次踏上了东莞的土地。这一次她有了足够的底气,就是来报恩的!
在去往附城医院的路上,她不顾路人的眼光,坚持以中国传统大礼跪谢。当见到昔日帮助过自己的恩人何亚胜后,她更是泪流满面,长跪不起。
为了报恩,陈翠菊不仅为何亚胜和医院四能赶上了锦旗,还自制了一副长达长达42米,取名为《枯木喜逢春》的画作,向恩人汇报自己的成绩,表达自己的感激。
不仅如此,离开东莞后,每逢中国的传统节日,陈翠菊都会给恩人打电话问候,寄去自己精心准备的明信片。
2022年,陈翠菊已过不惑之年,仍将大半精力放在绘画上。在绘画之余,她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屡屡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捐款、献爱心。
用陈翠菊自己的话来说,她在恩人的帮助下重回新生,她亦心怀感恩,回馈社会,这才是对恩人最好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