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知中国近代史的人,对蒋介石战败退守台湾一事,肯定了然于心。但要知道蒋介石退守台湾可不光带走了他的家属,还带走了一大批的国民党将领。
孙元良作为蒋介石手底下的一员大将,并非因为战功赫赫而闻名,而是因为他屡次的“临阵脱逃”,这实在令人唏嘘。
值得一提的是,跟随蒋介石退守台湾的孙元良后来转头从商,不仅长寿活到了103岁,还有一个著名的影星儿子——秦汉。
秦汉
孙元良的出身,决定了他在那个时代注定比一般人更为顺畅。其父为孙廷荣,当时的孙廷荣还在清政府担任知县,早年的孙家家境优渥。
孙元良算得上是孙廷荣的老来得子,孙父对其一向宠溺,尽管在辛亥年因巡防军造反,孙家的钱财遭受洗劫一空,但孙廷荣也不曾落下对孙元良的培养。
1922年,孙元良一举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下的附属中学继续研读。孙元良算得上是那个时代的幸运儿,之所以这般说,是因为当时担任他课任老师的人是大名鼎鼎的李大钊。
当时的李大钊先生对中国革命的影响之深刻,面对这位同他一般有着赤忱报国之心的青年,他是愿意提携一把的。
李大钊
孙元良拿着李大钊的推荐信,顺利的进入黄埔军校,成为为革命准备的第一批“预备军”。在黄埔军校的孙元良不光要面临繁重的军事训练,还要学习理论知识。
经过他长期的努力,很快以优异的成绩引起蒋介石的注意。当时的黄埔军校为了中国的革命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优质人才,孙元良的优秀让他得到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器重。
如此有志青年,为何又被称为“逃跑将军”?
孙元良在“临阵脱逃”上算得上是“驾轻就熟”,他数次的逃脱让他被世人戏谑得称为“飞将军”......
孙元良
北伐期间,南昌城沦陷,孙传芳队伍来势汹汹,孙元良所在的部队遭受到敌军的偷袭,局面瞬间逆转,原本占据优势的国民党军队,因为孙元良的一时松懈失利。
此时的孙元良并没有力挽狂澜,反而是包袱一卷,逃之夭夭了。这一举措让部队群龙无首,一时间找不到决策的将领,进而间接地导致了此次战争的失利。
当时的国民党以为孙元良战死于沙场,没想到他早就脱身保全。这般的做法让整个黄埔军校的师生大为震惊,任谁也无法想象,喊着要报效祖国的有志青年竟是一个“贪生怕死”之辈!
故而蒋介石因为社会舆论不得不罢免了孙元良的军职,但又因为惜才之心,这才让孙元良远赴日本留学,暂避风头。
不曾想,学成归来的孙元良又一次谱写了自己的黑历史。
孙元良一归国便受到蒋介石的重用,担任了国名党内部的高官。1932年,淞沪会战爆发,为了抵挡日军的攻势,蒋介石再次重用了孙元良,命其为少旅旅长,参与此次战役。
当时的蒋介石派遣孙元良的88师驻守上海,日本为了占据战略制高点,集齐了大量的兵力攻打上海。
抗日将领陈诚眼见两军兵力差距如此之大,便向蒋介石致电请求支援,却不想孙元良和他的部分主力在悄无声息下退守,这才导致了当时上海的失守。
陈诚见此颓势,大为恼火,斥责孙元良的“懦弱”。
陈诚
孙元良的“逃跑”行为再一次惹怒世人,尽管有传言道:孙元良之所以秘密退守,是因为受到蒋介石的暗示。
而蒋介石之所以会默认他的“逃跑”行为,是因为当下的蒋介石只是做个样子给国际看,并不想浪费兵力在一场势必会输的战役上。
但无论事实如何,孙元良还是又做了一回“逃跑将军”。
古人云:“事不过三”。没想到,孙元良在南京保卫战中又一次上演了“逃跑”行为。
当时的孙元良率领部队占据了雨花台和城南制高点,面对日军的猛烈攻击,三天后,作为守军司令的唐生智下达撤退的命令,但此时的孙元良早已做好了逃跑的准备。
唐生智
国民党的内防线还未遭到击溃之余,他便率领部众走人了!正因为国民党主力军的撤退,南京成了中国历史上永不磨灭的伤痛,日寇对南京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南京成了炼狱,这里战火蔓延,这里的每一寸土地被鲜血染就,甚至日寇还在这里进行了所谓的“屠杀比赛”...
这一次国民党的“逃跑”行为,给了中国一个血痛的教训!
南京大屠杀的发生让蒋介石对唐生智、孙元良革职查办,但等蒋介石消气之后,又重新起用了孙元良,让其担任29军的军长。
1944年,孙元良驻守贵州时,遇日寇偷袭,与之厮杀一天一夜,大胜!但在徐州保卫战的时候,孙元良又一次犯了“逃跑主义”。
孙元良
1948年,孙元良到徐州任命,其下属黄百韬及其部下被共产党尽数歼灭,孙元良眼看局势不妙,便下令部队撤退。
但在撤退的途中被埋伏的共产党包围,全军覆没,孙元良在几个部下的掩护下侥幸逃脱,正是这次的逃跑,让孙元良被蒋介石“冷落”。
中国在共产党的带领下迎来了胜利的曙光,而国民党只能跟随蒋介石退守台湾,一同前往台湾的孙元良眼看革命无望,便决定弃政从商,成为一名商人。
其实,孙元良并非全无战绩,相反的是在他担任国民党第二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时便指挥部下作战,先后击退日军的屡次进犯。
1945年,孙元良又率领第二十九军在永福地区以及宜山击败日军,为抗日胜利开拓了前进的道路。
孙元良
人有两面,孙元良亦是如此,他是“逃跑将军”,但他也确实为中国的抗日做出了贡献。八十一岁的孙元良再次出现在大众面前,是因为日本拒不承认在南京犯下的罪行,此时年迈的孙元良亲笔写下日军的罪证。
出演过《烟雨濛濛》、《在水一方》等多部作品的著名影星秦汉,便是孙元良的儿子。
秦汉回忆道:“父亲本身并不好斗...只是在对抗日本侵略中,恭逢其会而已。”
孙元良的功过得失,只能依史而评,无论他的“逃跑行为”是否有隐情,只能说是非功过只在人心罢了!
参考资料:
[1] 权兴国. "逃跑将军"——影星秦汉之父孙元良[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 2010(22):3.
[2] 司马正翔. 抗日名将孙元良与影星秦汉的父子情[J]. 百姓生活, 2009(2):2.
[3] 程晓.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和日本的战略与淞沪会战[J]. 中共党史研究, 199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