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睿宗李旦,是武则天的第四个儿子。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李旦的几个哥哥。大哥李弘,非常贤德,24岁,在李治提出要把皇位禅让给他的时候,被一杯毒酒毒死了。二哥李贤,精明强干,因为私生活不检点,最终被断成谋反罪,贬为平民后,又被武则天杀死了。
三哥李显,当了3个月皇帝就被母亲武则天赶下了台,当了14年的庐陵王,武则天死后,做了5年的荒唐皇帝,最后被自己的爱妻和爱女毒死了。李旦的三个哥哥,都是非常立志于当皇帝的人。不管是为了造福苍生,还是为了权利。就算是被武则天吓怕了胆三哥李显,在武则天死后,也是很乐于继承皇位的。
而我们这个睿宗李旦,那就与众不同了。不,应该说,李旦,那是皇帝界的一股清流。因为别人多热衷于当皇帝,他就有多讨厌当皇帝。
李旦的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做个闲云野鹤、逍遥自在,每天只要能看书写字就够了的闲散王爷。
他真的真的,一点点都不想和哥哥们,不想和母亲武则天争夺皇位。
可偏偏命运弄人。三个哥哥,死得死,贬得贬,最后,他还是成了皇帝。而且这一当,就是6年的傀儡皇帝。
在公元684年,当了不到2个月皇帝的中宗李显被废黜为庐陵王,23岁的李旦直接从亲王的身份继承了皇位。接着包括李旦自己,还有李旦所有的家人,都被软禁在皇宫中,不仅不能参与政事,而且连自由行动的权利都没有。
李旦心里应该非常委屈。他对权利没有半分的野心,却被自己的母亲推上了皇位,紧接着又被关在一座金丝笼里,像犯人一样被看管了六年。直到武则天终于准备把李旦一脚踢开,自己称帝。
武则天准备称帝的时候,李旦万分激动,决定要不顾一切抓住这个逃离牢笼的机会。所以,在万民请愿,请求武则天登基的那个场面,李旦是站在第一个,讲得最响亮,喊得最真切的人。不仅如此,他还希望母亲能赐给自己武姓,绝了自己当皇帝的后路。
可惜,命运还是没有放过李旦。武则天称帝后,李旦被降为皇嗣,迁居东宫。从一个被软禁的皇帝,到一个被软禁的太子。
而这个太子做得比皇帝还要凄惨。虽然李旦自己是不想当皇帝,但别人总觉得他最有机会当皇帝。比如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
武承嗣在武则天继位的过程中,不遗余力地为她制造各种舆论优势,其中的一个目的,就是希望武则天继位后,自己能够被立为太子。武则天在狄仁杰等大臣一番劝说后,终于认清侄子绝对没有儿子靠谱,就断了立侄子为太子的念头。
这时候,武承嗣认为自己储位之路的最大敌人,就是被软禁的太子李旦。李旦又被盯上了。
为了除掉李旦,武承嗣诬陷李旦的两个妃子每天晚上都诅咒武则天。结果李旦最心爱的两个妃子就这样被武则天召进宫,不声不响地杀了,尸骨无存。
因为武则天要给李旦的太子身份正名,让朝廷百官朝见李旦,违令者斩。武承嗣更恨李旦了,一不做二不休,索性诬告李旦想谋反。这次,武则天把恐怖的代名词“来俊臣”派来了。
在东宫的工作人员实在扛不住来俊臣的酷刑,想要招供的关键时刻,一位名叫安金藏的乐工义愤填膺的站了出来为这位文弱善良的太子正名,“太子没有造反!如果你们不信我的话,我愿意剖出自己的心,证明太子没有谋反!”紧接着,就将刀刺进自己的胸膛,一直划到腹部,真的将自己的心肝都挖了出来。
这样的勇气和决绝,杀人无数的来俊臣都是第一次见到,直接懵了。
武则天听说这个消息后,也是震惊不已。但也就是这位安金藏义薄云天的壮举,打动了铁石心肠的武则天,让她相信了这位卑微乐工的话,相信自己的儿子李旦是清白的。李旦也因此保住了性命。
也是因为这些原因,武则天担心李旦继位后对武家人不利,就想把之前废掉的中宗接回来。李旦可算又逮到一个机会不做皇帝了。不用武则天说出口,他自己就主动说要把太子给三哥当。中宗继位后,李旦顺利的当上了他心心念念的王爷,就是中宗要立他当皇太弟,他都义正言辞的拒绝了。
怎知,这老天就这么喜欢李旦,李旦怎么也想不到,他这三哥竟然只做了3年的皇帝,就挂了!也怎知,他有这么一个叫太平公主的好妹妹,还生了这么一个叫李隆基的好儿子。好不容易能逍遥自在了,又被自己的妹妹和儿子逼着当了皇帝。
这里,我们必须要来说一说这两位赫赫有名的关键人物。
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太平公主可以说和自己的母亲武则天非常的相似。她长得就非常像武则天,而且非常聪慧,从小就被武则天带在身边,非常受宠。如果说武则天最疼爱自己的哪个孩子,那当之无愧是太平公主。就从武则天会让太平公主在自己身边参与朝廷政务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
而太平公主,又是推翻武则天统治那场神龙政变的,关键核心人物之一,在中宗的朝廷居功至伟,被封为“镇国长公主”,连宫外的府邸中宗都派了皇家禁卫军日夜巡逻保护,享受和皇宫一样的待遇。
不仅是地位卓然,太平公主还有一项其他人都没有的优势。就是富甲天下。
太平公主在在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时候就非常受宠,爹也疼,娘也爱,不仅赏赐不计其数,而且太平公主第一次获得父亲给他的奖赏,食邑一千两百户,就远远超出了一个公主该有的水平。
这个食邑一千两百户是个什么概念呢?我们经常听到食邑多少户多少户,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解说一下。首先,食邑是只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才能受封的,基本是皇亲国戚,或者就是立了很大功劳的功臣元勋才配受封的。这个食邑就相当于纳税的意思。食邑一百户,就相当于有一百户人家的赋税直接变为受封者的私人财产,不再上缴朝廷。真的是躺着收钱。而当时朝廷的规定,公主最高的封赏是三百五十户,就连亲王最高都只能到一千户。而太平公主的起步就是一千两百户。
等到了唐中宗时期,太平公主一家的封赏至少是八千户,不管是朝廷还是皇家,这都是绝无仅有的存在。
最重要的事,太平公主还非常善于折节下士,还经常资助寒门子弟。所以,手下有非常多为她效命的人。
可以说,从任何方面来说,太平公主都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其中一个人。
而说到另一个关键人物,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也是后来成为了唐明皇的,李旦的第三个儿子李隆基。
李隆基的性格和与世无争的父亲李旦特别不像,反倒是更像太宗李世民和祖母武则天。李隆基从17岁进入朝廷后,就开始打造自己的势力。从朝廷官员到宫中禁卫军,去地方任职的时候,还顺便结交了地方上的人才。
因为祖母武则天的关系,李隆基从小就和他父亲李旦一样,过着如履薄冰的生活。在中宗被韦后毒杀之后,李隆基很快意识到,自己一家,特别是父亲李旦,是韦皇后称帝路上最大的障碍。
为了赢得生机,也为了自己的未来,21岁的李隆基先发制人,瞒着自己的父亲李旦,联手姑姑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血洗了整个皇宫,杀了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清洗了残余的政治势力,试图重新将自己的父亲推上皇位。
但搞笑的是,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千算万算,就是没算准,他爹李旦不干。他就是不要当皇帝。这可真是皇帝不急急死太监。
太平公主和李旦的几个儿子轮番上阵,劝李旦登基。可怜的李旦,又再次被人求着当上了皇帝。
李旦登位后,就打算做个甩手皇帝,政务上基本都靠太平公主和太子李隆基处理。每次宰相向他奏报工作,他就问“和太平公主商量过了吗?和皇太子商量过了吗?那就没问题了。”
但也因为这个原因,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也开始了政治斗争。
虽然李旦是个甩手皇帝,但他确实一个很有原则和底线的皇帝,并不是一个荒唐糊涂的皇帝。
比如,太平公主在朝堂上散播谣言,说李隆基不是嫡子,储位不正。李旦直接颁布诏书为李隆基正名,还直接让李隆基监国。太平公主利用术士散播谣言说会有兵变,试图拖太子下水,李旦非但没有被蒙蔽,反而非常生气自己妹妹的手段,直接将太平公主身边的得力手下全都降职,而且还将太平公主驱逐出长安,远离朝堂。
从这一点看,李旦真是一个该出手时就出手的皇帝。
李旦好多次都想将皇位传给太子,但无奈太平公主和其他朝臣强烈反对。李旦意识到李隆基还无法和太平公主抗衡,为了帮李隆基巩固势力,李旦不再要求直接传位,而是逐步将自己手上的权利过渡到太子手中。
在一个出现彗星的七月,太平公主企图用彗星出现,东宫有害的谣言加害李隆基时,李旦反将一军,说这是自己没有传位的原因,顺顺利利的将皇位传给了太子李隆基。
这个在李旦眼中如同敝履的皇位,终于在李旦51岁的时候被他丢弃了。用了将近30年的时间,和不当皇帝做斗争,真是皇帝界的一股清流啊。不做皇帝的李旦,在开开心心做了4年太上皇以后去世了,享年5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