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树抵不住王明的穷追不舍,携手走过44年,死后同葬新圣母公墓

2022年10月08日19:43:00 历史 1848

前言

王明在党内起起伏伏,孟庆树始终和他共进退,并给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最后,夫妻俩终老异国他乡。

王明在事业上是失败的,但在爱情是应该还算是个幸运儿。至少,不管王明在事业上成功与否,孟庆树做到了对他不弃不离。

孟庆树抵不住王明的穷追不舍,携手走过44年,死后同葬新圣母公墓 - 天天要闻

王明对孟庆树“死缠烂打”

王明是从山沟沟里走出来的农村小伙,他的老家在安徽金寨,那里山峦起伏,风景宜人。

王明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从大山里走了出去。他先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六安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之后,又在国立武昌商科大学预科学习。正是在那里,王明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积极地参加学生运动。于1925年,加入中共。

这年年底,王明被选送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王明脑瓜机灵,好似天生读书的料,他的俄语进步神速,没多久,马列著作他便能过目背诵了,而引经据典更是他的拿手好戏。肚子里有了墨水了,与人辩论起来,他可谓是口若悬河,侃侃而谈。

孟庆树抵不住王明的穷追不舍,携手走过44年,死后同葬新圣母公墓 - 天天要闻

不久,王明的才华便被中山大学的副校长米夫看中。米夫升任为中山大学校长后,王明也顺势被提拔为中山大学学生组织“学生公社”主席,成为了学生领袖。

在中山大学求学期间,王明遇上了安徽老乡孟庆树。孟庆树,安徽寿县人,出生于1911年12月。她小小年纪,就敢于追求自由,向往革命。不到16岁的她,登上了赴苏联求学的轮船,成为了莫斯科中山大学第三期的学生。

孟庆树与张闻天的夫人刘英、陆定一的爱人唐仪贞是同班同学。当时,班级里的男同学比女同学要多,孟庆树长得眉清目秀,自然受到了不少男生的青睐,其中就包括王明。

可是,王明虽然才高八斗,无奈身高只有五尺。因此,在莫斯科的这段日子里,孟庆树对王明只有敬畏。受到孟庆树喜欢的,是一名身高马大的男同学。不过,王明为人做事的特点之一,那就是十分的执著,他一旦认准了的事,就会不屈不饶地推进。

1928年6月,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在米夫的安排下,王明担任了“六大”秘书处翻译科主任。米夫让他挑选几名中山大学学生当工作人员,王明直接点名要当时还是团员的孟庆树参加大会工作。孟庆树得知此事后,对王明产生了好感,但也就仅此而已。

1929年春天,王明临近回国。此时,孟庆树正巧与男友刚分手。于是,王明鼓足了勇气,对孟庆树表白。或许是还没有从上一段感情中走出来,孟庆树果断地拒绝了王明的求爱。于是,王明只好怀着一颗受伤的心,独自回国。

孟庆树抵不住王明的穷追不舍,携手走过44年,死后同葬新圣母公墓 - 天天要闻

王明回到国内,日子过得并不如意。虽然米夫在王明回国之前,以共产国际东方部的名义,专门打电话给中共中央,指示其对王明的工作要妥善安排。但是,因为当时中共中央有规定,凡是从苏联回国的留学生,由于他们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所以要先安排到基层锻炼。

就这样,王明先后被安排到上海泸西区、泸东区委担任宣传干事。

之后,王明被调到中共中央宣传部,在《红旗》报社编辑部工作,但级别不高。此时的王明,心里有一种怀才不遇的郁闷感,因此,在工作上也显得很消极。这种情况下,王明越发地思念远在莫斯科的孟庆树了。

1930年,孟庆树从苏联回到上海,被分配到沪东区委妇委会工作。此消息传到王明耳朵里时,他十分激动。之后,他继续对他钟爱的女神发动攻势,孟庆树被王明的真情所感动,于是,两个人开始了情侣相处模式,一起逛街、吃饭、看电影。

可是,好景不长,就在两人的感情迅速升温的时候,孟庆树知道了王明被处分的事情。经过一番痛苦的抉择后,孟庆树断然地离开了王明,并且还搬了家。王明对此毫不知情,等他来到孟庆树的旧居时,却早已是人去楼空了。

王明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徘徊了许久,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他在房间里找到了几支孟庆树戴过的旧发夹,小心地收藏起来。从这件小事中,也可以看出王明那时候的一片痴情。

正当王明处在失恋期间,组织上给他分配了个“妻子”。原来,王明因为和当时的领导人李立三发生争论,被撤销了中宣部秘书的职务,还给了他6个月留党察看的处分,最后,他被下放到江苏省委宣传部当一名小小的干事。时任江苏省委秘书的李初梨,安排王明住在省委机关。

当时,上海单身男子容易引起警察的注意,李初梨便给王明找了个“假妻子”做掩护。这个“假妻子”的真实身份是湖南著名教育家,第一师范学校校长易培基的亲侄女易坚。

同志之间假扮夫妻坐机关,在那时的中央党内并不少见,有许多后来弄假成真的。比如说,熊瑾汀和朱瑞绶、陶铸和曾志等。但是,王明情系孟庆树,与易坚并没有来电。他们在一起住了两三个月,始终只是普通的同志,没有越过雷池一步。

孟庆树抵不住王明的穷追不舍,携手走过44年,死后同葬新圣母公墓 - 天天要闻

7月30日,孟庆树不幸被捕,被关押在上海龙华看守所。王明知晓后,万分焦急,并写下了一首七绝诗《三度七夕》:

天上当然织女好,星间难怪牛郎痴;

真情岂受银河隔,有限长空无限思。

孟庆树被关押期间,王明不顾自身危险,先后三次与孟庆树的叔叔去看守所探望她。这种难得的患难之情,终于打动了孟庆树。在铁牢中,孟庆树答应了王明的求爱。

11月,孟庆树出狱,王明早就在监狱门口等候了。第2天,在博古、陈昌浩等人的见证下,王明与孟庆树结为连理。数年的“穷追不舍”,终于有了结果,王明的心情自然十分高兴。他用诗记录了当时的感想:

出狱两天便结婚,双心结合胜千军。

三年多少悲欢剧,银汉女郎不可分。

王明喜欢写诗,但他的诗,读起来半文不白,有点像顺口溜。不过,他的诗,感情蛮是充沛的。

孟庆树抵不住王明的穷追不舍,携手走过44年,死后同葬新圣母公墓 - 天天要闻

孟庆树与王明结合,开始虽然有些勉强,但婚后,两人的感情一直不错,一起携手走过了44年。

王明与孟庆树来往苏联和中国多次

婚后不久,王明在恩师米夫的扶持下,一举夺取了中共中央最高权力。然而,王明毕竟是书生,他一切照搬教条,在中共党内推行“极左”路线,使中国革命遭受了巨大损失。

在中国革命陷入低潮的时候,他没有勇气力挽狂澜,而是带着妻子孟庆树一起去了苏联。

新中国成立后,王明主持起草了婚姻法等工作,对我国法制建设和扫除封建的旧婚姻制度,起了积极的作用。

曾经参加起草婚姻法的法制委员会委员李光灿对王明这段工作,作过如下评价:六届六中全会后,实际上王明工作不多了。毛主席给他个任务,成立中央法制委员会,让他当主任。从那时起,一直到建国。他虽然是半路出家的,但搞得很通。”

李光灿还说:“在法制思想上,王明和董老很接近。董老是科班出身的,日本法科大学毕业,这方面比较专,王明也较专。周总理、董老的法制思想是正确的,王明的法制思想是对头的。”

王明和法制委员会负责起草的婚姻法,党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是满意的,全国人民群众是拥护的,实施中也起了积极作用。

孟庆树抵不住王明的穷追不舍,携手走过44年,死后同葬新圣母公墓 - 天天要闻

这个婚姻法经过30个年头才重新修订,也说明了这部婚姻法制订的成功。1980年9月2日,新的婚姻法诞生,但同时在修改草案的说明中,提及这部婚姻法是“在1950年颁布的婚姻法基础上,根据30年的实践经验和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修订的”。原婚姻法的基本准则和主要条款都保留了下来。

王明建国后虽然在政治法律战线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但是对于过去的错误,却一直拒绝做出进一步的检查。

对于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要他向中央政治局写一声明的规定,一直拒不执行。

1950年6月6日至9日,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的最后一天,通过了《关于王明同志的决定》,要他“对于他在内战时期及抗日时期所写的各种文章、小册子和其他文件中,所犯的原则错误,作一次深刻的反省,借以证明他自己是深刻地认识了,并承认了自己所犯的错误,而在思想上,行动上,真正有所改正。”

这次声明写好后,要提交中央政治局审阅,并在必要时,由政治局提交以后的中央全会讨论。

七届三中全会专门对王明问题作出书面决定,这就标志着王明问题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在大会召开前,王明去天津了解地方工作情况,回到北京不久,就病倒了。因此,王明没有出席七届三中全会,也不知道七届三中全会对他的决定。一直到7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把全会文件转交给他后,他才看到全会对他的决定。

孟庆树抵不住王明的穷追不舍,携手走过44年,死后同葬新圣母公墓 - 天天要闻

为此,王明于8月17日又给毛主席和中央书记处写了一封信,表示作检讨来写声明书,这需要相当久的时间。

鉴于王明的这种态度,8月18日,毛主席就在王明的信上批示:“王明的声明书应在11月上旬七届四中全会开会以前写好,并送交政治局。王明的笔记本及武汉时期的报纸,请尚昆查清是否尚有保存。以上两点,由尚昆口头通知王明。”

接到毛主席的批示后,杨尚昆立即让孟庆树代为转达了毛主席的批示,通知了王明。这期间,王明的病情又有发展,于是他于9月上旬提出“请求到苏联医治”。

中央同意了,并立即给斯大林发了电报。接到斯大林的同意回电后,1950年10月25日,王明、孟庆树和两个孩子,以及北京医院保健医生陈锋禹、保姆陈启珍一行6人,在秘书田书元的护送下,乘坐火车去了苏联。

党中央在生活上对王明和孟庆树一直是优待的

从1950年10月25日至1953年12月9日,王明赴莫斯科治病养病三年多。1953年12月9日,病情好转后,他与孟庆树、两个孩子,以及保姆陈启珍又回到国内,住进了孟公府2号家中。

孟庆树抵不住王明的穷追不舍,携手走过44年,死后同葬新圣母公墓 - 天天要闻

这是一套四合院,庭院宽敞,环境幽静。

王明回国后,参加了法制委员会的一些工作,但自1954年4月8日旧病复发住进北京医院后,没有再重新工作。

同年9月,法制委员会被撤销,王明此后在政府内再没有任何职务。

1955年初,王明因胆囊炎急性发作,再次住进北京医院,王明再次向党中央提出赴苏治病的要求。

经党中央同意后,王明和家人办理了出国手续。因王明病重,所以,只好用担架把人送到机场。王明去了苏联以后,秘书田书元按照有关规定,定期给他寄钱、物、药、报等,并经常派人去看望。

孟庆树抵不住王明的穷追不舍,携手走过44年,死后同葬新圣母公墓 - 天天要闻

王明是作为中共中央委员去苏联治病的,而且长期在苏联学习工作,所以王明与苏联有关方面有很熟的交往,苏联政府对王明的病给予了精心治疗和周到照顾。

此后到去世为止,王明再没有回过国。

在1956年党的八大上,虽然王明还在莫斯科养病,没有能够出席会议。但党中央和毛主席本着团结犯错误的同志,仍提名王明为中央委员候选人。王明就这样再次当选为中央委员,在97名中央委员中得票名列倒数第一。

党中央在生活上,对王明和他家人一直是优待的。王明去苏联养病期间,照常每月领取全部工资。他们要药品、要物、要人,政府都予以满足。先后往苏联派去了为王明服务的西医、中医、护士、警卫员、保姆等人,不满意的人选,随时可以撤换。

王明工资是行政五级,孟庆树八级,秘书田书元代领俩人的工资,换成卢布,半年一次寄往苏联,共3300卢布。这笔钱,一直到那个动荡年代才停止。

进入70年代后,王明已经是病入膏肓了。长期患有的肝胆肠胃病和心脏病,时常发作,但王明却没有停住写《中共五十年》的笔。在写完《中共五十年》后的第四天,王明病逝于莫斯科,终年71岁。

王明逝世后,苏联政府把他安葬在莫斯科郊外著名的“新圣母公墓”。“新圣母公墓”里,安葬的都是果戈里屠格涅夫、布尔加宁、赫鲁晓夫等俄国和前苏联历史上的名人。

孟庆树抵不住王明的穷追不舍,携手走过44年,死后同葬新圣母公墓 - 天天要闻

不久,孟庆树在为《中共五十年》中写的《跋》中表示:“在这里特别要向苏联共产党和苏联人民致谢,感谢他们的友谊和支持。”

1983年9月5日,孟庆树病逝于莫斯科,也被安葬在了新圣母公墓中。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荷兰】国王和王后解放日造访平民街区 - 天天要闻

【荷兰】国王和王后解放日造访平民街区

没有穿着盛装的正式晚宴,餐桌上摆满了胡萝卜、松饼和黄瓜。周一上午,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和王后马克西玛出席了在海牙达科他剧院(Theater Dakota)举行的自由餐会。 在孩子们的歌声....
民国时期的银圆哪几种价值高?其中一种竟然拍卖达2599万 - 天天要闻

民国时期的银圆哪几种价值高?其中一种竟然拍卖达2599万

民国银元作为特殊历史时期的货币见证,部分珍稀版本在近年拍卖市场中价格斐然,极具收藏价值。下面为你介绍 5 种拍出高价的民国银元。民国十五年张作霖戎装像陆海军大元帅纪念银币样币:2021 年北京诚轩秋拍,此币以 2599 万元的高价成交。
一种创新的新疆银圆——喀什民国饷银五钱 - 天天要闻

一种创新的新疆银圆——喀什民国饷银五钱

民国二年(1913年)至民国五年(1916年),喀什银元局用土法机具打造有一种特殊的银元,就是喀什民国饷银银元,面额只有五钱一种,铸额甚多,版式庞杂。此种饷银银元是民国二年停铸前清的喀什背龙饷银五钱后接着开始改铸的。银元正背面图文均系创新。
纪念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一次全俄总动员 - 天天要闻

纪念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一次全俄总动员

俄罗斯将在5月9日迎来“卫国战争胜利日”这一全俄最隆重的节日之一。因这场胜利的背后是军民的巨大牺牲,所以这个节日在俄罗斯地位特殊、意义重大。为了纪念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无论俄罗斯官方还是民间都全面动员起来,以高度的热情参与到这一重大节庆活动中。七座城市胜利日当天将恢复旧称近期,俄罗斯多地的地方议会作出...
诸侯割据VS集权称帝:项羽为何分封不称帝?改写历史或自掘坟墓 - 天天要闻

诸侯割据VS集权称帝:项羽为何分封不称帝?改写历史或自掘坟墓

《史记 秦始皇本纪》: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也就是刚刚统一天下的那一年,丞相王绾等人建议说:各国诸候刚被消灭,燕、齐、荆地辽远,不在那里立王,就没有人来安定燕、齐、荆。请把皇帝的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