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死前不让动和珅毫毛,但嘉庆不听反手杀之,15年后才追悔莫及

2022年06月30日20:33:19 历史 1943

乾隆死前不让动和珅毫毛,但嘉庆不听反手杀之,15年后才追悔莫及 - 天天要闻

文|文史探索家

编辑|文史探索家

后世人们提起钮钴禄和珅,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大贪官的形象。

康乾盛世的后期他与乾隆皇帝一起,大肆挥霍民脂民膏致使两代人的积累财富迅速消散。

导致原本能够年入8000万两白银的国库,一时间入不敷出。

乾隆死前不让动和珅毫毛,但嘉庆不听反手杀之,15年后才追悔莫及 - 天天要闻

剧照

为了填补亏空,二者大肆搜刮民间财富,仅仅和珅一人就搜刮了价值11亿两白银的财富

严重阻碍了清朝当时社会的发展水平,不但让当时的英国夺得工业革命的先机,还让之后的嘉庆一朝国库无钱可用。

乾隆死前不让动和珅毫毛,但嘉庆不听反手杀之,15年后才追悔莫及 - 天天要闻

银库

可惜嘉庆皇帝也是一个妙人,他根本没有听从父亲乾隆的临终嘱托放过和珅一家。

反而在掌权的第二天就下旨查办和珅过往的案件,将钮钴禄一家的财产尽数罚没充公。

乾隆死前不让动和珅毫毛,但嘉庆不听反手杀之,15年后才追悔莫及 - 天天要闻

剧照

相逢于粘杆处的乾隆与和珅

当年雍正读书时,因为不喜欢夏日蝉声,专门雇佣了一帮家仆拿着长杆捉蝉除声。这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粘杆处的前身。

随着雍正登基以来,粘杆处就因为职能的扩大,逐步从一个内务部门,转变为侦测情报的监听体系。

乾隆死前不让动和珅毫毛,但嘉庆不听反手杀之,15年后才追悔莫及 - 天天要闻

和珅画像

其实力强大到,有些大臣还没有出家门呢,粘杆处的侍卫们就得知了大臣今天坐那口轿子。

而和珅与乾隆正是在粘杆处相识,当时正值乾隆四十年,出巡山东的乾隆皇帝,在侍卫队伍当中看见了肤白俊美的和珅。

突然来了兴致的乾隆叫和珅前来问话,结果和珅对答如流没有丝毫紧张。

乾隆死前不让动和珅毫毛,但嘉庆不听反手杀之,15年后才追悔莫及 - 天天要闻

乾隆晚年画像

见到如此心理素质的乾隆大感好奇,深入交谈下由于和珅为人圆滑善于察言观色深得乾隆喜爱。

于是和珅自然是成为了起手底下的红人。经常帮乾隆处理一下他不好出面的棘手问题。和珅面对问题总能有办法给乾隆体面的解决。(就是要求地方官员摊派出巡的费用)

所以一来二去之下,和珅就慢慢地成为朝堂之上人尽皆知的权臣。

乾隆死前不让动和珅毫毛,但嘉庆不听反手杀之,15年后才追悔莫及 - 天天要闻

剧照

和珅的贪腐之路

和珅成为权臣的时候,清朝已经进入康乾盛世的鼎盛阶段,乾隆总是隔三差五地下江南游玩。

加上和珅升迁的速度过快,让许多贪官污吏认识到,这就是当下乾隆身边最为喜爱的权臣。

于是大笔的钱财开始以各种名头飞向和珅的口袋。

乾隆死前不让动和珅毫毛,但嘉庆不听反手杀之,15年后才追悔莫及 - 天天要闻

剧照

收了好处的和珅自然是要为这些金主出手打点一切。一来二去就在朝堂之间积攒了一大批人脉。

久而久之形成了以和珅为首的满洲人为主的小团体。随着收益的增加,他的手伸得越来越长,不但自己私自开办工商钱庄等商铺。

更与广州十三行英国东印度公司等组织交往密切。

乾隆死前不让动和珅毫毛,但嘉庆不听反手杀之,15年后才追悔莫及 - 天天要闻

剧照

可以说当时清朝上下大小的钱款都要经过和珅的操办,可想而知和珅在里面截取了多少的赃款。当时朝堂之上就有和珅富可敌国的传言。

不过这句话在嘉庆年间查抄和珅的资产后,就变得有些不属实了。因为和珅的家产远远超过当时的大清朝国库的盈余。

乾隆死前不让动和珅毫毛,但嘉庆不听反手杀之,15年后才追悔莫及 - 天天要闻

剧照

和珅到底贪了多少钱

嘉庆皇帝在查抄和珅家庭时,发现钱财之多必须设表著书。这就是后世有名的查抄和珅家产清单。

上面计数到赤金,白银,房舍,田地,大当铺,大银号,其他如粮食玉器珠宝绫罗绸缎数以万记。

这些家产全部折算统计起来足足有11亿两白银的价值。

乾隆死前不让动和珅毫毛,但嘉庆不听反手杀之,15年后才追悔莫及 - 天天要闻

剧照

当时嘉庆一朝因为乾隆皇帝的奢靡拥堵,国库经过仔细核算清点后,收入减少到7000万两扣除各项花销后盈余更是只有700万两白银。

此时和珅全部身家就已经数十倍国库,所以朝堂之上人们谣传的富可敌国完全不现实,明明和珅是“富倍于国”。

乾隆死前不让动和珅毫毛,但嘉庆不听反手杀之,15年后才追悔莫及 - 天天要闻

剧照

嘉庆皇帝大胆出手,年老后悔

乾隆自从让位于嘉庆后,并未放弃权柄,反而通过和珅这个朝堂之上颇有影响力的权臣,在宫内进行遥控操作。

所以在乾隆去世前,嘉庆这个皇帝的权利其实是被架空的。

乾隆死前不让动和珅毫毛,但嘉庆不听反手杀之,15年后才追悔莫及 - 天天要闻

许多的人事任免都是由和珅与乾隆这两个在当时的旧人决定。由于年老的乾隆疑心重加上身体确实不如以往,所以他只对和珅吐露心声。一来二去在朝堂之上,和珅也被某些大臣是做乾隆的半身。

乾隆死前不让动和珅毫毛,但嘉庆不听反手杀之,15年后才追悔莫及 - 天天要闻

剧照

不过和珅能这样做事也跟他这些年用权利与金钱收拢了大批的满人官员有关。所以年轻的嘉庆心底里十分的不爽,暗暗地在心底里记上和珅的一笔过错。

乾隆那里不明白和珅已经得罪了嘉庆,所以在去世前专门警告了自己的儿子,叫他不要随意处置和珅,不然必然有大祸。

乾隆死前不让动和珅毫毛,但嘉庆不听反手杀之,15年后才追悔莫及 - 天天要闻

乾隆年轻时画像

但乾隆一死,年轻气盛的嘉庆哪里愿意听从。

当即就排除亲信将和珅抓捕归案,不但查抄了和珅家的财产,还在几天之后不加以审讯赐给他一段白绫让其自尽。

和珅虽然惶恐,但是多少是认命的,所以他也没有利用诸多满族人脉反抗,就这么梁上一挂走了。

乾隆死前不让动和珅毫毛,但嘉庆不听反手杀之,15年后才追悔莫及 - 天天要闻

剧照

正所谓“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这些贪污的不义之财,就这么进入了嘉庆的国库。

用这些钱,嘉庆开始在各地用兵镇压自乾隆朝末期就不断发生的农民起义。

结果这样的日子过了十五年后,嘉庆皇帝居然开始怀念起了和珅,并认为自己处置和珅的手段过于粗暴,不应该赐和珅自尽。

那么嘉庆皇帝为何有这样的想法呢?

乾隆死前不让动和珅毫毛,但嘉庆不听反手杀之,15年后才追悔莫及 - 天天要闻

嘉庆皇帝画像

得国不正的清朝

自古以来在封建社会改朝换代都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不但要在经济上平田亩,还要在军事上有百战雄师。更重要的是要在文化上讲究正统性。

而要论正统性清朝只能说是十分的不足。要知道历史上得国最正者莫过于明朝。毕竟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乾隆死前不让动和珅毫毛,但嘉庆不听反手杀之,15年后才追悔莫及 - 天天要闻

乾隆画像

可是清朝本身就是过往中国历史上的蛮夷。如今入了中原夺了大统,正统性自然就成了问题。

不过自知确实没多少本事的满清贵族,为了统治想出来了,满汉不一的政策。

顺治皇帝开始清朝高级官员都是由满族担任。而历朝历代都有满族高级官员担任皇帝的近臣。

乾隆死前不让动和珅毫毛,但嘉庆不听反手杀之,15年后才追悔莫及 - 天天要闻

八旗不同颜色的铠甲

为的就是防止当时汉族人起来夺取权利。

就算有了八旗子弟护卫,汉族人的数量还是远远高于满族,真要是打起仗来,满族根本无力抵抗只能束手就擒。

本来这套制衡玩得挺好,可以说康乾盛世就是建立在这种大家心知肚明斗而不破的局面之上。

结果乾隆一死,新上任的嘉庆皇帝为了快速掌握权利,居然直接朝着同样身为满人的和珅痛下杀手。

乾隆死前不让动和珅毫毛,但嘉庆不听反手杀之,15年后才追悔莫及 - 天天要闻

八旗

这种凌厉果敢的手段,第一时间就震慑住了朝堂之上的官员,当然是满族官员。

此后各地的满族官员纷纷明哲保身,不再压制汉族官员。

再加上当时嘉庆皇帝和满族官员有了间隙,启用了大量汉族大臣进入清朝的决策高层。

这使得清朝很快陷入一个少数民族统治帝国的通病,即主体民族发展与它统治基础的背离。

到了嘉庆皇帝后期执政时,军机处等重要部门已经开始出现董诰曹振镛等汉族大臣担任首席。

乾隆死前不让动和珅毫毛,但嘉庆不听反手杀之,15年后才追悔莫及 - 天天要闻

清军围猎

这使得从中央到地方,清朝根基越发不稳,许多汉族官员在国家层面上的权利与发言权,愈发的重要。

此时嘉庆皇帝才惊觉,自己杀死和珅后犯了多大的错误。

一是让当时的满族官员跟嘉庆离心离德。二是让汉族官员有机可乘,增强了地方势力与中央对抗的本钱。

乾隆死前不让动和珅毫毛,但嘉庆不听反手杀之,15年后才追悔莫及 - 天天要闻

道光

此时嘉庆悔之晚矣,接连出手打算用手段处理已经爬到顶层的汉族官员。

怎奈何嘉庆寿命不长未能完成这点就撒手人寰,结果把这个坑留给了道光皇帝。

道光皇帝倒是用手段打压了许多汉族大臣,但是这时候洋人来了狠狠给了当时的清朝一记耳光,连带着把太平天国拖了出来,没办法清朝只好放权到地方谋求自保。

可以说,嘉庆皇帝鲁莽的举动是导致后期局势愈发不可收拾的重要因素。

到清朝后期,汉地十八省面对清朝中央的诏令,可以做到置之不理就是出自于此。

乾隆死前不让动和珅毫毛,但嘉庆不听反手杀之,15年后才追悔莫及 - 天天要闻

道光皇帝

结语

回顾历史,清朝康乾盛世末期就已经展现了诸多的颓势,其衰退已经是历史性的必然。

而嘉庆杀和珅不过是历史长河中一抹较大的水花。其在历史当中起到的促进作用并不比曾国藩组建湘军那般重要。

而且和珅这个贪官在乾隆一朝当中,犯下的种种罪行确实该杀。

后世唯一不满的便是嘉庆对和珅的处理居然没能名典正刑,真正震慑当时已经糜烂到基层的清朝官僚体系。

轻率地采取手段而不打击党羽,这才是嘉庆皇帝轻率出手产生的后果,也是乾隆临死前最担忧的事情。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两尊明代金佛差点流失海外 北京一拍卖行员工因走私文物及多件观赏石获刑 - 天天要闻

两尊明代金佛差点流失海外 北京一拍卖行员工因走私文物及多件观赏石获刑

利用拍卖行员工身份,将货主委托的拍卖品低价雇人夹带运输进出境,6月20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四中院获悉,近日,北京一名拍卖行员工因走私多件拍品获刑。值得注意的是,该名员工走私的拍品中,有两尊明代金佛,该案也是北京首例以走私文物罪判决并成功从我国香港地区追回文物的案件,有力打击了走私犯罪,保护了国家文...
赖清德叫嚣“拒统”,称首战即终战是投降论述 - 天天要闻

赖清德叫嚣“拒统”,称首战即终战是投降论述

在意识到自己的“520”演说引起了两岸巨大震动之后,“台独”头子赖清德就开始想尽办法撇清自己的责任。但这些表面功夫只能用来糊弄不熟悉中文表达的西方媒体,当赖清德面对岛内民众时,露出的则是另外一幅嘴脸....
看大决战三部曲,谈谈多线作战的规律 - 天天要闻

看大决战三部曲,谈谈多线作战的规律

这个问题其实可以从许多角度来谈,比如组织度、政治、经济等。但战争毕竟是战争,战争虽然是政治的继续,但政治斗争一旦转变为军事斗争,就必然要遵循军事的规律。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314) - 天天要闻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314)

根据华北军区、西北军区、广东军区和广西军区的报告,在应整编的部队和机关中,在实行整编之前应当和可以进行一次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