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医药纱布做补丁,毛主席:没事,穿里面别人看不见,我不嫌就行

2022年06月29日22:36:20 历史 1378

崇尚节俭是中华民族的自古优良传统。在这方面,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既是积极倡导者,更是躬身实践者。

毛泽东一生不羡豪华,崇尚俭朴。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真正彰显了无产阶级的行事作风。

用医药纱布做补丁,毛主席:没事,穿里面别人看不见,我不嫌就行 - 天天要闻

“为什么昨天能睡木板床,今天就不能睡了?”

1949年3月23日,毛主席告别西北坡挥师进驻北平

毛主席的住所安排在香山双清别墅,当他第一次走进自己住的卧室时,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华丽堂皇的大床,对此,他不由得发了一通脾气。

这张床看上去要比毛主席以往睡的任何一张床都要气派。

现在北平解放了,生活条件比行军打仗好多了,让主席睡得舒适一些是理所应当的事。工作人员还认为凭毛主席的贡献和地位,早就该有这么一张床了。

用医药纱布做补丁,毛主席:没事,穿里面别人看不见,我不嫌就行 - 天天要闻

然而,毛主席对此很恼火,他声音很高地对工作人员说: “为什么要安排我睡这样的床?为什么昨天能睡木板床,今天就不能睡了?我睡木板床已经习惯了,我不喜欢这个床。”

工作人员觉得很委屈:我们的毛主席为什么不能有一点完全不过分的“特殊”待遇呢?管理科的人员只好再换来一张木板床。

毛主席见了这张床,感到很满意,身边的卫士铺上西柏坡带过来的卧具,安排主席上床休息。后来,毛主席搬入中南海丰泽园时,工作人员便将这张木板床也搬了过去。

用医药纱布做补丁,毛主席:没事,穿里面别人看不见,我不嫌就行 - 天天要闻

毛主席对卧具的要求一向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一张木板床,一半放书,一半睡觉。一块白棉布包裹的枕头,里面装满荞麦皮。这种枕头,在当时不少农家都可见到,它较硬但可塑性强枕起来舒适好入睡,且又透气,冬暖夏凉,据说还凉血醒脑。

用医药纱布做补丁,毛主席:没事,穿里面别人看不见,我不嫌就行 - 天天要闻

宋庆龄听说主席用着荞麦皮枕头,心里过意不去,亲自上街挑选了一个又大又长的枕头。这个枕头是用花条布做成的,没有套子,非常软和,是鸭绒的。

毛主席没有收礼的习惯,为了表示尊敬,他也接受了,并回赠宋庆龄一百斤山东大白菜。鸭绒枕头在床上摆了一段时间后,毛主席说:“这个枕头我享受不了,我还是习惯用荞麦皮枕头。”

用医药纱布做补丁,毛主席:没事,穿里面别人看不见,我不嫌就行 - 天天要闻

炎热的夏季,毛主席有竹、草制成的枕席各一件,套在荞麦皮枕头上换着使用。

毛主席的竹枕席长68厘米,宽有40厘米。枕席四边用白布包边,两头各有一个套枕芯的白布条。这件竹材质的枕席,由于和主人相伴的时间过长,有了破损,主席还是舍不得扔掉它,让卫士找人在枕席正、反两面各打上了两块白布补丁,棉布与软软的竹蔑用细细的针脚缝合好,继续用。

另一块草编的枕席,产自浙江宁波。长67厘米,宽有48厘米,系用黄、绿两色草料编成,原本十分美观,四周也用了白布包边。使用的时间过久,已经失去原来的颜色,在它的反面有着3个白布补丁。

用医药纱布做补丁,毛主席:没事,穿里面别人看不见,我不嫌就行 - 天天要闻

毛主席不怕冷,不习惯盖棉被,棉被盖在身上太厚重,睡不安稳。春夏温暖季节,他只盖一床毛巾被过夜,秋冬寒冷时分,再多盖一床毛巾被和一条陈旧的军用毛毯。

毛主席一年四季盖的毛巾被由于使用时间过长,没有什么“毛”了,也没有什么厚度,简直像块平纹布片。

一次,洗衣房里的工人在给毛主席洗一条毛巾被,一不小心便搓破了。毛主席还是那一句话:“补一补还可以用嘛!”工作人员无奈中只好继续给他补。补完了洗都不敢洗,用久了实在不结实了,轻轻搓洗就会洗出一个大口子。

用医药纱布做补丁,毛主席:没事,穿里面别人看不见,我不嫌就行 - 天天要闻

毛巾被

毛主席有一条毛巾被打了54个补丁,都是用旧毛巾补的,从50年代初用到七十年代初。

那是一条长方形的白、蓝、红、绿相间的棉纱织物,长有215厘米,宽有183厘米。

是上海制造的,一端印了红色的“太平洋织造厂制”字样,另一端印了“600”、“六尺美术床巾”的红色字样,还画了一个红色圆形图案。

现存留在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已成为国家二级文物。

用医药纱布做补丁,毛主席:没事,穿里面别人看不见,我不嫌就行 - 天天要闻

“你们记住,今后不能再做衣服了,这些衣服够我穿一辈子的了。”

战争年代,毛主席有什么穿什么,为了节约些布,他的衣服往往补丁巴补丁。解放后,毛主席一如既往地不改变简朴的本色。

毛主席多次在党内说:“我们可不能像李自成进北京。他们进了北京就变了,我们还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我们决不能贪图享受。”

刚进北平不久,有一回,毛主席接见民主人士张澜,他让卫士长李银桥找一件好一些的衣服。李银桥在主席所有的“存货”里翻了又翻,选了又选,竟挑不出一件像样的新衣服。

他只好向毛泽东报告:“主席,咱们真是穷秀才进京赶考了,一件好衣服都没有。”

毛主席略略沉吟,安慰小李说:“旧衣服不要紧,整齐干净就行。张澜是贤达之士,不会怪我们的。”

就这样,毛主席穿着西北坡带过来的旧衣服在北京饭店会见张澜。后来,他同样的穿着会见了沈钓儒、李济深、郭沫若……,那些党外人士都深深地为主席朴素的衣着所打动。

用医药纱布做补丁,毛主席:没事,穿里面别人看不见,我不嫌就行 - 天天要闻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准备举行开国大典前,朱德在常委会议上专门提出给毛泽东等领导同志增加衣服的问题。理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穿得破破烂烂,影响国家的形象。”此前,毛主席是没有新衣服的。

中共中央办公厅立刻着手准备为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制作一些衣服。

北京东交民巷“雷蒙服装店”王子清师傅曾在法国巴黎学过裁缝,当时在北京很有名气。李银桥与王子清共同挑选了面料,周恩来总理把关,在式样上,最后决定采用中山装。中山装在当时庄重又时新,堪作新中国的“国服”。

用医药纱布做补丁,毛主席:没事,穿里面别人看不见,我不嫌就行 - 天天要闻

毛主席的礼服制作出来,一共有四套,黑、灰二色各有两套。另外还有几件春夏秋冬的睡衣。

毛主席看到后不安地说:“做新衣服太多了,如果在西柏坡就不会做这么多。花钱不少啊!我毛泽东也开始浪费了!你们记住,今后不能再做衣服了,这些衣服够我穿一辈子的了。”

当主席看到几件又大又长的薄睡衣时,他表现出高兴的神情。

他选中了其中的两件:一件为米黄色木薯棉质地,一件是浅黄色薄棉绒质地。

“这两件留下,其余的拿走!”从此毛主席在家办公、学习时都穿着睡衣。

用医药纱布做补丁,毛主席:没事,穿里面别人看不见,我不嫌就行 - 天天要闻

“不就是洗破了吗?补一补还可以穿。”

1962年,毛主席那件穿了10多年的米黄色木薯棉睡衣,被洗破了一大块,工作人员很紧张。主席却说:“不就是洗破了吗?补一补还可以穿。”

后来送到被服厂刘奎元师傅那儿补,刘师傅真是高手,找了同颜色同质地的布料精心修补,一打眼竟然看不出补丁来,毛主席见后可高兴了。

1963年,初夏的一天,警卫员周福明来到中南海服务处取衣服。洗衣房的同志对周福明讲:“小周,给主席换换新的吧,你看这件睡衣,袖肘又破了,领口也磨损的厉害,腋窝处的布也稀薄的很,洗的时候弄不好就被拽破了。”

“哎!过段时间再换吧!”主席不发话换它,周福明也实在没有办法。

用医药纱布做补丁,毛主席:没事,穿里面别人看不见,我不嫌就行 - 天天要闻

几天之后,周福明给毛主席送来晚餐。对面的主席正穿着这件睡衣,周福明趁机说:

“主席,这件睡衣补丁太多了,换换吧!”周福明期待着主席的回答。

主席用目光打量着周福明,说:“你不是也穿着补的衣服吗?”

“主席,您和我不一样。”周福明解释道。

“为什么不一样,就因为我是主席。难道我不也是人民中的一员吗?”

主席的话说到这里,周福明感觉自己的脸都涨红了。

就这样补了又补,这件睡衣又坚持了十年。

用医药纱布做补丁,毛主席:没事,穿里面别人看不见,我不嫌就行 - 天天要闻

毛主席与周福明

到了1971年,这件陪伴了毛主席二十年的睡衣,已经坚决“罢工”了。实在无法再穿了,主席再也没有理由不更换了。

是年冬天,由工作人员把它收进了中南海的仓库里。

后来,人们清理仓库时,看到了它全非的面目:领子全换过,衣袖、前页、下摆等处补丁连补丁,看不出本布,仔细数数,整件睡衣竟有73个补丁,真可谓“百衲衣”。

恐怕就连寻常百姓家也找不出这样一件“稀世珍品”吧?!

用医药纱布做补丁,毛主席:没事,穿里面别人看不见,我不嫌就行 - 天天要闻

说起毛主席的仓库,我们能感受到他的恋旧。仓库在院子东边的一个平房,里面除了六个木制的旧箱子,其它的没有了。

木柜子里面装着从延安带过来的旧物:主席穿过的大棉袄,穿旧了的衣服,换下来的毛巾、袜子、衬衣等,都洗好以后叠放在箱子里。

主席在延安的时候,毛衣都是手工织的。织完以后,剩下的那些线头,还有补衣服的碎布,蓝布头、黄布头、灰布头,有两大包裹,也放在箱子里。

需要补毛巾被、补衣服袜子,工作人员就在这里头翻来翻去寻找,有时还拿医药纱布当补丁用。

用医药纱布做补丁,毛主席:没事,穿里面别人看不见,我不嫌就行 - 天天要闻

“没关系,穿里面别人看不见。我不嫌就行。”

毛主席这种恋旧节俭的心理是与他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紧密相连的。条件不好时,毛主席拒绝享受,这是带头艰苦奋斗,一般人都能理解。条件改善了,毛主席仍然拒绝享受。他这样说:“几十年都是这么过来的,我习惯了!”

毛主席有一件衬衣,由于穿的时间久,洗的次数多,已经“弱不禁风”了。毛主席穿上它的时候,后片随即撕开了一条一尺长的口子。

卫士李家骥说:“主席,这件衬衣可以换了啊?张大嘴了!”

毛主席看了看撕破的衬衣,笑着说:“那就把大嘴缝上,没关系,穿里面别人看不见。我不嫌就行。”

工作人员用一尺多长的一条白布,把那个大口子缝补好了。

用医药纱布做补丁,毛主席:没事,穿里面别人看不见,我不嫌就行 - 天天要闻

毛主席第一次出访苏联回国以后,李家骥和李银桥给主席清理过一次衣服。那件补着一尺多长补丁的衬衣又黄又破,他们就擅作主张,送给了警卫班李风华的孩子当尿布。

一天,毛主席又要穿那件补过的衬衣。李家骥暗自叫苦,他也不敢说拿去给小孩儿当尿布,只好搪塞说:“找不到了。”

毛主席嘟哝着:“难道这中南海还有人偷我的衬衣?”

毛主席坚持要,李家骥无处找,急得满头直冒汗,心里盘算着该如何做检讨,忽然灵机一动,第一次在主席面前撒了谎:

“主席,我见李凤华的孩子没衣服穿,又见那件衬衣的确不能再修补了,就想:用它给孩子改一件小衣服不是挺好吗?这也不算浪费,所以我未经请示就……。”

主席一听,不是随便丢掉,没有浪费,神情变得舒展了,“嗯,这样好,很好。”

李家骥耍了个小聪明,总算蒙混过关了。他后来得知李风华不舍得把那件衬衣给孩子做尿布用,而是珍藏了起来。这样,李家骥心里才踏实下来。

用医药纱布做补丁,毛主席:没事,穿里面别人看不见,我不嫌就行 - 天天要闻

李家骥

过去,老百姓常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而毛主席穿的衣物又何止三年、十年!

一个深冬的晚上,新调到毛主席身边工作的女战士韩桂馨,在小油灯下为毛主席缝补衬衫。她拿起这件衬衫看来看去,旧补丁新补丁一块块的,她心里实在是不平啊!

她跑去找照料毛主席生活的卫士们,抖着手里的衬衫问:“主席这件衬衫怎么穿得上身呀!让主席穿这破衫子,咱们心里能好过吗?为什么不给主席领件新的呢?”

卫士长李银桥努着嘴说:“我几次要领新的,主席不让嘛!”“我去找主席!”小韩说着扭头要走。

李家骥拦住她说:别去打扰主席了,主席的衣服从来都是补了穿、穿了又补的,你没见他那件粗毛衣的袖子上,也补了两块不同颜色的补丁哩!”

用医药纱布做补丁,毛主席:没事,穿里面别人看不见,我不嫌就行 - 天天要闻

接着,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小韩讲述了毛主席艰苦朴素的一桩桩一件件的往事。

李银桥和李家骥在小韩面前说着家常话:要说主席想吃什么,想穿什么,只要他自己不坚决拒绝,什么享受不上!而我们的领袖身居高位,生活俭省,从没有享受过什么,讲究过什么。

韩桂馨捧着衬衫,含着泪水,回到自己的房间,拨亮小油灯,用微微颤抖的手,一针一线仔仔细细地补了起来,还有什么比这更深刻的教育!

用医药纱布做补丁,毛主席:没事,穿里面别人看不见,我不嫌就行 - 天天要闻

“我穿在脚上才磨破一个洞,你动一动手就弄破两个洞,还是你的威力大啊!”

毛主席认为,勤俭节约,要从一滴油、一寸布、一双袜子做起,积少成多,就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在延安时,毛主席的勤务兵李晋用自己纺的纱为他织了几双袜子。毛主席十分珍惜,怕穿坏了,他让人纳了几双布袜底,把织好的袜子从底下剪开,再把布袜底缝到下面。

在毛主席的故乡韶山,过去的几十年间,农民们一直沿用着这种办法制袜子,这样,一是暖和,二是耐穿。

大家知道毛主席这样改造了袜子,也都跟着学开了。

用医药纱布做补丁,毛主席:没事,穿里面别人看不见,我不嫌就行 - 天天要闻

毛主席在穿着上的节俭在常人看来有些“过分”。有一次卫士封耀松发现毛主席的袜面上又磨破了一个洞,便帮他脱下用碎布头补,劲儿用大了些,一个洞变成了3个洞。

这是一双已经换过两次袜底的袜子,袜面稀薄,袜筒稀松,经不起洗了。

“主席,换双新的吧?这袜子都糟了”封耀松说。

主席风趣地说:“我穿在脚上才磨破一个洞,你动一动手就弄破两个洞,还是你的威力大啊啊!”

封耀松无奈地笑一笑,只好取针线将那破口吊几针。

服务员姚淑贤回忆:“毛主席坐在沙发上和生活卫士们聊天。他很自然地伸展双脚,长筒线袜露了出来。长筒袜的袜筒和袜底连着一个长方形补丁,是那么的醒目。我望着那个补丁出神,连他们聊天的内容也没听进去。”

忆起这件事时她还深有感触地说:“主席这样俭朴,我是亲眼所见的。”

用医药纱布做补丁,毛主席:没事,穿里面别人看不见,我不嫌就行 - 天天要闻

“我又不天天穿它,能穿一次就再穿一次嘛!”

毛主席居家多穿布鞋、拖鞋。他的布鞋是那种厚实的“千层底”,一层层的碎布底纳起来的,椭圆的鞋帮,黑色绒面。早在井冈山时期,毛主席和他的战友们就穿这种黑布鞋,并称之为“红军鞋”。

进了北京,生活条件有了改善,商品也丰富多了。大街小巷,商家鳞次栉比,琳琅满目。

毛主席依然热爱他的黑布鞋,他的布鞋一般是在北京大栅栏内联升鞋店订做。面料为黑色礼服呢,具有不沾灰的特点。鞋底还是手工纳的,相当厚实。

毛主席穿过的布鞋,大多鞋沿口破损后已补过,鞋底也几乎磨透, 露出了纳在里面的蓝色、红色、黑色碎布头,剩下薄薄的一层。足以说明主席穿用时间之长,也充分证明毛主席时时处处勤俭节约。

对于共和国的缔造者,多买几双新鞋,实在是无可厚非,但毛主席却坚持不到破得不能再穿决不会允许为他添置新的。

用医药纱布做补丁,毛主席:没事,穿里面别人看不见,我不嫌就行 - 天天要闻

1972年2月,毛主席的脚有些浮肿,之前所有的布鞋,皮鞋都穿不进去了。这时,美国总统尼克松即将访华。

工作人员让主席把脚踩在一张白纸上,照着画了一个鞋印。

北京市大兴县有个老太太做鞋许多年了,都说手艺好。一打听老太太将近六十岁了,做活计依然利索。

工作人员要求尽快做成,农村的老太太朴实,有人求到门上,也不问做给谁穿,只答应加班加点做。

三天时间就做完了,那个鞋又肥又大,毛主席一试,呵!挺合适的。毛主席穿着它接见了尼克松。

用医药纱布做补丁,毛主席:没事,穿里面别人看不见,我不嫌就行 - 天天要闻

建国初期,工作人员在北京为毛泽东买了一双棕色的牛皮拖鞋,他穿了非常满意。

这双皮拖鞋在毛主席身边“工作”近十年后,鞋面便开始褪色,变得灰头灰脑,十分难看。

毛主席对它“不离不弃”,外出视察总愿意随身带着它。

1966年,毛主席来到武汉,他依然随身带着那双皮拖鞋。

晚上洗过脚穿上拖鞋,不想鞋面突然断裂了。工作人员赶忙送到鞋店,修鞋的师傅看到这样破的鞋子,已经补不了了,怎么恳求他也不肯补。工作人员只好自己找了一块擦汽车的麂皮补了一下。

就这样一双牛皮拖鞋又延长了十年的“寿命”。直到70年代初,不管再怎么努力,这双鞋再也没法修补了。毛主席终于不舍地让跟了他二十多个春秋的“老朋友”休息了。

用医药纱布做补丁,毛主席:没事,穿里面别人看不见,我不嫌就行 - 天天要闻

有一次,毛主席准备接见外宾,李银桥去鞋柜里挑皮鞋。他拿起一双放下,放下又拿起来,反复地比来比去,左挑右挑也选不出一双好一点的。

毛主席的一双皮鞋往往一穿就是几年,甚至十几年,他觉得还能穿就不用换,能省则省。他的皮鞋都很旧:鞋跟磨蚀了,鞋面起皱,掉漆,鞋口磨破。

用医药纱布做补丁,毛主席:没事,穿里面别人看不见,我不嫌就行 - 天天要闻

用医药纱布做补丁,毛主席:没事,穿里面别人看不见,我不嫌就行 - 天天要闻

李银桥找到一双毛主席比较爱穿的棕褐色的皮鞋。开国大典的时候,毛主席就是穿上它,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如今这双皮鞋已穿了十几个年头。鞋面已有了不少的皱折,那层具有亮光的皮面已失了色。李银桥擦了两次油,皮鞋仍透不出光泽 。

再看看鞋底,后跟的软胶底磨去了1公分厚,皮鞋里面也褪色了。

李银桥一边擦皮鞋,耳边响起毛主席的话:我又不天天穿它,能穿一次再穿一次嘛!

李银桥低头瞧瞧自己脚下那双油黑发亮的皮鞋,眼睛不由得潮湿起来。他对旁边的人说:“毛主席的皮鞋,可比咱们的旧多啦!党和国家的主席啊!”

用医药纱布做补丁,毛主席:没事,穿里面别人看不见,我不嫌就行 - 天天要闻

毛主席去世后,许多工作人员参加了遗物的清理。当又一次看到他用过的肥皂盒、用剩的肥皂、洗衣粉时,大家真是百感交集:主席这个人哪,别看他的地位这么高,一生中可是从来没有享受过啊!

有人说:毛主席的补丁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我们精神的原子弹,是我们永远的指南针。

有人说:毛主席的补丁镌刻了传国之宝的简朴,放射出自强自立精神的节俭。

用医药纱布做补丁,毛主席:没事,穿里面别人看不见,我不嫌就行 - 天天要闻

毛泽东一生高扬自由,富于开拓进取精神,是一位浪漫、洒脱、豪放,具有诗人气质的政治家、革命家、战略家。他出身在一个闭塞、落后的小山冲,那种勇于挑战的精神品质,使他冲出了大山,向着光明、进步奔去。砸烂旧世界,创造新中国,成为了泱泱大国的领袖、举世瞩目的巨人。

而他在生活中的节俭与他的风范气质看似格格不入,实则息息相通。正彰显了一代伟人的高尚情怀,不忘本、不忘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用医药纱布做补丁,毛主席:没事,穿里面别人看不见,我不嫌就行 - 天天要闻

感谢您看完文章。

文本由作者主观思想+历史客观事实梳理撰写。

读历史生智慧,读历史长学问,读历史明事理。

更多文章请点击下方蓝色链接,或移步用医药纱布做补丁,毛主席:没事,穿里面别人看不见,我不嫌就行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 - 天天要闻

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

标题: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作者:温读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关注温读历史)此文为首发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严禁各种抄袭、搬运,否则将诉诸法律,后果自负!在历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犹如璀璨的星辰,不仅照亮了当时的天空,更成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 - 天天要闻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作者:温读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关注温读历史)此文为首发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严禁各种抄袭、搬运,否则将诉诸法律,后果自负!一、引言中国,这个拥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不仅拥有广袤的陆地疆域,还拥有着漫长的海岸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 天天要闻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只要罗长子往我身边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罗瑞卿却是个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亲切地称呼他为“罗长子”。
蔡英文和赖清德会分步骤地特赦陈水扁 - 天天要闻

蔡英文和赖清德会分步骤地特赦陈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陈水扁,但是,她一定会为特赦陈水扁创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为陈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碍,这一点蔡英文在这8年里早都在做,现在基本也比较成熟了,蔡英文办任何事情都是比较稳妥的,陈水扁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陈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