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劲松:​商南县美丽的传说一一生龙寨、清油河、梳洗楼、凉水井

2024年05月24日11:47:09 历史 1040

刘劲松:​商南县美丽的传说一一生龙寨、清油河、梳洗楼、凉水井 - 天天要闻

作者/刘劲松

一、生龙寨

陕西省商南县生龙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经历了多次兴衰。生龙寨在陕西省商南县富水镇南三公里的金钟山上,曾经是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商洛活动的场所之一。

刘劲松:​商南县美丽的传说一一生龙寨、清油河、梳洗楼、凉水井 - 天天要闻

1. 起初,生龙寨是一处自然形成的山寨,由于地势险要,成为了当地居民的避难所。随着时间的推移,生龙寨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村庄。

2. 明朝时期,生龙寨成为了商南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当时,这里有许多富商和文人墨客,使得生龙寨成为了一个繁华的地方。

刘劲松:​商南县美丽的传说一一生龙寨、清油河、梳洗楼、凉水井 - 天天要闻

3. 清朝初年,生龙寨遭受了一场大火,导致许多房屋被烧毁,居民流离失所。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生龙寨重新焕发出生机。

4. 清朝末年,生龙寨再次遭受战乱,许多居民被迫离开家园。战争结束后,生龙寨的居民开始重建家园,但由于资源匮乏,重建进程非常缓慢。

5. 20世纪初,生龙寨开始进行现代化建设,修建了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这使得生龙寨的交通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为村庄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6.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生龙寨逐渐成为了一个旅游胜地。游客们来到这里欣赏古村落的风貌,感受历史的厚重。这使得生龙寨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由于李自成在此活动过,又名闯王寨

刘劲松:​商南县美丽的传说一一生龙寨、清油河、梳洗楼、凉水井 - 天天要闻

生龙寨经历了多次兴衰,但每一次都能重新崛起,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这得益于当地居民的团结和努力,以及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如今的生龙寨已经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古村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接踵而至。

刘劲松:​商南县美丽的传说一一生龙寨、清油河、梳洗楼、凉水井 - 天天要闻

二、清油河

清油河,是商南八大河流之一,因清澈靓丽暨美丽动人的历史传说而得名。

清油河镇,因清油河而得名。它是商南西部重镇、名镇,也是沿商淤古道,今“312”国道出商入商第一镇。

刘劲松:​商南县美丽的传说一一生龙寨、清油河、梳洗楼、凉水井 - 天天要闻

俗传宋太祖赵匡胤,在华山陈搏(tuan)老祖下棋,输掉华山以后,单人独骑,流落到清油河一带。有一个壮汉叫鲁正恩,在此榨油为业,他性格豪侠,仗义疏财,二人一见如故,于是结为异姓兄弟,又以他为将。鲁正恩力气很大,使用的油榨重千斤,动作起来,轰轰然声若雷呜,其油槽状如巨碑,中间有一石臼,至今还完好地保存在清油河街头。他榨的油清清亮亮,质好量多,信誉也高,出于对这位油匠的怀念,后人便将此地叫“清油河”。如今河东十里路侧,还有正恩坟一座,每当秋末冬初,当地油匠纷纷前去凭吊,祝告榨出的油也象清油河的水一样,源远流长。的确,商南出产的芝麻香油久负盛名,外地人到此又以能买到清油河的香油为幸事。

清油河镇,位于商南县城西20公里处,其西边与丹凤县武关镇接壤,北面,分别和洛南县河南省卢氏县为邻,东、南面和试马镇交界;辖地258平方公里,人口1.31万;历以“十里长街”和“千年古镇”而著称,又以其“清油八景”而闻名遐迩。

历史典故

清油河在“五代”以前,原名叫“柳林河”,系以其街外河边十里柳林而得名。五代后期,宋朝开国元勋郑子明曾在此住,时以打油卖油为生;因他打出来的油清香明亮而远近闻名,故此,人们便将柳林河改名为“清油河”了。

郑子明:姓郑,名恩,号子明、乳名黑娃;自小父母双亡,十多岁时只身来此,以打油卖油为生。他在这里与赵光胤相遇并结拜为兄弟,又和陶三春不打不成交而定下了终身;流传下了许多活生生的故事:——郑子铭与“倒挂油”及“普峪河口”。郑子明虽脸黑似漆,却生得身材魁伟、力大无穷、性格豪爽 ;为人厚道、直率、好打抱不平。他在清油河打油期间,命苦时不济,虽然他打出的油清香明亮质量极好,但是,在生意场上却屡遭厄运。

起先,他担油出卖,总是顺清油河而上,要送到洛南县境内的‘黄家村集市 ’,来回三百余里 ,他一根铁扁担挑着二百多斤重的两只大油篓 ,竟两天一趟;一次,当他担油走到腰庄小花岔石碥上时,遇着从黄家村转来的同伙人,告说油价大跌,他十分懊恼,生气地将油担往石碥上重重一撂,油从倾斜的篓中溢淌了出来,流了一地;当大家赶忙去帮他扶油篓时,神奇般地发现:油篓竟深深地陷进入了岩石中,怎么也拔不出来;郑子明自己也觉得诧异,!他亲自把油篓拔出后,在这坚硬完整的岩石上就留下了深深的‘油篓坑印’和‘流淌的油印’。他在此歇息了一会,就沮丧地担起油担,同大伙一起倒转回来了。此后,人们就将这里称作“倒挂油”;‘油篓坑’与‘油印’至今如故,成为人们流传的佳话及观赏的古迹。

此后,郑子明就又顺河而下,将油担送到毛河口下的丹江码头,从那里装船水运至襄樊武汉;在一次正装船时,忽然,突起大风,江浪汹涌,几乎将船颠翻,致篓中香油溢泼流淌了一口岸。从此,人们就称这个码头名为“泼油口”;后日子久了,便被误传成今天的“普峪口”了。

——“磙子岭”、“油篓沟”和“油槽宝石”。一次,郑子明担油去龙驹寨,上到一山岭头在放担歇息时,后面一只油篓因没搁稳而滚到山下去了,他寻来一百来斤重的圆扁石,用铁扁担在中间捅出一洞孔,型如石磨,用绳系挂于扁担的一头,配着剩下的那只篓,担着继续前进;从此,这山岭便叫“滚子岭”;岭下的山沟就叫“油篓沟”了。

同这些地名一起留下的文物古迹,现只有郑子明打油的“油槽”和“压油石”了。“油槽”系由整石凿制而成,长2.80米,宽1.23米,厚33公分;四周边沿高6厘米,宽18厘米;槽溏略向流油嘴一头倾斜,油嘴从槽头中间向外突伸,状如龟头;“压油石”亦由整石凿成,长0.8米,高、宽各为0.56米,略呈长方体,几个人才能抬得动,可郑子明当年用它压油,仅一人两手一端就举起来了;压油石和油槽系同一花岗岩石质,十分坚硬,千余年来一直被视为清油河的“镇街之宝”,民国八年,洪水冲走了清油半边街,然槽石岿然未动,1998年“7.9”、“8.25”两次百年不遇特大洪水,连续袭击了清油河,十多米高的浪头,几乎冲毁了大半条街,但槽石分寸未移,丝毫无损;现被列为“历史文物”,清油人亦以此而引以为荣;凡来清油河者,大都要好奇地去看一看和摸一摸。

——在清油河,郑子明同赵匡胤、柴荣三结义。赵匡胤在京都汴梁大闹‘勾栏院’后出逃避难,先去随州投靠父亲的好友董宗本,时逢董已出征关西,刚好姑父也在关西任职,他就从随州经商于之地前往关西,在‘武关古道’途中,遇见推车去关中贩卖雨伞的柴荣,二人便结拜同行;途径‘陡岭关’时,遭遇‘山大王’董龙、董虎劫持,两厢撕杀了起来,董氏兄弟边战边退,将匡胤诱致‘九岩寨’和‘羊角寨’下的九曲十八弯中,匡胤被伏寇围困。

正在危难当头,适值郑恩在河中洗油篓,不慎油篓被水冲走,郑恩脱下衣服,仅缇一兜肚,下水追捞油篓,直追到‘月亮湾’;但见九曲十八盘里尘土飞扬,只听得杀声震天,他便顺手从河边拔起一棵枣树,横扫直冲杀进重围,打败了寇匪,救出了匡胤。随又一同前去陡岭关见柴荣,时值柴荣推伞车退至黄土坡躲歇;三人见面甚为庆幸,即插盟结义为‘八拜弟兄’。时柴荣二十岁距首,匡胤十九次之,郑恩十八岁为小。这就流传下了‘两龙一虎,患难与共’的佳话。

——‘打瓜园’,郑恩三春喜联姻。在清油河街下不远处,有一个大湾套,在弯套的下前方,有一座孤石山,活象一只卧在地上的雄狮,人称‘青狮’;青狮后是一极其秀美雅静的山坳,内中有一陶家庄;庄主名叫陶洪,原本是关西有名的三军教头,因厌烦乱世、淡泊功名而告老还乡,颐享天年。膝下有一独生女儿,名叫陶三春;三春自幼丧母,从小随父学兵法、习骑射,精通十八般武艺,善使一对‘齐眉棒’,无人能敌。

一天,父亲出游访友,她同丫环及家院守庄,忽闻报:有一黑贼在偷瓜!三春急忙前去,见是一黑脸大汉,吃瓜不给钱还骂人,二人就打将起来,不大工夫,三春便将黑汉擒拿捆绑抬回了庄。这黑汉原来是郑子明!

原来,郑子明与赵匡胤、柴荣三人结拜后,一同前进到清油河街,住进驿馆客栈后,郑恩便去月亮湾取油篓,顺便洗了个澡;上得岸来,正觉得天热口渴的厉害,忽见到狮子山前瓜园里,睡了满地的大西瓜,他干渴难奈,便疾步走进园中,顺手摘下一个大西瓜,一拳打开就送进了嘴里,只觉得满口生津、周身沁凉;狼吞虎咽,不一会儿第二个瓜也将吃完;心想:再带几个回去给二哥他们吃,岂不更好!正当准备动手再摘时,忽听一女子厉声叫道:“住手!哪里的偷瓜贼?”郑恩嬉皮笑脸地说:“乐子(自称口语)吃了你几个瓜,那能算偷?”三春误以为郑恩自充‘老子’,怒道:“你这黑贼偷瓜还骂人?找打!”郑恩虽然力气大,但拳脚工夫那敌得了三春?况根本就没心理准备,不提防挨了三春几铁拳,没战几个回合,就被三春反背摁倒在地,嘴上不服,身子却动弹不得。接着三春叫丫环拿来绳索,将郑恩手脚捆绑在一起,用杠子抬回庄,待爹爹回来发落。

却说赵匡胤在客栈等候多时,不见郑恩回来,有些着急,便出来寻找;在磨沟口遇见从武关访友回来的陶洪,二人原来彼此知名,现一见如故,陶洪邀匡胤到府上做客,盛宴招待;郑恩闻声喊“二哥救命!”匡胤一看此景很是吃惊,问及三弟何以至此?郑恩告之原委叫苦不迭;陶洪见二人称兄道弟,即命三春出来松绑,赔礼道歉,重新入席,尽兴畅饮。

匡胤寻思着:三弟这等勇猛,竟被一个女子降服,可见三春何等了得!古言说:素缘天定,不打不成交,二人如能联姻,一则得到了一员巾帼猛将,二则三弟这‘楞头青’也有了管制约束,岂不是两全其美?遂向陶洪提出愿为媒妁之意。陶洪十分高兴,寻问女儿,三春心中自是满意,嘴上应道:“但凭爹爹作主,只等三年封王”。

后柴荣登基当了后周皇帝,封匡胤为南宋王、郑恩为汝南王,遂为郑恩和三春完了婚。后来,陶三春挂帅,收刘三定,破南唐,解寿州之困,立下了汗马功劳。

——清油河与“三马”地。清油河向东,依次是“试马寨”、“捉马沟”、“党马店”三个街镇,这‘三马’地名,亦系郑子明与赵匡胤的故事所留传下来的。

自当赵匡胤在宴席上提媒,陶洪许定了三春与郑恩的婚事后,就客留他们在庄上。数日,又送给郑恩一匹乌雕宝马,教他们在这里学骑术;一日,先由郑恩坠蹬骑着,匡胤牵缰绳,行走至双庙岭黄土坡下一村寨时,换由赵匡胤来试骑,不料宝马挣脱缰绳,顺着大路朝东跑去,二人哪里追得上?当此马跑到虎坡上边时,正逢店家披红挂彩、敲锣打鼓、抬花轿的迎亲队伍,马儿被挡拦后,又调头往回跑,当跑至老君山下时,正好碰着前来追赶的俩东家,郑恩和匡胤将马捉住,兴高采烈地牵着回了家。

从此,人们就将宋太祖试马的村寨称之为“试马寨”,即今之“试马镇”;挡马处的街店被叫作“挡马店”,后多称“党马店”,现党马乡即以此得名;老君山下捉马处定名为“捉马沟”,即如今的捉马沟街;这“三马”地名已经有一千余年的历史了,从未更改。

刘劲松:​商南县美丽的传说一一生龙寨、清油河、梳洗楼、凉水井 - 天天要闻

——“京娘洞”与赵匡胤千里送京娘。京娘原籍蒲州人氏,家住解良县小祥村。从小随父四处行医,以针灸和中草药偏方为民医伤治病。一天,她与父亲走散,只身从曹营空树耙到清油河来,途中不幸被两个响马强人所掳,一个叫‘满天飞’张广,另一名‘着地滚’周进,二贼皆企图娶京娘做压寨夫人,相争不让,然又恐伤了和气,就先将京娘囚禁于河东‘清油观’寺庙中的降魔殿里,命观主小心看守,只等再掳着漂亮姑娘,便好一同完婚。

且说赵匡胤与郑恩、柴荣结义后,从清油河一同来到了关中,见到处都张贴着悬赏捉拿赵匡胤的 “通缉榜文”,他只得与大家分道扬镳,只身上了华山,在那里与陈抟老祖赌下棋,不料一局未赢,输掉了“华山”;遂又经商山来到清油河,当时,在清油河东有一座大寺院,名叫“清油观”,其叔父赵景清为此观观主,赵匡胤来这里探望叔父;这日偶感风寒,正在寺庙中养病,忽听到女子哭泣声,匡胤问及叔父方知其详情,随即解下神煞棍棒,打烂了降魔殿的门窗,救了京娘出牢笼,当晚二人结为同姓兄妹,乘天黑躲藏于一山洞中;天亮后,他扶京娘骑上马,亲自絷缰策鞭,千里送京娘回蒲州老家。

当过了‘武关’走到瓜子沟口时,人马皆渴了,见路边有一口井,匡胤就去提水,可是没有绳竿和桶,只见他两手扳住井台往旁一摁,井身神奇地倾斜了,井水就从井口里溢流了出来,他手捧甘泉喝足后又饮了马儿,方爽快而去。从此,人们就将这里称叫做“扳倒井”了;至今井还在、名依然。

后来,经‘赤松林 ’打死了‘着地滚’周进,又在 ‘龙驹岗’杀了‘漫天飞’张广,并且收归了‘千里脚’陈名,为京娘报了劫持之仇,为清油观扫平了祸根,为当地除了大害,显现了英雄本色和气慨。因之京娘对他由敬生爱,不断地向他表露情感;她先是故意将绣鞋蜕脱掉落马下,指望匡胤在给她穿鞋时,能触摸金莲送情传意,不料匡胤竟是用马鞭将绣鞋挑起,送至她面前,让她自己穿上,京娘心中感到好一阵失落;继而,她又佯称腹痛,匡胤就抱扶她下马,不一会说好了,又抱扶她上马,过一会说又痛了,就又抱扶她下马,这反复一上一下,她便于与他勾肩搭背、身体偎贴,显得万般旖旎;夜宿时她一会言寒一会又道热,又只得为她添衾减被,其软香温玉尽显,可匡胤毫不动心;眼看一两天就要到家了,京娘不好开口表露心情,不由急得在夜灯下落泪长叹。匡胤见状问及原因,她壮起胆说:“深闺弱女,遭贼劫困,蒙兄救命,无以报恩,如不嫌弃,许配终身”。匡胤断然拒绝道:“顶天立地男子,只有动恻之心,不图施恩望报!况同姓兄妹岂能乱伦?”京娘又道:“不敢为妻妾,甘愿做奴扑,能伺俸终身,方得心安服”。匡胤怒道“救人是本份,相送为意气,尚若徇私情,与响马何异,真心变假意,世人作笑蒂。” 京娘愧曰:“妹明兄志,无比敬佩,今生不能报恩德,来世当衔环结草。”

不一日,终于寻到了小祥村,赵员外一家团圆万分庆幸,举盛宴招待赵匡胤;酒席上,京娘父兄见匡胤仪表堂堂,想到少年男女千里同行,日夜相处,岂能无情?不如许配良缘;然而,当一提起此事,匡胤便大发雷霆,掀翻酒桌,拉马出门,扬长而去。京娘美梦破碎,觉得不仅自己遭受到不白之冤,而且毁了匡胤的英名,便悬梁自尽了。

清油河镇,山川秀丽,景色宜人,历史文化,现代风情交相辉映,千百年来,演绎着动人的故事,彰显着令人流连忘返的奇山秀水。

刘劲松:​商南县美丽的传说一一生龙寨、清油河、梳洗楼、凉水井 - 天天要闻

三、梳洗楼

梳洗楼,位于陕西、河南、湖北三省交界处,距宛西重镇荆紫关8千米,距商南县城45.3千米,海拔214.2米,是陕西省海拔最低点,为商南县八景之一。梳洗楼坐落的小山,起脉于巍巍的用峰之巅,盘旋起伏,形若蛟龙,蜿蜒百里。来到楼下,山脉尽头处,有一30米高,20米长,2米多宽的石崖拔地而起,酷似高昂的龙头,龙头上面还有一块约2米高、1米宽的石头,犹如古代的大印,石头上面有两个三寸金莲的脚模印和梳印。

陕西、河南、湖北三省交界处相传,这就是当年苏娘娘战后梳洗留下的遗迹。附近有一古建筑娘娘庙,娘娘庙始建于何时?无从考证。现存的3间大殿为砖木结构,殿脊为八卦转顶。盛时,有四水归堂式殿两重,约30余间。

站在梳洗楼上,极目四眺,楼东有一条盘旋起伏的山脉,形似一条巨龙,与楼下山脉平行,这样双龙飞至,四目相望,一抬头,一回首,活灵活现。二龙中间是一块10亩左右的肥沃平地。中间有一巨石拔地而起,高约14至15米,活像一头坐卧憩息的猪,被誉之为“二龙戏猪”,楼北有一道山梁,山头浑圆昂扬,恰似一头悠闲的犀牛,牛头上还有牛角般的石柱,更增添了牛的生机,这头牛坐西朝东,远远眺望着五里以外的月亮崖。月亮崖长约3000余米,通体黛色,而中间却有一块弦长约10米左右的下弦月似的崖体呈银白色。每到夜晚,银光照在山下的深潭里,倒映出月亮的清辉。山色倒影,人称“犀牛望月”。

刘劲松:​商南县美丽的传说一一生龙寨、清油河、梳洗楼、凉水井 - 天天要闻

楼下的小河边上,还有一块面积约400平方米的扁圆形巨石,宛如一只隐足露首的海龟,龟背上有一块石碑,为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8年)所立。意在告示百姓“因交通和商力艰难,裁撤税卡,免收税金。”翌年,又在其旁立“严禁盗伐林木”的石碑一块,约法八章,告警豫鄂陕人民要保护山林。两块石碑至今巍然挺立,碑体完好,碑文无损,对当今育林防火有重要价值。楼的南边,丹江蜿蜒东去,两山夹峙,峰回路转。

两边的山顶上各有一座石城堡,隔江对峙。历史上又有“两城夹一河,船走城中过”之说。时至今日,城楼虽无,堡基犹在。梳洗楼,不仅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而且物产阜盛,盛产蜜桔,历来是游人向往之处。此处还有“一脚踏三省,鸡鸣三省醒。”贾平凹老师对此地深深的点赞。

刘劲松:​商南县美丽的传说一一生龙寨、清油河、梳洗楼、凉水井 - 天天要闻

相传,这就是当年苏娘娘战后梳洗留下的遗迹。附近有一古建筑娘娘庙,娘娘庙始建于何时?无从考证。现存的三间大殿为砖木结构,殿脊为八卦转顶。盛时,有四水归堂式殿两重,约30余间。站在梳洗楼上,极目四眺,楼东有一条盘旋起伏的山脉,形似一条巨龙,与楼下山脉平行,这样双龙飞至,四目相望,一抬头,一回首,活灵活现。二龙中间是一块10亩左右的肥沃平地。中间有一巨石拔地而起,高约14至15米,活像一头坐卧憩息的猪,被誉之为“二龙戏猪”,楼北有一道山梁,山头浑圆昂扬,恰似一头悠闲的犀牛,牛头上还有牛角般的石柱,更增添了牛的生机,这头牛坐西朝东,远远眺望着五里以外的月亮崖。月亮崖长约3000余米,通体黛色,而中间却有一块弦长约10米左右的下弦月似的崖体呈银白色。每到夜晚,银光照在山下的深潭里,倒映出月亮的清辉。山色倒影,人称“犀牛望月”。楼下的小河边上,还有一块面积约400平方米的扁圆形巨石,宛如一只隐足露首的海龟,龟背上有一块石碑,为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8年)所立。意在告示百姓“因交通和商力艰难,裁撤税卡,免收税金。”翌年,又在其旁立“严禁盗伐林木”的石碑一块,约法八章,告警豫鄂陕人民要保护山林。两块石碑至今巍然挺立,碑体完好,碑文无损,对当今育林防火有重要价值。楼的南边,丹江蜿蜒东去,两山夹峙,峰回路转。两边的山顶上各有一座石城堡,隔江对峙。历史上又有“两城夹一河,船走城中过”之说。时至今日,城楼虽无,堡基犹在。梳洗楼,不仅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而且物产阜盛,盛产蜜桔,历来是游人向往之处。

古诗云:


高楼临水净尘埃,

古石玲珑做镜台,

秦楚云山开阔处,

一帆飞去一帆来。

古代文人学士曾经总结出梳洗楼周边也有八大景:即犀牛望月、龙头顶印、乌龙驮碑、二龙戏珠、狮子猴滩、猿猴倒挂、宝马卸鞍、九十九步登天梯。有诗为证:

自古天降一奇观,

耸立丹江河北岸;

形似龙头顶颗印,

实则苏母梳洗案;

玉帝难造称印称,

摇摇欲坠几万年!

刘劲松:​商南县美丽的传说一一生龙寨、清油河、梳洗楼、凉水井 - 天天要闻


四、商南县凉水井

传说在明朝中期,陕西省商南县南边有个山村叫凉水井,那里的人过着怡然自乐,男耕女织的生活,与别处不同的地方是,人们都会酿酒,据说世代酿酒。日子过的还算红火。一日,有位徽州神仙路过此地,从云中看到地面上的人挑水酿酒很辛苦,生了恻隐之心。地上刚好有一口水井,神仙就在晚上施了法术,把水井变成了酒井。第二天,人们来挑水,发现井水变成美酒了,大家相互庆贺,消息传到族长那里,族长便封锁的这个消息,命令大家严守秘密,谁也不许泄露出去。

从此这里的人再也不用辛苦酿酒了,却有美酒卖,人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人们也不再种庄稼了,村庄也越来越美丽了。但是人们发现了一个问题,现在不酿酒了,养猪成了问题,原来酿酒猪有酒糟吃,现在不酿酒了,猪没酒糟吃,很多人开始愁眉不展了。

过了许多年,这位神仙又经过此地,从云中看到地上的人很不开心,十分奇怪,于是化作老农,下来询问,人们说出心中苦闷原委,神仙听了,心中不悦。当天晚上,神仙又施法把酒井变成水井,并且在井沿上留了一首诗:

天高不算高,

人心比天高。

凉水变美酒,

还嫌猪没糟。

次日早上,人们照常来挑酒买,走到酒井边,已经闻不到酒香。这说明一个问题,人心要知足,不要太贪,明明的仙人把井水变成美酒了,人们不贪养猪没酒糟子。打出一桶才发现是水。有位长者发现了井沿上的诗,读完之后,痛哭不已。为了纪念这口井,老者立即宣布,我们这个地方就叫凉水井。

这口凉水井啊,无论是干旱还是雨涝,井水清澈甘甜,从不干涸,从不浑浊。直到今天,这口井依然是当地人的饮水源泉。

徽州先生在此定居下来,有个员外管他吃住,他心生感谢之心,给员外看了一处好地,门前修了一个圆型的湖,自修好后大发大望。员外开始漂了,对徽州先生不敬了,也不管吃了,不不管住了。这时先生的徒弟也刚巧找到商南县凉水井了,徒弟了解师父的情况后,问师父有没有破法?师父答:

天鹅孵蛋搭讲台,

吓的天鹅不敢来。

十二状元一起死,

围着金盆洗草鞋。

在圆型湖上搭戏台子,唱了三天戏,罗鼓声声,把天鹅吓跑了,十二娃将来都是要中状元的料子,都无故死去。从此员外后代都是“围着金盆洗草鞋”的凡人。这充分说明了一个道理“人前一句话,马后一鞭子”,信用的重要性!

欢迎读者们点评、点赞、在看、转发分享,致谢!

刘劲松:​商南县美丽的传说一一生龙寨、清油河、梳洗楼、凉水井 - 天天要闻

作者简介


刘劲松:​商南县美丽的传说一一生龙寨、清油河、梳洗楼、凉水井 - 天天要闻

刘劲松,商南县炭沟村人,一九六八年出生,大专文化程度,现自谋职业。热爱文学,喜欢诗歌,我深深爱着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我要为她歌唱!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烈士紧握82年女子照片被网友认亲,DNA比对结果出来了…… - 天天要闻

烈士紧握82年女子照片被网友认亲,DNA比对结果出来了……

今年4月,一张被烈士紧握82年的年轻女子照片牵动着全国网友的心。为了帮助烈士后人寻亲,全国多家媒体为82年前怀抱照片的烈士寻亲。6月14日,记者就烈士身份认定等有关工作,向复旦大学分子考古实验室了解了最新进展。复旦大学分子考古实验室负责人文少卿副教授表示,之前有山西网友声称31号烈士及烈士手中照片上的年轻女子...
美国以强凌弱,联大上演罕见一幕,中方见义勇为,团结全世界抵制 - 天天要闻

美国以强凌弱,联大上演罕见一幕,中方见义勇为,团结全世界抵制

6月13号,联合国大会以“消除以单边治外强制性经济措施作为政治和经济胁迫手段”为议题,就美国等部分国家的制裁问题举行会议。在当前西方国家动辄以经济封锁、打压制裁为手段恃强凌弱的背景下,联大举行相关会议十分应景,体现了联合国作为最具权威性的多边政府间组织,应发挥
宁夏中卫:“绿进沙退”背后的科技之变 - 天天要闻

宁夏中卫:“绿进沙退”背后的科技之变

走进位于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的腾格里锁边固沙示范性项目现场,工人们正推着一台台像拖拉机车头一样的“扎草车”铺设沙障,两片代替车轮的圆形压草刀滚过,麦草就被整齐地扎进沙地里,一个个草方格雏形渐显。  “这片示范区有8000亩,今年我们上了30台机器固沙,一台机器一天就能扎50亩草方格,比过去纯人工效率提高了50%...
日本战争扩张之路 - 天天要闻

日本战争扩张之路

在历史的长河中,日本曾走上一条战争扩张领土的道路,这背后有着复杂而多面的原因。日本作为一个岛国,资源相对匮乏,生存空间有限。这种地理环境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产生对外扩张以获取更多资源和土地的欲望。对资源的渴望,成为推动日本走向战争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