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名声最臭的状元,死后朝廷不愿赐谥,正史也不屑为他立传

2024年05月17日14:45:23 历史 1125

状元,是古代文人终极的目标,也是文人们最纯粹的梦想。但是考中状元并不代表此人便是一个好人。

清朝有一位状元,他在众多学子中脱颖而出,却因为一件事被人们看不起,就连正史都不屑为他立传。

究竟是何事,让这位状元遭到众人的讨伐?他到底做了什么人神共愤的事?

清朝名声最臭的状元,死后朝廷不愿赐谥,正史也不屑为他立传 - 天天要闻

中状元却无他用

在我国古代,有一种名为“举孝廉”的选拔官员方式,可以尽量保证官员们有出色的品德。

他们虽然不一定都是才子,但是肯定都是好人,不会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对百姓们做出什么伤天害理的事。

但是做官是烂好人可不行,还要有足够的才华和能力。

清朝名声最臭的状元,死后朝廷不愿赐谥,正史也不屑为他立传 - 天天要闻

在早些的时候,有不少名人都是凭借“举孝廉”的方式进入了仕途,但是总体来说他们毕竟还在少数,真大部分人其实并无多大的才能。

清朝名声最臭的状元,死后朝廷不愿赐谥,正史也不屑为他立传 - 天天要闻

而到了南北朝时期,“举孝廉”这个制度已经难以为朝廷选拔出合适的官员,于是科举制就应运而生。

科举制从隋朝被正式使用,一直延续到封建时代结束。它的效果与前辈正好相反,科举制选出来的肯定是有才华的人,但是他是不是个正人君子就不好说了。

清朝名声最臭的状元,死后朝廷不愿赐谥,正史也不屑为他立传 - 天天要闻

在清朝同治年间,状元徐郙就是这样的人。他虽然考上了状元,但是他的人品实在是不敢恭维。

连正史都不想记载的状元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徐郙这个人没有做官的才能,还总想着做大官,后来靠讨好慈禧才上的位。

清朝名声最臭的状元,死后朝廷不愿赐谥,正史也不屑为他立传 - 天天要闻

徐郙是江苏嘉定人,在清朝嘉定一共出过三位状元,而其他两位则是在康熙年间乾隆年间的前辈。

徐郙在考上状元之后得到的第一个官职就是在翰林院里做官。按照清朝官场的潜规则来说,考上状元之后的第一个官职就应该在翰林院。

清朝名声最臭的状元,死后朝廷不愿赐谥,正史也不屑为他立传 - 天天要闻

翰林院里做的就是那些文书工作,让这些没有什么做官经验的新人用来适应官场最合适不过

如果上来就把状元派到边疆去当县令,那才真是困难呢!但是来到翰林院的徐郙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在翰林院供职就像是在浪费他的生命。

清朝名声最臭的状元,死后朝廷不愿赐谥,正史也不屑为他立传 - 天天要闻

翰林院的那些高级官员们也在一直观察着徐郙,他们发现徐郙的工作做得很好,但是为什么他整个人却透露着一种悲观的基调?

他们在经过调查之后发现,因为徐郙根本就不想做这种文书工作,他只想当大官,然后搞大钱。

清朝名声最臭的状元,死后朝廷不愿赐谥,正史也不屑为他立传 - 天天要闻

翰林院的老学究们对徐郙的这种想法嗤之以鼻,他们认为徐郙如果去做了大官,一定是一个贪污腐败之徒。

于是他们就一直拖着,将徐郙困在翰林院内,让徐郙在翰林院当了六年的官。

这期间可是把徐郙给憋坏了,他想的那些赚钱的路子是一个也没用上啊!

清朝名声最臭的状元,死后朝廷不愿赐谥,正史也不屑为他立传 - 天天要闻

六年之后的徐郙想着自己终于可以离开翰林院,去做大官了。徐郙的想象很美好,但是现实对他来说却是非常残酷。

徐郙被朝廷派到了江西做一个学政,总的来说工作内容就和在翰林院没有什么区别。

清朝名声最臭的状元,死后朝廷不愿赐谥,正史也不屑为他立传 - 天天要闻

不久之后,徐郙在江西走马上任,除了平时的文书工作以外,等到科举考试将要开始的时候,徐郙还要负责把控考场的情况。

但是总的来说,这依然不是徐郙想要的那种工作,这让徐郙非常苦恼。但是徐郙想的那种工作人人都想,而朝廷里也不是就他一个人想要。

清朝名声最臭的状元,死后朝廷不愿赐谥,正史也不屑为他立传 - 天天要闻

清朝末年的官场,除了那些在朝中有关系的人能坐上重要的位子,其他人就算你是状元也不行。

更何况徐郙在翰林院六年没有一点出彩的地方,既没有和上面的大人物们联络感情,也没有给那些大官们送礼,他能当上高官才怪呢!

清朝名声最臭的状元,死后朝廷不愿赐谥,正史也不屑为他立传 - 天天要闻

而徐郙来到江西三年,在学政的位子上安安稳稳地度过了三年,既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也没有什么错误。

他虽然掌管着科举考试,但是凭徐郙的胆子也不敢在科举考试上动心思。

乾隆那时候起,科举考试中产生的各种作弊行为一律死罪,无人敢碰那条线。

清朝名声最臭的状元,死后朝廷不愿赐谥,正史也不屑为他立传 - 天天要闻

徐郙在江西当了三年学政之后,他又被调回了京城修撰古代典籍。他又修书修了两年,来来回回还是在做这种文书工作。

算一算他从同治元年考上状元到如今已经十一年了,他转运的时候也快到了,因为他会遇上一位贵人帮助他。

清朝名声最臭的状元,死后朝廷不愿赐谥,正史也不屑为他立传 - 天天要闻

慈禧御用画手

清朝中后期的皇帝们都比较喜欢字画一类的东西,以此来掩盖他们内心的想法。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慈禧。

为了有地方写字画画和存放自己的“作品”,慈禧曾经专门在圆明园里盖了一座楼。

清朝名声最臭的状元,死后朝廷不愿赐谥,正史也不屑为他立传 - 天天要闻

既然皇帝们如此喜爱书法和画作,那么天下大势自然也要围着他们转。那些年的状元们全都是书法和画画的好手,徐郙也不例外。

其实早在当初徐郙考状元的时候,他的书法就为他加了很多分,同治皇帝和慈禧都看了徐郙的字,所以就将他定为了状元。

清朝名声最臭的状元,死后朝廷不愿赐谥,正史也不屑为他立传 - 天天要闻

而在十年后,慈禧在检查徐郙他们修复的书稿时,再一次看到了徐郙的字,慈禧觉得更加好看了。

随后慈禧就将徐郙宣到后宫里来,让徐郙现场写字给他看。

徐郙觉得这是一个能让自己飞黄腾达的大好机会,于是使出了自己的浑身解数,写了一句“老佛爷吉祥”。

清朝名声最臭的状元,死后朝廷不愿赐谥,正史也不屑为他立传 - 天天要闻

慈禧看后甚是欢喜,从此徐郙就成了慈禧身边的红人,专门给慈禧写字画画。

有时候慈禧自己画了画之后,还会让徐郙题上几句诗,足以显出慈禧对徐郙书法的喜爱。毕竟是在老佛爷的画上题诗,这可不是随便拉出来一个就能干的。

清朝名声最臭的状元,死后朝廷不愿赐谥,正史也不屑为他立传 - 天天要闻

后来慈禧对徐郙的书画喜欢到什么程度呢?紫禁城皇家宝库中的书画有不少都是当年的古董,有的是清朝名家的画作,也有古代名家的真迹。

这些东西慈禧都不看,她把这些东西都送给徐郙,让徐郙去临摹,临摹完了再拿过来给慈禧看。

清朝名声最臭的状元,死后朝廷不愿赐谥,正史也不屑为他立传 - 天天要闻

有真迹都不看,就要看徐郙的亲手画的,慈禧喜欢徐郙就喜欢到这种程度。

而且慈禧太后曾经评价徐郙的字说:“徐状元的字里透露着福气”。这字里都能看出福气来了,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难道是像春联那么写的?

清朝名声最臭的状元,死后朝廷不愿赐谥,正史也不屑为他立传 - 天天要闻

不过直到现在,徐郙其实并没有做什么坏事,顶多就是当官的时候不出力罢了,这也算不上什么错事,他后来又干了点啥才如此招人记恨呢?

事实上,因为徐郙实在是太贪了,而且他仗着有慈禧的庇护,贪得还光明正大、理不直气也壮了。

清朝名声最臭的状元,死后朝廷不愿赐谥,正史也不屑为他立传 - 天天要闻

自从有了慈禧这个大后台,徐郙的官职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往上升,很快就做到了位极人臣。自从他修完书之后,他就被慈禧任命为了御史,之后一步步向上走,最后被拜为协办大学士,就是纪晓岚那个级别的官职。

清朝名声最臭的状元,死后朝廷不愿赐谥,正史也不屑为他立传 - 天天要闻

而官职的上升并没有让徐郙变得更加努力,他反而更加堕落了。

现在的徐郙不仅贪,而且懒。之前他还能在自己的官位上坐上一天,还能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全都做好。

但是如今的徐郙将自己的工作都扔给了下属,而自己也最多就在办公室坐上半天。

清朝名声最臭的状元,死后朝廷不愿赐谥,正史也不屑为他立传 - 天天要闻

除了消极怠工外,徐郙索要钱财的手也是越深越远,再加上他的厚脸皮,简直是无懈可击。说到贪钱敛财,徐郙还只是后辈,和珅才是最大的敛财者。

但是和珅的钱都是各方官员送来的,而且和珅也是拿钱办事。办不成的事人家也不拿钱,还挺有职业道德。

清朝名声最臭的状元,死后朝廷不愿赐谥,正史也不屑为他立传 - 天天要闻

但是徐郙就不一样了,他并不是像和珅一样靠自己的实力上位的,又不像和珅那样为了朝政尽了很大的力,所以也没有多少人会求他办事。

但是徐郙不出力还想收钱怎么办呢?那他就只能用阴招了,谁不给他送礼,他就给谁穿小鞋。

清朝名声最臭的状元,死后朝廷不愿赐谥,正史也不屑为他立传 - 天天要闻

朝中大臣们对他是恨得咬牙切齿,但是徐郙身后是慈禧,所以也没有人敢动他。官员们被逼无奈,只得给徐郙上交保护费。

曾经有一位大将仗着自己手握兵权,就是不向徐郙屈服,但是徐郙也不闹,一开始装作了没事人的样子。

清朝名声最臭的状元,死后朝廷不愿赐谥,正史也不屑为他立传 - 天天要闻

但是突然某一天,徐郙直接来到了那位大将的家里,厚着脸皮说要借钱。这一步棋真是把那位大将给整蒙了,一时间没看懂徐郙演的这是哪一出。

但是徐郙与这位大将聊到半夜,最后还是回到了借钱这件事上来,令大将哭笑不得。

清朝名声最臭的状元,死后朝廷不愿赐谥,正史也不屑为他立传 - 天天要闻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清朝廷当了五年的领头人,直到第六年他才因病致仕,在致仕后的第二年就去世了。

徐郙去世之后,朝中官员全都松了一口气,这老家伙终于是入土了。而负责写史料的官员按照礼法应该在清史上为其立传,但是却无人愿意为其作证,最后只得不了了之。

清朝名声最臭的状元,死后朝廷不愿赐谥,正史也不屑为他立传 - 天天要闻

而清朝规定,状元死后都应该赐谥号,但是朝中讨论了半天也没有讨论出个结果来。因为很大一部分的人不愿意为徐郙想谥号,于是这件事最终被搁置了下来。

最终,这位臭名昭著的状元郎还是落得了个无史无名的下场!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 - 天天要闻

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

标题: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作者:温读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关注温读历史)此文为首发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严禁各种抄袭、搬运,否则将诉诸法律,后果自负!在历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犹如璀璨的星辰,不仅照亮了当时的天空,更成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 - 天天要闻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作者:温读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关注温读历史)此文为首发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严禁各种抄袭、搬运,否则将诉诸法律,后果自负!一、引言中国,这个拥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不仅拥有广袤的陆地疆域,还拥有着漫长的海岸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 天天要闻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只要罗长子往我身边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罗瑞卿却是个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亲切地称呼他为“罗长子”。
蔡英文和赖清德会分步骤地特赦陈水扁 - 天天要闻

蔡英文和赖清德会分步骤地特赦陈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陈水扁,但是,她一定会为特赦陈水扁创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为陈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碍,这一点蔡英文在这8年里早都在做,现在基本也比较成熟了,蔡英文办任何事情都是比较稳妥的,陈水扁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陈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