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炎帝和黄帝联手打败的蚩尤,对华夏民族的贡献有多大?

2019年12月08日11:20:09 历史 1246

五千年前,在长江黄河流域居住着很多氏族部落,最强的部落要属炎帝和黄帝两个部落,我们现在称呼自己为"炎黄子孙"也是由于这个原因。但是作为华夏文明的人文始祖,其实除了黄帝炎帝之外,还有一个蚩尤;他们存在的时期,被我们称之为上古时期,也有神话时代之称。富有代表性的遗址有良渚文化遗址和仰韶文化遗址。

同比炎黄二帝,蚩尤几乎没什么存在感,这就有失公平。记载最多的故事还是他被炎黄二帝联合打败,至于其成就只有寥寥数笔带过;不过经仔细研究后不难发现,蚩尤的成就要远在炎黄二帝之上,并不是一事无成的莽夫。

"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杀之于青丘。"—《归藏·启筮》

被炎帝和黄帝联手打败的蚩尤,对华夏民族的贡献有多大? - 天天要闻

生平简介:

蚩尤,上古时代九黎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骁勇善战。相传是牛图腾和鸟图腾氏族的首领,他有兄弟八十一人(约81个氏族部落),个个本领非凡。他带领九黎氏族部落在这中原一带兴农耕、冶铜铁、制五兵、创百艺、明天道、理教化,为中华早期文明的形成做出了杰出贡献。河南、山东、河北交界处地区被称为"九黎之都"。河北省涿鹿县境内现存有蚩尤坟、黄帝泉(阪泉)、蚩尤三寨、蚩尤泉、八卦村、定车台、蚩尤血染山、土塔、上下七旗、桥山等遗址遗存。他曾与炎帝大战,后把炎帝打败。于是,炎帝与黄帝一起联合来共敌蚩尤。蚩尤率八十一个兄弟与黄帝在涿鹿展开激战,兵败不敌被杀。

"蚩尤作兵攻伐黄帝,黄帝令应龙迎战,双方在冀州之野大战,蚩尤兵败被杀。"—《山海经·大荒北经》

被炎帝和黄帝联手打败的蚩尤,对华夏民族的贡献有多大? - 天天要闻

金属冶炼首创者:

在金属冶炼方面,蚩尤以金作为兵器,是历史上最早的金属冶炼发明者,这一行为带动的是整个社会,甚至是整个民族生产力的发展,它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人类社会和生产力的进步,也预示着这个部落或是这个民族将繁荣昌盛。

金属冶炼在当时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还带来了战争,所以蚩尤也有"兵主""武战神"等别称。如今我们全国各地所出土的铜器、铁器,甚至是刀枪剑戟,如果没有蚩尤和他所创造的冶炼技术,那么其文明程度还不知延后多少年,这些精彩绝伦的器皿也不知何时诞生。哪怕是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金属冶炼一直在我们的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高的地位,甚至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金属冶炼,也没有我们现在的一些科学技术。

"造立兵杖刀戟大弩,威震天下"—《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龙鱼河图》

被炎帝和黄帝联手打败的蚩尤,对华夏民族的贡献有多大? - 天天要闻

法制部落第一人:

在上古时期也是蚩尤首创法律法规,实行刑事法。他用法律等制度来约束部落,将自己的部落治理的井井有条,当黄帝看到之后,也效仿蚩尤的刑事法来管理自己的部落,所以说他是法制部落的第一人和首创者。裴骃在他撰的《史记集解》中会说:"蚩尤,古天子"。即使到了现在,我们依然是按依法治国的策略方针来前进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蚩尤的功劳,其实是延续了千秋万古。

"蚩尤对苗民制以刑。"—《周书·吕刑》

被炎帝和黄帝联手打败的蚩尤,对华夏民族的贡献有多大? - 天天要闻

没落缘由:

成王败寇是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的一句话,同时还有另一种说法:史书都是由胜利者去书写的。那么如此出色的蚩尤为何会在后期渐渐没落,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其实他和炎帝之间关系更为扑朔迷离,流传着多种多样的说法。

一种说法是蚩尤是炎帝的臣子,只是发生了一些冲突,这才选择揭竿而起,打败炎帝;另一种说法认为蚩尤其实是炎帝的后代,他俩属于同一部族,都是族长或是首领。还有第三种说法认为蚩尤和炎帝两个就是同一个人,因为炎黄之战的"阪泉"和黄帝蚩尤大战的"涿鹿"其实是同一个地方,并且部落都是以牛为图腾,种种巧合重叠在一起不免让人产生遐想。

在这些说法中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起先蚩尤和炎帝是在一起的,即使不在一起也曾共事过,或者干脆就是同一个人;经过后世一代一代的流传,人们选择性的忽略了蚩尤(战败),或许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吧。

"轩辕去蚩尤之凶,迁其民善者于邹屠之地,迁恶者于有北之乡。其先以地命族,后分为邹氏屠氏"。—《拾遗记》

被炎帝和黄帝联手打败的蚩尤,对华夏民族的贡献有多大? - 天天要闻

后记:

不管怎样说,人们对于蚩尤的存在并没有那么关注,但至少我们知道有他这个存在;没有被泱泱历史所掩盖,毕竟他也是我们中华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说是炎黄子孙,倒不如说是炎黄蚩尤子孙,相信历史是不会让我们遗忘他的。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袁隆平逝世四周年,今天他的墓前摆满了鲜花…… - 天天要闻

袁隆平逝世四周年,今天他的墓前摆满了鲜花……

4年前的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与世长辞袁隆平院士一生都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的付出和贡献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深切缅怀袁隆平院士!”5月22日一早位于湖南长沙的袁隆平墓前摆满了花篮和花束人们以此表达对袁隆平的思念袁隆...
新民一周 | 歼10为何一鸣惊人 - 天天要闻

新民一周 | 歼10为何一鸣惊人

这是一次偶发的战果,也是一次必然的胜利。文 | 朱国顺历史的必然性,常常是以偶然的方式表达出来的。1982年2月,航空工业部召开评审会,研究确定中国新一代歼击机方案。参加竞标的分别是沈阳601所的歼13方案和南昌650所的强6改方案。讨论时气氛有些沉闷。会议间隙,航空部军机局副局长问参加评审的成都611所专家宋文骢:你...
北京市侨界捐赠华侨抗战实物资料 - 天天要闻

北京市侨界捐赠华侨抗战实物资料

中新网北京5月22日电 21日,北京市侨联、丰台区侨联、王颖女士向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捐赠抗战相关实物资料。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汇款给美国归侨飞行员马鸿安的信汇委托书和汇款副收条。(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供图) 此次捐赠的实物包括:古巴“旅古华侨抗日后援总会”代销的民国26年救国公债伍圆券、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汇款给美...
一棍三用!冯玉祥“打军棍”里藏着怎样的治军奇招 - 天天要闻

一棍三用!冯玉祥“打军棍”里藏着怎样的治军奇招

冯玉祥(1882—1948),字焕章,人称“布衣将军”。生于直隶青县(今河北沧州沧县),后随父到保定(今河北保定),因父亲是下层旧军官,冯玉祥实际上是在军营中长大,未满十六岁就入了伍。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起义,势力逐渐壮大,直至后来
如果苏联晚解体几年,俄罗斯对于中亚的同化,可能就成功了 - 天天要闻

如果苏联晚解体几年,俄罗斯对于中亚的同化,可能就成功了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他差点成了苏联的“副总统”,却悄悄把哈萨克从“俄语帝国”里抽了出来有个细节,很多人没注意。1991年夏天,苏联还没散,莫斯科那边在考虑设个“副总统”职位。圈里人都知道,那个位置本来是
匈奴的“生物战”有没有可能才是霍去病暴卒的原因? - 天天要闻

匈奴的“生物战”有没有可能才是霍去病暴卒的原因?

公元前二世纪中叶,在亚欧大陆上,汉匈两大帝国的战争进入到白热化阶段。汉武帝元狩年间,一位年轻将领的迅速崛起和突然陨落,深刻影响着这场百年战争的走向。当我们把《史记》《汉书》和出土的汉简相互印证,便能揭开霍去病暴卒背后的一些蛛丝马迹。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中国、巴西、墨西哥和西班牙新增遗产地 - 天天要闻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中国、巴西、墨西哥和西班牙新增遗产地

近日,中国德清珍珠复合养殖系统、福鼎白茶文化系统和什川古梨园系统以及巴西马黛茶传统农林兼作体系、墨西哥重要粮食作物和生物多样性祖传保护体系、西班牙兰萨罗特岛独特火山景观农业体系正式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及环境办公室主任卡维·扎赫迪指出:“目...
缅怀!袁隆平逝世四周年,家人在墓前种下22株向日葵 - 天天要闻

缅怀!袁隆平逝世四周年,家人在墓前种下22株向日葵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从此,春种秋收都和怀念有关。“袁院士生前是一个很阳光、很快乐的人,常常说,做人要向阳而生。”5月21日,湖南唐人万寿园袁隆平院士墓前,其家人种下了22株向日葵以示怀念。袁隆平的侄儿袁景辉告诉记者,5月22日是袁隆平院士逝世四周...
“美女书记”林虹被逮捕! - 天天要闻

“美女书记”林虹被逮捕!

5月21日,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消息,浙江省台州市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林虹(副厅级)涉嫌受贿一案,由浙江省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日前,浙江省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对林虹作出逮捕决定。公开简历显示,1967年6月出生的林虹是浙江温岭人,参加工作后长期在浙江台州任职。林虹2011年7月起任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