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棍三用!冯玉祥“打军棍”里藏着怎样的治军奇招

2025年05月22日12:23:05 历史 1817

冯玉祥(1882—1948),字焕章,人称“布衣将军”。生于直隶青县(今河北沧州沧县),后随父到保定(今河北保定),因父亲是下层旧军官,冯玉祥实际上是在军营中长大,未满十六岁就入了伍。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起义,势力逐渐壮大,直至后来成为威震北方的大军阀。

一棍三用!冯玉祥“打军棍”里藏着怎样的治军奇招 - 天天要闻

(“布衣将军”冯玉祥)

冯玉祥势力的壮大,与他善于练兵有着直接关系,这一点还曾得到周恩来总理的赞扬。冯的练兵,在旧中国新、旧军阀中,有他独特的一套做法,那就是恩威并重,使士兵既畏其威又怀其德。

怎样使士兵畏其威呢?冯玉祥认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打军棍。打军棍在清末北洋陆军中是一种常规的体罚,冯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借用了。只要是没有认真执行他的指示或命令的,就有被打的可能,挨打的对象多是中下级军官和士兵,旅长以上的军官很少,宋哲元(国民党高级将领,抗日名将)和张维玺两人是例外。宋是轮值带班时迟到了十分钟被打,张是士兵坐在火车顶上摔死了几名被打。

冯对军官打军棍,不仅是为整肃军纪,有时也是为了“得兵心”。有年冬季,冯检阅新兵,询问新兵入营后的生活情况,有一个新兵说:“昨晚还没有领到铺草,在地上睡的。”冯把新兵营长曲受谦叫到跟前,问他:“昨晚你睡在哪里?”曲答:“睡在床上。”冯说:“你为什么不睡在地上?照护新兵,要像伺候你亲爹一样才行!”说罢,把曲受谦打了20军棍。这一方面是为了叫新兵看看,冯对待新兵是如何关心,也是为了杀一儆百。果然,从这以后,各级官长、特别是中下级军官,对新兵的照顾真是亲切备至,谁也不敢疏忽怠慢了。

一棍三用!冯玉祥“打军棍”里藏着怎样的治军奇招 - 天天要闻

(冯玉祥、蒋介石、阎锡山合影)

在冯看来,打军棍还是一种提拔部下前的考验。事实上,有不少人在挨了军棍之后,不久就升了官。当时冯的部下广泛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打是喜,骂是爱,周瑜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但也有例外,军校出身的青年将校就不吃这一套。有一次因发生火警而打了值班参谋张济40军棍,张是保定军校八期毕业的,被打之后,他和他同期的郜超、胡惟屏、刘光甫等几个同学都不辞而别,跑到黄埔军校当教官去了,后来有的当了军长,有的当了总司令。在抗战时期,胡维屏(重庆防空司令)在重庆见到冯,冯已不认识他了。他笑着对冯说:“我就是在南苑里打张济时,同他一起开小差的胡维屏。”说罢彼此哈哈大笑。

从张济等出走这件事,冯玉祥意识到了行伍出身的军官可以打,因为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冯一手培养和提拔起来的,他们一方面对冯有着深厚的感情,另一方面,他们对冯又有着依赖关系,离开冯在别处找不到出路。军校出身的青年将校就不同了,他们视野开阔,都有一定的军事知识,在哪里也能找到工作。冯因此常常自嘲说:“家鸡打得团团转,野鸡不打满天飞。这些军校出来的学生们,是我们请来的军师,经不起打骂,不得不客气些。”

怎样做才能“得兵心”呢?下次接着写。

一棍三用!冯玉祥“打军棍”里藏着怎样的治军奇招 - 天天要闻

(书法家书写的冯玉祥“丘八诗”)


谢谢关注、点赞、留言!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袁隆平逝世四周年,今天他的墓前摆满了鲜花…… - 天天要闻

袁隆平逝世四周年,今天他的墓前摆满了鲜花……

4年前的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与世长辞袁隆平院士一生都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的付出和贡献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深切缅怀袁隆平院士!”5月22日一早位于湖南长沙的袁隆平墓前摆满了花篮和花束人们以此表达对袁隆平的思念袁隆...
新民一周 | 歼10为何一鸣惊人 - 天天要闻

新民一周 | 歼10为何一鸣惊人

这是一次偶发的战果,也是一次必然的胜利。文 | 朱国顺历史的必然性,常常是以偶然的方式表达出来的。1982年2月,航空工业部召开评审会,研究确定中国新一代歼击机方案。参加竞标的分别是沈阳601所的歼13方案和南昌650所的强6改方案。讨论时气氛有些沉闷。会议间隙,航空部军机局副局长问参加评审的成都611所专家宋文骢:你...
北京市侨界捐赠华侨抗战实物资料 - 天天要闻

北京市侨界捐赠华侨抗战实物资料

中新网北京5月22日电 21日,北京市侨联、丰台区侨联、王颖女士向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捐赠抗战相关实物资料。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汇款给美国归侨飞行员马鸿安的信汇委托书和汇款副收条。(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供图) 此次捐赠的实物包括:古巴“旅古华侨抗日后援总会”代销的民国26年救国公债伍圆券、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汇款给美...
一棍三用!冯玉祥“打军棍”里藏着怎样的治军奇招 - 天天要闻

一棍三用!冯玉祥“打军棍”里藏着怎样的治军奇招

冯玉祥(1882—1948),字焕章,人称“布衣将军”。生于直隶青县(今河北沧州沧县),后随父到保定(今河北保定),因父亲是下层旧军官,冯玉祥实际上是在军营中长大,未满十六岁就入了伍。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起义,势力逐渐壮大,直至后来
如果苏联晚解体几年,俄罗斯对于中亚的同化,可能就成功了 - 天天要闻

如果苏联晚解体几年,俄罗斯对于中亚的同化,可能就成功了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他差点成了苏联的“副总统”,却悄悄把哈萨克从“俄语帝国”里抽了出来有个细节,很多人没注意。1991年夏天,苏联还没散,莫斯科那边在考虑设个“副总统”职位。圈里人都知道,那个位置本来是
匈奴的“生物战”有没有可能才是霍去病暴卒的原因? - 天天要闻

匈奴的“生物战”有没有可能才是霍去病暴卒的原因?

公元前二世纪中叶,在亚欧大陆上,汉匈两大帝国的战争进入到白热化阶段。汉武帝元狩年间,一位年轻将领的迅速崛起和突然陨落,深刻影响着这场百年战争的走向。当我们把《史记》《汉书》和出土的汉简相互印证,便能揭开霍去病暴卒背后的一些蛛丝马迹。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中国、巴西、墨西哥和西班牙新增遗产地 - 天天要闻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中国、巴西、墨西哥和西班牙新增遗产地

近日,中国德清珍珠复合养殖系统、福鼎白茶文化系统和什川古梨园系统以及巴西马黛茶传统农林兼作体系、墨西哥重要粮食作物和生物多样性祖传保护体系、西班牙兰萨罗特岛独特火山景观农业体系正式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及环境办公室主任卡维·扎赫迪指出:“目...
缅怀!袁隆平逝世四周年,家人在墓前种下22株向日葵 - 天天要闻

缅怀!袁隆平逝世四周年,家人在墓前种下22株向日葵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从此,春种秋收都和怀念有关。“袁院士生前是一个很阳光、很快乐的人,常常说,做人要向阳而生。”5月21日,湖南唐人万寿园袁隆平院士墓前,其家人种下了22株向日葵以示怀念。袁隆平的侄儿袁景辉告诉记者,5月22日是袁隆平院士逝世四周...
“美女书记”林虹被逮捕! - 天天要闻

“美女书记”林虹被逮捕!

5月21日,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消息,浙江省台州市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林虹(副厅级)涉嫌受贿一案,由浙江省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日前,浙江省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对林虹作出逮捕决定。公开简历显示,1967年6月出生的林虹是浙江温岭人,参加工作后长期在浙江台州任职。林虹2011年7月起任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