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6日,厦门的一家酒店里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婚礼,这桩婚礼的男女主角分别来自中国和法国。而且两个人的年龄都已经超过了80岁,人们常说一切都晚了,可是80多岁的老人却才刚刚结婚。婚礼的女主角李丹妮,她是法国人,在中国长大。是男主角袁迪宝的俄文老师,两个人年轻时谈过一场恋爱,只不过当时的袁迪宝已经有了妻子。李丹妮不忍心拆散他们,便从中国回到了法国。回到法国后,李丹妮没有选择结婚,因为她始终爱着袁迪宝。55年后,两人再次重逢并结婚,让人们见证了爱情的伟大。本期最人物纪就带大家走近跨国老人的世纪之恋。
袁迪宝和李丹妮
中法混血儿
1927年5月24日,李丹妮出生于中国北京。父亲李树化是广东梅县程江镇大塘村人,早年和林风眠等人一起远赴法国里昂勤工俭学。
期间,李树化与法国姑娘珍妮相恋。
李树化
1926年,李树化和珍妮在法国结婚。同年12月,他带着珍妮回到国内,后进入北京国立艺专担任音乐教授。而李丹妮就出生在这样的教授之家里。
1928年,1岁的丹妮跟着父亲来到了杭州生活。在西湖边,丹妮度过了动荡不安的童年,杭州沦陷后,她跟随父亲到处躲避战乱。
1945年又重新回到杭州。此时已经18岁的丹妮个子高挑,肌肤雪白,五官精致。更重要的是,她的学习成绩也非常优秀。
年轻时期的李丹妮
1946年,丹妮考入了浙江大学外语系,主修俄语。四年后,从浙大外语系毕业的李丹妮,已经成为了一个精通中、英、法、俄四国语言的人才。当时她被众多高校抢着签约,最终李丹妮选择进入浙江医学院成为一名俄语老师。
和学生袁迪宝相遇
而也是在这里,李丹妮认识了她的一生挚爱袁迪宝。
袁迪宝和李丹妮
袁迪宝,1928年出生于福建厦门鼓浪屿。
袁迪宝家庭条件一般,从小袁迪宝学习刻苦,但为了赚钱养家,他曾几度中断学业。1950年,已经22岁的袁迪宝终于考上了高中。在高中苦读三年后,袁迪宝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浙江医学院。
高中毕业后,袁迪宝有充足的假期,当时他原本打算找份暑假工。但是家人们看到袁迪宝年龄太大,不着急结婚的话,会被人们说三道四。后来,姐姐给袁迪宝介绍了一个护士黄秀雪。
袁迪宝和黄秀雪
当时包办婚姻很多,袁迪宝和黄秀雪并没有多少感情,但两个人还是于1953年8月结为了夫妻。
婚后,袁迪宝仅仅在家里待了一个月,他就离开厦门,来到了杭州求学。
进入大学后,袁迪宝除了要上专业课外,他还需要上俄文课,而在俄文课上,他遇到了美丽动人、气质出众的老师李丹妮。
当时丹妮只比袁迪宝大一岁,但也是袁迪宝的老师。刚开始,丹妮对袁迪宝并没有太多印象,只是记得袁迪宝总爱坐在第一排靠门的位置,每次她去上课的时候,看到的第一个人就是袁迪宝。
而对于袁迪宝来说,当时丹妮是全校的大红人,很多男生都将丹妮视作自己的梦中女神,袁迪宝也不例外,第一次见面,他就被这个老师的外貌所打动。
袁迪宝曾这样描述老师:“她走路的姿势、说话方式都很吸引人,穿着长旗袍,觉得很好看。”
当时班级里的所有男生都尽力想表现自己,让李丹妮注意,袁迪宝也不例外,他学习俄语非常认真,在第一次考试中,俄语考试就获得了第一名,之后,他被李丹妮指派为班级里的俄语课代表。
年轻时期的袁迪宝
自此,袁迪宝有了很多和李丹妮接触的机会,年轻时候的袁迪宝,浓眉大眼,英俊潇洒。年龄比一般的同学都要大,但是却和李丹妮仅仅相差一岁。
相处过程中,李丹妮对袁迪宝也有了新的认识。
和袁迪宝相恋
李丹妮曾这样描述袁迪宝:“他很负责,对人很负责,而且他眼睛很尖,什么都看得到,那个地方缺什么他都知道,而且他不会乱说话,话不多,喜欢做,和我性格很像”。
两人一起爬山
两个人都喜欢看书,喜欢《战争与和平》,也都喜欢古典歌曲。李丹妮教袁迪宝唱歌,袁迪宝则会带着李丹妮爬保俶山。
渐渐地,李丹妮也爱上了这个中国学生,两个人互生情愫,但是谁来打破这层窗户纸呢?当时已经结婚的袁迪宝没有勇气这样做,他不忍心背叛家中的妻子。那么只有靠丹妮了。
1953年冬天,这天外面的天气很冷,还飘着雪花。李丹妮像往常一样给学生们上完了俄文课,下课后,她主动来到袁迪宝身边,送给了袁迪宝一个纸包。之后,便离开了。
青年时期的袁迪宝和李丹妮
袁迪宝没有立即打开,回到宿舍后,袁迪宝趁着没人打开了纸包,发现了其中原来是一件毛衣,寒冬中的暖意瞬间暖了袁迪宝的心,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爱情,立刻飞奔到了老师面前,和李丹妮许下了爱情的誓言。
自此,他们师生之间在校园里开始了一段不被看好的恋爱。
当时,和李丹妮恋爱的袁迪宝被校园里很多男生羡慕,每到周末,天气晴朗的时候,袁迪宝就会带上糖果饮料,和老师丹妮漫步在西子湖畔。沉浸在爱情漩涡中的袁迪宝也暂时忘却了家中的妻子,他只想享受这甜蜜的爱情。
李丹妮和袁迪宝在西湖旁
当时李丹妮居住在杭州市灯芯巷29号,而袁迪宝就经常光顾这里。当时丹妮和父母居住在一起,每次袁迪宝来到家中,李树化都会热情招待他,在聊天中得知,两个人都是客家人,用客家话聊起天来也十分投缘。父亲对于袁迪宝的喜爱,也让丹妮更加坚信了自己的选择。
不过在相处过程中,丹妮察觉到了袁迪宝的异常,明明两人都享受着恋爱。但是丹妮总能从袁迪宝的眼神中看出一丝忧郁,总觉得,袁迪宝有什么事情瞒着自己。
袁迪宝和李丹妮在杭州
随着恋情的深入,袁迪宝不忍心再欺骗丹妮,终于有一天,他鼓起勇气告诉丹妮,自己已婚的事实。丹妮当时非常痛苦,她哭了好久。但是她不在乎袁迪宝欺骗自己,她告诉袁迪宝,如果你还爱我,那我也不介意你已婚,你可以离婚了再娶我。
但此时的袁迪宝退缩了,在当时的观念下,袁迪宝没有勇气抛弃发妻。
无奈分手
1955年,袁迪宝攻读的专业被合并到了华西医科大学,袁迪宝不得不离开杭州来到成都。
临别前,两人相约在西子湖畔,当时李丹妮剪下了一缕金发,脱下戒指,交给袁迪宝。就这样,他们分开了。袁迪宝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他不得不做出抉择,也许短暂的痛苦,会让两个人的余生都过得安稳。然而谁也不知道,这一别,再见面时,已经是55年之后了。
袁迪宝的家庭
1956年4月,李树化在得到周恩来总理同意后,决定携带妻女到法国生活。临离开时,李丹妮还特意给袁迪宝写了一封书信,希望袁迪宝跟随自己到法国生活。但此时的袁迪宝家中已经有了儿子,他不能离开中国,也不愿离开妻儿。
回到法国后,李丹妮一家定居在法国里昂,而李丹妮也进入法国里昂第三大学攻读博士。
写信
刚开始,两个人也有书信往来,信中多是表达了两人的相思之苦。
袁迪宝写给李丹妮:
亲爱的丹妮
我唯一亲爱的
这几天我在晚自修后
都默默地想着你
可能停留在天边的那个方向
当我一想到我们深深的爱时
就禁不住要滚出泪水
金星
一见到它
就如同见到你一样
李丹妮写给袁迪宝:
至爱的迪宝
人是会衰老的
但是爱情不会消失
世界上最伟大的是爱情
我会看见你的金星
你会看见我的金星
李丹妮的旧书信
wg开始后,袁迪宝邮寄出去的信和李丹妮寄来的信都被扣了下来,此时李丹妮的朋友劝解李丹妮,不要再给袁迪宝写信了,不然会害了他。
就这样,两个人断了联系……
李丹妮博士毕业后,留在了法国里昂第三大学,开始在该校担任中文系教授。
博士毕业的李丹妮
1981年,李丹妮开始担任里昂中法学院秘书长,期间她翻译了很多中国文献,为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在法国教育界,李丹妮非常成功,她获得了法国教育界杰出成就奖“骑士勋章”。
但是在生活上,李丹妮却很空白,离开袁迪宝后,丹妮此后一直未曾结婚,或许她还在一直等着袁迪宝。
中年的李丹妮
在相继送别父母后,李丹妮一个人居住在法国的修道院里。每到闲暇时光,丹妮就会整理出所有袁迪宝曾经寄给她的旧信,拿出来诵读后再小心翼翼地放回去。
而袁迪宝在毕业后回到了厦门,和妻子先后养育了三个儿子,生活安稳平静。
但袁迪宝的内心却始终没有放下丹妮,多年来,他每次到杭州,都必定要到丹妮的旧居前徘徊,回忆起两人的过去。
李丹妮旧居
1991年,袁迪宝的妻子黄秀雪不幸离世,此时袁迪宝也才63岁,他似乎可以名正言顺大胆地去爱丹妮了,但他始终没和孩子们提起这件事。
55年后重新提起
2010年春节,袁迪宝的外甥来到家里拜年,一家人坐在一起聊天,袁迪宝的儿媳抱怨道:“看老爸,自从老妈离开后,就不修边幅,穿得也很邋遢。”这个时候,外甥说道:“可别这么说,舅舅年轻时可是个帅小伙,还和洋外教谈起了恋爱。”
袁迪宝和儿媳
听到这里,儿媳十分诧异,从事于媒体工作的儿媳觉得父亲身上一定有着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
当天,在亲戚走后,儿媳主动找到袁迪宝,希望袁迪宝说出他内心的故事。
袁迪宝整整讲了三个小时,儿媳听后感动不已,哭了很久。而那一晚,袁迪宝重新将保留多年的丹妮照片拿了出来,一整个晚上都没有入睡。
袁迪宝的儿媳
第二天,儿媳妇决定要帮父亲找到李丹妮,但此时袁迪宝也不知道,李丹妮到底活着没,即使是活着,有没有搬家呢?
但是儿媳妇还是鼓励公公尝试,让公公给丹妮写信,然后自己帮忙寄出去。
袁迪宝写信
2010年春天,万物复苏,春意盎然,袁迪宝坐在书桌前,手中拿着纸笔,反复地写着来回写了几十遍,最终终于写出了5封一模一样的信。
信中这样写道:
亲爱的丹妮,你好
祝福你的健康长寿
请给我一信
永远思念你的袁迪宝
信写完后,袁迪宝隔一天邮寄出去一封,地址为法国里昂。为的就是能感动邮差,让邮差想办法送到丹妮的手中。
袁迪宝的信
10天后,在里昂独居的老人李丹妮收到了一封信,老人看到信的一瞬间,就一眼认出了信左上角的字,她知道那个字体就是袁迪宝写的,她瞬间有了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55年前的种种彷佛就在眼前。
那天,李丹妮在院子里来回转圈,始终无法安稳坐下,打开信后,老人读着读着就哭了。她没曾想过,分别55年后,袁迪宝还惦记着自己。
之后丹妮思考了很久,终于下笔给袁迪宝写了一封信。
李丹妮的信
2010年5月1日,袁迪宝收到了丹妮的来信,看到信的第一瞬间,袁迪宝也知道这是丹妮的亲笔信,当知道丹妮还活着的时候,他高兴的像个孩子。
这封信很长,但在信中,袁迪宝看到了丹妮的无奈,他才知道丹妮没有再婚也没有子嗣,未来还打算到法国的养老院里终老,看到这里袁迪宝十分痛苦。
之后的日子里,两人频繁交换信件。
袁迪宝写信
2010年7月,袁迪宝在信中写道:“亲爱的丹妮:如果你愿意,来厦门后我们可以到民政局办理结婚登记,你来和我们同住,我的儿孙们一定会把你当妈妈、奶奶孝敬的。”
丹妮看后十分感动,也在信中表达了自己想要和袁迪宝重聚的想法。
55年再相见 结为夫妻
2010年8月,袁迪宝的儿媳妇乘坐飞机来到了法国里昂,主动看望了李丹妮。此时的丹妮虽然已经83岁了,但是她端庄优雅,依然能看出她年轻时迷人的样子。
机场重逢
2010年9月18日,袁迪宝儿媳带着李丹妮从法国里昂乘坐飞机来到了厦门高崎机场。当天两位老人都很激动,李丹妮不知道该怎么开口称呼袁迪宝。袁迪宝则拜托孙子给自己买了一束55朵的玫瑰花。
当时袁迪宝的身边簇拥了儿孙,大家都在等待着父亲昔日的恋人,而李丹妮则由袁迪宝的儿媳陪伴走出机场。
老人相拥而泣
两个老人见面的一瞬间,两人顿时失语了,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
这天距离他们分别整整55年零一个月,这份爱终于得到了延续。
两位老人结婚
2010年9月26日,袁迪宝的儿孙们为这对老人操办了一场隆重的婚礼,对于83岁的李丹妮来说,这是她第一次当新娘,也是最幸福的时光。虽然已经83岁了,但是丹妮感觉的她的人生彷佛才刚刚开始。
婚后,袁迪宝的儿孙们对待李丹妮十分孝顺,就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
老人幸福的时光
而袁迪宝和李丹妮也沉浸在幸福的婚姻生活中,两位老人还特意到杭州走了一番,再次回到西子湖畔,走过他们年轻时走过的路。将这份爱延续了下去。
双双去世
2017年10月19日,袁迪宝去世了,在李丹妮的注视下,老人闭上了眼睛,享年90岁。他们的婚姻虽然只有7年,但这7年都是两人一生最幸福的时光。
丈夫去世后,李丹妮的身体也每况愈下。
袁迪宝和李丹妮
2018年7月12日,李丹妮在厦门去世,享年92岁。李丹妮的去世也为这段爱情画上了句号。
但故事却永远地保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