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中秋,南疆慢慢地减退燥热,阳光暖而不烈地洒向塔克拉玛干腹地,为驻扎在这片热土上的官兵许一次期待已久的“重逢”。

近日,武警兵团总队“党史宣讲小分队”走进执勤第三支队营区,携着百年党史中蕴藏着的奋进力量,与官兵共诉“团圆”。
“从昼夜兼程二百四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看懂东方魔术,汲取坚忍不拔的信仰。从身经百战老战士是二十出头红军中,读懂东方魔力,汲取坚定不移的信念。从冲锋号一响吓破敌胆的迷之铜号中,听懂东方魔笛,汲取坚强不屈的骨气。从寻求让14多亿人吃不完的1株稻穗中,吃懂东方魔稻,汲取坚贞不渝的初心。”

回顾百年党史,几多跌宕起伏。宣讲刚开始,大屏上的四个标题就令官兵们为之一振。四个画面对应四个年代,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那段艰辛而又漫长的三十年。

“有同志就很好奇,党的历史怎么跟‘魔’字联系上了?这些称呼没有一个是我自己杜撰的,都是外国人给起的,准确讲有3个还都是美国人给起的。这‘魔’字,你可以理解为‘不可能’、‘不相信’、‘不理解’。”一开场,宣讲员边宁就将党的发展历程中那些“不可思议”娓娓道来。难以想象,平日里看上去柔弱的文化干事,讲起党史,竟能迸发出如此铿锵的力量。
山高水急,铁索悬桥,横渡天险,战士赤脚。一次被称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二十多名勇士率先冲锋,无惧枪林弹雨,向着胜利与和平前进。时光拂散了烽火硝烟,泸定桥上再不见红军匍匐的身影,岁月更迭中,留下的只有13根锈迹斑斑的铁索上,清晰可见的弹痕。

那是英雄们留下的遗志,昭示着后辈军人为了希冀,理当冲锋,自强奋进。
如果说,先烈们在党史中留下“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的真理,那么党在新时代的强军征程中,便该有“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的初心。

“9月2日,随着第八批在韩志愿军战士遗骸被护送回国,目前中国已连续八年共将825位烈士遗骸接回祖国,要知道,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伤亡36万余人,至今还有多少先烈未能回家?”宣讲员魏聪登台,抛出的数字和发出的拷问,发人深省。

新中国成立之后,“和平”二字就成了国人的信仰,“守护”一词,也造就了中国军人的神圣使命。和平依旧,但战争从未远离……

“对印、珍宝岛、西沙群岛、对越等诸多自卫反击战以及加勒万河谷斗争,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一次次用生命和鲜血捍卫着国家领土主权!”每当冲锋号响起,人民军队总能始终听从党的号令,第一时间整装出发。

除夕“逆行”,携手“抗疫”,拉起一支“党员先锋队”;
河谷斗争,拼死守卫,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洪魔肆虐,闻“汛”而动,用双手托起“生命之舟”。
新时代中国军人一次次用生命践行这是一支“听党话,跟党走”的部队,在危难来临之际始终做到“能打仗,打胜仗”,凯旋之际,我们也仍不忘让党旗在风中飘扬。

习主席强调,“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言语简短,意味深长。在百年大党的领导下,山河依旧,国富兵强,建设发展仍在路上!

嘘!请噤声,侧耳细听,那发自古田的军号声从远方悠悠传来……
再整行装,紧跟着党,冲锋!
作 者|张南翔、祁 非
“攒劲”!这样的“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宣讲,官兵直呼“过瘾”!
总 编:杨志强
主 编:邓晓军 段 亮
值班编辑:石帅印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