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81年5月14日深夜,宋庆龄病情突然恶化,在党和国家领导人前来探望之时,她在病床上提出入党的请求,5月15日下午,邓小平参加中央政治局紧急会议上,会议一致通过批准宋庆龄为中共党员,同时建议宋庆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
图 邓小平毛主席
16日下午,邓小平亲自到宋庆龄寓所探望,祝贺她加入中国共产党,宋庆龄听后,脸上浮起微笑,虚弱地点了点头。
鼎立支持解放军
1945年10月13日,《双十协定》签订后的第三天,蒋介石向国民党各军区司令长官发出密令:
此次剿共为人民幸福之所系,务必以往抗战之精神,遵照中正所定《剿匪手本》,督励所属,努力进剿,迅速完成任务,其功于国家必得膺赐,其迟滞贻误者当必执法以罪,希转伤所属剿共部队官兵一体悉尊为要。
1946年6月,蒋介石公开撕毁《双十协定》,悍然发动内战,进攻中原解放区,7月20日,毛主席号召:
“全党同志和全解放区军民,必须团结一致彻底粉碎蒋介石的进攻,建立一个独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国。”
图 毛主席蒋介石
宋庆龄一直希望中国走上“和平、民主、团结的道路,从而达到天下一家的理想”,但是她太了解蒋介石,当内战扑面而来之时,她毫不犹豫地加入反内战革命之中。
7月25日,宋庆龄发表声明:国民党反动派挑起的是一个“无法取得胜利的战争”,因为“农民拥护的是共产党”,“呼吁中国两大党和其他党派的领袖们,立刻建立联合政府。”
1945年12月,宋庆龄把自己的“保卫中国同盟”改为“中国福利基金会”,持续为解放区提供物资、医药。
图 毛主席
面对的宋庆龄的鼎力支持,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永远铭记在心,1946年12月17日,周恩来致函宋庆龄,转达了毛主席和延安同志们对她的思念,感谢她为解放区人民所做的努力,称她是人民的骄傲。
随着内战的全面爆发,国民党和共产党展开生死较量,国民党在美国的支持下,拥有四百万美式装备的大军,而中国共产党却是“小米加步枪”。
1948年5月1日,五一劳动节当天,中共中央发布《劳动节口号》,中国共产党根据自己对时局的判断昭告天下:
“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社会贤达人士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图 毛主席亲笔信
号召一经发布,立即引起社会各界民主人士和无党派人士的热烈响应,许多民主党派领导和无党派人士从四面八方涌到延安。
到了年底,国民党统战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全面崩盘,蒋介石的统治已经是风雨飘摇,危在旦夕。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势不可挡之势取得辽沈战役、淮海战役的重大胜利。
力邀宋庆龄北上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胜利已是大势所趋,中国共产党积极筹备新一届政治协商会议,聚集各界民主党派人士和团体、无党派人士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在这重要的历史时刻,毛主席没有忘记一直对中国共产党鼎立支持的宋庆龄先生。
1月19日,毛主席和周恩来河北的西柏坡联名向宋庆龄发出电报,盛邀宋庆龄北上参加新政协会议,内容如下:
图 孙中山宋庆龄
宋庆龄先生:
中国革命胜利形势已使反动派濒临死亡末日,沪上环境如何,至所系念,新一届政协会议即将在华北召开,中国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对如何建设新中国已予以指导.....
此时的上海,形势更加恶劣,国民党反动派正在垂死挣扎,手段更加残忍,行为更加猖獗,大街上警车、警察频繁出没。肆意抓捕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报纸上连篇累牍的都是枪毙“共产党要犯”的消息。
图 毛主席在天安门
同时一些国民党政要不愿意离开大陆,但是受到特务的胁迫和威胁,就连“国母”宋庆龄也未能幸免,受到特务的特务的跟踪监视。
中共中央对宋庆龄的安全十分重视,对她北上参加政协会议采取极为谨慎的态度,并做了十分周详的安排,就连这封电报,还是附在中共中央发给在香港的华南分居领导人方方等人指示电之后,并要求他们想发设发把这封电报送给宋庆龄。
并特别要求:一、必须秘密,不可冒失行动;二、务必征求孙夫人完全同意,如有危险,宁可不动。
图 政协会议
接到任务后,华北分局领导经过认真商讨,提出一个周详方案,先派地下战斗经验最丰富的华克之赴上海把宋庆龄接到香港,然后由何香凝陪同宋庆龄北上。
随后,华克之办成一个富商,来到上海,找到宋庆龄的秘书呈上电报,当宋庆龄看到毛主席和周恩来的电报,心情久久不能平息,字斟句酌读了一遍又一遍,不仅从字里行间读出毛主席对自己的尊重和深情打动,又为中国革命终于即将取得伟大胜利而欣喜。
但是北上之事,宋庆龄却有自己的想法。2月20日,宋庆龄用英文写下《致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的亲笔复函。
亲爱的朋友们:
请接受我对你们友善来信之深厚的感谢,很抱歉,由于炎症及高血压,正在诊疗中,不克即时成行。
但我的精神永远跟随你们,我深信在你们的英勇领导下,这一章历史将于最近将来光荣完成。
宋庆龄虽然不能北上,但是她正如她所说:“我的精神永远跟随你们”,此时,国民党政府已经日薄西山,不断转移、破坏国家资产,宋庆龄为了给新诞生的中国留更多的物资和资金,尽快恢复发展。
她不顾危险,多次组织中国福利基金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上海临时联合救济会合作,与国民党作斗争,并取得很好的成效。
后来,她在上海混乱不堪的情况下,争取到大量面粉、大米、奶粉等物资,这批物资为上海新政权初期克服供应困难提供了不少助力。由于局势混乱,她派人联系赵朴初,将这批物资妥善安置在上海寺庙、庙堂里。
5月27日,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一到上海,就四处打听宋庆龄的下落,并专门派出警卫,把她安置到安全的地方。
图 毛主席
接着,陈毅和潘汉年亲自登门,为这位解放区给予巨大物质支持的伟大战士致予崇高敬意。
看到陈毅,宋庆龄也十分高兴,道:
“解放了就好,国民党的失败是我早已预料到的,因为它敌视敌人、压迫人民,与人民作对,共产党取得胜利是必然的,因为它才是代表人民,为人民谋福利。”
1949年7月1日,这天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八周年纪念日,6月30日晚上,华北统战部特意举办庆祝大会,宋庆龄在邓颖超和廖梦醒的陪同下出席大会,会上,陈毅发言后,宋庆龄因身体不适,由邓颖超代替发言。
1949年6月15日,在北平中南海勤政殿召开新政协筹备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参加会议有134人,包括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各界民主人士、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代表。
新中国即将成立,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即将召开,中共中央专门派邓颖超前往上海迎接宋庆龄女士北上。毛主席特意为宋庆龄亲笔写了一封信。
图 宋庆龄
宋庆龄先生:
重庆违教,忽进四年,仰望之城,与日俱积....
周恩来也给宋庆龄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
沪滨告别,瞬近三年,每当蒋贼肆虐之际,辄以先生安全为念.....
6月25日,邓颖超带着毛主席、周总理的亲笔信,千里迢迢从北京来到上海,在此之前,廖梦醒已经转告中共中央邀请她北上共商国是之意。
廖梦醒把中央的话转诉给宋庆龄后,宋庆龄却陷入沉思,脸上路出为难之色,1925年孙中山先生就是在北平去世的。宋庆龄对廖梦醒说道:“北平是我伤心之地,我担心.....”
廖梦醒劝慰道:“北平已经今非昔比,如今已经成为新中国的首都,邓颖超女士代表毛主席和周总理专程来迎接你。”
邓颖超到上海后,没有任何犹豫,直奔宋庆龄寓所,两位老战友再次相逢,喜不自胜。
图 宋庆龄邓颖超
当宋庆龄读到毛主席和周恩来的亲笔信,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她的期待和敬佩,给她带来极大的感触,最终,她决定克服自己,和邓颖超一同北上。
她对邓颖超说道:“个人感情事小,国家大计事大,我接受毛主席和周恩来先生的邀请。”临行前,宋庆龄特意叮嘱邓颖超不要举办什么欢迎仪式,也不要到车站迎接。
北上之行,到站迎接
为了迎接宋庆龄北上,中共中央做了周详的安排,在邓颖超女士来上海之时,就吩咐上海市市委在宋庆龄女士北上时,要做好护送工作,7月1日,又专门指示上海市铁路管理局,准备好头等卧车以备宋庆龄北上之用。
北上之时,专列直达南京,从南京到北平,8月3日,周恩来亲自到宋庆龄在京住所查看。
8月26日,得知宋庆龄即将北上的消息,毛主席非常高兴地说道:“邓颖超北上之行,出色的完成了党中央交给他的任务。”说完,毛主席就开始翻看日历,板着指头开始算宋庆龄什么时候能够到达北平。
图 宋庆龄邓颖超
28日下午,宋庆龄即将抵达北平,毛主席提前起床,匆匆吃过饭后,就换上一身浅色衣服和平常不大穿的皮鞋,来到北平火车站迎接宋庆龄。
等在火车站的还有朱德、周恩来、董必武、何香凝、郭沫若等人,随着一声汽笛声,一列火车吐着白雾缓缓到达车站,这时,毛主席立即扔掉手中未抽完的香烟,向火车走去。
火车缓缓停下后,宋庆龄在廖梦醒和邓颖超的陪同下,缓缓走出车厢,这天,宋庆龄特意穿上黑色旗袍,围着一条白色纱巾,端庄素雅,朴素大方,她缓缓走到车门,毛主席立即迎了上去,伸出双手。高兴地说道:“欢迎你、欢迎你,一路上辛苦了。”
图 宋庆龄邓颖超
看到毛主席,宋庆龄十分吃惊,她没想到会有如此隆重的欢迎仪式,毛主席竟然在百忙之中亲自迎接,宋庆龄欣喜地说道:“谢谢你们的邀请,我首先先向你的表示祝贺,祝贺中国共产党在你的领导下取得伟大胜利。”
毛主席回道:“欢迎你来和我们共同筹建新中国的大业,我们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向你请教呢。”
看到毛主席这么客气,宋庆龄连忙表示:“你们已经做得很好了,我愿意为建立新中国这项伟大事业尽自己绵薄之力”。
随后,周恩来和朱德等人纷纷向前和宋庆龄握手,对她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晚上,毛主席特意在中南海设宴款待宋庆龄,为她接风洗尘,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参加。
在宴会上,一向不善饮酒的毛主席却频频向宋庆龄敬酒,宾主尽欢,毛主席向宋庆龄说道:
“欢迎你来北平,你为中国革命立下汗马功劳,为中国共产党做出巨大贡献,是一位杰出的女性,我们欢迎你能和我们继续合作,共商国是,把中国建设的更加繁荣昌盛,为我子孙后代能够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生活干杯。”
图 宋庆龄毛主席等人合影
毛主席的一番肺腑之言,宋庆龄十分感动,说道:
“感谢你们派邓颖超女士专门到上海来接我,感谢毛主席、周恩来、刘少奇先生专门到车站来接我,感谢毛主席设宴欢迎我,今后,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之下,我会继续为新中国的建设做贡献。”
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胜利召开,宋庆龄当选为大会主席团常务委员,在会议上,宋庆龄作为特邀代表在会议上发表讲话,讲话内容除了对共产党的赞许,还有对毛主席个人丰功伟绩的肯定。
讲话结束后,会场内响起雷鸣般的掌声,9月30日,毛主席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宋庆龄、刘少奇、朱德、高岗等人当选为副主席,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古老的北京焕发出新的生机,中国历史即将翻开新的一页,三十万被压迫的人民群众从四面八方涌到天安门广场,共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宋庆龄随着毛主席登上天安门城楼。
图 毛主席宋庆龄在天安门上
15时整,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庆祝典礼开始,毛主席用洪亮的声音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
随着毛主席按动按钮,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随风飘扬,宋庆龄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仰望着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眼泪逐渐氤氲在眼眶里。
此时,中央广场上矗立着孙中山的巨幅画像,宋庆龄心绪万千,中国革命历经千难万险走到今日,不容易,中国人民历经百般折磨走到今日,不容易,孙中山先生的意愿,在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历经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在今日终于得以实现。
这次北平之行终于抚平宋庆龄心中的那抹伤痛,对北平拥有了一个全新的印象,她在上海广播电台《华北之行的印象》写道:
我这次到北京的感受,与我1925年所经历的有着天壤之别,那时候北平这座历史古城还是帝国主义的基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宋庆龄担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家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位,在几十年的战斗生涯中,宋庆龄和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共患难,同甘苦,结下深厚感情。
图 政协会议宋庆龄与人合影
新中国成立后,他们相互支持,砥砺前行,为新中国的建设立下汗马功劳,
建国后,毛主席经常就国际、国内的重大问题与她交换意见,宋庆龄也经常就国家建设表达自己的看法,两人在政治上推心置腹,生活上互相关照,相互来往。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宋庆龄悲痛不已,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两次去毛主席的追悼会悼念,并敬献花圈,1978年,毛主席逝世两周年后,宋庆龄饱含深情地写下《追念毛主席》一文,以此来记念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