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最后一位御医:曾入狱29年,出狱后凭秘方救人,成为一代名医

2021年09月05日19:43:02 历史 1894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东北的伪满洲也随着灭亡了。

被扶持为伪满洲的皇帝溥仪与弟弟溥杰,一起逃到沈阳,打算乘飞机前往日本。

结果,他们没有逃跑成功,被苏联军队当场俘获。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最后一个皇帝是无能的,没能为国家做出什么贡献,家族也是比较没落的。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溥仪与弟弟溥杰,以及一些家族,在接受思想改造后。各自为新中国的事业添砖加瓦、发光发热。

在溥仪以及一些亲属特赦后,周恩来亲自接见了他们,鼓励他们为新中国做出贡献。

他们也确实不负总理与人民的期待。

溥仪特赦后,让世人最清楚的就是,他写出一本《我的前半生》。这是一部关于自己的回忆录,他把自己特殊又罕见的经历客观地写出来,其中还带有自己的反省。

这部书,不仅展示宫廷生活、王室斗争,还记录了日本与伪满洲国的外交史。

因此,它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以及教育作用。

他的弟弟溥杰,见过周总理后非常感激,还在诗中写道:“矢当珍此桑榆景,尽我余龄觅寸阴”。

他不仅这么说,也是这么去实践。溥杰非常热心公益事业,并且还将自己工作多年的积蓄捐给亚运会。

爱新觉罗家族中,他们两个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人物。有一个我们比较陌生的人,他也在出狱后为新中国的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他在获得新生,成为一名普通公民后,开办私人诊所,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医事业里,治愈了很多疑难病症与不治之症的患者。

他就是溥仪的御医:爱新觉罗·鹦烈·鹏,也是历史上最后一位御医。

溥仪最后一位御医:曾入狱29年,出狱后凭秘方救人,成为一代名医 - 天天要闻

晚年鹦烈

众所周知,御医是专门服务皇室的医疗人物,能做到这个位置,可见其医术的能力。

现在的他已经105岁。

他的一生大起大落,也许从出生到爱新觉罗家族里,就注定他会有这样的人生

01

1916年,爱新觉罗·鹦烈·鹏出生于辽宁省抚顺市清源满族自治县,是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六子塔拜的后代。

他的家族世袭清朝御医,深得皇室的信任。

溥仪最后一位御医:曾入狱29年,出狱后凭秘方救人,成为一代名医 - 天天要闻

鹦烈

但是,父亲并不想让儿子将来进宫做事,因为他十分清楚进宫做事的危险,万一出现什么忽略,可能连命都没有了。

父亲想让儿子长大后当一名法律,做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过着简单的幸福。

可是,命运很捉弄人

小鹦烈天生就对医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还天资聪慧。

家族里的人想让他学习中医,好有后人遗传。

在他八九岁的时候,就跟着叔叔熟读《十八反》、《二十八脉诀》等医术。

而他的这位叔叔,就是后来被溥仪召去做御医的爱新觉罗·书堂。

不过,那会已经不是清朝的御医,而是伪满洲国的御医,清朝已经在鹦烈出生前就灭亡了。

后来鹦烈又违背父亲的意愿,弃法从医,考上满洲哈尔滨军医。他亲口对父亲承诺:“自己将来只给百姓看病。”

路怎么走父母只是给予我们建议,最终的决定权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从医救世济人的道路本身是好的,只是被他的身世给绑定了命运。

1941年,鹦烈的叔叔去世。溥仪发出指示,要尽快找到一个精通医道的人接替书堂的御医职位,并说明要求是族内人。

溥仪之所以请族内人当御医,自然也是为了用起来放心。这时,家族世袭御医职位的鹦烈就被看上。

此时的鹦烈正在齐齐哈尔伪满的第三军里当军医,当军医也是他身不由己的。在哈尔滨医校毕业的学生,根据军管的要求,必须一律分配到军队里去。

人选物色来物色去,最终还是选定了鹦烈。

鹦烈看着这份军政部发下来的指示,脸色慌张。他立马找理由拒绝,说自己年纪尚小,又没有经验,无法进入宫廷服侍皇室。

可是,现在已经由不得他。

军政部不久后又发来紧急通告,后面还加一句:如有违令,军法问处!

鹦烈看到这句军法问处,就已经明白不去也得去。

他怀揣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赶紧收拾东西,前往宫廷。

02

来到宫廷后,鹦烈成为末代皇帝溥仪的贴身医生,获得御医的职位。

论身份,溥仪是皇帝;论辈分,溥仪是他的爷爷辈。因此,鹦烈第一次见溥仪很紧张,两腿一直在打颤。

来到溥仪面前,看着他冰冷冷的面孔,鹦烈就更加紧张。

好在溥仪的弟弟溥杰与他随行,主动调节场面,还为他说话:“这个鹦烈很像他的叔叔,医道不错,人也可靠。”

溥仪听完,看着鹦烈说:“听说你的医道好,咱们都是一个大家族的。”

自从那次请安后,鹦烈就对溥仪每周进行一次健康状况会诊。

如果遇到溥仪生病头痛之类的,就得立马接受召唤。

鹦烈每次向溥仪诊病时,他都非常小心。因为父亲曾告诉过不要从医,不然成了御医,就会过上“伴君如伴虎”的生活。

鹦烈每次开的药,溥仪都会自己看一遍,甚至会有些小的改动。

这让他有些疑惑,但看到溥仪改过的药方后,他才知道。

原来,溥仪也是一个精通医术的人。

只是有些改动确实是没有必要,不过鹦烈不敢怎么说,只能附和着,但溥仪懂医是真的。

不久后,鹦烈就在父母的安排下,与家乡的旗人徐晶结为夫妻。

鹦烈生活在宫廷的这段日子,虽然过得小心翼翼,但也收货颇丰。

宫廷里许多的药用秘方,都被他熟记于心。

只是,伪满洲的好景不长。

随着中国抗日胜利的传来,伪满洲的日子已经到头了。

这段时间,宫里许多人纷纷收拾行李逃走。但鹦烈却没有,他仍然留在宫里照顾溥仪。

  1. 溥仪找来鹦烈,认真严肃地对他说:“你也回老家吧,我把御用苍龙丸的方子给你,这是从隋朝流传至今的宫廷秘方,它能治百病。但你要切记,药方子只能用,不准拿去卖!”

鹦烈很感激,他跪谢溥仪后,便带着妻儿回到辽宁老家。

回到老家,溥仪就过上自己原本想要的生活。

他走乡串户的为大家看病,积攒到一定的钱财后,他就在县城开一家自己的诊所。

溥仪最后一位御医:曾入狱29年,出狱后凭秘方救人,成为一代名医 - 天天要闻

鹦烈行医

不过,鹦烈与一些名利医生不同。

他把病人的病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只要是经济困难或孤寡单身的,他都免费帮忙看病。

这显示出他悬壶济世的医德作风

然而,这样的日子也不长久,身份的问题再次影响到他

解放后,国家对特殊身份的人进行详细调查与登记,身为末代皇帝溥仪的御医,肯定是重点的调查对象。

1950年,鹦烈因奉职伪宫廷被关进抚顺战犯监狱,进行思想改造。

在监狱里,鹦烈依旧是一名医生,他的主要任务就是给战犯们看病。

在狱中,他不仅为清朝的溥仪、溥杰等人看病,还为杜聿明黄维等国民党高级将领看病。

看着这些国民党将领,鹦烈百感交集,心中十分感慨:这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大将军,也跟自己一样成为战犯。

溥仪最后一位御医:曾入狱29年,出狱后凭秘方救人,成为一代名医 - 天天要闻

与溥仪合影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1979年,鹦烈终于结束了他29年的监狱生活。

从风华正茂的年纪,到两鬓斑白的老人,这一进一出,就是将近半辈子的岁月。

这一刻的心情,到底是怎么样的,也许只有他自己能体会了

03

出狱回到老家后,鹦烈的父母妻子已经相继离开人世了。

监狱几十年的生活,并没有让鹦烈产生愤怒不满之情。年过六旬的他更没有改变学医的初心,他依然在家乡继续行医救人。

从此,鹦烈就将中医在当地慢慢发扬起来。

鹦烈早年跟着叔父学习各种医学药方,后来又在当御医时得到一些宫廷秘方。因此,他掌握了近清宫300年间的多种秘方,其中还许多是祖传的。

在治病的同时,他还系统地整理了这些特效药方。

凭着自己的医学知识与宫廷秘方,鹦烈医治了糖尿病、肿瘤等各种疑难杂症。

后来,在当地部门的支持下,鹦烈在家乡开了一个个诊所,专门为老百姓医治各种病症。

鹦烈在东北的中医名声中,越来越大。

沈阳中国医大有一位教授的女儿长年患有青紫脸,且一直治愈不好。

教授在听闻鹦烈的名气后,专程赶到清源来找鹦烈。

结果,不负所望。

鹦烈开了自己秘制的中药方剂,还给她外敷特制的中草药。

一段时间后,病就清除了。

虽然他已经不再是御医,但出于情感关系。鹦烈还好几次专程赶去北京为溥杰的妻子治病,而且每次的治疗效果都很不错。

为感谢鹦烈,溥杰还专门为他题写了一个“慈航普济”的字幅。

这位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沧桑老人,不仅出狱后将中医继续发扬起来,还依旧保留着以前的医德作风

溥仪最后一位御医:曾入狱29年,出狱后凭秘方救人,成为一代名医 - 天天要闻

晚年鹦烈

面对生活困难的患者,他一律不收钱。他的房间里,放满了患者为感谢他送的几百面锦旗。

后来,台湾有位院长,听说当年溥仪在满洲国把“御用苍龙丸”交给鹦烈。

他专程赶到辽宁来,并出价100万元购买此秘方。

鹦烈态度坚决:“秘方是祖国的,我哪能把它卖钱?”

溥仪当初把秘方交给他时说的那句话,鹦烈用行动坚守几十年。他始终只拿药方治病,不拿去卖钱

1997年,已经步入80岁的鹦烈还是坚持给人看病。

但是,他考虑到自己年事已高,为了能将药方继续流传下去,鹦烈就将治疗风湿的药方“追风液”捐献给抚顺市汇融药业公司。

同年,又将“强身胶囊”捐献出去。

当时厂家要给他一笔高昂的报酬费,但是鹦烈强烈坚决不要,他说:“自己能为父老乡亲的健康做点贡献,就满足了。”

现在爱新觉罗·鹦烈·鹏已经105岁,他被当地人称为一代名医,他的生平与业绩还被记录在《中国名医列传·当代卷》中。

有些时候,我们决定不了自己的出生。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也一定程度决定我们的命运。

但是,命运的决定权最终还是把握在自己手中的

溥仪最后一位御医:曾入狱29年,出狱后凭秘方救人,成为一代名医 - 天天要闻

鹦烈小时候违背父亲的意愿去学医,从军校毕业后又被强制分配到军管去当军医;再被强制召去伪满洲给皇帝溥仪当御医;最终又因为这件事受到牵连,入狱29年。

可以说,鹦烈的前半生,他自己都做不了主。等到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时,他已经63岁。

但是,身世最终并没有绊倒他。

直到现在的50多年里,他又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从事自己热爱的医学,并成为享誉国内外的一代名医。

参考资料

《给溥仪当御医》——湖南文史

《鹦烈给溥仪当御医》——广西健康生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巷道里的 “中国脊梁”,原来是他! - 天天要闻

巷道里的 “中国脊梁”,原来是他!

近日一段贵州榕江抢险一线的视频让无数网友泪目这个背影被称为巷道里的“中国脊梁”这名只留下背影的战士被找到了!他叫马东升是武警贵州总队的一名战士7月1日武警贵州总队官兵深入贵州榕江县城的小区、巷道清淤排障马东升所在的任务地点在一处巷道内那里地势低洼、空间狭小还有一段长约25米、倾斜近45度的斜坡他回忆当时巷...
发现罕见30万年前的木器!云南甘棠箐遗址考古获重要突破 - 天天要闻

发现罕见30万年前的木器!云南甘棠箐遗址考古获重要突破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日,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等国内外多家科研单位合作,通过对甘棠箐遗址发掘出土的遗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35件保存完好的年代约为距今30万年的木器,与木器伴生的文化遗
1942年敌军中将送给粟裕一包香烟,粟裕看后大怒:处决电报科长 - 天天要闻

1942年敌军中将送给粟裕一包香烟,粟裕看后大怒:处决电报科长

1942年,新四军指挥部,粟裕看着手中的香烟盒,脸色平静,接连下达了多道重要命令:全军保持无线电静默,派骑兵,火速追上高级干部,让他们紧急返程。如果粟裕的命令再晚上半天,整个新四军的指挥体系,可能就被日军给一锅端了。粟裕将军究竟在香烟盒上看
泉州一地发现一座清代古桥! - 天天要闻

泉州一地发现一座清代古桥!

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简称“四普”)工作中,泉州台商投资区普查队发现两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古桥——梅岭惠安桥和上仑石塔及水尾桥。它们不仅是古代交通的重要节点,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有趣的民间传说。
85年前大学毕业证书成“传家宝”,无偿捐赠入藏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 - 天天要闻

85年前大学毕业证书成“传家宝”,无偿捐赠入藏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

7月3日,一场承载着历史记忆与家国情怀的捐赠仪式在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举行。捐赠人王晓思先生将其父亲——老战士、老党员、著名文艺工作者王云同志生前珍藏的一批珍贵抗战文物及史料,无偿捐赠给该馆永久收藏。把个人记忆、家庭记忆变为社会记忆王云同志(1920-1980)是一位经历丰富、贡献卓著的老战士和文艺工作者。...
香港培侨中学喜迎北京天安门国旗 - 天天要闻

香港培侨中学喜迎北京天安门国旗

7月4日,香港培侨中学在校内举行活动,喜迎2023年7月24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升起的国旗。据了解,培侨中学在2025年7月1日组织60名师生代表团到北京参加天安门升旗仪式,并获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赠予2023年7月24日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的国旗(编号2023-0205号)。图为迎国旗仪式。中新社记者 陈永诺 摄7月4日,香...
宝成铁路电气化50年:铁轨上的传承 - 天天要闻

宝成铁路电气化50年:铁轨上的传承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龙门阵工作室】2025年7月1日,宝成铁路电气化迎来开通50周年。这条穿越秦巴山脉的钢铁巨龙,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几代人的梦想。在这个特殊的年份,一个关于父女与宝成线的故事,也在这蜿蜒的铁轨上,清晰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