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母亲廖月琴,鼓浪屿首位名媛,嫁个穷小子56岁自尽

2021年04月22日20:36:03 历史 1209

非典之前,钟南山先生名不见经传。新冠之后,钟南山先生如雷贯耳。他的成就与中国的两次大疫情有着非常大的关系。非典来时,钟南山就临危受命,作为一位66岁的广东中国工程院院士,毅然决然的走到了抗疫战线的最前沿,为全国疫情把脉,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

到了新冠疫情时,又是他从广东一路出发,前往武汉疫情最前线。在中国最艰难、最需要医疗领军人的情况下,站在了抗战的最前沿,首次提出"人传人"概念,并率领全国医生,共同抗击疫情

钟南山母亲廖月琴,鼓浪屿首位名媛,嫁个穷小子56岁自尽 - 天天要闻

两次上前线,两次凯旋而归,钟南山不断在国难面前表现出优秀的领袖气质,这位真正的"国士"毫无疑问地成为了中国在大疫面前的压舱石。但是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他母亲的成功教育,所以这位伟大的母亲应该被更多的人知道。

一、出身名门

钟南山的母亲廖月琴,并没有出生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里,她的父亲廖超熙在重庆厦门经营着一家华南药房。廖家的药房在厦门很是有名,而廖月琴的姑父更加有名,就是大名鼎鼎汉语学家林语堂

钟南山母亲廖月琴,鼓浪屿首位名媛,嫁个穷小子56岁自尽 - 天天要闻

廖月琴的同辈也没有什么泛泛之辈,家族同辈中有钢琴家、声乐家等,可以说是人才辈出。廖月琴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家里自然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从小就接受中西融合的教育,在那个时代是非常难得的。

钟南山母亲廖月琴,鼓浪屿首位名媛,嫁个穷小子56岁自尽 - 天天要闻

廖月琴也正是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下得到成长,所以性格上非常温柔但并不封闭自己。她有着东方女性特有的柔韧,和那个时代青年身上宝贵的奉献精神。

钟南山母亲廖月琴,鼓浪屿首位名媛,嫁个穷小子56岁自尽 - 天天要闻

正是这股奉献精神,让她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考入护校,并成为了一名护士。要知道学医也许是家里人为她做出的选择,但成为一个护士在那个年代并不受到待见。更何况她作为社会名流的孩子,去为老百姓提供医疗上的照顾,更是会为家族蒙羞。

钟南山母亲廖月琴,鼓浪屿首位名媛,嫁个穷小子56岁自尽 - 天天要闻

但是廖月琴并没有因此而退缩,而且在学校成绩优异,并不断积累医疗经验,并认识了同为协议医学院毕业的钟世藩

二、家庭教育

不得不说,廖月琴看人很准,钟世藩虽然比廖月琴年纪大了10岁,而且还是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但廖月琴就是看中了钟世藩身上的气质,毅然决然选择嫁给了自己爱的人。

钟南山母亲廖月琴,鼓浪屿首位名媛,嫁个穷小子56岁自尽 - 天天要闻

钟世藩也不负所望,因为专门研究肺炎球菌,最终取得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此时的他已经是国内屈指可数的细菌专家。随后钟世藩在学术领域上也为国家开疆拓土,并在纷乱的年代里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廖月琴建立家庭之后,战火弥漫的中国并没有给家里带来安宁,廖月琴和丈夫,以及后来先后产下的一子一女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根据钟南山的回忆,从他记事开始,家里就经常遭到轰炸,甚至在他还没出生多久,就曾被瓦砾堆掩埋,如果不是母亲和外婆的救助,他可能就死在那里了。

钟南山母亲廖月琴,鼓浪屿首位名媛,嫁个穷小子56岁自尽 - 天天要闻

由于钟世藩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医学专家,在工作上自然非常的繁忙,经常需要加班到深夜,想要照顾家庭教育子女更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些都需要廖月琴一手撑起。

而廖月琴对于小时候的钟南山并没有表现出过于严苛的教育方式,她通过鼓励的方式激励儿子自己奋斗,支持他自己在学业上不断探索。钟南山小学期间非常顽皮,学习成绩也不好,全靠母亲的不断引导,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

钟南山母亲廖月琴,鼓浪屿首位名媛,嫁个穷小子56岁自尽 - 天天要闻

三、医疗先行者

廖月琴如果只是一位相夫教子的优秀妻子,那么她也许对于钟南山并没有那么大的影响。而正是这位优秀的母亲,她还为自己的孩子树立起了一个榜样。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医疗方面几乎是两眼一抹黑。虽然基层大夫还在,但是医疗机构的严重缺失和连年战火带来的人才凋零,也让新中国面临继续一大批地方医院的建立,尤其是重点专科医院的建立。

钟南山母亲廖月琴,鼓浪屿首位名媛,嫁个穷小子56岁自尽 - 天天要闻

作为一名高级护理专业的人才,廖月琴意识到了祖国出现的危机,于是亲手创立了广东省肿瘤医院。但她知道自己的专业并非是肿瘤专业,所以虽然是创始人,但依然愿意做副院长。

廖月琴是一个对普通劳苦大众极其富有同情心的人,面对受到病痛折磨的病人,她总是温柔和富有韧性,给人以母亲般的关怀。而母亲对待病患的一举一动也在深深影响着钟南山,让他有了一颗热爱劳苦大众,天下为公的心。

钟南山曾在母亲节报告中这样说道:"在治学严谨上,我受的是父亲的影响,但我对人的同情心是从妈妈那里学来的。"

钟南山母亲廖月琴,鼓浪屿首位名媛,嫁个穷小子56岁自尽 - 天天要闻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一个医学世家的子弟是如何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成长为一个成功的医学家和国家的中流砥柱。

四、钟南山母亲的死亡

一个如此温婉善良的女子,几乎将自己所有的能量都散播给了中国的患者,但下场十分凄凉。那个时候国内正处于动乱的年代,人人都处在斗争的漩涡之中。

钟南山母亲廖月琴,鼓浪屿首位名媛,嫁个穷小子56岁自尽 - 天天要闻

廖月琴的一家几乎是没有黑料的,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曾经威胁钟南山的父亲钟世藩,作为广州市中央医院院长,应该携带巨额物资,前往台湾继续效忠国民党。但钟世藩是清醒的,他知道哪里更加需要他,于是带着家人留在了广东。

钟南山母亲廖月琴,鼓浪屿首位名媛,嫁个穷小子56岁自尽 - 天天要闻

但廖月琴最终还是被抓到了把柄,理由也很简单,廖月琴出身高贵,又是优秀的知识分子,必然会成为批斗和打倒的"典型"。在那个年月里,为了防止家庭受到牵连,廖月琴每日担惊受怕,生活艰苦,最终不甘受其羞辱,选择通过自杀的方式了结自己。

母亲的死对于钟南山先生来说打击是巨大的,毕竟廖月琴女士是一个令人尊敬的名门望族,一个真正有操守、有担当的医者。廖月琴女士从未忘记过学习,到了50岁的高龄,还依然坚持参加夜学学习,为的就是让自己不断充电,了解更多的知识。她的不幸去世,实在是医学界的一大损失。

钟南山母亲廖月琴,鼓浪屿首位名媛,嫁个穷小子56岁自尽 - 天天要闻

五、总结

从廖月琴女士的一生我们不难看出,一个常怀悲悯心勤于学习热衷奉献的医者,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为世界发光发热的人。而这种优秀的家风,是会通过传承不断影响着后世子孙。

一个家庭的家风非常重要,如一个皮小子变成了一个果不是有廖月琴这样优秀的母亲,也不能孕育出如此优秀的国家栋梁。一个人能够成才,家庭环境极为重要,廖月琴的培育方式是非常好的,让学霸。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从胯下之辱到千金一饭:看韩信如何将恩情淬炼成传奇 - 天天要闻

从胯下之辱到千金一饭:看韩信如何将恩情淬炼成传奇

秦末的淮水河畔,寒风裹挟着碎冰拍打在岸堤上。韩信蜷缩在芦苇丛里,腹中饥饿如烈火灼烧,他摸了摸腰间早已锈迹斑斑的青铜剑 —— 这是他唯一的体面,也是他最后的倔强。曾经的世家子弟,如今却要靠着钓鱼换钱果腹,若运气不好钓不到鱼,便只能在河边挨饿。
黄桥决战后,为何毛泽东预言粟裕“必成大器”? - 天天要闻

黄桥决战后,为何毛泽东预言粟裕“必成大器”?

1940年深秋的苏北平原,7000名新四军战士正面临16万国民党军的合围。指挥部里,34岁的粟裕伏在地图上,铅笔划过黄桥镇外的每一道沟壑——这个连军用地图都未标注的小镇,即将成为改写中国抗战史的关键坐标。
抗战结束后,假如不打解放战争,为何中国将走向深渊? - 天天要闻

抗战结束后,假如不打解放战争,为何中国将走向深渊?

1945年秋,重庆谈判桌上的烟灰缸里堆满烟蒂。毛泽东与蒋介石相对而坐,背后是八年抗战尚未散尽的硝烟,眼前是四万万同胞对和平的殷切期盼。当《双十协定》墨迹未干时,蒋介石却在日记中写道:“共党之要求,无异于要我自缚双手。”一年后,中原大地重燃战
名人谱:广东揭阳市历史上的十个名人 - 天天要闻

名人谱:广东揭阳市历史上的十个名人

在岭南大地的东南一隅,广东揭阳市宛如一颗镶嵌在潮汕平原上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这片古老而富饶的土地,不仅有着秀丽的山川风光,更孕育出了无数杰出的人物。他们在不同的时代,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书写着属于揭阳的传奇篇章。让我们一同走进揭
对标实战夯基础 从严从难练硬功 - 天天要闻

对标实战夯基础 从严从难练硬功

练兵如逆水行舟,懈怠则退;战备似悬梁之剑,松懈即危。近日,福建省森林消防总队南平支队福安大队以实战打赢为导向,以坚韧战斗精神为根基,以精细保障为后盾,层层推进、步步发力,让大练兵活动在队伍中持续翻涌、愈燃愈烈。此次大练兵活动紧密围绕实战需求,涵盖了多个关键领域。在体能训练方面,该大队严格遵循 “基础...
可怕的历史 揭秘14世纪最残酷的酷刑:犹大的摇篮 - 天天要闻

可怕的历史 揭秘14世纪最残酷的酷刑:犹大的摇篮

说到中世纪的欧洲,尤其是14世纪的西班牙,很多人脑海里可能会浮现出宗教裁判所那阴森森的画面。那是个信仰压倒一切的时代,教会为了维护所谓的“正统”,不惜用各种极端手段对付那些被贴上“异端”标签的人。其中,有一种刑具叫“犹大的摇篮”,光听名字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