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去拜访水镜先生司马徽,本来是去求贤的。司马徽这人挺有意思,一边夸诸葛亮"可比姜子牙、张良",转头出门就仰天大笑,甩下一句:"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这话听起来矛盾得很——你刚把诸葛亮夸上天,转头就说他生不逢时?这事儿得掰扯掰扯。

一、刘备真是"明主"吗?
刘备这人吧,在当时算是个"潜力股"。你想啊,曹操那边谋士扎堆,荀彧、郭嘉、贾诩哪个不是人精?诸葛亮去了估计得排队;孙权那儿更别提,周瑜、张昭早把位置占得死死的。只有刘备,手下除了关张俩猛将,正经军师一个没有。他见谁都鞠躬作揖"先生救我",姿态低得很。更关键的是,刘备顶着"汉室宗亲"的名头,喊着"兴复汉室"的口号——听起来多正派!搁今天就是创业公司CEO,拿着PPT画大饼:"跟我干,上市后你就是元老!"诸葛亮选他,倒也算眼光毒辣。
不过话说回来,刘备的地盘是真寒酸。当时曹操占了大半个北方,孙权盘踞江东,留给刘备的只剩荆州一小块地儿,还是刘表手底下抠出来的。诸葛亮在《隆中对》里规划的"荆益二州",听着挺美,实际操作起来……唉,难啊!

二、"不得其时"到底多要命?
其一,地盘早被瓜分完了。
曹操208年就搞定了北方,孙权三代经营江东根深蒂固。刘备呢?207年才见到诸葛亮,手里兵不过几千,城就一个新野小县。诸葛亮再神,也没法凭空变出粮草兵马吧?后来占荆州还得靠"借",益州更是硬从同宗刘璋手里抢的——就这还被人骂"假仁义"。
其二,对手全是硬茬儿。
曹操多狠一人啊!官渡之战灭袁绍,挟天子令诸侯,帐下谋士如云。孙权更是个老狐狸,赤壁之战和周瑜联手把曹操烧得灰头土脸,转头又和刘备翻脸抢荆州。诸葛亮后来北伐,司马懿缩在城里死活不打架,活活把他耗死在五丈原——这种对手,简直油盐不进!

其三,门阀世家早把路堵死了。
汉末那会儿,当官全靠"拼爹"。颍川荀氏、河内司马氏、江东四大家族(顾陆朱张),朝堂上全是这帮人互相联姻。诸葛亮啥出身?琅琊小地主,放今天算"小镇做题家"。他写得动《出师表》,却撕不破门阀的网。后来曹丕搞九品中正制,更是把寒门的路彻底焊死。司马徽那句"不得其时",恐怕早看透了这点:汉室?早被蛀空了!
三、司马徽的笑是苦笑啊
有人觉得司马徽说话前后矛盾,其实不然。他推荐诸葛亮是真惜才——"这小伙自比管仲乐毅?我看行!"但出门大笑是笑世道:"你孔明再牛,能跟天下大势掰手腕吗?"就像今天你对学霸说:"你清北的料,可惜出生在高考大省。"

后来的一切也印证了这话。诸葛亮六出祁山,次次因粮草不继退兵;上方谷一场雨浇灭烧死司马懿的火;甚至死后蜀汉立马被世家大族架空(谯周这帮人直接劝刘禅投降)。你说他"得其主"?刘备确实信他;可"时运"呢?曹操没内乱,孙权没昏君,连老天爷都站对面!
后世总夸诸葛亮"多智近妖",可司马徽早看透了他的悲剧内核:在门阀崛起的年代,一个寒门谋士纵有经天纬地之才,遇上明主却撞上王朝末路。这大概就是历史的吊诡——个人才能在天时面前,终究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