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朋友们!探索汉字的时刻到喽!今天写的是“豉”字,这可不是个能一下子就弄明白的字,一起来学学吧。
造字本义:
篆文中,“豉”字由“尗”和“支”组成,“尗”字其实是“菽”的省略,代表豆类,而“支”呢,是“技”的省略,表示一种技巧或者手艺。
所以,“豉”字,造字本义就是:用豆类巧妙加工成的调味料。
豉字chǐ的引申义,不仅仅指豆豉,还可以指代其他各种用豆子做的调味品。比如《释名》里说的“豉,嗜也”,这里的“嗜”就是指五味调和,需要“豉”来完成,才能让人吃得津津有味。
豉字可以组成“豉羹”、“豉酒”,也可以是“豆豉”、“面豉”,还有“咸豉”、“盐豉”,这些都是用“豉”字来表示的美味佳肴。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中,许慎对“豉”字的解释是:“配盐幽尗也。从尗支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豉”是一种用盐和豆子混合发酵制作的食物。
这里的“配盐”指的是用盐来调味,“幽尗”则是指在阴暗的地方发酵豆子。“从尗支声”说明“豉”字的发音来源于“尗”字,而“尗”在古汉语中指的是豆子。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中,对“豉”字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知道“豉”与“尗”(即豆的异体字)有关,这指出了“豉”与豆类制品的紧密联系。
《康熙字典》通过引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将“豉”与“配盐幽尗”相联系,这里的“配盐”指的是加盐,“幽尗”则暗示了制作过程中需要在幽暗(即室内温暖、密封)的环境中对豆类进行发酵处理。
进一步地,《康熙字典》还引用了《释名》中的说法:“豉,嗜也。”这句话解释了“豉”之所以被称为“豉”,是因为它能在五味调和中起到关键作用,使得食物变得美味可口,令人嗜爱。这再次强调了豆豉在调味上的重要性。
《康熙字典》还提到了“草豉”和“豉虫”等说法,但这些与“豆豉”作为食品的含义有所不同,可能是指与豆类相关的其他事物或现象。
读音:
“豉”字的读音为chǐ,与“尺”字的读音相同。《正韵》中,对“豉”字的注音是“尺止切,音此”。不妨现在就试着在输入法中输入这个字的拼音,找到它,这样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记住它的读音。
含义用法:
① 豆豉:说到“豉”,最常见的意思是一种食品,也就是豆豉。这是一种用熟的黄豆或黑豆发酵制成的食品,可以是咸的,也可以是淡的。咸豆豉我们常用来调味,而淡豆豉则可以入药。
② 动物名:除了食品,“豉”还有一个意思,指的是一种浮游在水面的虫子。这种虫子体型大如豆,颜色黑亮。虽然这个意思现在不常用,但在古代文献中还是有记载的。
③ 古籍中的用法:在古籍中,“豉”字也经常出现。比如《史记·货殖传》中提到“盐豉千合”,这里的“豉”指的就是豆豉,说明豆豉在古代也是重要的调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