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一名酒陨落,曾被称为辽宁第一美酒,如今为何连当地人都不喝
在辽宁省有一座美丽的小城凤城市,这里曾是满族八旗重镇,在凤城东南6里处有一座风景优美的凤凰山。
山脚下有一座酒厂,取凤凰山泉水和东北优质高粱酿酒,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生产的凤城老窖被称为“辽宁第一美酒”。
凤城老窖历史悠久,始建于1856年,它的酿造工艺脱胎于满族的传统烧酒技术,最早做的是东北烧锅酒,在本地享有一定声誉,可让它繁荣一时的却是麸曲酱香酒。
凤城老窖 北方麸曲酱酒典范
麸曲酱香的历史很短,麸曲工艺在1940年由日本传入中国,1981年贵阳酒厂联合科研机构才研制出麸曲酱香工艺。
之后这种工艺被北方的酒厂发展壮大,因为麸曲酱酒循环发酵,一年四季都可出酒,酿造时间也短,黔派麸曲酱酒一般为21天。
北方因为天气寒冷,在冬季的发酵时间长达30天以上,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让北方的麸曲酱酒更为绵柔醇厚,这是北方发展麸曲酱酒的优势,而凤城老窖就是北方麸曲酱香的代表。
有意思的是,因为浓香型白酒对老窖池非常依赖,而酱香酒并不依赖老窖池,所以老窖这个词是浓香酒的专用,凤城老窖应该是全国唯一的叫“老窖”却是酱香的白酒。
话说回来,麸曲工艺是一种碎沙工艺,因出酒率高,发酵周期短,这让采用这种酿造方法的凤城老窖拥有了价格上的优质,逐渐占领了东北的市场,在90年代名噪一时。
当时整个东北地区无人不晓,请客吃饭喝的都是这个酒,甚至还出口到东南亚和韩国、日本等国家,这段时间,凤城老窖的发展可谓顺风顺水。
成也麸曲,败也麸曲
所谓“成也麸曲,败也麸曲”,凤城老窖凭借廉价的麸曲工艺占领的都是低端市场,在千禧年后,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和高端宴请的需求更为旺盛,对白酒也有了新的要求,其社交属性更为突出。
那时名酒纷纷涨价,占领高端市场,而凤城老窖只能干着急,受制于麸曲酱酒的上限并不高,高端产品开发非常困难,白白错失了红利期。
之后宣传也没跟上,这让凤城老窖曾经积累的名气逐渐被其他酒抢占,时至今日,甚至连地方名酒的名头都不保,可以说是彻底陨落了。
我曾在一个介绍凤城老窖的帖子下看到这样的留言:现在连凤城人都不喝凤城老窖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凤城老窖之所以陨落,最重要的是它的麸曲酱香工艺的限制,麸曲酱酒和大曲酱酒有很大不同,麸曲酱酒虽然醇厚但不够细腻,酱香味也偏弱,而且存放几年后风味会更差,没法长期保存。
纵观现在的酱酒市场,卖得好的高端酱酒都是大曲坤沙工艺,但动辄数百上千元的价格也让人望而却步。所以这也是当地人都不喝的原因!
有一款产自茅台镇的木台厚道酒,用的是正儿八经的大曲坤沙工艺,价格却非常实惠,近些年在酱酒圈逐渐展露头角,获得了一众酱酒爱好者的喜爱,喝过的酒友都说,还好这酒不是什么大牌,要是大牌酒价格最少翻一倍。
好酒产自贵州省茅台镇,用的原料和茅台一样,都是贵州本地被叫做“小红粮”的酱酒专用高粱。
因为含有单宁,这种高粱吃起来非常涩口,但这却是酿造优质酱酒不可或缺的物质,能够生成酱酒特有的香气。
在工艺上采用12987大曲坤沙工艺,“曲是酒之骨”,大曲以小麦为原料,出酒率最低,但酿出的酒香味最为馥郁且醇厚丰满,是麸曲不能比的。
坤沙则是指要用破碎率只有20%的高粱为原料,相对于碎沙的30天的发酵周期,坤沙工艺的发酵周期需要经过整整1年。
大曲坤沙酒的优势非常明显,口感好、香味协调、层次丰富、但缺点就是费工费时,且原料耗费高,5斤高粱才能出1斤酒。
之后还要经过5年时间的窖藏,让酒体充分老熟,味道更为醇厚,最后经过国家级调酒师冯小宁的勾调,让每瓶酒的香味和口感达到统一。
喜欢酱酒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毕竟是大曲坤沙酱酒,比麸曲酱酒的口感要好上很多。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这,你喜欢喝酱酒么?你会选择麸曲酱酒。还是大曲坤沙酱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