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在绍兴地区,人们前去扫墓祭祖时,必定会带上绍兴黄酒,对宗族先人表达礼敬和供养。黄酒,这一古老的酿造酒,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与民俗文化,将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的生活紧密相连。
2006年,绍兴黄酒酿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在绍兴,仍有许多匠人坚持用最传统的绍兴黄酒手工酿造工艺。
在位于绍兴柯桥的咸亨黄酒博物馆,馆长张尚明正在为绍兴兰亭中学的学生们进行一场黄酒文化研学课。
今年77岁的张尚明,是绍兴咸亨黄酒博物馆的馆长,他的父辈都是绍兴当地颇有名气的酿酒师傅,从小耳濡目染,他也决心把家传的酿酒手艺发扬光大。从只有8个人的小酒坊,到如今年产量达上万吨的酒厂,张尚明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更多人了解绍兴黄酒文化。
咸亨黄酒博物馆馆长 张尚明:我从1980年开始建厂,我的爸爸、爷爷都是做酒的,所以我认为到今天我应该要有一个传承黄酒历史的博物馆,大家都来了解黄酒的历史文化、传统工艺。
走进咸亨黄酒博物馆,既有展示绍兴黄酒传统手工酿造工艺的壁画,也有张尚明从全国各地古玩市场搜罗来的酒具。绍兴黄酒的深厚历史文化和传统手工技艺在这座博物馆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眼前这些彩绘的花雕酒,共108坛,酒坛身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108位梁山好汉,已经在咸亨黄酒博物馆珍藏了40多年,无声地讲述着传统文化的故事。
柯桥区兰亭中学学生 尹钰萱: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画有一百零八将的黄酒,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光彩。我作为绍兴人经常会看到黄酒,今天在馆长爷爷的讲述下,才知道这样小小的一杯黄酒沉淀了匠人的很多心血。我的心里确实非常震撼,觉得我们的绍兴黄酒非常了不起。
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 何俊杰:咸亨黄酒博物馆自从建立以后,它的展陈的方式和表达方式其实很适合于年轻化,特别是外来不了解这座城市和黄酒文化的人都非常愿意看。我们希望通过咸亨黄酒博物馆,更好地传播绍兴黄酒的文化与历史,让更多的人认识绍兴黄酒。
绍兴黄酒的酿造历史十分悠久,就书面记载已有2500多年,酿造的技艺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进步。
绍兴市文史研究馆馆长 冯建荣:越王勾践把酒作为鼓励生育的物质的奖品。到了东汉,酿酒的技术水平不断地提高,从原来的米酒、浊酒,变成了清酒。六朝的时候,酿酒的技术进一步提升,文献上面给我们留下了“山阴甜酒”的记载。宋代的时候,红曲使酒有了颜色,黄酒的琥珀色由此形成。到了明代,酿酒规模更大了,开始走向全国。清代到民国,绍兴酒通行天下。
2006年,绍兴黄酒酿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选米、浸米、蒸饭,到落缸、发酵、压榨,再到煎酒、封坛,在如今的绍兴,仍有许多匠人坚持用最传统的工艺来酿造绍兴黄酒。
总台记者 周鑫:这些大缸每一个都能够装一万斤糯米,这些糯米在经过15天的浸泡之后,即将被运往蒸饭车间进行下一步的工序。在经过充分浸泡之后,这些糯米一方面是更容易被蒸熟蒸透,另一方面在浸泡后得到的具有一定酸度的米浆水,在后续的酿酒过程中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蒸饭车间内,刚刚蒸熟的糯米带着热气与米香新鲜出炉,把糯米蒸熟看似简单,却要做到“外硬内软、内无白心、疏松不糊、熟而不乱”,为后续的落缸发酵打好基础。
夏制酒药、秋制麦曲、立冬开酿、立春榨酒,绍兴黄酒的每一道酿造工序都蕴含着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
除了独特的工艺,绍兴黄酒的酿造还离不开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绍兴地处北纬30度,气候湿润、四季分明,优质的水土资源为种植糯米等酿酒原料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此外绍兴的鉴湖水,又为酿造黄酒增添了许多风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绍兴黄酒酿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潘兴祥:我们绍兴的鉴湖水,里面有很多矿物质元素。对于酿酒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帮助。
绍兴黄酒还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滋补养生、调理脾胃等功效,因此也是人们健康生活的佳品之一。
然而在绍兴,喝黄酒不仅仅是为了饱口腹之欲,其背后更是承载了许多美好的期许和祝愿。比如做寿要喝“寿酒”,乔迁新居要喝“进屋酒”, 孩子满月要喝“剃头酒”。今年57岁的阮建华前段时间喜得孙女,在孙女双满月的当天,他邀请了十多位亲朋好友,为孙女办了一桌“剃头酒”。
绍兴市民 阮建华:今天我还特意准备了两坛10年陈的绍兴黄酒,准备把它藏起来,等到以后我孙女出嫁的时候,拿出来再招待亲朋好友。
如今,绍兴黄酒出现的场合不再局限于餐桌之上,在绍兴的许多旅游景点,黄酒棒冰、黄酒奶茶、黄酒咖啡等黄酒衍生品,受到了许多市民游客的喜爱。
黄酒作为中国特有的酒种,更是与中医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眼下,浙江中医药大学正与绍兴咸亨酒业有限公司联合研制保健黄酒,将中药与黄酒这两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产物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助力绍兴黄酒高质量发展。
浙江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韩强:我们现在主要是把中医药里面,药食同源的中药里面具有确定的活性功效的物质去富集,去靶向筛选。然后再融入黄酒里面,通过精准配伍的这么一个方式,能够赋予黄酒更好的口感,同时也保持它有更好的功效。
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 黄文秀:我们学校与绍兴的黄酒企业开展跨界合作,把中医药的经典名方和黄酒的古法工艺创新结合,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功能性健康黄酒,促进黄酒从餐桌饮品向养生佳品转型,推动中医药和黄酒两大历史经典产业协同发展,更好地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和黄酒文化。
让非遗活在当下,活在人们的生活中,绍兴黄酒的历史源远流长,从越王勾践“投醪劳师”到唐宋时期形成的“酒乡”美誉,这种跨越千年的传承,使黄酒成为绍兴最具辨识度的文化基因。
同时,黄酒文化也通过各种形式走向了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的民俗文化。黄酒博物馆的建立、黄酒新饮品的研发,不仅展示了黄酒的传统酿造工艺和文化内涵,也促进了黄酒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总台记者 魏迪 周鑫 陈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