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2025年,
万州乘势而上。
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6.35亿元,
增速排全市第9位;
规上工业产值增速高于全市11个百分点,
排全市工业大区第1、全市第3。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
外贸进出口增速列全市第4、
外贸大区第1……
当前,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扣市委赋予万州的“三个定位”新使命和争做“七个排头兵”新要求,谋定“3710”改革发展总体架构,攻坚突破“十大行动”,加快建设全市重要城市副中心。
工业强区筑基
规上工业产值
连续48个月两位数增长
在重庆万州经开区九龙园,
重庆市九龙万博新材料
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线正繁忙运转。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单体氧化铝生产企业,
公司总经理陈国友充满信心地表示,
今年的目标是实现产值180亿元,
并朝着200亿元的目标稳步迈进。
与此同时,在11公里外的金龙精密铜管集团生产车间同样呈现火热场景。这家连续三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的行业翘楚,预计今年在万州地区的产值将突破180亿元大关。
加快建设重庆重要城市副中心,
产业必须先行。
围绕“经济总量早日迈上2000亿级台阶”目标,万州坚定不移工业强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聚力壮大三大主导产业和两大特色产业,加快打造川渝地区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挺起城市经济脊梁。
在坚定不移工业强区战略牵引下,万州正上演“产业跃迁”:食品加工、装备制造两大特色产业向200亿级迈进,绿色建材、医药化工等细分赛道加速布局。今年1—4月,全区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1.3%,连续4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在万州,产业的“热带雨林”不止于此。平湖旅游区与天生城文旅街区客流如织,半山经济、桥下空间等消费新场景破圈生长;水路货运量、港口吞吐量双双稳居全市首位;农业“金字招牌”增至15个,粮食产量创16年新高……一二三产协同发力,2024年GDP突破1222亿元,增速高居全市第3、排位创14年来新高。2025年,万州锚定7%增长目标,全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开放枢纽聚势能
外向经济增速领跑全市
今年1—3月,
万州外贸“逆势飘红”:
外贸进出口实现28.6亿元,
同比增长111.7%,
增速列全市第4、外贸大区第1。
万州是南来北往、东出西进的交通主动脉交汇之地,是典型的“铁公水空”交通枢纽城市。
以万州为中心向外辐射,1小时直达开州、云阳、梁平、忠县,甚至湖北利川;1.5小时到达奉节、巫山;3小时可到城口、巫溪;到2027年,随着一批重点铁路建成通车,还可实现万达开地区半小时直达,1小时到宜昌,2小时到西安、武汉,3小时到郑州;到2030年,万州到北上广仅需5小时……
今年,万州还将推动经开区提速建设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推动万州综保区创建跨境电商示范区,培育壮大保税产业,推进万州机场航空口岸建设,打造服务川渝东北开放型经济发展重要平台。
区域服务强辐射
30万区外人口聚集
万州是集大城市、大农村、
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的典型,
拥有服务三峡库区、
辐射川渝东北的优质教育、医疗等资源,
城乡融合发展是万州现代化建设的最大潜力。
上学不用愁——拥有15所大中专院校,以及245所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体系完善,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需求,目前在校师生34万余人。
创业有“靠山”——万州正在创建青年发展型城市,通过深入实施“百千万”引才工程,出台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若干措施、支持制造业人才引进若干措施,办好三峡人才节,优化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着力打造渝东北三峡库区重要人才荟萃地。如今,常年吸引30万区外人口在万州工作生活。
看病不出区——拥有服务三峡库区、辐射川渝东北的医疗资源。诺贝尔工作站落户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重庆三峡公共卫生应急医院于全市率先启用、万州区妇幼保健院晋升三甲妇幼保健院……区外来万就医人数占40%左右。
幸福不离家——到2025年,全面实现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构建完善的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接下来,
万州将持续提升城市核心承载能力,
5年内常住人口达到165万,
建成区面积达到127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提高到77%,
力争早日实现
地区生产总值迈上2000亿元、
常住人口迈上200万的核心目标,
让万州成为繁荣之州、通达之州、
宜居之州、向往之州。
记者:汪佳/文 解书睿、冉孟军、钟伟、吴雅娇/图
编辑:林樵、范晴
编审:罗勇、杨元刚
重庆三峡融媒体中心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