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雄周末学习心语 NO:577
第一则来自德国的信息:中国企业再次收购更多欧洲企业
德国《经理人杂志》2022年3月22日文章,原题:中国企业再次收购更多欧洲企业 。
审计和咨询公司安永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在2020 年中国公司在欧洲的收购活动因疫情大跌之后,2021年,相关交易数量再次大幅增加——从132笔增加到155笔。交易额也大幅提高:投资和收购的价值增加8倍,上升到124亿美元。英国成为中企在欧洲进行最多交易的国家,2021年中国企业在英国进行了36笔收购和投资。在德国,中国企业进行了35 笔投资和收购,比2020年增加了7笔。既帮助欧洲在疫情中摆脱困境增强发展需要的资金与动力,也扩大了中国在国际的发展空间。
安永的报告称,中国投资者仍对欧洲汽车供应商和制造商感兴趣,现在更关注电动汽车、自动驾驶和高科技材料等子行业,中企对其他领域的兴趣也明显增加,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和风险投资家正变得越来越活跃。特别是在德国,去年,中企对初创企业进行了一些大额投资。中企去年在欧洲高科技和软件领域共进行27笔交易,此前一年只有20笔。既对欧洲汽车工业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也为中国的新能源、智能化的发展增强了国际合作、新技术共同开发的基础,甚至成为世界许多领域新技术、新发展的引领者。
在卫生领域的收购和投资数量也有所增加:交易量从16笔增加到26笔。医疗保健行业——从制药、生物技术到医疗技术——正日益成为中国公司最重要的投资目标行业之一。
专家坚信,德国对中国投资者来说仍然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市场,许多中国公司在德国投资都有很成功的经验。中德两国企业互助互强,共生共赢;既服务了社会,也发展了自己。
第二则来自英国的信息:美国蒙大拿州的小镇格拉斯哥的一件实事
英国《金融时报》3月21日发表了一篇文章,原题:对中国崛起为科技超级大国的扣人心弦叙述。副题:中国迅速意识到数字霸权的潜力,而西方仍然天真。
讲了美国蒙大拿州的小镇格拉斯哥的一件实事——一个在其宣传T恤上自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作者乔纳森·希尔曼在这里深入了解了中国的通信技术公司如何“横扫全世界”。
由于买不起西方制造的通信设备,格拉斯哥镇居民一直利用覆盖不充分的网络勉强度日,直到2010年华为伸出援手。这家中国通信设备公司以比竞争对手低30%的价格,从当地电信运营商Nemont手中赢得一份建设3G网络系统的合同。
原本是共赢共生的命运共同体的好事。但是Nemont深知在美国安装中国设备的政治复杂性。美国政府以“安全问题”压制中国企业在美国的发展,但是美国政府自己又没有能力帮助解决广大乡村地区的数字化需求。尤其是特朗普当选总统后,美国的政策急剧变化。美国政府以“向中国科技公司开放美国市场会带来的安全风险”的借口,专注于削减中国企业在美国的存在,华为和其他中资企业的设备遭到美国政府禁用,Nemont立刻面临替换其现有设备所带来的高昂成本。
希尔曼在其书中,回顾了中国在过去30年的变化过程:在数字技术领域如何从无到有,壮大到对美国及其盟友构成战略威胁。希尔曼将美国的失败归结于未能认真对待风险,抱怨西方失去了机会。但他也对中国企业的敏锐奋进及其员工的决心表示钦佩。得道众助,失道寡助。他还对美国国内存在的贫富的悬殊差距感到遗憾——截至2019年,美国1/4的农村人口仍缺乏基本的宽带服务。
张声雄
2022年7月16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