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陇原大地热浪灼人,甘肃临夏经济开发区内,塔吊如林的建设工地与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相互交织。在这片15.81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建设者们以“工业强区、产业兴区”为引领,正奋力书写着产业新城的蜕变华章。
自2010年成立以来,甘肃临夏经济开发区以“真心实意促投资、真金白银抓项目、真材实料谋发展”的“三真”理念,深度融入“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培育出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新型建材、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2025年1月至 5月,甘肃临夏经济开发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71亿元,同比增长15.12%。一组组跃动的数据,成为甘肃临夏经济开发区崛起的新坐标。
车间里的产业密码
甘肃临夏经济开发区是省批州管省级经济开发区,按照“一区七园”功能布局,划分为食品加工、民族用品、仓储物流、中医药、智慧数据、新型建材、小微企业孵化等七个功能区。
走进西北牛食品有限公司的智能化车间,身着蓝色工服的工人们正在无菌操作台前熟练封装牛肉酱,全自动包装机每8秒完成一次封口,传送带将礼盒送往质检区。公司总经理朱芸逸说:“这台德国进口的绞肉机,能将牛肉纤维细化到0.1毫米。临夏市场70%的香肠、面筋都出自这里。”
2020年落户以来,这家企业在五年间匠心打造八大产品线:精密刀具在案板上划出银亮弧线,将高原牛肉进行精细化分割;生产线末端,油润的即食香肠裹着诱人光泽新鲜出炉;从原料到成品,智能化生产线如同魔法长廊,将雪域高原的优质牛羊肉,转化为覆盖家庭餐桌、餐饮连锁等多场景的全域食品矩阵。
2024年,企业产值达2356.87万元,朱芸逸说:“依托扎实的产业根基、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精准的布局,西北牛必将成长为清真食品领域的民族标杆品牌”。
15年来,甘肃临夏经济开发区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动能持续增强,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2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11亿元,工业总产值20.45亿元,销售收入18.5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91亿元,进出口贸易2700万元,大口径财政收入4556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90万元。目前,园区入驻企业达88家,提供就业岗位2600余个,成为撑起地方经济的一大支柱。
甘肃临夏经济开发区食品加工产业园
规划里的产业厚度
甘肃临夏经济开发区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专精特新企业8家、科技小巨人1家。拥有省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7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省级绿色工厂2家,科技创新持续为园区发展赋能加力。在2024年全省63个省级开发区考核中位列第16位,进入全省经济开发区第一梯队。
“我们的酪蛋白产品畅销全球50多个城市。”临夏州华安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介绍。这家以牦牛乳“曲拉”为原料的科技企业,不仅是甘肃省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和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绿色工厂,更在国际市场打响了“中国品牌”。据介绍,经过多年的发展,“华安”“斯禾雪域”牌酪蛋白系列产品已成为国内知名品牌,销售网络遍及国内50多个大中城市和欧洲、东南亚、中东等国家地区,在酪蛋白行业具有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在甘肃临夏经济开发区,像华安生物这样的链主企业不断涌现,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近年来,开发区抢抓重大机遇,紧紧围绕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省级高新技术示范区目标,积极融入“一核三带”,落实省委、省政府“四强”行动,立足临夏州委、州政府打造“五个地”、实施“5540”百亿工业企业培育工程奋斗目标,大力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着力延链补链强链,先后成功引进一大批优秀企业落户开发区,园区呈现出多点开花、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已成为拉动临夏州经济增长的强劲板块和重要的产业投资平台。
良好的区位交通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开发区吸引企业的重要优势。甘肃临夏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马海祥说:“近年来,开发区积极完善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全力优化园区发展环境,筑巢引凤。”自开发区成立以来,临夏州委、州政府累计投入资金9亿元,建设标准化厂房、水、电、路、网、气等基础设施,全面实现七通一平,为招商引资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和发展氛围。
甘肃临夏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办公楼
营商环境里的招商诚意
2013年,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列为全国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2016年,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为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园区;2021年,获评“甘肃省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这些荣誉,是对开发区发展理念和发展成效的权威认可。
甘肃临夏经济开发区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生命线工程”,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服务效能,全力打造企业家投资沃土、创业乐园、兴业福地;成立工作专班,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形成“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
对入驻企业提供从项目立项、登记注册、行政审批、政策咨询、融资对接、人才招聘到后续生产经营、产品推销、业务培训的“全流程、一站式、保姆式”服务。设立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建立“一企一策”服务档案,做到“畅心办、高效办、协同办”,最大限度降低企业时间成本;打造“云端”营商名片,通过直观、动态、富有感染力的形式,精心打造了官方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联动形成宣传矩阵,让潜在投资者和公众身临其境感受到开发区的活力与魅力,有效提升开发区在省内外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甘肃临夏经济开发区还积极组织和协助企业参加各类博览会、展销会、投资洽谈会。参加业务部门举办的政策宣讲会、银企对接会、人才招聘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交流会等活动,先后邀请了云上甘肃、兴业银行、甘肃建院、东方证券、股交中心、中核汇能、甘肃商联等机构来园区考察洽谈,促进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甘肃临夏凯帝斯电梯制造有限公司位于甘肃临夏经济开发区企业孵化园6号院内,是一家中美技术合作的现代化电梯企业,专业从事电梯及自动扶梯的研发、设计与生产、安装维保等,拥有现代化的制造装备,是临夏州政府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标志着临夏州高端制造业实现突破。今年1月至5月,该公司产值4336.79万元,“从立项到投产,开发区全程帮办,让我们省心又高效。”企业负责人感慨地说。
数据里的未来图景
甘肃临夏经济开发区位于兰州市一小时经济圈内,国道G213线、G568线、省道S310线、临合高速、临大高速、双达高速以及已经开工的兰合铁路纵贯而过,立项报批的临夏机场建成后,将形成“铁公机”立体交通网络,区位优势明显。
2012年8月,甘肃兴家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正式入驻甘肃临夏经济开发区,该公司是兰洽会重点招商引资企业,第一期年生产铝型材2万吨生产线已投产运营,第二期3万吨生产线项目正在建设中。一期项目建成挤压、氧化、喷涂、中转仓、包装、成品库等7个车间,截至目前,年销售额达3066.19万元。
据统计,2025年1月至5月底,开发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71亿元,同比增长15.12%;完成工业总产值7.52亿元,同比增长17.68%;完成销售收入4.86亿元,同比增长15.1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30.22万元,同比增长14.74%;完成进出口贸易1824.05万元,同比增长487.08%。规模以上企业达13家,总产值2.58亿元,同比增长1.01%,主要经济指标与同期相比稳定向好。即将在开发区落地的西北国际医疗物资创新智造产业园,将成为西北最大的医疗物资供应基地,进一步壮大了产业规模,凸显了产业集群效应。
开放带来机遇,合作赢得未来。多年来,甘肃临夏经济开发区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为入驻企业从立项、登记、注册等全流程提供服务。当前,大项目大产业欣欣向荣、大交流大合作往来密切、大工地大建设如火如荼,临夏经济开发区产业集聚的综合承载能力日益提高,园区发展品位日益提升,现代化园区功能逐步齐全,已成为一方引得进客商、留得住人才、安得下心创业的投资沃土。
甘肃临夏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任亮说:“我们将深化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完善生活配套服务功能,提升园区宜居宜业水平,实现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的良性互动,努力打造办事效率高、投资环境优、企业获得感强的现代化园区。”
展望未来,甘肃临夏经济开发区将继续围绕四大主导产业,深化“引大引强引头部”,着力延链补链强链,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向国家级开发区和省级高新技术示范区目标迈进。同时,强化要素保障,与中核汇能甘肃公司合作,围绕用电降价为企业量身定做用电最优方案,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标准化厂房租金进行科学评估,为企业定制最优租赁方案;持续拓展新媒体平台功能,使其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线上前哨”和服务企业的“云端桥梁”。
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勾勒出甘肃临夏经济开发区的发展蓝图。夕阳西下,开发区的路灯次第亮起,将“打造现代化园区”的标语照亮,当塔吊的高度丈量着发展速度,当流水线的节奏契合着时代脉搏,临夏大地上的产业振兴未来可期。(甘肃临夏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