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子交易革命期间,Mitch Caplan (米奇·卡普兰)。曾担任 E*Trade 的首席执行官,带领公司转型成为服务数百万散户投资者的全方位金融平台。他目前担任 Yieldstreet (品牌)的临时首席执行官兼董事会主席。
1983年,密歇根州一位牙医在家中的电脑上完成了世界上第一笔在线交易,他通过Trade Plus(E*Trade的前身)下单。
在那个年代,个人投资意味着要在工作时间打电话给经纪人,并依赖他们的建议,而这笔简单的交易标志着一次彻底的变革。一夜之间,科技将权力的平衡从机构转移到了个人,永久地重塑了世界与市场的互动方式。
美林证券董事长丹尼尔·塔利(Daniel Tully)捕捉到了当权者的反应:“以互联网交易为中心的‘自助’投资模式应该被视为对美国人财务生活的严重威胁。” 事实证明,部分质疑确实有理有据。但总的来说,人们欣然接受了这些新工具,并改变了市场和他们的财务未来。
十年之内,数百万人将按照自己的意愿研究、管理和执行交易。如今,43.1%的美国家庭金融资产与股市挂钩,而1983年这一比例仅为12.3%。这在当年那位密歇根牙医开创其开创性交易时是不可想象的。
当时,作为 E*Trade 的首席执行官,我亲眼目睹了推动这场革命的力量。如今,我看到同样的因素正在私募市场中汇聚。
科技可以让封闭式市场民主化。问题在于,在设计下一波进入私募市场的浪潮时,我们是否会更加致力于服务和保护普通投资者。
是什么推动了这一趋势?
首先,低成本、便捷的投资工具正在涌现。正如ETF和指数基金大幅降低了股市参与门槛一样,新的部分所有权模式和专项基金也正在以更低的门槛提供私募资产。
其次,技术基础设施正在迎头赶上。正如拉里·芬克在其年度信函中所指出的:“有了更清晰、更及时的数据,我们就能像现在对标准普尔500指数那样对私募市场进行指数化。
”贝莱德收购Preqin——一家追踪超过19万只基金和6万名基金经理的私募市场数据提供商——标志着贝莱德正在努力推动私募市场达到投资者在公开市场所期望的同等透明度。
最后一点,市场营销正在使曾经专属的事物正常化。在21世纪初,E*Trade的超级碗宝贝成为了文化试金石,也成为了传递更广泛信息的“特洛伊木马”:股票和债券不再是华尔街的专属。同样的民主化信息正在开始重塑我们对私人市场的看法。
然而,既得利益集团对这一变革的抵制力度远超对电子交易的抵制。曾经警告电子交易将损害小投资者利益的行业,如今却声称私募市场对普通民众来说过于复杂。
与此同时,基于财富而非投资知识的合格投资者规则,武断地将88%的美国人排除在此类投资之外。
从过去吸取教训
电子交易的兴起扩大了机遇,但也带来了新的风险。互联网泡沫时期,散户投资者损失了数万亿美元,因为平台优先考虑交易量而非结果,将投资游戏化而非教育投资者。
如果私募市场在没有适当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开放,我们可能会在更大范围内重蹈覆辙。
人性化信号:更好的领导方式
解决方案始于定制化产品。我们需要的不是改造那些收费高昂、锁定期长的机构投资工具,而是为个人设计的投资产品。
想象一下,目标日期基金能够为长期投资的投资者整合私人资产。或者,能够让私人市场表现像查看你的退休账户一样透明的技术。
这种转变早就该发生了。虽然散户投资者可以轻松投资公开市场股票,但他们却被排除在私募市场之外,而私募市场正是经济中大多数价值创造发生的地方。
那些保持私有化更长时间的公司、正在重塑城市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以及风险投资支持的初创企业中发生的创新,所有这些都只为机构投资者和超级富豪们所保留。
这种情况终于要改变了。然而,这一次,我们拥有了事后诸葛亮的优势,也有责任去利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