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万家厂商为何造不出一辆36万的自行车?日美技术“卡脖子”

2022年07月08日07:13:28 财经 1062

别忽悠理财了!61万家企业甚至拼不过一家日本企业——2020年,中国自行车出口的总额约为233亿元,而日本自行车零部件厂商禧玛诺的年销售额达到了283亿元。问题出在哪儿?

61万家厂商为何造不出一辆36万的自行车?日美技术“卡脖子” - 天天要闻

文/每日资本论


他没疯吧?是的,那就是我疯了——36万元买辆二手自行车,还只能看看。


近日,某二手交易平台上,一个网友挂出一款商品信息:一款1997年出产的willier easton铝合金材质,潘塔尼版本的自行车标价36.8888万元,还要不定期涨价。请注意,该网友特别标注,“只嘚瑟不出。


此消息一出,立即吸引了众多骑友和媒体的目光。


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北京、上海、成都等大城市不仅每天有定点打卡的骑行族,更有一到周末就出现在远郊的骑行大军。他们或几十人同行,或上百人团队一字串联。他们装备精良,从几百元的头盔到上万元的自行车,偶尔也会看到一位大叔弯着腰,蹬着“二八大杠”,引发一片惊呼。


相关数据显示,18至40岁的青壮年人群是自行车运动的主要群体,占比达到77.45%。自行车消费主力军集中在30岁以下的年轻人群,近2000万人。骑行作为户外健身运动项目,这两年与露营一样火爆异常。


热度意味着商机。某平台在今年6.18的预售期(5月23到30号),包括自行车、公路车在内的骑行品类是销售情况最好的品类之一,整个骑行品类预售订单额同比增长240%。

61万家厂商为何造不出一辆36万的自行车?日美技术“卡脖子” - 天天要闻

骑友们为了一台心仪的自行车也是付出不菲的代价。中高端的山地自行车据说门槛级就得万元级别,“发烧级”更要十几万甚至更高的价格。由于保值率较高,部分年轻人开始将自行车当作“社交货币”。更为奇葩的是,部分二手自行车的价格超过了新车,还只能看看。


不仅如此,中国自行车的火爆行情还延伸到国外。今年5月以来,中国自行车和电动车出口量暴涨,订单排到1个月后。阿里巴巴旗下跨境电商平台速卖通数据显示,5月西班牙市场自行车销售额上涨超过22倍,意大利、英国也都上涨了4倍左右。电动滑板车的销售额也大幅增长,意大利上涨近9倍,英国上涨近8倍,法国上涨380%,在体量本身就很大的西班牙也增长了280%。


如此发烫的行情,也让国内自行车厂家赚得钵满盆满。“每日资本论”查询财报发现,国内自行车龙头企业之一的上海凤凰,从2019年以来,其营收和净利润均保持了两位数到三位数的增长态势,可谓势头迅猛。2021年,其净利润超过了1个亿,创了近5年来的新高。


另一家从事自行车整车及其零部件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久祺股份增长势头更为迅猛。近4年来,其净利润几乎翻倍式增长,从5千万增长到2021年的2.05亿元,也创了历史新高。


还有一组数据,中国在2019年的自行车产量超过全球产量的66%,世界上每3辆自行车中就有一辆是中国造,国内自行车生产厂家高达61万家。


但与国内部分行业一样,中国是自行车大国却非强国。更为尴尬的是,61万家企业甚至拼不过一家日本企业——2020年,中国自行车出口的总额约为233亿元,而日本自行车零部件厂商禧玛诺的年销售额达到了283亿元。


这是中国自行车的老毛病。早在2016年,就有公开报道称,当时单价在500元以上的自行车几乎全部都用进口变速器,其中80%都是日本禧玛诺变速器,部分单价更贵的用的是美国速联变速器。


此外,中国自行车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4月份,自行车产量比去年同期下降15%左右,电动自行车产量同比增长近10%。同时,由于国际需求放缓,自行车出口增速降幅较大。


未来,国内自行车产业是否又要面临一次大规模洗牌呢?


61万家厂商为何造不出一辆36万的自行车?日美技术“卡脖子” - 天天要闻

反倾销打压


事情其实比想象中的还要糟糕一些。2022年7月15日开始,欧盟将把中国大陆自行车反倾销税率从30.6%提高到48.5%。


欧盟对中国自行车产业的无理打压时来已久。早在1992年,欧盟就对原产于中国的自行车进行了所谓的“反倾销”调查。不久,其就开始对中国自行车企业征收30.6%反倾销税率。


之后,欧盟对于中国自行车企业反复采取了反倾销各种复审、二次反倾销调查。比较夸张的是,2019年8月,欧盟宣布对中国自行车征收的反倾销关税再延长五年,并且在2019年1月决定对中国电动自行车征收双反关税,最高税率达79.3%。“每日资本论”搜索了相关关键词发现,2012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2021年等年份均有相关报道。

61万家厂商为何造不出一辆36万的自行车?日美技术“卡脖子” - 天天要闻

必须要提醒注意的是,2004年,中国向欧盟出口自行车不足300万辆,总价值不足1亿美元,而欧盟当时市场规模是2000万辆,中国的出口量并不构成实质性威胁


有了欧盟这个坏榜样,部分国家也对中国自行车企业采取了类似举措。


商务部网站显示,2022年4月1日,墨西哥经济部在官方公报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进口儿童自行车做出第一次反倾销日落复审终裁,决定维持2015年12月21日原审终裁确定的措施,自2020年12月22日起,继续对涉案产品征收13.12美元/件的反倾销税,有效期五年。


2021年5月11日,阿根廷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自行车启动反倾销日落合并情势变迁复审调查。此外,美国等也都对中国的自行车或自行车相关产品加征了关税或发起了反倾销调查。


除了关税、反倾销的困扰外,中国自行车在国际市场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地方——比如,出口欧盟自行车最多的国家是柬埔寨,2019年上半年就达到了1.81亿美元。再比如,国内自行车数量庞大,但全球自行车中高端市场却被日本和中国台湾所把持。


61万家厂商为何造不出一辆36万的自行车?日美技术“卡脖子” - 天天要闻

“卡脖子”待解


从诸多“意想不到”中,也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国内自行车企业在核心技术被卡了脖子。


众所周知,自行车有二百多种、一千多个零部件组成。遗憾的是,在整车中,关键零部件国内绝大多数都需要进口。比如,变速器是自行车的“心脏”,是自行车最核心的部分,同时也是利润最高的一部分,小小的变速器占到了整车价格的40%


请注意,国内变速器的90%来自于日本的禧玛诺,更高端的来自美国的公司。

以阿里巴巴旗下速卖通商家自行车商家SAVA为例。其在国内并无太高知名度,为了打入欧洲市场,SAVA选择了在波兰建厂组装,并设立海外仓,因为那里的劳动力成本在欧洲相对较低。


其次,SAVA定位高端,主打碳纤维自行车,零部件供应商遍布全球,车架是国内生产,变速器等零部件来自日本、马来西亚、泰国等地。SAVA的主流车型的定价在1000美元以上,这的价格实际比当地同等质量的自行车售价要便宜一半左右,具有绝对的价格优势,因此在当地是抢购的对象之一。


简单说,未来中国自行车要中高端化,要在全球争取更大的市场,必然要解决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的问题。只有成本降下来,才更具竞争力。


核心技术被拿捏的案例比比皆是。“每日资本论”从国内工程机械的多家企业了解到,国内5吨以下的挖掘机的液压系统能做,但5吨以上基本都依赖进口日本产品。换句话说,日本提供多少套液压系统,决定了国内企业能做多少台大型挖掘机。


再比如,2012年9月3日,潍柴动力以7.38亿欧元收购了德国凯傲集团25%的股份和旗下林德液压公司70%的股份。这就是为了打破高端液压系统国外的垄断,也是谭旭光敢于喊出“再造一个潍柴”的底气所在。

61万家厂商为何造不出一辆36万的自行车?日美技术“卡脖子” - 天天要闻

据了解,日本的禧玛诺和美国速联中国市场共申请了约2400项专利。而科技公司利用手中的专利大棒来打压企业的案例也是屡见不鲜。比如说,HTC手机当年被放倒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该公司被苹果三星频频诉讼专利侵权,导致企业现金流紧绷。


好消息是,不少媒体报道了国内现在有一家珠海的公司,已经打破了国外企业对变速器的垄断,被业内视为变速器国产替代方案合作供应商。但因为该公司非上市企业,无法获悉更多的数据和财务指标,所以不能武断地下结论。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中国自行车产业要整体提升,不仅仅是一家或某几家企业在某个零部件的突破,更需要国内工业的系统性提升。因此,中国自行车的发展还任重而道远。

61万家厂商为何造不出一辆36万的自行车?日美技术“卡脖子” - 天天要闻

【文章只供交流,并非投资建议,请注意投资风险。码字不易,若您手机还有电,请帮忙点赞、转发。非常感谢】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高盛谈“反内卷”:钢铁、水泥业利润有望改善 - 天天要闻

高盛谈“反内卷”:钢铁、水泥业利润有望改善

“反内卷”正在进行时,钢铁、水泥业利润有望改善。据追风交易台消息,高盛7月5日发布的研报显示,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释放了重要政策信号,明确提出要发展“统一大市场”,并首次明确提及打击企业间“过度激烈竞争”导致的价格下跌问题。据澎湃近日报道,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对推进全国统...
AH股震荡下跌!创业板跌1%,稳定币概念活跃,恒科指跌1%,阿里京东美团齐跌,国债上涨,商品下跌 - 天天要闻

AH股震荡下跌!创业板跌1%,稳定币概念活跃,恒科指跌1%,阿里京东美团齐跌,国债上涨,商品下跌

7月7日周一,A股早盘低开,三大股指小幅下跌,创业板跌1%,稳定币概念再度活跃,多元金融、房地产等板块走强。港股同样低开,恒指、恒科指也下跌,京东、美团、阿里巴巴齐跌,茶饮股反弹。债市方面,国债期货上涨,商品方面,国内商品期货回落。核心市场走势:A股:截止发稿,沪指跌0.17%,深成指跌0.57%,创业板指跌1.00%...
中信证券:AI算力对高端PCB需求快速增长 头部公司业绩增长具持续性和确定性 - 天天要闻

中信证券:AI算力对高端PCB需求快速增长 头部公司业绩增长具持续性和确定性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信证券发布研报称,AI算力对高端PCB的需求快速增长,在今年带来AI PCB明显供需缺口。随着AI面向推理需求的持续扩张,ASIC芯片的增长有望成为2026年高端PCB增量需求的主力。该行测算2026年全球AI PCB增量供需比位于80~103%区间,供需偏紧的状态有望持续。各家PCB厂商的增量产值释放情况将对其AI业务的增...
东风汽车集团,终于悟了! - 天天要闻

东风汽车集团,终于悟了!

外部重组搁浅,但东风自己内部加快了改革步伐。 7月1日,在宣布成立奕派汽车科技公司5天后,东风汽车披露了新公司首张成绩单:6月交付26089辆,同比增长76.3%;1-6月累计交付11.0....
日产投资阿尔特,电动化转型新思维 - 天天要闻

日产投资阿尔特,电动化转型新思维

今年4月,日产投资了中国汽车设计龙头企业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这一低调的动作在中国几乎被人忽视,但被日本的权威媒体敏锐地捕捉到。7月5日,《日本经济新闻》朝刊报道,日产汽车将于2026年开始从中国出口电动汽车,计划出口地是东南亚、中东和中南美洲地区。今年4月开始发售,且从造型、研发到零部件定点均由日产...
港股就是你的ATM:A=阿里 T=腾讯 M=小米 - 天天要闻

港股就是你的ATM:A=阿里 T=腾讯 M=小米

一、港股已进入技术性牛市,now what…划重点的重复讲——今年不买港股先输一半。做投资万万不能对“均值回归”的力量一无所知,此乃投资世界的万有引力定律。在我的职业生涯里,一次一次又一次,“均值回归”宛如瓢泼而下的天幕,在风云变色之间,降临在你我的面前。均值回归,让我谦卑。许多人说:“我已经在港股炒了四年...
李嘉诚二儿子拿下第四家IPO,富卫集团登陆港交所开盘破发 - 天天要闻

李嘉诚二儿子拿下第四家IPO,富卫集团登陆港交所开盘破发

乐居财经 王敏 7月7日,富卫集团(HK:01828)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摩根士丹利和高盛担任联席保荐人。其开盘跌0.53%,总市值480.44亿港元。上市后,富卫集团成为李泽楷旗下第四家上市公司。富卫集团之外,李泽楷旗下的上市公司包括电讯盈科、香港电讯和盈大地产。招股书显示,富卫集团是一家泛亚洲人寿保险公司,采用以客为先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