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赵贝
战乱,是阿富汗的另一个名字。2001年美国入侵阿富汗,此后20年,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烽烟不断。也是这一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二年,中国企业家余明辉进入阿富汗,开始经商、投资、建厂。
这位在喀布尔经商整整20年的中国商人,是“一带一路”阿富汗中国城建设者,也是商务部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中国阿拉伯经贸促进专业委员会主任。此次阿富汗经历“变天”后,他选择继续留在喀布尔。

阿富汗中国城外景(受访者供图)
“阿富汗动乱20年,中国入世20年,您进入阿富汗20年,这三个20年其实也是一个20年。这20年,您对中国人、中国企业、中国经济在阿富汗的实践有何感受?”8月17日,极目新闻记者连线留守喀布尔的阿富汗中国城代表余明辉。他说,阿富汗人在2008年我们建了明海钢厂后,就说“中国人是建设者”,继续推进阿富汗中国城项目,目前来看利大于弊。他选择留下,也基于诚信,“不能让阿富汗人说我们中国公司不守信”。
中国人是建设者
极目新闻:喀布尔城内情形如何?
余明辉:我们住在当地朋友家里,这两天城内没有发生交火,窗外的街上居民不多,没看到混乱局面,但可以看到全副武装的塔利班武装人员,整体比较克制。企业也完好无损,我们的安全暂时也有保障,希望局势尽快稳定下来。

喀布尔城内情景(受访者供图)
极目新闻:目前局势下,您选择留守阿富汗;20年前的动荡局势下,您选择进入阿富汗。为何您的选择总和大部分人不同?
余明辉:这其实是对宏观形势的考量。20年前考虑的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大好形势,以及阿富汗广阔的商机,认为恢复重建是主流。20年后的今天,则是对阿富汗政治和民间的深入了解,还有原因是和阿富汗当地签有两个重要的合同,正进行到关键时刻,不能让阿富汗人说我们中国公司不守信,所以20年前进入阿富汗,今天留在了阿富汗。
极目新闻:具体谈一下20年前进入阿富汗的过程。
余明辉: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觉得这是向外发展的大好时机。当时去了伊朗、阿联酋、俄罗斯考察,后来还在阿富汗做了很多调研与实践,那里急需基础工业建设,而且对中国人比较友好,所以我就选择了阿富汗。
我记得很清楚,2002年3月14日,是我第一次进入阿富汗的日子。在后面的两年中,我们又往返阿富汗7次考察,去的次数多了,发现这里到处都是商机。比如,战后留下了大量的废旧汽车、坦克、建筑钢铁和炮弹皮,阿富汗重建需要大量钢材,但当地没有一家企业能把这些废钢回炉变成钢材。
2008年开始,我就和当地合作伙伴投资建立了明海钢铁厂。也是从钢铁厂建成开始,我们赢得了阿富汗政府、部落、民间各阶层的认可和好感,阿富汗媒体和老百姓开始称“中国人是建设者”。
深耕阿富汗20年,中国企业异乡长大
极目新闻:扎根20年,经济方面的体会有哪些?
余明辉:具体来说,2004年以前,我是在阿富汗做贸易;2004年觉得没有较大战争风险以后,开始投资建厂;2008年是分界线,此后一直坚定地投资阿富汗。2019年我们建立喀布尔阿富汗中国城,今年引进了电缆、塑料包装、油漆、日化、服装鞋子等六家工厂,已陆续投产和正调试生产。
单单对于我们阿富汗中国城来说,持续耕耘已有20年,阿富汗急需什么、我们有什么,其实很清楚,中国的产业链非常全,我们开放合作的大环境会和阿富汗的迫切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资源、产业、市场的互相促进。
极目新闻:这20年,你们跟阿富汗民间关系如何?
余明辉:实际上,我们和阿富汗普通民众的关系,是通过商业活动建立起来的。一开始,主要是业务交往,然后也在节日、假日、婚礼时聚会,慢慢就成了朋友。是朋友就有往来,介绍产品,介绍工人。阿富汗失业率很高,找一份固定的工作很困难,朋友介绍的安全可靠,正好也是我们需要的,公司也会给他们一些福利,友情就慢慢建立起来了。
这是一个方面,阿富汗人本身也讲礼仪、重人品、守规则。比如说,有一次我开车等红绿灯,有个小孩乞讨,我答应给他1美元,当时我没有散钱,给了他一张5美元的钞票,那个小孩就找了我4美元。
此次局势变动,一听说塔利班进入喀布尔,就有当地人跟我们联系,问我们有没有地方去,他们可以提供安全的住所,这让我们很感动。
安民告示里感受到不一样的阿富汗

喀布尔城内情形(受访者供图)
极目新闻:提到阿富汗大家就会想到战乱,您在那里20年,感受有什么不一样吗?
余明辉:实际情况没有那么乱,我在喀布尔这么多年,没有听到过那种真正意义上的战争状态下的枪炮声,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电视上,也有可能其他省有,喀布尔很少。
这几天,留守在喀布尔的中国人,大部分都集中在阿富汗中国城。目前,中国城的秩序相对稳定,安保措施也按预案做到位,我们所处的环境比外界想象的要平和许多。
不管大的战斗还是小的战斗,这几天喀布尔都没有出现,反而是陆续发布的安民告示,让人心里觉得踏实了很多。
极目新闻:您说城内出现安民告示,塔利班和20年前变化很大吗?
余明辉:我感觉变化很大,他们好像成熟了很多。从目前掌握的信息看,他们已经开始和国际社会接洽,并向阿富汗国内发出和平承诺,进城以后态度也相对温和。从窗户里面往外看,城内虽然有塔利班武装人员,但没看到他们骚扰居民和工厂。
这很像我们以前跟阿富汗有关部门打交道时说的:你是想天天有饭吃,还是想只吃一顿大鱼大肉,不管以后的肚子?塔利班进城以后的表现,保护外国投资者,有利于实现他们经济恢复和战后重建的目标,我想他们能明白这一点。这也是我前面所说的对宏观形势的考量,这也是我对阿富汗局势20年变化的判断。
中国企业和中国人要维护好中国形象
极目新闻:基于以上考虑,您觉得中企未来在阿富汗有什么机遇?
余明辉:首先,恢复重建是大趋势,这是一个很明显的机遇;其次,与我们有合作的部门还在照常上班,企业只是处在休息期,而没有被破坏,小商小贩很多也在正常营业,这说明局势还算稳定,这也是机遇;第三,阿富汗工厂匮乏、民生急需、技工缺少、就业艰难,中国是当今国际上产业链最全的国家,国内也提出了双循环政策,这更是机遇。
极目新闻:从具体行业来讲,哪些比较有前途?
余明辉:仅从我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来说,除了和恢复重建直接相关的钢铁、水泥等建材行业及基础设施建设,电力行业大有前途。一是阿富汗非常缺电,二是阿富汗是世界少有的阳光充沛国家,发展太阳能前景广阔。比如,我们公司做的太阳能系统在中国很普通,到了阿富汗就是领先技术,完全适应阿富汗气候,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口碑。
就整个大电力行业来说,中国电力发展不仅仅是先进,而且在实用、适用等方面都非常突出。最近两三年,阿富汗中国城已逐渐让阿富汗电力部门了解到中国的作用,我们介绍了风、水、火、新能源,他们都听得津津有味,从质疑到接受,从动摇到信任。
极目新闻:请您从一个坚守阿富汗20年的中国企业家的角度,给未来投资阿富汗和中国经济的阿富汗实践,提一点建议?
余明辉:建议谈不上,我只能讲一下自己的体会。首先来说,阿富汗是一个部落社会特征很明显的国家,除了要遵守政府规则、遵守商业协议,还要特别注意人情关系,这一点不能忽视。
第二、中国企业不要两三年就换一个负责人,基于阿富汗的社会特点,经常换负责人会让以往打下的基础前功尽弃,这样非常不利于在当地的持续稳定发展。
第三,中国企业、中国人在阿富汗投资、经商,要时刻牢记自己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你的一言一行代表的都是我们中国在当地的形象。很多阿富汗人并没去过中国,甚至不了解中国,他们身边可以见到的中国人和中国企业,就是他们对中国的印象,这一点务必谨记。
我这20年的经历,其实都是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深化、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国际形象持续提升。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