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三业归心 - 天天要闻 佛学

小朋友:三业归心

小嘎仙:有一次,诗人白居易请问惟宽禅师道:“身口意如何修行?”小保尔:惟宽禅师:“无上菩提者,被于身为律,说于口为法,行于心为禅。应用者三,其致一也。如江淮河汉,各处异名。名虽不一,水性无二。律即是法,法不离禅,身口意皆不离于心也。云何于中,妄起分别?
小朋友:文喜嫌圣 - 天天要闻 佛学

小朋友:文喜嫌圣

小嘎仙:文喜禅师朝拜五台山,一日傍晚,途中经金刚窟般若寺,遇见一位牵牛的老翁。文喜问:“请问长者,可否借宿一晚”老翁答道:“你有执着心,不能留你住。”文喜解释说:“我没有执着心。”小保尔:老翁问:“你受戒了吗?”文喜答:“早都受过戒了。”老翁说:“既然没有执着心,还用得着受戒吗?
佛陀最后一世:两则小故事 - 天天要闻 佛学

佛陀最后一世:两则小故事

【故事一】一时,佛陀住在舍卫国东园鹿母讲堂,那时,昆舍佉所钟爱的孙女不幸死亡,她在大白天里衣发尽湿地来见世尊。敬礼后,坐于一旁,世尊于是问道:“毘舍佉!你从何方来,何以大白天里衣发尽湿?”“世尊!我所钟爱的孙女死了。”“毘舍佉!你可愿有多如舍卫国之民的子孙?”“世尊!
古代印度教中的年轻修行者与僧侣,在古代印度社会具有什么地位? - 天天要闻 佛学

古代印度教中的年轻修行者与僧侣,在古代印度社会具有什么地位?

在古代印度教中,年轻修行者与僧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追求灵性的内在探索和超越尘世的道路,这些年轻人放弃了世俗的诱惑和物质财富,选择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致力于实现内心的平静与觉醒,他们以清心寡欲、禁欲修行和奉献服务为信仰的核心,通过冥想、修身养性和学习圣典来实现灵性的成长与解脱,这些年轻修行者与僧侣在古代印度社会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和尊重,他们的奉献和修行成为启迪人心的典范。
一起来杭州这些小众寺庙感受一份禅意吧! - 天天要闻 佛学

一起来杭州这些小众寺庙感受一份禅意吧!

没有offer、被内卷、上岸失败、工作不顺......拜拜就拜拜。 于是“上班与上进之间,我选择上香”这一热潮悄悄风靡网络,一时间寺庙被挤爆,一些9点上班起不来的年轻人8点却能准时出现在寺庙门口,风头甚至盖过各大网红打卡点。
彩彻虹飞(临汾市洪洞广胜寺) - 天天要闻 佛学

彩彻虹飞(临汾市洪洞广胜寺)

彩彻虹飞(临汾市洪洞广胜寺)飞虹塔晴空万里,阳光照彻琉璃,炫出最美的色彩,黄的明快,绿的闲适,蓝的洁净,塔檐上下的佛像、菩萨、金刚、盘龙、花卉、鸟兽组合成的立体世界包罗万象、气势恢宏。这就是飞虹塔,曾被梁思成称作“无上精品”,它是全国最精美、保存得最完好的琉璃古塔。
佛经中的须弥山和四大部洲与银河系的关系 - 天天要闻 佛学

佛经中的须弥山和四大部洲与银河系的关系

须弥山和四大部洲,作为佛经中描述的小千世界的构成要素,具有丰富的神秘和象征意义。根据佛经的记载,须弥山位于小千世界的中央,它高耸入云,犹如一座巍峨的山峰,承载着整个小世界的宇宙轴。须弥山被描述为庄严壮观的圣山,象征着宇宙的中心和精神的高峰。
不同看法的人生 - 天天要闻 佛学

不同看法的人生

人生是一个很奇妙的旅程,有人过成诗,也有人活的很苟且。还有人过的狼狈不堪。有两个普通的人一起来到同一寺院出家修行悟道,多年以后,他们中的一位成有名的大师。另一位却依然是普通的僧人(以下简称僧人)。
南怀瑾:我年轻时学打坐,盘着腿也熬不住,袁老师告诉我这个方法 - 天天要闻 佛学

南怀瑾:我年轻时学打坐,盘着腿也熬不住,袁老师告诉我这个方法

打坐是修行的必备功课。南师说打坐时,只需要信受奉行就好了。要相信自己,相信佛所说的话,因为自性本空。只要把腿一盘,一上座,就已经空掉了。不要再去求一个什么空。因此,第一步,就是盘腿上座,不求空,也不求有。把眼睛闭起来。尽量把思想放空,什么都不去想。现代人都是眼睛耳朵用得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