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三摩呬多地(二)——《瑜伽师地论》笔记(五0八)

2023年07月06日19:07:08 佛学 1173

(卷十三)“或由未圆满故,名非定地。谓虽得作意,然未证得加行究竟,及彼果故,不名为定。”

“非三摩呬多地”的第七种相貌是“未圆满”,《披寻记》中解释,“此中加行究竟,谓加行究竟作意。言彼果者,谓加行究竟果作意所证诸根本定。由是当知,名有作意。七作意中,前五所摄。”虽然已经“得作意”了,心念已经能和禅定的一少分作意相应了,也就是证得了近分定。

“得作意”如果按照七种作意来讲,指的就是成就了前五种作意,了相作意、胜解作意、远离作意、摄乐作意、观察作意,但还没有证得“加行究竟”作意,和“加行究竟果”作意,没有证得根本定。所以说“由未圆满故,名非定地”。

非三摩呬多地(二)——《瑜伽师地论》笔记(五0八) - 天天要闻


“或有杂染污故,名非定地。谓虽证得加行究竟果作意,然为种种爱味所惑,染污其心。”

第八种相貌是“杂染污”,虽然证得了加行究竟果作意,七种作意都成就了,证得了初禅,或者二禅、三禅、四禅。但却对所证得的禅定境界,产生了爱味,心念被爱味染污了,这也属于”非定地“。

“或有不自在故,名非定地。谓虽已得加行究竟果作意,其心亦无烦恼染污,然于入、住、出诸定相中,未得自在,未随所欲,梗涩艰难。”

第九种相貌是”不自在“,虽然已经证得了加行究竟果作意,心念也没有被爱味染污。但在入定、住定、出定的时候,不能随心所欲,还是有阻碍,不是很顺利地入定、住定、出定。入定的时候,不是自在的,住定、出定的时候也不自在,这也称为”非定地“。

非三摩呬多地(二)——《瑜伽师地论》笔记(五0八) - 天天要闻


“或有不清净故,名非定地。谓虽自在,随其所欲,无涩无难,然唯修得世间定故,未能永害烦恼随眠诸心心法,未名为定。”

第十种相貌是”不清净“,虽然能在所证得的禅定中,入、住、出定没有阻碍,都很顺畅,都很自在。但因为所证得的禅定,是属于世间的禅定境界,不是出世间的禅定。所以不能永断烦恼,烦恼的种子还在,还有烦恼随眠的诸心心法。这种情况也不能称为定,还是属于”非定地“。

“或有起故,名非定地。谓所得定虽不退失,然出定故,不名为定。或有退故,名非定地。谓退失所得三摩地故,不名为定。”

第十一种相貌是”有起“,虽然所证得的禅定没有退失,但出定后,就没有定了。也就是说入定的时候有定,出定以后,心念就散乱了,没有定的境界了。这也不能称为定,属于”非定地“。第十二种相貌是”有退“,就是从所证得的禅定境界,退转了,失掉了禅定的境界,这也属于”非定地“。

非三摩呬多地(二)——《瑜伽师地论》笔记(五0八) - 天天要闻


这部分讲解非三摩呬多地的内容,从粗的非定地讲到细微的非定地,对于定境界的要求不断地提高。如果把它当成是得定的标准来看,就是凡夫修行禅定的一条指引,直至修行出世间定的主线。对实修感兴趣的学人,应该对这部分内容多加思维。

本论第六十三卷中,讲了对于这六种情况的对治,有兴趣的学人可以参考学习。其中的内容,比较容易理解,就不解释了。

“依止第七现在前故,应于微劣所得定中,不生喜足。依止第八现在前故,于诸杂染应观过失,设生爱味所/有杂染,寻即除遣,不应恋著。依止第九现在前故,于三摩地应无间修,又应善巧通达其相。依止第十现在前故,应当猛利修谛善巧。依第十一现在前故,为令不退,应不放逸。依第十二现在前故,即为彼事,应修远离,如理作意。应随顺前,修习无间、殷重方便。”

佛学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闻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说过,智慧不可传。在佛陀看来,这尘世间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于那些悟性不够的人,哪怕你倾囊相授,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毫无作用。对此,不少人都疑惑,人与人之间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极大吗?很遗憾地说,人与人之间的悟性、认知差距,比人与哈士奇之间的物种差距还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闻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然而,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却让人对这一天降雨产生了恐惧。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处呢?四月初八浴佛节的由来四月初八浴佛节,又称佛诞日,是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 天天要闻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缘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欢迎收看《妙志禅悟》,我是妙志。本期视频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这个"宝"要赶快找到?接下来请花几分钟时间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宝",就是指每个人觉醒之后的心灵的力量。但这心灵的力量里面又是无我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 天天要闻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何为明性?明性既明心见性,在佛教当中的意思是真心显露出来而测地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可以理解为,明性即为本我!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种,如果连自己的本来面目都不知道,又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呢。也许只有认识本我,才能够又勇气面对一切苦难。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 天天要闻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头儿,四月四到了,俺们东北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有个特殊的名字,叫“菩萨生日”。你信不信,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大吉日呢!咱们来看看,这个菩萨生日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评论区留下一句:“一顺百顺,菩萨保佑”,为自己、为孩子、为全家接福纳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 天天要闻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信仰”一词最早便是源于佛教经典之中,佛典中所阐述的"信仰"乃是对于天地万物以及祖先的尊敬与景仰,这两者的有机融合便构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义。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 天天要闻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很多人都把静安寺称为“中国最贵的寺庙”,因为它地处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边更是车水马龙,邻边也多是商场和写字高楼。来寺庙的信众更是数不胜数。它为什么会在这?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强调要造得金碧辉煌?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 天天要闻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关于“天才”的传闻,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停歇,似乎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那么几个天赋异禀的能人,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对普通人而言,德、智、体、美、劳,一生能精通于几样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难于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这些都是弹指间就熟练掌握的技巧。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 天天要闻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识,提升认知。正确的认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坚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识,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个中派的情况等等。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