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说,即使自己已经出家三十多年了,仍然喜欢读善恶因果报应及诸菩萨灵验之类的书。之所以喜欢读,而且还是在出家修行多年后仍旧乐此不彼的读,其中必有深度原因,那这一定是他所信仰的,一定是他深刻体会到、并且验证了的。
一,效仿跟随先人
而我们这些后人,何曾有人又有多少人能超越先人的大智大慧而特立独行呢?所以,我们也是走在效仿先人智者的路上,向他们看齐,以他们为模子。然后,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我们的那颗心日益变得虔诚,我们发现先人并没有欺骗我们。所谓的价值观,思想,信仰能够穿越时空的说法,真的可以存在。那种梵音,天籁之音,不是空虚的。
我记得星云大师说过: 一个人的懒惰,发怒,恐惧,害怕,嫉妒,自大,傲慢,贪婪,懦弱……,等等的心理和行为,都是佛教认为的病态。病态的东西是毒瘤,让人内心不得安宁,不得平静,它们剥夺了我们快乐的权利。
星云大师以佛法道理告诉世人:人来到世上,就是要享受欢喜的,而不是受苦的。意思就是,天堂与地狱之间的区别,全看你的一颗心,是要菩萨心,还是要魔鬼心。这包括很多方面,包括很多东西在里面。所以,回头再谈谈开头所提到的弘一法师李叔同的那段文字。
二,浅显可见的因果报应是什么?
当你发怒、抱怨时,你的世界就是火海,就是苦水。想一想吧,也许是你太偏执了,太贪心了,不仅希望子女孝顺,还要出类拔萃。也许你对身边的人太苛刻了: 丈夫要贴心,知识要渊博,志趣要高雅,赚钱要多多。而强求、贪婪、与苛刻本身就是“佛说的病态”。
发怒后,报应来了,你的身体更糟糕了,你的修行又倒退了,你的家庭更加不和谐了,你更加没有精力和精神设法活得更快乐更幸福更美好了。如果这一生如此下去,等到你离开这个世界时,你的内心一定是有愧疚的,一定是心怀遗憾的,一定是悔恨交加的;对于有信仰的人,一定也会害怕来生会活得更苦,更悲。没有人愿意那样。而那些能安详离去的,大概率是能够善待他人,能够有一副包容一切的心胸。
三,我们这个国度怎样?
在我们这个国度里,就算是一些平时不相信往生净土的学者教授,弥留之际也会发问:“我要去哪里?”这样的话。也会请大师为自己说法读经,最后以一颗轻松满足安详的心远走这片尘土,甚至盼望有更好的来生。星云大师的书籍里就有提到这样一位香港著名教授。
所以,在我们的文化氛围里,我们的内心都是渴望能够往生净土的,我们内心都是愿意相信善恶因果关系的说法的。因为我们的先人就是有着这样的信仰。李叔同用通俗易懂的语调跟我们阐述佛教教义里的因果轮回,说人不是只有一世,还可能是二世,三世。他说,我们不要目光短浅,只看得到“在世的偏偏好人就没好报”,然后就武断的放弃此生行善积德的难得机会。
到目前为止,我觉得我们这片国土的人,与西方世界的人还是不一样的。外国人认为生就是生,死就是死,二者没有联系,想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不理会什么责任和伦理道德。想怎么死就怎么死,就算是自杀也跟亲人没有关系,也不会给别人带来什么后患和痛苦,他们更不会相信什么轮回之说。
四,结尾篇
要往生净土,要好死,一世得好生修行,修个好脾气,修一个好家庭,修一个好伴侣,修一世好因缘。如此,一切都会有圆满的结局。就算是没有资格往生净土,但也不会有重重的遗憾和绝望的恐惧。对得起一世为人,身人,即可。
目前,我是这么认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