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不忘救国 ——为纪念弘一法师圆寂80周年而作

2023年01月03日15:33:41 佛学 1728

念佛不忘救国 ——为纪念弘一法师圆寂80周年而作 - 天天要闻

念佛不忘救国 ——为纪念弘一法师圆寂80周年而作 - 天天要闻

文/孙立川

编者按:2022年是弘一法师圆寂80周年。弘一法师晚年在泉州驻锡长达14年之久,1942年农历九月初四,圆寂于泉州温陵养老院晚晴室。值此弘一法师圆寂80周年之际,本期特刊发《念佛不忘救国》《为青年说弘一法师》《三宗融贯以律为重》三文,以资纪念。

念佛不忘救国 ——为纪念弘一法师圆寂80周年而作 - 天天要闻

八十年来,泉州的佛教界、文化界及市民始终难忘弘一法师。他生命中最后十四年,行脚于闽南山野、丛林所留下的弘法足迹。八十年前正是中国抗日战争最艰难困苦的时期,他与泉州人民一起渡过了战火下缺衣少粮、四处逃难、民不聊生的悲惨生活。他发出了战叫的狮子吼,奋笔写下“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赠承天寺开元寺的僧众,并撰跋说:“佛者,觉也。觉了真理,乃能誓舍生命,牺牲一切,勇猛精进,救护国家,是故救国必须念佛。”

1939年3月至1940年6月间,日军飞机对泉州市区及各县进行了几十次的空袭,投掷了数百枚炸弹,平民死伤者数以百计,敌机无差别地炸毁了万间民房,商店及寺庙,承天寺经受过两次空袭,我们今日会议所在之处的建筑物、法堂、鹦哥山均受重创,阿弥陀佛雕像也被炸飞,严重受损。而炸弹的弹着点离弘一法师所住的月台别院不过一箭之遥。所幸法师当年正在永春普济寺闭关,得以逃过厄难。据当时人回忆:弘一法师住锡承天寺期间,有一次在食堂用膳时,他想到国家正在遭受野蛮侵略,忽然悲不自禁,流泪对弟子们说“吾人所吃的是中华之粟,所饮的是温陵之水,身为佛子,于此之时,不能共纾国难于万一,为释迦如来长点体面。自揣不如一只狗仔,狗尚能为主守门,吾人一无所用,而腼颜受食,能无愧于心乎?!”在场的弟子们闻言亦泣不成声。今年纪念活动的主题是:“念佛不忘国,救国必须念佛”,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选择在今天这个现场,身临其境地感受这段往事,令我们刻骨铭心。同时,他在开元寺组织青壮年僧伽救护队,救死扶伤,维护庄严国土的义举留下了不朽的佳话。在抗战最艰难的时刻,也是他圆寂之前的最后时刻,他写信鼓励青年们:“最后之胜利”一定属于中国人民。由此可见,弘一法师有着崇高的的爱国爱教精神,此其一也!

其次,众所周知,弘一法师从一位“二十文章惊海内”的翩翩公子,成为集戏剧、美术、音乐、篆刻、书法及艺术教师为一身的大艺术家,而且行行都是艺无不精。六十二年的短暂人生留下了永不消逝的歌声和不倦的话题,他的数以千计的书法作品散发着弘扬佛学、导人向善的照人光彩,他是第一位出国学习西方油画的中国现代美术的先驱;他和美术学校的留学生同学发起成立“春柳社”戏剧团体,演出过《茶花女》《黑奴吁天录》等,被尊为中国话剧的开山;他还是西泠印社的早期社员,擅于治印;他回国后倾心于艺术教育,培养了二位得意门生——画家丰子恺与音乐家刘质平。他的艺术教育也是中国现代音乐及美术专科的滥觞。夏丐尊先生曾评价他的教育成就,谓当时中国的音乐教师十之八九皆其薪传,其创作的歌曲《送别》《春游》《祖国歌》等脍炙人口,至今仍为人们所传唱。抗战军兴,他又将《厦门第一届运动会会歌》改写为抗日歌曲,激扬民众奋起抗日。

他和丰子恺合作创作了反侵略、反暴力及具现代环保意识的《护生画集》的美术作品集,其中第一、二集也反映了其晚年的“护生即护心”的意愿,这是他在泉州抱病创作的最后一部美术作品集。音乐家刘质平则成为他的“艺舟双楫”中的左膀右臂,晚年师徒俩合作的《清凉歌》五首传颂一时,深具“善知识”之真谛。

弘一法师晚年的艺木成就展现出他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大家,当代无人可与之比肩。虽然他出家之后似乎摒弃了所有的专长,只是一心向佛,从李叔同变成弘一法师之后,他的音乐、艺术、金石、填词作诗似乎都成为“余事”。其实不然,他把出家后的追求变成了以书法来弘法,广结墨缘。他在泉州住锡十多年间,挥毫撰写楹联、书信、书法条幅,抄写佛经、佛号,用这一特别的体裁来弘扬佛法,写作了大量作品,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弘一体”,赢得了一代代学书者的喜爱。赵朴初会长曾称赞他的书法是“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明月耀天心”。在这些遗珍中,我们不难发现,他的书法饱含了浓厚的文学诗意、美术画面的基因,篆刻艺术的意境等,而这一切又与法师对佛学精湛的理解不无关系。我们今天纪念和敬仰他的艺术成就,最重要的还是要从文化的层面予以评价,那就是,他用现代的文化手段服务于佛学研究并发扬光大。此其二。

第三,弘一法师的佛学人生中的最大贡献,是对中断了近八百年的南山律宗之中兴的践行。弘一法师中年出家之后,精持梵行,严净毗尼。他不仅身体力行地从东瀛引入已散失在海外的律宗经典,而且编制注解有关《律学要略》《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五戒持犯表记》《五相经笺要》(附例言)《四分律含注戒本》等,显现出深厚的学殖及佛学造诣。他还在泉南丛林中成立了南山律学苑,带领十几位佛家弟子矢愿躬行律学重任,继往圣之绝学,这在近八百年来的佛教发展史上可谓一个壮举。律宗法脉终于能重系祖堂,正本清源,而这个践行正是弘一法师带领闽南弟子们所创建的大功德,虽然弘一法师壮志未酬,但律学终于又重新回归中华佛教的大统。其后,他的一些弟子(如广洽法师等)下南洋向华侨弘法,使得律宗不仅在中国大陆复活,而且远播于海外。适如赵朴初先生所评价的:“他的一生可以说是立德、立功、立言的一生”。

一百多年前,弘一法师生于晚清,那时的中国正处于内外交困、大厦将倾的忧患之季,青年李叔同满怀救国热忱出国求学,学成归国后成为多才多艺的文学家、艺术家,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他是这些专门学科的佼佼者,足以享受荣华富贵。但他却在中年出家,以戒为师,过一个苦行僧的生活,以超常人的毅力成为一代高僧,为中兴南山律宗而勇猛精进。这二者之上,还应推崇他的爱国主义情操,“扬天地之正气,法古今之完人”。弘一法师正是这样杰出的平凡而伟大的仁者。

念佛不忘救国 ——为纪念弘一法师圆寂80周年而作 - 天天要闻


(作者系泉州历史文化中心原理事长,弘一法师圆寂80周年纪念文集《看松月到衣》主编)

念佛不忘救国 ——为纪念弘一法师圆寂80周年而作 - 天天要闻



佛学分类资讯推荐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 天天要闻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信仰”一词最早便是源于佛教经典之中,佛典中所阐述的"信仰"乃是对于天地万物以及祖先的尊敬与景仰,这两者的有机融合便构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义。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 天天要闻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很多人都把静安寺称为“中国最贵的寺庙”,因为它地处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边更是车水马龙,邻边也多是商场和写字高楼。来寺庙的信众更是数不胜数。它为什么会在这?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强调要造得金碧辉煌?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 天天要闻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关于“天才”的传闻,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停歇,似乎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那么几个天赋异禀的能人,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对普通人而言,德、智、体、美、劳,一生能精通于几样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难于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这些都是弹指间就熟练掌握的技巧。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 天天要闻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识,提升认知。正确的认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坚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识,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个中派的情况等等。这是什么?
巴米扬大佛:高僧玄奘眼中的西域世界(四) - 天天要闻

巴米扬大佛:高僧玄奘眼中的西域世界(四)

经过壁立千仞、地无水草、山崖陡峭的铁门关后,玄奘的小队进入位于今天阿富汗东北部的吐火罗国。此地有阿姆河从东向西穿越整片区域,所以小麦丰饶、谷物充沛。这里曾是汉代张骞来过的大夏故地,也是印度、波斯、希腊文化的交汇之地,更是民族融合的混血摇篮。
解密和尚不吃肉的原因! - 天天要闻

解密和尚不吃肉的原因!

你是否曾经好奇,为何和尚们坚守素食,从不沾荤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一神秘面纱,探寻和尚不吃肉的原因。素食文化源远流长,早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就已盛行于世。古人提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的饮食观念,追求自然、清净的生活方式。
“最美尼姑”释正孝同:佛祖托梦出家后放弃985大学,现在怎样了 - 天天要闻

“最美尼姑”释正孝同:佛祖托梦出家后放弃985大学,现在怎样了

释正孝同出生于一个普通却幸福美满的家庭,作为家中唯一的独生女,自然倍受父母的宠爱与呵护。从小的她就展现出了优秀的学习天赋,每个学期的成绩都名列班级前茅,备受老师的喜爱。她个性温文尔雅、待人友善,从不与同学发生争执矛盾,广结良朋好友,在融入校园生活方面也游刃有余。
铁瓦寺(铁瓦禅林) - 天天要闻

铁瓦寺(铁瓦禅林)

铁瓦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河北镇河北村甲1号,此处原是五台山菩萨顶下院铁瓦寺,始建造于明代正德十年,清代重修,现仅存山门、东西配殿及铁瓦殿,寺坐北朝南,山门嵌有石额“铁瓦禅林”,进山门,两旁各有配殿两间,中间是铁瓦殿,铁瓦寺因此殿得名,铁瓦殿呈圆柱状平面呈圆形,高6米,直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