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初传时期,日本学者为何主张“导入”佛教?有何意义?

2023年01月31日20:08:03 佛学 1994

日本佛教的初传

关于佛教传入日本时间的记载基本分为两大系统,即钦明天皇十三年壬申(552年)说与钦明天皇七年戊午(538年)说。

日本佛教传播的主体

佛教传播的主体问题,换句话说就是百济主动将佛教传入日本还是日本主动从百济请来佛教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界争论的话题。明治以来,绝大多数学者都主张日本积极学习先进文化的特性,常常运用“摄取”一词,其背后显然有皇国史观的影响,目的是彰显日本相较于、中国民族的优越性。这种逻辑影响甚大。

佛教初传时期,日本学者为何主张“导入”佛教?有何意义? - 天天要闻

时至今日,即使在修辞上有所变化,部分学者仍然秉持着“日本善于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思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基于对皇国史观的批判,也有部分学者将日本置于接受佛教的客体位置加以理解。不过近年来,以上川通夫为代表的日本学者基于对梁武帝以降菩萨戒佛教的研究和天皇—苏我氏非对立的原则,主张日本“导入”佛教论。笔者对这种观点存在疑虑。

佛教初传时期,日本学者为何主张“导入”佛教?有何意义? - 天天要闻

首先,该观点最直接的文献证据为《隋书》“于百济求得佛经”的记载,但日本的研究者似乎很少对该史料的性质进行分析。《隋书》是最早记录日本信奉佛教的中国正史,相关记述最主要的资料来源是裴世清与遣隋使。假使这里的“求”字确有实际动词意义,裴世清到达日本时,距离钦明十三年已超过半世纪,裴世清只能通过当时日本人之口得到这一信息。

佛教初传时期,日本学者为何主张“导入”佛教?有何意义? - 天天要闻

参考遣隋使的国书内容,无论当时的日本是想要寻求与隋的对等关系,亦或是使用佛教术语、试图通过崇佛的形式来加入隋帝国主导的东亚世界体系中,都有足够的理由主张自己在获取佛教一事上的主动性,这和近代皇国史观的逻辑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只有隋书的证据显然欠缺说服力。

另一方面,日本方面的文献则很清晰的使用了百济“献”、“奉”、“度”的用语,显然是把日本摆在了客体位置。而且,虽然文献中的排佛记事显然经过了后人的润色,但如果参考中国和新罗的情况,可以认为在佛教初传时期日本统治阶层的意见可能并不一致,并不能简单地将这些记事作为伪史而加以否定。

佛教初传时期,日本学者为何主张“导入”佛教?有何意义? - 天天要闻

其次,有学者主张所谓文化差异势能传播理论,认为当两个文化有差异的文明接触时,会自然地发生文化从高势能向低势能的流动。武安隆对此理论进行了修正,指出文化并非是从先进到落后地区的单向流动,相对较低水平的文化也会向先进文化地区流动。这一理论常被用来解释日本吸收外来文化的现象。虽然武安隆也认识到了外来文化的传播具有不同的层次,外来宗教是最高层次,即最难吸收的外来文化,但是仍然主张日本主动积极地摄取外来文化。

这种文化理论的问题是将文化传播现象孤立了起来,忽视了文化传播过程中伴随的和经济的互动,而且混淆了人口与物质的交流过程中伴随的自然的文化流动与统治集团主导的人为的文化传播。总之,笔者赞同武安隆对文化传播具有不同层次的分析,但是当统治阶级乃至全社会自认为处于文化劣势并主动地吸收某种外来文化,在此之前一般会有重大的冲击性事件发生。这时,吸收外来文化更多是作为一种手段,并非只为寻求所谓“文化的进步”,而是试图改变某事件造成的恶性后果。

佛教初传时期,日本学者为何主张“导入”佛教?有何意义? - 天天要闻

6世纪的日本是否经历了重大冲击性事件?的确,当时日本在半岛上遭受了挫折,国内也经历了一些动荡,但现有史料无法表明日本王权的统治基础受到动摇。在确立新皇统和新政策的继体—钦明朝,主动摄取一种高度化的外来宗教反而可能对王权造成更大的风险,这也和日本王权的性格不符。即使认为苏我氏与天皇是非对立的,二者对佛教的态度也不能简单地划等号。而且在此之前的东亚佛教外交中,主动请求佛教传入只有两例,而且都是由后进国向佛教先进国——梁的请求。

佛教初传时期,日本学者为何主张“导入”佛教?有何意义? - 天天要闻

日本在5世纪与中国的交涉中没有一次提到佛教,在6世纪更是不存在与中国的直接交涉。假使日本在钦明时意识到了佛教的作用,主动向百济请求佛教也与日本视百济为属国的态度相矛盾。日本确实曾多次要求百济贡进文化人才与珍奇物资,但这些都是应用性的技术,例如养马、冶铁、药学与历法等等。若认为大和国家在意识到菩萨戒主义佛教意义的基础上主动摄取,显然有夸大日本主体性的可能。或者简单地认为苏我氏的一切佛教活动都是在王权框架内进行也是不可取的。

佛教初传时期,日本学者为何主张“导入”佛教?有何意义? - 天天要闻

最后,6世纪时中国的佛教以梁武帝菩萨戒佛教为代表。如上所述,菩萨戒作为僧俗共享的戒律,的确很适合用于加强统治集团的团结、强化中央集权。6世纪末的日本佛教也的确展示出了重视戒律的性格,但仅以此不能说明日本统治阶级主动地导入佛教。毕竟,举行早就是南北朝中国佛教的特色表现之一,进入日本的佛教受此影响十分自然。

佛教初传时期,日本学者为何主张“导入”佛教?有何意义? - 天天要闻

善信尼的百济求戒也看不到天皇参与的迹象,不如说是作为渡来人出自个人信仰而作出的举动,毕竟受戒本就是佛教的应有之义,希望前往戒法(佛法)完备的国家学习的留学僧在此后的日本也频繁出现。

对于统治阶级导入佛教以及部分民众希望信奉佛教之间的区别应当特别注意。摆脱既定史观和理论框架的影响,从现有史料来看,笔者更倾向于认为佛教传入日本有着重要的外部契机,其初传可视为百济基于自身国家利益的考虑、出于目的而采取的文化攻略,目的是为了加强和日本的友好关系,这一逻辑同样适用于6世纪末的高句丽。笔者会在第三章对此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

佛学分类资讯推荐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 天天要闻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头儿,四月四到了,俺们东北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有个特殊的名字,叫“菩萨生日”。你信不信,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大吉日呢!咱们来看看,这个菩萨生日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评论区留下一句:“一顺百顺,菩萨保佑”,为自己、为孩子、为全家接福纳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 天天要闻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信仰”一词最早便是源于佛教经典之中,佛典中所阐述的"信仰"乃是对于天地万物以及祖先的尊敬与景仰,这两者的有机融合便构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义。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 天天要闻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很多人都把静安寺称为“中国最贵的寺庙”,因为它地处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边更是车水马龙,邻边也多是商场和写字高楼。来寺庙的信众更是数不胜数。它为什么会在这?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强调要造得金碧辉煌?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 天天要闻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关于“天才”的传闻,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停歇,似乎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那么几个天赋异禀的能人,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对普通人而言,德、智、体、美、劳,一生能精通于几样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难于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这些都是弹指间就熟练掌握的技巧。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 天天要闻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识,提升认知。正确的认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坚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识,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个中派的情况等等。这是什么?
巴米扬大佛:高僧玄奘眼中的西域世界(四) - 天天要闻

巴米扬大佛:高僧玄奘眼中的西域世界(四)

经过壁立千仞、地无水草、山崖陡峭的铁门关后,玄奘的小队进入位于今天阿富汗东北部的吐火罗国。此地有阿姆河从东向西穿越整片区域,所以小麦丰饶、谷物充沛。这里曾是汉代张骞来过的大夏故地,也是印度、波斯、希腊文化的交汇之地,更是民族融合的混血摇篮。
解密和尚不吃肉的原因! - 天天要闻

解密和尚不吃肉的原因!

你是否曾经好奇,为何和尚们坚守素食,从不沾荤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一神秘面纱,探寻和尚不吃肉的原因。素食文化源远流长,早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就已盛行于世。古人提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的饮食观念,追求自然、清净的生活方式。
“最美尼姑”释正孝同:佛祖托梦出家后放弃985大学,现在怎样了 - 天天要闻

“最美尼姑”释正孝同:佛祖托梦出家后放弃985大学,现在怎样了

释正孝同出生于一个普通却幸福美满的家庭,作为家中唯一的独生女,自然倍受父母的宠爱与呵护。从小的她就展现出了优秀的学习天赋,每个学期的成绩都名列班级前茅,备受老师的喜爱。她个性温文尔雅、待人友善,从不与同学发生争执矛盾,广结良朋好友,在融入校园生活方面也游刃有余。
铁瓦寺(铁瓦禅林) - 天天要闻

铁瓦寺(铁瓦禅林)

铁瓦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河北镇河北村甲1号,此处原是五台山菩萨顶下院铁瓦寺,始建造于明代正德十年,清代重修,现仅存山门、东西配殿及铁瓦殿,寺坐北朝南,山门嵌有石额“铁瓦禅林”,进山门,两旁各有配殿两间,中间是铁瓦殿,铁瓦寺因此殿得名,铁瓦殿呈圆柱状平面呈圆形,高6米,直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