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天都有一位商界領袖對人工智能時代的就業保障發出悲觀預測。
知名風險投資家維諾德・科斯拉近期表示,到 2030 年,人工智能可能會取代 80% 的就業崗位;亞馬遜首席執行官安迪・賈西則警告稱,受自動化影響,該零售巨頭可能會實施裁員。
然而,在這些悲觀論調中,有一小群人正變得愈發珍貴:那些創造人工智能的從業者。
眾多科技企業正爭相招募頂尖人工智能領導者與研究人員,並以數百萬美元的薪酬吸引他們加入。
過去幾周,Facebook 母公司 Meta 大舉投入資源,強化其核心 AI 業務,這一舉措再次印證了人類在 AI 時代的關鍵價值。
該公司寄望於新人才的引入能推動其 AI 業務實現突破性發展。據稱,Meta 的 AI 業務目前已落後於競爭對手,這或將危及未來數百億美元的利潤空間。
這一系列動作始於 Meta 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聘請人工智能標籤初創公司 Scale AI 首席執行官亞歷山大・王(Alexandr Wang)擔任其首位首席人工智能官,並向其公司投資 143 億美元。
扎克伯格還聘請了前 GitHub 首席執行官納特・弗里德曼(Nat Friedman)與亞歷山大・王協同工作,共同領導 Meta 新成立的超級智能實驗室。
數日後,Meta 再度掀起一輪招聘攻勢,從 ChatGPT 製造商 OpenAI 挖角多名人工智能研究人員,同時也從谷歌及 Claude 人工智能助手製造商 Anthropic 吸納了部分員工。
「隨着人工智能進步速度的加快,超級智能的開發已近在眼前,」 扎克伯格在周一正式宣布亞歷山大・王與弗里德曼的新職位及超級智能實驗室啟動的備忘錄中寫道,「我相信這將是人類新時代的開端,我將全力以赴推動 Meta 引領這一未來。」
Meta 與 OpenAI 之間的 AI 人才爭奪戰,只是整個科技行業正在上演的激烈競爭的一個極端縮影。
無論規模大小,各類企業都在爭相招募知名 AI 領袖及其團隊核心成員,它們都清楚,超級智能(即智慧遠超人類的 AI)的開發離不開真正的人類智慧。
企業在宣傳時常常宣稱人工智能能創造奇蹟。但至少就目前而言,這項技術尚無法完全依靠自身實現其潛在價值。
專註於基礎人工智能研究並取得突破性進展的人工智能研究科學家,被視作這一新領域層級體系的頂端群體。
他們負責監督大規模通用模型的訓練,並對其進行微調,使其更易於開發人員整合至各類產品中。
部分企業願意為其認定的該群體頂尖人才支付巨額薪酬,包括數百萬美元的薪資、股票期權及獎金。
OpenAI 首席執行官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近期稱,Meta 已向其部分員工提供 1 億美元的薪酬方案,同時表示團隊中沒有重要成員接受這一邀約。
然而,數日內便有多名員工離職。最終,OpenAI 首席研究官馬克・陳(Mark Chen)在一份內部備忘錄中對此表達了強烈不滿,據《連線》(Wired)報道。
「我現在強烈感覺就像有人闖入我們的家園行竊,」 他在備忘錄中寫道。為阻止其他員工離職,他承諾將 「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積極主動」,通過 「調整薪酬結構」 及 「探索創造性方式表彰和獎勵頂尖人才」 來穩定團隊。
金融服務公司 Brex 的人工智能主管戴維・霍恩(David Horn)也認為,無論是其所在公司還是其他企業,人類在人工智能的開發與完善過程中都至關重要。
他表示,少數核心人才就能對一家公司的最終成功產生重大影響。
「當我們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時,仍需要有人能夠明確人工智能應解決什麼問題,」 霍恩表示,「我們發現,人類在一項任務中所創造的價值,不一定體現在付出的具體努力上,而在於能夠清晰闡釋需要完成的任務, 更重要的是,闡釋背後的原因。」
與許多大型科技公司不同,Brex 並非專註於基礎人工智能的開發。相反,它依託這些大企業開發的超大型模型,為金融行業提供定製化解決方案。
霍恩表示,這項工作需要多層面的人才參與,包括直接與人工智能交互的技術人員、管理其工作及產品線的管理人員,以及制定相關政策或更廣泛戰略、指導如何與人工智能協同完成特定任務的規劃人員。
當然,並非科技領域所有人才都能像人工智能研究人員那樣受到如此追捧。
受人工智能影響,部分專業領域的招聘正逐漸放緩。
例如,軟件工程師正越來越多地藉助人工智能輔助編寫代碼。因此,一些公司已放緩招聘節奏,或如亞馬遜般,正討論通過裁員削減成本。
客戶服務、數據錄入及初級金融崗位尤其容易受到人工智能發展的衝擊。
上周,Salesforce 首席執行官馬克・貝尼奧夫(Marc Benioff)談及人類在人工智能時代的處境時表示,公司內部有一半的工作由人工智能完成。
但他並未透露這一表述的具體所指。作為 Salesforce 人工智能產品的主要推廣者,他顯然樂於談論人工智能的成功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