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方琳 李光正 張華
「幸福食堂、健身房、閱覽室、娛樂室、理療室一應俱全,可沒多少人來。」6月19日,在鄂東南某鎮,一家開業一個多月的養老服務綜合體經營者王先生望着冷清的門廳,難掩焦慮。
截然不同的是,在武漢眾多社區養老中心,唱歌、跳舞等活動日程排得滿滿當當,老人們排隊「搶位」,養老床位更是「一床難求」。
這鮮明的對比,直指社區養老服務資源配置的核心挑戰:在人口老齡化加速的背景下,如何激活沉睡的養老資源,滿足居家老人日益增長且多元化的需求?
家門口的養老中心,為何還是「夠不着」
「新開業的養老服務綜合體設施齊全,可能會逐漸吸引健康活躍的老年人來體驗,但他們消費意願不強,僅靠這一群體很難維持下去。要全面考慮老年人的社區養老需求,特別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需求。」針對鄂東南某鎮那家養老綜合服務體的冷清,省民政廳養老服務處相關負責人分析了其中原因,並建議王先生改造健身房等空間,設置一些養老床位,以專業服務吸引失能老人入住;並以此為基礎,派遣專業助老員為周邊高齡老人提供上門助餐、助潔等服務,形成閉環,實現盈利與可持續發展。
「我們多年前的社區養老網點很受歡迎,但這兩年過來玩的老人越來越少,尤其是幸福食堂等開進小區後,老人會選擇更近的地方。」武漢一家養老公司負責人魏女士的困惑,揭示了資源閑置的一大癥結:物理距離遠。
72歲的退休教師李爺爺直言:「老人走不了遠路。能在小區里『一站式』解決吃飯、聊天、拿葯等問題最好。」省民政廳研究數據印證了就近養老的迫切性:我省老年人空巢獨居普遍,獨居空巢家庭佔比7.77%,夫妻空巢家庭比例高達46.18%。
破解之道在於「零距離」嵌入社區。
武漢市江漢區江漢里社區吉年頤養中心「深藏」於江漢人家小區,開業5年已成為2000多名老人的日常據點。其成功源於規劃建設之前近700份居民調查問卷的一致呼籲,最終將原定博物館用地優先用於養老。
硚口區榮東社區,一棟六層綜合服務樓緊鄰黨群服務中心,50米外即是社區醫養中心。70歲的楊爹爹手傷康復期在此享受醫保覆蓋的實惠理療,「一次僅18元,特別方便」。
這些案例證明,養老資源落點必須「沉」到居民樓下,前期充分的需求調研和空間資源優先用於養老,是激活設施人氣的關鍵一步。
6月18日,在武漢市江漢區民航里吉年頤悅中心,醫生在給老人進行健康監測。(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光正 攝)
6月10日,在武漢市洪山區龍安社區炎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社區醫生給老人們扎針灸緩解疼痛,深受老人歡迎。(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華 攝)
「走不出家門」的老人,服務如何「送得進」
建成「一站式」中心並非終點。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石智雷指出:「隨着深度老齡化加劇,社會化居家養老需求激增。針對高齡失能老人,『送上門』服務是剛需。」
如何讓專業關懷穿透家門,溫暖那些「走不出來」的老人?
湖北文旅佰穗養老在武漢運營141個網點,日均服務1萬人次。90歲的周奶奶通過上門健康監測發現餐後血糖飆至19.3,及時送醫確診為2型糖尿病。持續的上門干預護理,成功將其血糖控制在安全範圍。
在武昌區惠譽花園社區,炎黃養老服務中心的汪麗服務6年,已成為許多老人的「親人」。一次,89歲的吳爹爹家中因忘關水龍頭嚴重淹水,汪麗接到求助電話後,火速帶人上門解困。「一個電話,我們幾分鐘就到。」湖北炎黃養老服務集團在全省布局100個網點,服務涵蓋保潔、護理、維修、送餐、理療、代購、心理關懷等,深度滲透居家場景。
政策保障是「送上門」的堅實依託。2021至2024年,我省投入4.4億元支持360個街道(鄉鎮)養老綜合體和800個農村互助照料中心提檔升級,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分別達100%和69.5%。服務模式正從「吸引出來」向「主動送上門」延伸,高效響應與多元化、個性化服務菜單,是提升居家養老獲得感的生命線。
6月10日,一名老人在社區養老服務中心下樓梯,兩邊牆壁上安裝有扶手,保護老人安全。(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華 攝)
適老化改造,如何避免「花架子」
要讓老人願意「走出來」、更敢「留在家」,環境的安全舒適是無形卻關鍵的基石。樓梯牆上的防滑扶手、衛生間的防滑墊和緊急呼叫器,是成熟社區養老網點的標配。但家庭內部的適老化改造,如何才能真正改到老人心坎上,而非流於形式?
「適老化改造的核心是安全感和安心感。」武漢吉年養老公司負責人祁金華介紹,在家庭養老床位政策支持下,他們為92歲的楊婆婆家安裝了智能床墊、呼叫網關。女兒王女士目睹便利後,主動自費加裝助浴椅、床邊扶手,進一步提升母親生活質量。
參與起草國家《老年人居家環境適老化改造服務機構基本規範》的武漢晚晴楓養老助殘服務中心,自2016年起已為2萬多戶家庭實施改造。
該中心負責人認為,好的改造必須直擊兩個靶心:一是解決真痛點,消除如廁洗澡風險、改善照明不足等實際隱患;二是追求高性價比,讓有限資金髮揮最大效能。中心曾為一位80歲老人及其患精神障礙的兒子改造老舊頂樓住房,充分傾聽需求後,一個月高效完成8項改造。煥然一新的家讓老人感慨:「真是改到了我的心坎上!」這證明,適老化改造的價值在於精準對接個體需求,以實用、經濟的方案消除居家隱患,賦予老人自主生活的尊嚴與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