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闢謠!劉姝威未能拯救「把世界掰彎」的獨角獸

2024年06月13日15:10:14 科學 6074

華為闢謠!劉姝威未能拯救「把世界掰彎」的獨角獸 - 天天要聞


作者 | 李佳蔓

來源藍血究(lanxueyanjiu)


華為闢謠!劉姝威未能拯救「把世界掰彎」的獨角獸 - 天天要聞


曾經風光無限的柔性屏獨角獸柔宇科技如今陷入困境,破產清算程序已啟動。與此同時,華為針對網絡上流傳的投資柔宇傳聞進行闢謠,明確表示未有投資計劃。柔宇的衰落究竟是何原因?科技企業的生存挑戰又有哪些?


——藍血題記


6月10日,科技巨頭華為公司發表聲明,針對近期網絡上流傳的「華為提出投資柔宇科技」的傳聞進行了明確澄清。華為在聲明中指出,這些言論純屬誤傳,公司實際上並未有此投資計劃,也從未向柔宇科技提出過任何投資要求。


華為闢謠!劉姝威未能拯救「把世界掰彎」的獨角獸 - 天天要聞


這一澄清源於6月9日深夜的一條信息,由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主任劉姝威在微信朋友圈中透露。在參加一場關於中國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閉門會議的發言中,劉姝威提及,在柔宇科技初創時期,華為曾有意投資這家公司,並有意讓柔宇科技為華為專門供應柔性屏。


這一提議遭到了柔宇科技的拒絕,只因柔宇科技創始人劉自鴻希望公司能像三星一樣,獨立完成產品的開發和製造。


01

準備把世界掰彎的柔宇科技

終走向了破產清算


而就在近日,6月6日,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發佈公告稱,已正式裁定受理柔宇科技的破產清算一案,並指定廣東華商律師事務所為柔宇科技的管理人。此舉標誌着柔宇科技正式進入了破產清算程序,其未來的命運充滿了不確定性。


這家曾以開發0.01毫米全球最薄柔性顯示屏而聲名大噪的科技企業,如今卻面臨著巨大的生存挑戰。柔宇科技的困境並非一蹴而就。柔宇科技的衰落也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華為闢謠!劉姝威未能拯救「把世界掰彎」的獨角獸 - 天天要聞


作為昔日估值高達500億元的柔性屏製造領域「獨角獸」,柔宇科技曾以其領先的技術優勢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目光。


儘管該公司在柔性屏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技術突破,但持續的虧損讓公司的財務狀況日益惡化,隨着虧損的持續擴大和財務狀況的惡化,柔宇科技的估值也逐漸縮水。


總結一下,目前,柔宇科技依舊背負着巨額債務,且對員工數年的薪酬暫未結清。為解決欠薪問題,許多員工不得不採取仲裁或自費請律師代理的方式維權。據統計,已有超過500名柔宇科技的在職或離職員工在債權表中進行了登記。


與此同時,柔宇科技的債權人會議也即將召開。多位員工及供應商表示有意向參與此次會議,以維護自身權益。此次債權人會議的召開將對柔宇科技的破產清算進程產生重要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在柔宇科技「事件」中,華為的投資傳聞無疑給市場帶來了一定的震動。然而,隨着華為的澄清聲明發佈,這一傳聞也得以平息。


可,對於柔宇科技而言,其未來的命運充滿了挑戰和不確定性。


02

柔宇科技積極回應「破產」傳聞

但財務之殤早已「喧囂於塵」


2024年初的深圳,寒風凜冽。


柔宇科技的大樓前,聚集了一群沉默而堅定的身影,他們是柔宇的員工,聚集在此是為了討回被拖欠的工資。自去年11月至今,他們的薪資一直未能如期到手,累計已達4千萬元的欠薪,成為壓在他們心頭的大石。據內部消息透露,目前柔宇的在職員工已銳減至200-300人,主要是維護產線的工程師,業務也僅剩下基礎的屏幕組裝,收入微薄到僅夠維持社保繳納。


華為闢謠!劉姝威未能拯救「把世界掰彎」的獨角獸 - 天天要聞


而就在此前,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針對網絡上關於企業破產的傳言,於今年4月1日通過官方微博賬號發表聲明,回應稱公司未曾主動申請破產,也未進入破產程序,目前企業運營一切正常。


柔宇科技在聲明中詳細解釋了傳聞的起源,指出這些傳聞主要源於公司內部離職員工以個人名義,因期權結算糾紛而提出的破產審查申請。公司曾經強調,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員工的合法權益,並承諾將基於客觀事實,依法依規積極穩妥地處理好相關事宜。


通過查閱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發現,3月29日,柔宇科技及其兩家子公司確實新增了破產審查案件,但這一舉動並不代表整個公司已經進入破產程序。柔宇科技在聲明中再次重申,公司目前仍在正常運營中,並未受到這些傳聞的實質性影響。


據天眼查app顯示,柔宇科技目前存在多條被執行人信息,被執行總金額超過30億元。這一數據反映了公司目前所面臨的財務壓力。只是當時柔宇科技並未因此放棄努力,而是一直在積極尋求解決方案,以緩解資金壓力並推動企業的持續發展。


回顧柔宇科技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到這家企業曾一度被市場看好。在創辦當年,柔宇科技就獲得了松禾資本和深創投的數千萬元人民幣a輪融資。此後的幾年裡,公司又陸續獲得了多輪融資,累計融資額達到了數十億元人民幣。


隨着時間的推移,柔宇科技的經營狀況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據公司招股書披露,柔宇科技在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期間累計虧損達31.95億元,而同期累計營收卻只有5.17億元。這一數據對比揭示了柔宇科技在經營上面臨的巨大挑戰。儘管如此,柔宇科技並未放棄上市的努力。


2020年12月31日,公司向上交所提交了科創板的上市申請,擬募集資金144.39億元,以支持公司的持續發展和技術創新。然而,遺憾的是,柔宇科技的上市之路並未走通。2021年2月9日,公司和保薦機構撤回了上市申請文件,柔宇科技的ipo之路就此終止。


面對此前的困境,當時的柔宇科技並未選擇逃避。積極回應市場傳聞,穩定市場情緒,並努力尋求解決方案以緩解資金壓力。


但資金斷流和欠薪問題更是讓柔宇科技的處境雪上加霜。由於商業化遲遲難以變現,而成本卻逐年攀高,柔宇科技的財務狀況日益惡化。其上市招股書顯示,近年來柔宇科技的研發費用持續擴大,而營收卻寥寥無幾,累計虧損高達數十億元。現金流情況也不容樂觀,流動性壓力不斷增大。由於缺乏造血能力,柔宇科技不得不依賴外部融資來維持運營。然而,自2019年年底以來,柔宇科技再未獲得新的融資進賬,這使得公司的資金狀況愈發緊張。


在資金困境下,柔宇科技拖欠供應商款項和員工薪資的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據報道,柔宇科技董事長劉自鴻因拖欠供應商合同款而被限制高消費,同時不少員工也在網絡上控訴公司拖欠薪資。面對經營危機,柔宇科技雖然努力尋求解決方案,但遲遲未有進展。深圳市政府成立的專項工作小組也未能推動柔宇債務重組事宜取得實質性突破。


截至目前,柔宇科技存在多條被執行人信息和限制消費令,被執行總金額超過29億元。債務危機之下,柔宇科技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儘管公司曾努力尋求外部援助和內部改革,但就目前形勢來看,柔宇科技恐難以恢復元氣。


有專家指出,柔宇科技的困境並非個例,而是反映了當前高科技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普遍面臨的挑戰。這些挑戰包括市場競爭加劇、技術更新換代速度快、資金需求量大等。


針對柔宇科技的困境,有分析人士指出,其破產清算的主要原因在於公司未能有效控制成本、擴大市場份額以及實現技術突破。同時,管理層的不善經營也是導致公司走向衰敗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觀點認為,企業在追求技術創新的同時,也應注重經營管理的規範化和科學化。


03

細數柔宇乘風破浪「歷程」

國貨之光難撐萬億夢想


回想起柔宇科技曾經的輝煌,不禁讓人唏噓。這家以自主研發「超低溫非硅製程集成技術」為核心競爭力的企業,一度被譽為柔性屏領域的「國貨之光」。


柔宇科技自2012年成立以來,一直以柔性屏技術的研發和生產為主營業務。作為一家以從事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為主的高科技企業,柔宇科技在業界享有較高的聲譽。


2014年,該公司成功開發出0.01毫米全球最薄柔性顯示屏,一時間聲名大噪,成為深圳乃至全國知名的獨角獸企業。


華為闢謠!劉姝威未能拯救「把世界掰彎」的獨角獸 - 天天要聞


2018年,柔宇科技憑藉這項技術,推出了全球首款摺疊屏手機,引領了行業潮流。然好景不長,柔宇並未能成功說服主流手機廠商採納其技術方案,導致其在商業化道路上步履維艱。除了與中興展開合作外,柔宇科技並未能吸引其他主流手機廠商。中興在手機行業的邊緣地位,也使得這次合作對柔宇科技的正向增益效果有限。與此同時,小米、華為等主流手機廠商紛紛選擇與柔宇科技的競爭對手京東方或維信諾合作,這使得柔宇科技在摺疊屏手機市場的地位愈發尷尬。


柔宇科技又選擇了相對獨立的研發路徑,這無疑增加了其技術研發、生產製造及市場營銷的風險。當無法快速融入主流手機產業鏈時,柔宇被迫推出了自有品牌的摺疊屏手機和其他柔性屏產品。


儘管柔宇科技搶佔了先機,發佈了行業首款摺疊屏手機flexpai,但遺憾的是,這些產品在市場上的銷售情況並不理想,銷量數據模糊不清。缺乏大品牌支持、市場推廣不足、消費者認知度低以及價格競爭力弱等問題,使得柔宇的產品在市場上難以立足。用戶對於flexpai的評價也呈現出兩極化的趨勢,多數反饋體驗不佳,銷量數據也顯得慘淡。


柔宇科技在柔性屏領域的先發優勢並未能轉化為產業鏈上的話語權,這與其自身的競爭力不足、產品力優勢不明顯有很大關係。據報道,柔宇科技的建線成本和生產良率均不如競爭對手。儘管柔宇科技宣稱其投片良率已達81.6%,但這一數據與研究機構的評估存在較大出入。更為關鍵的是,柔宇科技未能獲得行業大客戶的訂單,這無疑對其商業化落地構成了巨大挑戰。


為了尋求突破,柔宇科技嘗試向其他產業發展,涉足電信、服裝、汽車等領域。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些嘗試並未能帶來顯著的成果。與此同時,柔宇科技的柔性屏銷量與國內市場份額第一的京東方相比,相形見絀。需求端的乏力使得柔宇科技的大規模商業落地面臨重重困難。


盤算緣故,一是柔宇科技在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產業中缺乏持續造血能力。在經歷了12輪融資後,柔宇科技仍未能實現盈利,這使得投資者開始對其未來的發展前景產生疑慮。此外,隨着市場競爭的加劇和技術更新的迅速,柔宇科技在柔性屏領域的領先優勢也逐漸被削弱。


其次,柔宇科技的管理層也存在問題。多位曾在柔宇工作多年並與劉自鴻有過工作接觸的人士透露,創始人劉自鴻雖然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但在企業經營管理方面存在明顯的短板。他的「理想主義」和不善管理的領導風格導致公司內耗嚴重,進一步加劇了公司的困境。


04

結  語


可見,柔宇的衰落並非一蹴而就。


從風光無限到如今的困境,其間的落差讓人深思。曾幾何時,柔宇科技是資本市場的寵兒,先後受到多家知名投資機構的青睞,累計融資近百億。其估值一度高達60億美元,躋身《2020中國新經濟獨角獸200強榜單》前列。然而,柔宇科技在商業化道路上的屢屢受挫,讓資本市場逐漸失去了耐心。


如今,柔宇科技的資產雖仍超過54億元,包括房產、建設用地、生產設備和技術知識產權等,但其負債已初步統計超過40億元。更為嚴峻的是,其專利申請數量在近年來逐年減少,2024年的申請量甚至為0項。這無疑給柔宇科技的未來蒙上了一層陰影。


儘管柔宇科技當前處境艱難,但其核心技術仍可能吸引潛在投資者或戰略合作夥伴。在科技行業,技術創新始終是關鍵驅動力。柔性屏技術的應用場景越來越廣泛,未來不僅限於智能終端上使用。因此,在破產清算期間,柔宇科技在相關領域的技術積累依然可能引發一些科技公司的關注。只是其相關的估值也必然會大打折扣。


可以說,柔宇科技的衰敗為投資者敲響了警鐘。在評估高科技初創企業時,必須審慎考慮企業技術的商業化能力和公司發展的長期可持續性。柔宇的失敗並非僅僅因為技術上的問題,更在於其商業策略、市場推廣以及管理層決策等多方面的失誤。這些因素共同導致了柔宇科技今日的困境。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 天天要聞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東禾九穀開心農場的全自動插秧機。今年的水稻插秧時節,在崇明區豎新鎮的東禾九穀開心農場,一台新引進的無人駕駛插秧機成為稻田裡的「明星」。工作人員為插秧機裝好秧盤後,只需進行簡單設置和遙控啟動,插秧機就能自動作業,將裝載的秧苗持續插入稻田。臨近稻田盡頭,插秧機會自動掉頭,在返程中繼續插秧。幾趟來回後,工...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 天天要聞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近日,關於楊冪論文的爭議在學術界和網絡上引發了廣泛討論。據報道,楊冪所提交的論文查重率異常低,僅為0.9%,且字數遠遠達不到發刊標準,這不禁讓人對其論文的質量和原創性產生質疑。更為引人關注的是,論文中疑似存在AI生成的痕迹,這一發現更是加劇
嫦娥六號軌道器正前往執行拓展任務! - 天天要聞

嫦娥六號軌道器正前往執行拓展任務!

2024年6月25日14時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着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至此,為期53天的「嫦娥六號」任務完美收官。 在此之前,13時20分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向「嫦娥六號」軌返組合體(軌道器與返回器組合體)注入高精度導航參數。此後,軌道器與返回器在南大西洋海平面上空約5000千米處解鎖分...
科學家應該發財!疫情功臣李蘭娟院士,名下醫院估值80億 - 天天要聞

科學家應該發財!疫情功臣李蘭娟院士,名下醫院估值80億

李蘭娟院士是新冠肺炎期間的最美逆行人,70多歲高齡的她,在忙碌了一天後,回到休息室,摘下口罩,一道深深的勒痕橫在臉上,令人看了無比的心酸,無比的感動。如今,李蘭娟院士和愛人鄭樹森院士創辦的「樹蘭醫療」兩次衝擊港股IPO,合計估值約80億。科
從開傘到落地 如何準確捕捉「嫦娥六號」圖像? - 天天要聞

從開傘到落地 如何準確捕捉「嫦娥六號」圖像?

今天14時0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準確着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工作正常,標誌着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嫦娥六號」採用的是特殊的「打水漂」返回方式,在地廣人稀的內蒙古四子王旗着陸場着陸。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景象測量分隊在着陸場布設多台小型無人測控設備,構建起了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