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2024年05月21日17:40:56 科學 6051

封面新聞記者 李茂佳

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來臨之際,5月21日,重慶市生態環境局舉行重慶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情況新聞發佈會。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較禁捕前增加47種。長江鱘從禁捕前監測到的7尾增加到249尾,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出現範圍擴大。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 天天要聞

新聞發佈會現場。

重慶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衛表示,重慶是全國35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之一,全市現有野生維管植物近6000種,陸生野生脊椎動物800餘種,江河魚類180餘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84種、動物128種,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60餘種。因此,加強重慶生物多樣性保護,對於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 天天要聞

雲陽掌突蟾。

近年來,重慶市通過強化頂層設計、開展調查觀測、評估禁漁成效、系統保護利用等舉措,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走深走實。

在強化頂層設計方面,重慶成立由17個部門(單位)組成的重慶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委員會,統籌推進全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同時,印發《重慶市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2022—2025年)》,部署分解目標任務,並納入市政府績效考核督查督辦。

在開展調查觀測方面,完成14個區縣縣域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及評估,持續推進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專項調查顯示全市分佈黑葉猴263隻,在19個區縣發現林麝。完成農業野生植物資源富集區調查,更新農業野生植物資源數據庫。建設觀測網絡,布設陰條嶺、武陵山、金佛山、華鎣山等4個生物多樣性綜合觀測站及36個固定觀測點。連續多年在江津綦河流域監測到中華秋沙鴨穩定越冬種群,發現雲陽掌突蟾、金佛山尖尾天牛、巫山黃芩、巫溪馬鈴苣苔等全球新物種。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 天天要聞

中華秋沙鴨在綦河越冬。李莉莉、瞿明斌/攝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 天天要聞

長江鱘。資料圖

在實施長期監測,評估禁漁成效方面,完成市內14條重要河流及6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布設監測點41個,常年開展魚類資源監測。完成長江、嘉陵江、烏江幹流135個產卵場核查。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較禁捕前增加47種;監測船單船捕撈量由禁捕前3.6千克/船·天增加到22.2千克/船·天,魚類資源量明顯增加;長江鱘從禁捕前監測到的7尾增加到249尾,胭脂魚從1尾增加到105尾,岩原鯉從3尾增加到353尾,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出現範圍擴大。

此外,重慶還堅持多措並舉,系統保護利用。嚴格就地保護,累計建成自然保護地218個,佔全市國土面積15.4%,90%以上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數和典型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保護。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 天天要聞

陰條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紅豆杉。 謝智強/攝

落實遷地保護,實施植物擴繁中心建設、瀕危物種保護研究等項目30餘個,建成銀杉、水杉擴繁基地7個,保護魚類收容救護中心4個。重慶動物園繁殖珍稀野生動物45種249隻,救護動物71種207隻,首次成功救護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金雕、北領角鴞。

強化拯救保護,啟動雪寶山白冠長尾雉野化放歸試驗;升級建成崖柏科研繁育基地,累計野外回歸崖柏3200畝、52萬株;開展圓口銅魚、長鰭吻鮈人工繁育研究,建設接力保種基地,珍稀瀕危物種數量穩中有升。

加強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實施三峽庫區腹心地帶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等重大工程,2023年完成營造林500萬畝、水土流失治理2133平方公里、石漠化治理266.7平方公里、「坡坎崖」綠化美化220萬平方米,新增城市綠地1500餘萬平方米。廣陽島、銅鑼山礦區生態修復入選全國山水工程首批15個優秀典型案例,併入選聯合國「生態恢復十年」優秀案例。全市森林覆蓋率從2012年的42.1%提升至2023年的55.06%,躋身全國前十。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蘋果AI新模型問世:懷孕檢測準確率92% - 天天要聞

蘋果AI新模型問世:懷孕檢測準確率92%

近日,一項由蘋果支持的研究在健康預測領域引發關注。7月11日消息,據外媒報道,蘋果與美國心臟協會以及哈佛醫學院附屬布萊根婦女醫院合作開發出名為「WBM」的可穿戴行為模型,為健康監測帶來了新突破。傳統健康監測多依賴心率、血氧等生物特徵數據,而
時速 600公里、貼地飛行,我國超導電動高速磁浮列車首次亮相! - 天天要聞

時速 600公里、貼地飛行,我國超導電動高速磁浮列車首次亮相!

每經編輯:杜宇據央視新聞,第十二屆世界高速鐵路大會正在北京舉行,時速達600公里超導電動高速磁浮列車也在本次大會首次亮相。圖片來源:央視新聞中車長客股份公司高級工程師介紹:超導電動高速磁浮是通過車載超導磁體與軌道上的線圈相互作用,實現列車與
認識2種丁酸衍生物 - 天天要聞

認識2種丁酸衍生物

丁酸鈉與三丁酸甘油酯作為丁酸的衍生物,在動物消化道中被分解成丁酸和其他物質。他們的主要生物學功能來源於丁酸。腸道上皮細胞優先選用丁酸作為能量源。作為一種短鏈脂肪酸,丁酸在進入小腸後部分以非離子形式被腸道黏膜細胞吸走,直接為腸黏膜細胞生長和增
米東區:這一電化學儲能電站項目推進中 - 天天要聞

米東區:這一電化學儲能電站項目推進中

(米東區融媒體中心記者:黃鵬報道)7月9日,記者在位於米東區北部沙漠東北部的新疆華電烏魯木齊光伏基地100萬千瓦/400萬千瓦時獨立新型儲能示範項目現場看到,工作人員正在對設備進行吊裝調試。該項目總投資約30億元,是全國單體容量最大的電化學
腦圖譜大科學計劃時機已來!中國科學家十項成果給大腦繪高清地圖 - 天天要聞

腦圖譜大科學計劃時機已來!中國科學家十項成果給大腦繪高清地圖

人類大腦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組織,要理解大腦的工作原理首先要了解其中的細胞種類和神經聯接規律,近日中國科學家聯合發佈系列成果給大腦繪製「高清地圖」。 7月10日深夜,中國科學家聯合發佈介觀腦圖譜系列成果,實現從嚙齒類到靈長類大腦的跨越。10項成果以專題論文集的形式集中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神經元》《發育...
國際突破!中大培育光子「雙胞胎」,輻射強度達單光子水平 - 天天要聞

國際突破!中大培育光子「雙胞胎」,輻射強度達單光子水平

7月9日,《自然》雜誌(Nature)在線發表中山大學物理學院王雪華、劉進教授團隊主導的最新研究成果。該團隊提出了一種全新的腔誘導自發雙光子輻射方案,在國際上率先實現與單光子輻射強度相當的自發雙光子輻射,研發出保真度高達99.4%的按需觸發
微型肝臟,是未來希望,還是科技烏托邦 - 天天要聞

微型肝臟,是未來希望,還是科技烏托邦

文︱陸棄隨着全球器官移植需求持續攀升,傳統器官捐獻嚴重不足的問題愈發凸顯。美國初創企業LyGenesis推出了一個令人振奮的創新方案:通過將供體肝細胞注射至患者體內淋巴結中培育「微型肝臟」,嘗試在患者自身體內製造可替代肝臟功能的器官。
「軟黃金」冬蟲夏草,你真的了解嗎? - 天天要聞

「軟黃金」冬蟲夏草,你真的了解嗎?

冬蟲夏草千年傳承的滋補良藥採藥人的尋覓自公元780年起冬蟲夏草便以其獨特的藥用價值被載入史冊從《藏本草》到《中國藥典》均有記載李時珍更將其譽為「人身不老葯」贊其兼具蟲之陽剛與草之陰柔成為中藥中獨一無二的「陰陽同補」聖品享有「東方聖草」「葯中